肛周坏死性筋膜炎14例的诊治体会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肛周坏死性筋膜炎14例的诊治体会【摘要】目的:探讨肛周坏死性筋膜炎的临床特点、发病原因、诊断治疗及预后。
方法:回顾性分析我院结直肠肛门外科自2006
年1月-2012年8月诊治14例坏死性筋膜炎患者的临床资料。
结果:本组患者12例治愈,死亡2例,一次手术治愈10例,二次手术治愈2例。
住院时间最短25d,最长94d,平均47.5d。
结论:肛周坏死性筋膜炎起病较急,病情发展迅速,病死率较高,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坏死性筋膜炎治疗成功的关键,及时手术彻底清创,使用敏感抗生素,术后及时换药,积极治疗原发病及并发症,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紊乱,抗休克、营养支持治疗,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关键词】坏死性筋膜炎;肛周
【中图分类号】r47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7484(2012)14-0387-01
肛周坏死性筋膜炎(pnf)是一种广泛而迅速的皮下组织和筋膜坏死并产生气体的软组织感染,致病菌包括需氧菌、厌氧菌及产气菌,通常是混合型感染。
我院肛肠外科自2006年1月-2012年8月共诊治肛周坏死性筋膜患者炎14例,治愈12例,死亡2例,诊治体会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我院结直肠肛门外科自2006年1月-2012年8月共诊治肛周坏死性筋膜患者炎14例,其中男性患者11例,女性患
者3例,年龄24岁-76岁,平均年龄48.2岁,成功治愈12例,死亡2例,其中合并糖尿病者10例,有肛周感染史者2例,脑梗塞后遗症长期卧床1例,长期服用激素1例。
1.2治疗方法
全部病例均在早期彻底清创,切口足够大,保持引流通畅,需切除坏死组织直至看到正常组织或有出血为止,随着病情的发展如发现皮下又有坏死组织需及时二次手术清除。
反复用双氧水、甲硝唑冲洗,抑制厌氧菌的生长。
早期应用足量的抗菌素,常用头孢菌素(三代)、替硝唑、氧氟沙星三联等药,待细菌培养结果后更换抗生素为敏感抗生素。
术后局部坐浴、冲洗、换药,改善引流,减轻局部疼痛,促进创面愈合,积极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正低蛋白血症、贫血、高血糖等合并症。
2 结果
本组患者12例治愈,死亡2例,一次手术治愈10例,二次手术治愈2例。
住院时间最短25d,最长94d,平均47.5d。
3 讨论
坏死性筋膜炎是一种由细菌入侵皮下组织和筋膜引起的急性坏死性软组织感染,通常是由多种细菌共同感染引起的.最常见的有链球菌、葡萄球菌、大肠埃希杆菌、拟杆菌类、梭状芽孢杆菌、念珠菌等[2]。
主要累及皮肤组织浅、深筋膜,当致病菌入侵皮肤后,首先在皮下浅深静脉引起炎性反应,继而皮肤和皮下的小血管网出现炎性栓塞,组织营养障碍导致大
面积皮肤和皮下浅、深筋膜坏死[3]。
病变范围波及到会阴、肛周、阴囊、腹股沟、臀部及下腹部等,常并发休克及多器官功能障碍,病死率可达36%-45%[4]。
易感因素如外伤、免疫机制低下、恶性肿瘤等有关,常见于糖尿病、肛周感染、放化疗、恶性肿瘤、外科腹壁造口、肛周外伤等[5]。
fisher等[6]提出的六条诊断标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1皮下浅筋膜的广泛性坏死伴广泛潜行的坑道向周围组织内扩散,2中度至重度的全身中毒症状伴神志改变。
3未累及肌肉。
4伤口、血培养未发现梭状芽胞杆菌。
5无重要血管阻塞情况。
6清创组织病检发现有广泛白细胞浸润,筋膜和邻近组织灶性坏死和微血管栓塞。
细菌学检查对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做涂片检查,并行菌培养及药敏实验。
ct及核磁共振成像(mri)能帮助早期定位感染来源器官,准确诊断坏死程度和确定适当的清创术范围。
肛周坏死性筋膜炎应早期诊断,及时彻底清创、合理抗生素应用、有效全身支持和必要的对症治疗。
早期反复多次的彻底清创是治疗的关键,切口要足够大,保持引流通畅,。
总之,早期诊断、及时治疗是坏死性筋膜炎治疗成功的关键,及时手术彻底清创,使用敏感抗生素,术后及时换药,积极治疗原发病及并发症,纠正水、电解质及酸碱紊乱,抗休克、营养支持治疗,可提高治愈率、降低死亡率。
参考文献
[1] morpurgo e, galandiuk s. fournier’s gangrene. surg
clin north am 2002; 82: 1213-1224.
[2]ersay a, yilmaz g, akgun y, celik y. factors
af-fecting mortality of fournier’s gangrene: review of 70 patients. anz j surg 2007; 77: 43-48.
[3] carapetisjr, steerac, mulhollandek, et al. theglobalburdenofgroupa streptococcaldiseases[j].lancet infectdis,2005,5(8):685-894.
[4] laucksss. fournier’s gangrens [j]. surg clin northe am, 1994,74(6):1339.
[5]factor sh. invasive group a streptococcal disease:risk factors for adults[j].emerg infect dis, 2003,9(8):970-977.
[6] fisher jr,conway mj,takeshita rt, et al. necrotizing fasciitis. importance of roentgenographic studies for
soft-tissue gas [j].jama.1979,241(8):803-8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