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试卷天气与气候题分类汇编(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天气与气候选择题
1.《中国诗词大会》成了一档全民节目,话题屡登热搜榜,引发广泛热议。

古诗中包含着丰富的生活常见的地理知识和地理现象。

诗句: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宋・陆游)形象地说明了什么地理现象( )
A. 城市热岛效应
B. 全球变暖
C. 气温的垂直变化
D. 降水的差异
【答案】 A
【解析】【分析】解:城市热岛效应是指城市因大量的人工发热、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及绿地减少等因素,造成城市“高温化” ,即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的现象。

在近地面温度图上,郊区气温变化很小,而城区则是一个高温区,就像突出海面的岛屿,由于这种岛屿代表高温的城市区域,所以就被形象地称为城市热岛。

诗句“城市尚余三伏热,秋光先到野人家”,表明城市的气温高于外围乡村,形象的说明了城市的热岛效应。

故答案为:A
【点评】城市热岛环流。

城市热岛效应其实就是城市与郊区之间的热力环流现象。

城市市区由于受到人为热源等多种因素的影响,气温普遍比较高,因此气流就会膨胀上升,形成了低压,而周边的郊区与城市相比较,气温就很低了,因此气压高,于是气流就从郊区流向城市,故而就形成了城市热岛效应。

2.读“非洲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

(1)有关撒哈拉以南非洲的地理特征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矿产资源贫乏
B. 出口以工业制成品为主
C. 被称为“热带大陆”
D. 人口自然增长率低
(2)据图判断,非洲的地势特点是()
A. 北高南低
B. 西北高东南低
C. 西高东低
D. 东南高西北低
(3)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附近,山顶终年积雪的成因是()
A. 纬度位置
B. 海陆位置
C. 海拔高度
D. 人类活动【答案】(1)C
(2)D
【解析】【分析】(1)非洲矿产资源种类多,储量大,金刚石、黄金、铬铁矿、磷酸盐等的储量和产量都居世界前列,故A错误;非洲受殖民主义统治,形成了单一商品经济的特点,出口商品以初级农矿产品为主,故B错误;非洲大陆大部分位于南北回归线之间,大约有3/4的面积在热带,被称为“热带大陆”,故C正确;非洲是世界上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大洲,故D错误;依据题意,故选:C。

(2)读图可知,非洲的地势特点是东南高西北低;故选:D。

(3)非洲的乞力马扎罗山位于赤道附近,由于海拔高,气温低,山顶终年积雪;故选:C。

【点评】(1)非洲位于亚洲的西南面,东濒印度洋,西临大西洋,北隔地中海与欧洲相望,东北角习惯上以苏伊士运河为非洲和亚洲的分界。

赤道和南北回归线都穿过本区,所以非洲是世界上跨热带面积最大的洲。

(2)非洲大陆高原面积广阔,海拔在500米-1000米的高原占非洲面积的60%以上,有“高原大陆”之称。

海拔2000米以上的山地高原约占非洲面积5%,低于海拔200米的平原多分布在沿海地带,不足非洲面积的10%。

(3)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地形地势、纬度、海陆位置、洋流及人类活动等。

具体表现为:随纬度升高,气温逐渐降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沿海地区温差小,内陆地区温差大;暖流流经地区气温高,降水多,寒流流经地区气温低,降水少;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人类不合理活动造成如今的“温室效应”及城市的“热岛效应”等。

3.因距海遥远,周围又被其他内陆国包围,乌兹别克斯坦被称为“双重内陆国”(见图),但由于地处亚欧大陆交往的十字路口,乌兹别克斯坦又成为古丝绸之路上的重要国家,我国古代的张骞、法显、玄奘都曾到达过这里,正在筹建的中吉乌铁路使得该国更加成为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的重要一环。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1)推断乌兹别克斯坦的气候特点是()
A. 冬冷夏热,全年降水稀少
B. 常年温和湿润
C. 终年高温多雨
D. 终年炎
(2)农业是乌兹别克斯坦的重要产业,盛产棉花,其有利的自然条件是()
①降水充沛②雨热同期③光热充足④灌溉便利
A. ①②
B. ②④
C. ①③
D. ③④
【答案】(1)A
(2)D
【解析】【分析】(1)根据图可知,乌兹别克斯坦地处亚欧大陆内部的中亚,气候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气候的特点是冬冷夏热,全年降水稀少,所以A正确;常年温和湿润为温带海洋性气候所以B错误;终年高温多雨为热带雨林气候,所以C错误;终年炎热干燥为热带沙漠气候,所以D错误。

(2)根据图可知,乌兹别克斯坦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稀少,雨热同期属于季风性气候的特点,该地夏季气温高光热充足,有阿姆河流经,灌溉便利,所以D正确。

故答案为:(1)A;(2)D ;
【点评】影响农业的主要区位因素有气候因素:热量、光照、降水等,地形因素:平原与山区的农业类型不同,农作物随海拔升高有所不同。

土壤因素:不同土壤适宜生长不同作物。

市场因素:市场的需求量最终决定了农业生产的类型和规模。

交通运输:蔬菜、花卉、乳畜业产品等易变质、腐烂,要求交通运输条件好,运输快。

国家政策因素,国家鼓励支持,便会有一定的政策优惠,发展就更容易。

4.下图为沿南纬3°所作的非洲地形剖面图,读图回答问题。

(1)图中②所在的地形区名称是()
A. 乞力马扎罗山
B. 刚果盆地
C. 撒哈拉沙漠
D. 东非高原
(2)一位地理学家在③地区考察,他在日记中写到:“湿季,大草原一片葱绿,斑马、长颈鹿成群结队迁徙而来。

到了干季,满目枯黄,茫茫草原上,间或有一些耐旱的孤树……”,下图中,符合他描述的气候类型是()
A. A
B. B
C. C
D. D
【答案】(1)B
(2)B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根据南纬3°纬线经过的非洲地形区判断,③处为东非高原,东非高原的西部②为刚果盆地,东部④为乞力马扎罗山。

故答案为:B。

(2)从气候资料上来看,ABCD分别是热带雨林气候、热带草原气候、热带季风气候、热带沙漠气候,地理学家描述的是热带草原气候,该气候有明显的干湿两季。

故答案为:B。

【点评】(1)非洲有“高原大陆”之称,地形以高原为主,包括东非高原、南非高原、埃塞俄比亚高原等大型高原地形区,地势由东南向西北倾斜,整个大洲西北部和东南部有两列山脉,整体上海岸线十分平直,岛屿、海湾数量少。

赤道横穿非洲大陆中部,主要地形区有刚果盆地,东非高原和赤道雪峰乞力马扎罗山。

(2)非洲的主要气候类型呈明显带状分布,且南北对称。

这种分布特征原因在于赤道穿过非洲大陆中部,整个大陆基本被赤道均分为两部分,因此纬度地带性明显。

非洲气候带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中心,向南北依次分布着热带草原气候、亚热带和热带沙漠气候和地中海气候,此外在非洲东部还分布着高原山地气候。

5.亚欧大陆面积广大,气候类型复杂多样。

读图,回答下列小题。

(1)有关四地气温与降水量随时间的变化特点,叙述正确的是()
A. 甲地冬冷夏热
B. 乙地夏季炎热干燥
C. 丙地冬季温和多雨
D. 丁地降水季节变化大
(2)导致甲地气候与丁地气候差异的最主要因素是()
A. 纬度位置
B. 海陆分布
C. 地形地势
D. 人类活动【答案】(1)B
(2)B
【解析】【分析】(1)A.甲的气候特点是全年温和湿润,不符合题意;
B.乙地处于地中海沿岸,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湿润,符合题意;
C.丙地全年高温,6~9月多雨,11月~次年5月少雨,不符合题意;
D.丁地全年高温多雨,不符合题意;
(2)影响甲乙两地的气候差异的主要因素就是海陆分布,甲地更靠近大西洋。

故答案为:(1)B;(2)B。

【点评】甲地全年温和湿润,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乙地处于地中海沿岸,且气温和降水不同期,属于地中海气候;丙地全年高温,6~9月多雨,11月~次年5月少雨,属于热带季风气候;丁地全年高温多雨,属于热带雨林气候。

影响气候差异的因素主要有海陆差异,地形地势差异,纬度差异,以及人类活动的影响。

6.在建筑保温材料还没有普遍应用的时代,从大西洋沿岸向东至俄罗斯,欧洲传统民居的墙壁在厚度上有一定的变化规律。

读欧洲墙壁厚度的变化示意图。

据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

(1)从大西洋沿岸向东至俄罗斯,欧洲传统民居墙壁厚度的变化规律是()
A. 越来越厚
B. 厚薄交替变化
C. 越来越薄
D. 没有变化(2)从大西洋沿岸向东至俄罗斯,墙壁厚度变化的主要气候原因是()
A. 降水逐渐增多
B. 气温逐渐降低
C. 降水逐渐减少
D. 气温逐渐升高
【答案】(1)A
(2)B
【解析】【分析】(1)读图可知,从大西洋沿岸向东至俄罗斯,欧洲传统民居墙壁越来越厚;亚欧大陆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较大,欧洲西部主要气候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受海陆因素的影响,越往内陆,大陆性越强;从大西洋沿岸向东至俄罗斯气温年较差、日较差越来越大。

冬季气温越来越
低,为了御寒,其传统民居的墙壁厚度也越来越厚。

(2)亚欧大陆分布最广的气候类型是温带大陆性气候,冬冷夏热,气温年较差较大,欧洲西部主要气候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受海陆因素的影响,越往内陆,大陆性越强,从大西洋沿岸向东至俄罗斯气温年较差、日较差越来越大,冬季气温越来越低,为了御寒,其传统民居的墙壁厚度也越来越厚。

故答案为:(1)A;(2)B;
【点评】影响气候的因素主要有海陆位置,纬度位置和地形因素,海陆位置主要影响降水的变化和气温的变化,纬度位置主要影响气温的变化,地形对气温和降水都有影响。

7.下列描述中,体现气温日较差大的是()
A.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B. 早穿棉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
C.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D.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答案】 B
【解析】【分析】解:气温日较差是一天中气温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其大小和纬度、季节、地表性质及天气情况有关。

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是说地形高度变化大,致使气温产生差异,不同气候条件下,产生了不同的自然面貌,是地形因素对气候的影响,A不符合题意;“早穿皮袄午穿纱,围着火炉吃西瓜”,是指昼夜温差大,B符合题意;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是指夏季风到达不了内西北陆,西北内陆气候干旱,C不符合题意;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是指天气变化快的特点,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点评】一天中气温随时间的连续变化,称气温的日变化。

在一天中空气温度有一个最高值和一个最低值,两者之差为气温日较差。

通常最高温度出现在14时,最低温度出现在日出前后。

北半球陆地最高温在7月,最低温在1月;海洋最高温在8月,最低温在2月,南半球刚好相反。

8.据如图四地气温曲线和降水量柱状图判断,正确的是()
A. A地全年高温
B. B地全年降水均匀
C. C地冬季高温少雨
D. D地夏季高温多雨
【答案】D
【解析】【分析】由图可以看出,A是全年温和湿润的温带海洋性气候,B地降水不均匀,C是冬季温和多雨的地中海气候,D地夏季高温多雨。

故答案为:D
【点评】考查学生对气温曲线和降水柱状图的阅读能力,学生要掌握以温定型以水定带的技巧,这样可以迅速判断D应该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夏季高温多雨。

9.兰州市规划生态绿地以南北两山森林公园和郊野公园为主体,形成城市生态绿地系统。

据次完成下列小题。

(1)夏季人们喜欢去兰山公园休闲度假的原因之一是()
A. 气温比市区低
B. 物价比市区便宜
C. 交通比市区方便
D. 便于野炊
(2)下列行为符合兰州市生态绿地规划的是()
A. 在林区开垦耕地,种植粮食
B. 在林区修建高档私家别墅
C. 保护林区植被
D. 在林区修建中央商务区
【答案】(1)A
(2)C
【解析】【分析】(1)夏季城市因大量的人工发热、建筑物和道路等高蓄热体及绿地减少等因素,使得城市“高温化”。

城市中的气温明显高于外围郊区和森林公园。

因此夏季人们喜欢去兰山公园休闲度假的原因是公园的气温比市区低。

故选A。

(2)在林区开垦耕地,修建高档私家别墅和中央商务区会破坏林区的生态环境,都不符合兰州生态绿地规划;保护林区植被符合兰州市生态绿地规划,故选C。

【点评】(1)热岛效应是由于人为原因,改变了城市地表的局部温度、湿度、空气对流等因素,进而引起的城市小气候变化现象。

该现象属于城市气候最明显的特征之一。

由于城市人口工业集聚,交通工具及工业生产等释放大量人为热,使市区气温高于郊区,市区仿佛一个“热岛”漂浮在周边温凉的海洋上。

(2)要减少“城市热岛效应”的污染,就需要在城市规划中加以调整,保证绿地在城市中所占有的比例。

城市规划法应当对这样的问题做出相应的法律规范,对在城市规划中的绿地面积做出明确的要求,并对破坏绿地和城市水体的行为给予相应的法律制裁;同时还需要对各种热源的布局做出合理规划的要求。

10.读等温线分布图,从图中获取的信息正确的是()
A. 同纬度的甲、乙两地,若甲地是陆地,乙地是海洋,此时可能为1月初
B. 同纬度的甲、乙两地,若甲地是海洋,乙地是陆地,此时该地区是夏季
C. 由等温线分布情况可知,该地区位于北半球
D. 图中等温线能反映气温由大洋中心向四周递减的规律
【答案】 B
【解析】【分析】读图可知,图中等温线自北向南温度逐渐降低,因此该地区位于南半球,C错;甲处的等温线弯曲且向温度高的地方凸出,因此甲地温度比同纬度其他地区的温度低;乙处的等温线弯曲且向温度低的地方凸出,因此乙地温度比同纬度其他地区的温度高。

因此同纬度的甲、乙两地,若甲地是陆地,乙地是海洋,此时可能为7月初,A 错;同纬度的甲、乙两地,若甲地是海洋,乙地是陆地,此时该地区是夏季,B正确;图中等温线不能反映气温由大洋中心向四周递减的规律,仅反映气温受局部因素的影响,D 错。

故答案为:B。

【点评】等温线图上温度值相同各点的连线称为等温线,通常用等温线图来表示气温的水平分布。

等温线密集的地方,气温差别大;等温线稀疏的地方,气温差别小。

分布规律为:①纬度分布:从赤道(低纬)向两极(高纬)逐渐降低;②海陆分布:同纬度地带,夏季陆地气温高,海洋气温低,冬季相反;③地形分布:气温随海拔升高逐渐降低,海拔每上升100米气温下降0.6度。

11.下图是2008年以来举办G20峰会的部分城市分布图,读下图,回答下列各题。

(1)图中①~④地对应的气候类型图分别是()
B.乙甲丙丁
C.乙丁丙甲
D.丁乙丙甲
(2)对欧洲西部地区的描述,正确的是()
A.大部分位于北纬40°~北纬60°,南与非洲隔海相望
B.欧洲西部的国家均为发达国家
C.从事农业的劳动力丰富,乳畜业发达
D.旅游资源丰富,被称为“世界活化石博物馆”
【答案】(1)B
(2)A
【解析】【分析】(1)据图可知,甲乙丙丁依次是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季风气候、地中海气候、亚热带季风气候;①为朝鲜半岛,温带季风气候,②欧洲西部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③地中海沿岸为地中海气候,④位于我国南方,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

故①~④对应关系应是乙甲丙丁。

(2)欧洲西部大部分位于北纬40°~北纬60°,南与非洲隔海相望;而欧洲西部大部分为发达国家,但也有发展中国家,如克罗地亚为发展中国家,欧洲西部劳动力短缺,机械化自动化程度高。

“世界活化石博物馆”指的是澳大利亚。

故A正确,BCD叙述错误。

【点评】(1)判断气候类型时,一定要抓住两个最重要的指标即气温和降水,然后分步骤判断。

第一步要判断出该气候类型所属的半球;第二步是以温定带,这里的“温”是指最冷月均温,“带”是指气候类型所属的温度带;第三步是以雨定型,确定目标,根据已知的降水状况特点,就可以在较小的范围内判断出某一具体的气候类型。

(2)欧洲西部是近代科学技术发展最早的地区,也是世界经济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有发达的工业、农业和对外贸易。

人口稠密,国家众多,是发达国家最集中的地区。

气候的海洋性特征显著,是世界上温带海洋性气候和地中海气候分布最典型的地区。

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适合牧草生长,所以适合发展畜牧业,地中海气候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适合发展园艺业。

12.读欧洲西部大不列颠岛略图和伦敦市气候资料图,完成下列各题。

(1)大不列颠岛南部地区()
A. 全年温和湿润
B. 晴天多,光照强
C. 7月热浪滚滚,稻花飘香
D. l月白雪皑皑,
(2)一艘由上海开往伦敦的万吨货轮,走捷径需经过()
A. 巴拿马运河
B. 苏伊士运河
C. 土耳其海峡
D. 霍尔木兹海峡
【答案】(1)A
(2)B
【解析】【分析】(1)读伦敦市气候资料图可知,大不列颠岛南部属于温带海洋性气候,全年温和湿润。

故选A。

(2)一艘由上海开往伦敦的万吨货轮,走捷径需经过太平洋-南海-马六甲海峡-印度洋-苏伊士运河-地中海-直布罗陀海峡-大西洋。

所以选B。

【点评】(1)温带海洋性气候分布在南北纬40度到60度之间的大陆西岸地区,由于常年受温和的盛行西风的控制,形成了终年温和湿润的气候特征,降水在年内分配比较均匀,温差较小,冬不冷夏不热。

主要分布在西欧地区。

(2)苏伊士运河于1869年修筑通航,是一条海平面的水道,在埃及贯通苏伊士地峡,沟通地中海与红海,提供从欧洲至印度洋和西太平洋附近的最近航线。

它是世界使用最频繁的航线之一,也是亚洲与非洲的分界线,是亚洲与非洲、欧洲人民来往的主要通道。

13.读“非洲气候类型分布”,完成下列小题。

(1)乙地的气侯特点是()
A. 终年高温多雨
B. 终年炎热干燥
C. 终年高温,干湿季分明
D. 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
(2)丙处位于赤道,但没能形成热带雨林气侯,推断其主要影响原因是()
A. 纬度因素
B. 地形因素
C. 海陆因素
D. 人类活动【答案】(1)C
(2)B
【解析】【分析】(1)由图可知,乙是非洲分布最广的热带草原气候,其气候特征是全年高温,分干湿两季,终年高温多雨是热带雨林气候,终年炎热干燥是热带沙漠气候,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湿润是地中海气候,故选C。

(2)丙处位于赤道,但没能形成热带雨林气侯,主要是因为该地地处东非高原,地势高,气温较低,降水少,形成的是热带草原气候,故选B。

【点评】(1)非洲的主要气候类型呈明显带状分布,且南北对称。

这种分布特征原因在
于赤道穿过非洲大陆中部,整个大陆基本被赤道均分为两部分,因此纬度地带性明显。

非洲气候带以热带雨林气候为中心,向南北依次分布着热带草原气候、亚热带和热带沙漠气候和地中海气候,此外在非洲东部还分布着高原山地气候。

(2)影响气候的因素有地形地势、纬度、海陆位置、洋流及人类活动等。

具体表现为:随纬度升高,气温逐渐降低;地势越高,气温越低;沿海地区温差小,内陆地区温差大;暖流流经地区气温高,降水多,寒流流经地区气温低,降水少;山地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人类不合理活动造成如今的“温室效应”及城市的“热岛效应”等。

14.中央电视台《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以其清流般的文化气韵引发收视热潮。

在古诗词中也不乏描述地理现象、揭示地理规律的诗句,如“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结合此诗句完成下列各题。

(1)诗句描述农历九月初三夜易形成“露”的主要原因是()
A. 白天多云,空气湿度较大
B. 天气炎热,水面蒸发量大
C. 天气转晴,大气散射明显
D. 夜晚晴朗,大气逆辐射弱
(2)下列诗句描述的季节与此诗句一致的是()
A. 春潮带雨晚来急
B. 黄梅时节家家雨
C. 巴山夜雨涨秋池
D. 将登太行雪满山
【答案】(1)D
(2)C
【解析】【分析】(1)农历九月初三,夜晚天气晴朗,大气稀薄,吸收地面的热量少,返回地面也就是大气逆辐射弱,气温会更低,水汽容易液化,形成“露”。

ABC不符合题意,D 项正确。

故答案为:D。

(2)九月初三夜易形成“露”的是在秋季,春潮带雨晚来急描述的是春季;黄梅时节家家雨是夏季;巴山夜雨涨秋池描述的是秋季;将登太行雪满山描述的是冬季。

ABD不符合题意,C项正确。

故答案为:C。

【点评】每年农历9月7日或8日太阳到达黄经165度左右时, 日照时间较短,天气逐渐转凉,加上东南方海洋性的热空气渐被北方的冷空气取代。

白昼阳光尚热,然太阳一归山,气温便很快下降,早晚温差开始慢慢加大,昼夜温差可达十多度。

早上处于白天与夜晚的交界处,夜晚的凉气与白天的热气相遇,空气中的水汽便遇冷凝结成细小的水滴,非常密集地附着在花草树木的绿色茎叶或花瓣上。

15.下图是某年我国部分城市除夕至初一PM2.5小时浓度变化。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据图可知()
A.20:00前后PM2.5浓度最高值出现在北京
B.各城市PM2.5浓度都在凌晨1:00左右达最高值
C.长江三角洲地区可能比京津冀地区空气污染严重
D.部分城市PM2.5浓度剧增可能与燃放烟花爆竹有关
(2)为提高空气质量,下列做法可行的是()
A.全面禁止工厂排放废气
B.露天焚烧垃圾,减少垃圾填埋量
C.提倡公交、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方式
D.鼓励家庭煤炉自采暖
【答案】(1)D
(2)C
【解析】【分析】(1)读图例和图中的曲线变化可知,北京、廊坊和保定的城市PM2.5浓度都在凌晨1:00左右达最高值,长江三角洲地区可能比京津冀地区空气污染轻。

部分城市PM2.5浓度剧增可能与燃放烟花爆竹有关。

(2)联系实际可知,为提高空气质量,下列做法可行的是提倡公交、自行车等绿色出行方式,禁止露天焚烧垃圾,减少家庭的煤炉采暖等。

故答案为:(1)D;(2)C;
【点评】空气质量级别分为六级,从一级优,二级良,三级轻度污染,四级中度污染,五级重度污染,六级严重污染。

空气污染指数划分为0-50、51-100、101-150、151-200、201-300和大于300六档。

16.位于欧洲西部的荷兰平均海拔低于海平面,国土的18%是人工填海造陆。

2019年4月,荷兰一所学校师生来到北京某中学进行访学活动。

下图为荷兰简图及荷兰师生带来的礼物及简介。

据此完成下列各题。

(1)荷兰畜牧业发达,主要得益于其气候条件。

下图中符合荷兰气候特征的是()A.
B.
C.
D.
(2)木鞋的特点反映了荷兰地理环境的特征是()
A.潮湿多雨,地面泥泞
B.光照强,热量充足
C.地势低洼,排水通畅
D.河流多,水流湍急
(3)荷兰风车充分利用了当地的()
A.气候温和湿润的条件
B.临北海海浪大的条件
C.常年盛行西风的条件
D.草地资源丰富的条件
(4)荷兰学生体验了中国的传统文化。

其中具有北京地方文化特色的活动是()
A.
B.
C.
D.
(5)填海造陆破坏了海岸的生态环境。

近年荷兰实施了“退耕还海”工程,其重要意义是()
A.保护生物多样性
B.扩大港口面积
C.开展水产养殖业
D.发展滨海旅游
【答案】(1)D
(2)A
(3)C
(4)D。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