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爹”刺激社会神经 二代现象引公愤.doc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拼爹”刺激社会神经二代现象引公愤-
在幼儿园抢凳子我爸是科长;在小学欺负同学我爸是主任;在中学抢女同学我爸是处长;在大学杀女同学我爸是局长网络上蔓延开来的拼爹流行语,生动展示了社会转型期的二代问题。
有业内人士认为,随着经济的发展, 二代之间出现分化在所难免,关键在于发展的环境要确保公平、发展的共识要取得统一。
无论是在经济上还是政治上,人的发展都存在着马太效应,即强者愈强。
相比于一般人而言, 富二代本身就在竞争中处于优势地位,如果缺乏公平的竞争环境,不能保证机会和起点的公平,这样对社会发展是很危险的。
专家提出,当前存在的社会结构问题如收入差距过大、中产人群数量过少等,由于社会体制改革和新的社会政策没有启动和到位,社会结构在变化中正表现出固定化的趋势。
直面二代问题,需要调整社会结构,使其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
我爸是李刚尚且余音绕梁, 我爸是黑社会打杀声风云再起。
近日,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一学生带着自己的父亲和父亲的两名朋友,闯进该校租用的学生宿舍内殴打自己的同学。
冲突中,有21名学生受伤,其中一人手腕处骨裂。
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多名学生证实,这名学生一边打人一边在走廊上喊: 我爸是黑社会的,今天要把你们都打一遍。
不经意间,又一句流行语在网络上蔓延开来在幼儿园抢凳子我爸是科长;在小学欺负同学我爸是主任;在中学抢女同学我爸是处长;在大学杀女同学我爸是局长。
在当下这样一场拼爹的狂欢中,社会转型期的二代问题彻底展示在公众面前。
仔细考察二代现象的渊源,具体是指2009年夏天开始在网络上蹿红的富二代、穷二代等带有二代字眼的新鲜词汇。
在2010年的全国两会上, 二代问题也成为代表、委员们的讨论话题。
有专家认为,诸多的二代所带来的现实问题和社会现象,已经成为和谐社会建设中无法回避的挑战。
二代事件频频刺激社会神经
二代现象之所以日益引起人们的注意,源自一系列社会事件。
不久前,浙江省义乌市发生了一起严重的车祸,一辆保时捷跑车与一辆宝马跑车高速相撞。
据了解,肇事的两辆车中,保时捷跑车的车价大约在200万元左右,宝马车大约价值120万元。
据宝马跑车车主的父亲吴先生所述,他是做袜子生意的,宝马车里的男女是他的儿子和儿媳,车子是两个月前刚买的,目前整个义乌市只有两辆。
他还证实,保时捷跑车的车主是义乌市某房产公司老总的儿子。
富二代飙车相撞的说法不胫而走。
或许,这仅仅是一起涉及了两个富二代身份的人之间的交通事故,尚不足以大惊小怪。
但更多时候, 二代事件频频挑战的却是社会公平的神经甚至涉嫌违法犯罪。
今年5月,浙江省宁波市警方一举抓获17名吸毒青年。
据介绍,被抓的瘾君子中,绝大多数为80后,他们中很多人的父母都是办企业的,家庭富裕。
事发当天,这些青年穿着名牌服饰,驾驶名车,躲在酒店里吸毒。
而在近年来的公职招考中,某些领导干部子女屡屡利用关系剑走偏锋的事件更是屡有发生,已经从招聘过程的潜规则发展到了招聘岗位的量身定制。
一名知情人士告诉《法制日报》记者,有些事业单位招聘,都是内部秘密发布招考通知,考试对象实质上全是某些领导的亲戚、朋友等。
基本定向内部通知,外人毫不知情。
笔试内容锁定范围、及格线模糊,为了让参加考试的人都能考上,有关领导可谓是煞费苦心,一是指定专人编制复习资料、考试测试题;二是让参加考试的人员全脱产复习,就如一位领导说的, 就差亲自替他们做一做了。
据了解,在江苏省,曾由政府出资为富二代开培训班,即实施所谓的千名民营企业家后备人才培养计划,此举更是引起公众舆论的质疑和不安。
政府直接插手培育富二代,实际上是一种不公平的越权行为。
因为这样做实际上是用公共资源把富裕人群以家族化的方式固定下来。
另一方面,就眼前的功利而言,与其说是在培养企业家后代的经营管理能力,不如说是在完成官商之间人脉的代际转移。
中国社会科学院社会政策研究中心秘书长唐钧对《法制日报》记者说。
二代现象或致社会分化严重
尽管各种二代现象频频进入公众视野,挑战社会神经,但有关专家还是呼吁,应理性看待二代现象。
最近一个时期,媒体上出现了一股二代热,常见的有富二代、垄二代,还有贫二代等等,公众和专家学者都对此议论颇多。
从社会学的角度看,这是一种贴标签的做法,会导致公众对某些社会人群的刻板印象,最后走向事实上的歧视。
唐钧说。
“贫富分居”激化社会矛盾法国再推“贫富
混居” -
法国骚乱一周年之际,巴黎等地再次发生了焚烧车辆和袭警事件,给法国社会带来了巨大损失。
追查两次骚乱的主要原因,社会学家认为,除了移民族群
融入水平不够,法国大城市及其郊区布局不合理也是不容忽视的问题。
因此,早在去年骚乱之后,法国政府就出台了以“贫富混居”为主要解决方案的“城市更新计划”。
“城中城”策动法国骚乱
谈到法国骚乱的原因以及法国政府的“城市更新计划”,首先要了解法国大城市布局的现状:市中心是老城区,商业发达,居住者以中产阶级为主;市郊则两极分化,富翁将自己的家安在这一地带的别墅区,而最穷的人也往往只能住在这一地带的“城中城”内。
所谓“城中城”,是指郊区穷人聚居的公寓楼居住区,其主体通常是建筑相对密集的廉租房,人口也相对密集,许多人称这些区域为“类贫民窟”。
社会学家认为,“城中城”是法国市镇规划的一大败笔,也是法国社会的重大隐忧之一。
由于“富人区”与“廉租区”泾渭分明,各大城市纷纷出现贫富对立的局面。
富人不敢到“廉租区”来,也不对穷人进行帮助;
而住廉租房的穷人则仇视富人,往往“以自己的方式”解决生存问题。
久而久之,社会矛盾激化,暴力、吸毒、走私等社会问题层出不穷。
法国城市未能与邻近小城镇实现和谐发展,社会贫困群体借题发挥,发泄心中不满,正是去年发生骚乱的真正原因。
商品楼中包含廉租房
因此,法国政府认为,现已实施多年的“廉租房政策”是行之有效的,而需要加以改良的,应该是城市不合理的布局。
为了实现“贫富混居、长治久安”的目标,法国政府正在大力推行“城市更新计划”。
这项计划的目的有两个:一是不同社会层次的住宅掺杂,不再人为地分割富人区和穷人区,让他们生活在共同的氛围内;二是一个街区里多种多样的经济文化生活融合,包括重新引进学校和以前一些传统店铺等。
不久前,法国还出台了两项相关政策:一是规定各个城市必须建立一定数量的廉租房,其比例大致为总住房面积的20%;二是将廉租房建在普通住宅区,使低收入者与高收入者“同在一
个屋檐下”。
根据“城市更新计划”,今后法国房地产商想在某个区域开发大型楼盘时,他必须向法国政府承诺其所建住宅含有一定比例的廉租房,否则他就无法实施楼盘开发。
在这一过程中,该房地产商将得到部分政府资金的补助,但所建廉租房也将由政府部门控制。
今后,法国新建楼盘不仅会出现廉租房紧挨着普通商品楼的局面,甚至在普通商品楼内也会包含一定数量的廉租房。
这样一来,穷人和富人将很自然地住到一起,而且廉租房的质量也有了保障。
当然,许多人都想住上质优价廉的廉租房,但只有真正的低收入家庭(其上限是低级公务员家庭)才有权申请。
“十万元住宅”计划
在实施“城市更新计划”的过程中,法国政府逐渐发现,廉租房已越来越不能满足民众的需求,一些经济能力稍好的中下层民众想要“自己的房子”的愿望越来越强烈。
针对这一现象,法国政府推出了“十万元住宅”计划作为“城
市更新计划”的补充。
按照计划,法国今后将大量推出售价只有10万欧元的商品房,这些房子的装修相对简易,但房屋面积和舒适程度并不亚于普通商品房。
在这个过程中,法国各级政府将扮演开发商的角色,基本上以成本价将所建房屋卖给民众。
舆论认为,这一措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房地产供求压力,巴黎等地区的房价将随之明显下降。
为配合“城市更新计划”,使法国社会朝着贫富混居的方向发展,各地方政府还出台了各项向低收入者倾斜的政策,让他们以最少的花费享受与高收入者完全相同的待遇。
比如,法国政府规定,学生按照家长收入的高低交纳学杂费和伙食费,富人的孩子交的钱比较多,而穷人交的钱很少甚至不交,但是所有学生都可以享受同样的书本、师资、服装以及伙食。
在这种政策的影响下,穷人虽然在收入上与富人存在差距,但在心理上却可以找到“平衡”的感觉。
当然,“城市更新计划”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改变法国城市布局和社会环境的。
它还有几个问题:首先,法国土地面积有限,每年新增住宅约20万套,有幸离开“城中城”的穷人不可能很多;其次,法国政府审批程序缓慢,严重阻碍了新住宅区的建设速度;此外,法国多数民众因去年的骚乱等原因而对外来移民家庭抱有抵触心理,多数原住民不愿与移民同住一楼。
由此可见,在促进
移民融入问题上,法国政府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环球》杂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