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月月考考试(物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安徽省合肥市一六八中学高一上学期10月月月考考试(物理)
一、选择题
1.物体做匀变速直线运动,相继经过两段距离均为9m的路程,第一段用时3s,第二段用时6 s,则物体加速度的大小是
A.1
6
m/s2B.
1
3
m/s2C.
2
3
m/s2D.
4
3
m/s2
2.如图所示,一个重200N的物体,在粗糙水平面上向右运动,物体和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1,同时物体还受到大小为10N、方向向左的水平力作用,则水平面对物体的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是
A.大小是10N,方向向左
B.大小是20N,方向向左
C.大小是20N,方向向右
D.大小是10N,方向向右
3.如图所示是“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的关系”实验装置,小东认真操作、正确读数后得到的数据记录表如下。
由表可知
次数
物理量
1234
F/N00.98 1.96 2.94
l/cm12.014.016.018.0
x/cm0 2.0 4.0 6.0
A.每个钩码的质量为0.98 kg B.实验所用刻度尺的分度值是l mm
C.弹簧的劲度系数为49N/m D.弹簧的劲度系数随弹簧的拉力的增大而增大
4.质量为50kg的乘客乘坐电梯从四层到一层,电梯自四层启动向下做匀加速运动,加速度的大小是0.6m/s2,则电梯启动时地板对乘客的支持力为 ( )( g=10m/s2)
A.530N B.500N C.450N D.470N
5.如图所示,手沿水平方向将书压在竖直墙壁上,使其保持静止,现增大手对书的压力,
则书()
A.将沿墙壁滑动B.受到的最大静摩擦力不变
C.对墙壁的压力不变D.受到的静摩擦力不变
6.某同学绕操场一周跑了400m,用时65s,这两个物理量分别是
A.路程、时刻B.位移、时刻
C.路程、时间间隔D.位移、时间间隔
7.一物体以一定的初速度在水平地面上匀减速滑动.若已知物体在第1秒内位移为8.0 m,在第3秒内位移为0.5 m.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的加速度一定为3.75 m/s2
B.物体的加速度可能为3.75 m/s2
C.物体在第0.5秒末速度一定为4.0 m/s
D.物体在第2.5秒末速度一定为0.5 m/s
8.在水平面上有a、b两点,相距20 cm,一质点在一恒定的合外力作用下沿a向b做直线运动,经过0.2 s的时间先后通过a、b两点,则该质点通过a、b中点时的速度大小为()
A.若力的方向由a向b,则大于1 m/s,若力的方向由b向a,则小于1 m/s
B.若力的方向由a向b,则小于1 m/s;若力的方向由b向a,则大于1 m/s
C.无论力的方向如何,均大于1 m/s
D.无论力的方向如何,均小于1 m/s
9.一辆汽车由静止开始运动,其v-t图象如图所示,则汽车在0~1s内和1s~3s内相比()
A.速度变化相同
B.平均速度相等
C.位移相等
D.加速度相同
10.如图是物体在水平面上运动的v-t图象,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 .1s 末物体运动方向发生改变
B .在0~3s 时间内,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为1m/s
C .1~3s 内物体加速度是5~6s 内加速度的2倍
D .0~6s 内物体发生的位移为1m
11.如图所示,汽车里有一水平放置的硅胶魔力贴,魔力贴上放置一质量为m 的小花瓶.若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向前做匀速直线运动,则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小花瓶受到三个力
B .因为汽车向前开,所以摩擦力和汽车运动方向相反
C .小花瓶所受的合力为零
D .魔力贴对小花瓶的摩擦力大小为mg
12.“蹦床”运动时奥运会新增的比赛项目之一,运动员在空中展示着优美的动作,深受观众欢迎,假设某运动员在弹力的作用下以8m /s 的初速度从蹦床上跃起,则可以估算运动
员从跃起到落回蹦床瞬间,可以在空中展示动作的时间是(g 取()2
10m/s )?
A .1.6s
B .0.8s
C .0.4s
D .0.2s
13.小明从某砖墙前的高处由静止释放一个石子,让其自由落下,拍摄到石子下落过程中的一张照片如图所示,由于石子的运动,它在照片上留下了一条模糊的径迹.已知每层砖的平均厚度为6.0cm ,照相机本次拍照曝光时间为21.510s ⨯,由此估算出位置A 距石子下落起始位置的距离为( )
A .1.6m
B .2.5m
C .3.2m
D .4.5m
14.甲、乙两车在同一平直公路上同向运动,甲做匀加速直线运动,乙做匀速直线运动。
甲、乙两车的位置x 随时间t 的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在时刻t 1,两车速度相等
B .在时刻t 1,甲车追上乙车
C .从t 1到t 2时间内的某时刻,两车速度相等
D .从t 1到t 2时间内,甲车走过的路程大于乙车走过的路程
15.有下列几种情景,请根据所学知识选择对情景的分析和判断正确的说法 ( ) A .嫦娥四号运载火箭点火后即将升空,因火箭还没运动,所以加速度一定为零 B .高速公路上高速行驶的轿车紧急刹车,此时轿车速度变化很快,所以加速度也大 C .运行的磁悬浮列车在轨道上高速行驶,因其速度很大,所以加速度也一定很大 D .江泉高架桥的下桥匝道指示牌数字“40”,意思是车辆平均速度限定在40km/h 及以下 16.一个以初速度v 0沿直线运动的物体,t 秒末速度为v t ,其v-t 如图所示,v 为t 秒内物体运动的平均速度,a 表示物体的加速度.在0~t 秒内,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02
t
v v v += B .02
t
v v v +<
C .a 逐渐增大
D .有一个时刻的加速度0
t v v a t
-=
17.质点沿直线运动,位移—时间图象如图所示,关于质点的运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质点2s 末质点改变了运动方向
B .质点在4s 时间内的位移大小为0
C .2s 末质点的位移为零,该时刻质点的速度为零
D.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为0.1m/s,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
18.东阳中学教学楼之间种着好几棵橙子树,每当橙子成熟的时候,很多同学看了都会流口水.一般橙子树高在二个正常成年人身高左右,当橙子树顶部有一个成熟橙子自然脱落掉下来,下落过程中没有受到任何的碰撞.试估算橙子落地的速度约为
A.7m/s
B.8m/s
C.9m/s
D.10m/s
19.如图,在幼儿园的游乐场中,一小男孩从右侧梯子爬上滑梯,用时10s,然后在上面平台站了5s,接着从左侧的滑梯上由静止开始滑到水平地面,用时3s.下面关于他在滑梯上运动情况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他爬上去和滑下来的路程相等
B.他爬上去和滑下来的位移相同
C.他在第15s末开始要下滑,指的是时间间隔
D.他整个过程用时18s,指的是时间间隔
20.近几年,在国家宏观政策调控下,我国房价上涨出现减缓趋势。
若将房价的“上涨”类比成“加速”,将房价的“下跌”类比成“减速”,据此,你认为“房价上涨出现减缓趋势”可类比成()
A.速度增加,加速度减小
B.速度增加,加速度增大
C.速度减小,加速度增大
D.速度减小,加速度减小
二、多选题
21.一个物体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某时刻因受到水平向右的恒力而匀加速运动起来,加速度大小为a1.经过一段时间以后,速度为v1,改为反向的另一恒力,作用二倍的时间,发现物体恰好回到出发点,此刻速度为v2,第二个恒力产生的加速度大小为a2。
以下判断正确的是
A.a1:a2=4:3 B.a1:a2=4:5
C.v1:v2=2:3 D.v1:v2=2:1
22.如图,一个弹簧台秤的秤盘质量和弹簧质量都可以不计,盘内放一个物体P处于静止.P的质量为12kg,弹簧的劲度系数k=800N/m.现给P施加一个竖直向上的力F,使P 从静止开始向上做匀加速运动.已知在前0.2s内F是变化的,在0.2s以后F是恒力,则( )
A.F的最小值是90N B.0~0.2s内物体的位移为0.2 m
C.F最大值是210N D.物体向上匀加速运动加速度为5.0m/s2 23.如图所示为某一传送装置,与水平面夹角为370,传送带以4m/s的速率顺时针运转.某时刻在传送带上端A处无初速度的放上一质量为lkg的小物块(可视为质点),物块与传送带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5,传送带上端A与下端B距离为3.5m,则小物块从A
到B的过程中(g=l0m/s2,sin37°=0.6,cos37°=0.8)
A.运动的时间为2s
B.小物块对皮带做的总功为0
C.小物块与传送带相对位移为1.5m
D.小物块与皮带之间因摩擦而产生的内能为3J
24.如图所示,物体A用轻质细绳系在竖直杆MN上的B点.现用一水平力F作用在绳上的O点,将O点缓慢向左移动,使细绳与竖直方向的夹角 逐渐增大.关于此过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水平力F逐渐增大B.水平力F逐渐减小
C.绳OB的弹力逐渐减小D.绳OB的弹力逐渐增大
25.如图所示是在同一直线上运动的甲、乙两物体的x﹣t图象,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甲的启动时刻比乙早t1
B.两车运动起来后甲的速度比乙大
C.当t=t2时,两物体相距最远
D.当t=t3时,两物体相距x1
三、实验题
26.在“探究弹力和弹簧伸长关系”的实验中,某实验小组据不同数量的钩码分别挂在竖直弹簧的下端,进行测量,根据实验所测数据,利用描点法作出了所挂钩码的重力G与弹簧总长L的关系图象,如图所示。
根据图象回答以下问题。
(1)弹簧的原长为________m;
(2)弹簧的劲度系数为________N/m;
(3)分析图象,总结出弹簧弹力F距弹簧长度L之间的关系式为________。
(所有物理量都是国际单位)
27.某同学利用如图甲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体在水平桌面上的运动规律,
(1)实验过程中,电火花计时器应接在____(选填“直流”或“交流”)电源上.
(2)如图丙为实验中打出的一条纸带的一部分,0、1、2、为依次选取的计数点,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打点未画出.从纸带上测出x1=3.20cm,x2=4.52cm,则木块在通过第一个计数点的速度的大小v=_______m/s,加速度的大小a= _______m/s2(保留两位有效数字).
28.某同学在做研究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实验时,获取了一条纸带的一部分,
0、1、2、3、4、5、6、7是计数点,每相邻两计数点间还有4个点(未标出),计数点间的距离如图所示.由于粗心,该同学忘了测量3、4两个计数点之间的距离(电源频率为50 Hz).求:
(1)6号计数点的瞬时速度的大小v6=________m/s.(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利用逐差法处理数据,可得加速度a=______m/s2.(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3)计数点3、4之间的距离是x4=________cm.(保留三位有效数字)
29.某同学要进行”探究匀变速直线运动”的实验.
(1)请在下面列出的实验器材中,选出本实验中不需要的器材填在横线上(填编号):
________
①打点计时器②天平
③低压交流电源④低压直流电源
⑤细绳和纸带⑥钩码和小车
⑦秒表⑧一端有滑轮的长木板
⑨刻度尺
(2)若电源的频率为50 Hz,该同学在处理实验数据时,每隔4个计时点取一个计数点,则每两个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应为________s;如果在打点过程中电源的频率变低,而该同学又没发现电源频率变低,这样计算出的加速度值与真实值相比是________(填”偏大””偏小”或”不变”).
30.如下图所示,是某同学用打点计时器研究小车做匀变速直线运动时得到的一条纸带。
图中A、B、C、D、E是按打点先后顺序依次选取的5个计数点,相邻计数点间的时间间隔T=0.1s。
根据图中数据可知小车做__________(选填“匀加速直线”或“匀减速直线”)运动;计数点B、D对应的时间间隔内小车的平均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m/s。
小车运动的加速度大小为__________m/s2。
四、解答题
31.汽车在公路上出现故障时,应在车后放置三角警示牌(如图所示),以提醒后面驾车司机,减速安全通过,在夜间,有一小轿车因故障停车,后面有一小轿车以72km/h的速度向前驶来,由于夜间视线不好,驾驶员只能看清前方30m的物体,并且他的反应时间为0.6s,制动后最大加速度为2
4m/s.求:
(1)小轿车从刹车到停止所用的最短时间;
(2)三角警示牌至少要放在车后多远处,才能有效避免两车相撞.
32.在平直公路上运动的汽车经过某位置时,从一辆同向匀速运动的自行车旁经过。
以该位置为原点,自行车和汽车位移随时间的变化关系是(均为国际单位):自行车x1=6t,汽车x2=10t﹣()t2.求:
(1)经过多长时间自行车能追上汽车?
(2)自行车追上汽车时,汽车速度多大?
(3)自行车追上汽车前,二者间最大距离是多少?
33.如图所示,A、B两物体(可视为质点)用一根长L=2.8m的轻绳相连,开始时A物体与井口平齐,B物体自然下垂.然后由静止释放两物体,两物体先后落入水中,测得两物体先后落入水中的时间差∆t=0.2s,g=10m/s2.计算水面到井口的距离h.
34.甲乙两车同时同地同向出发,在同一水平公路上做直线运动,甲以初速度v1=16m/s,加速度a1=2m/s2做匀减速运动,乙以初速度v2=4m/s,加速度a2=1m/s2做匀加速运动.求:
(1)两车再次相遇前两者间的最大距离;
(2)两车再次相遇所需的时间.
35.A、B两车沿同一直线同方向运动,A车的速度v A=4m/s, B车的速度v B=10m/s,当B 车运动至A车前方7m处时,B车刹车并以a=2m/s2的加速度做匀减速运动,从该时刻开始计时,求:
(1)A车追上B车之前,二车间的最大距离;
(2)经多长时间A车追上B车。
【参考答案】***试卷处理标记,请不要删除
一、选择题
1.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第一段平均速度为:
119
m/s 3m/s 3
x v t =
== 第二段平均速度为:
229
m/s 1.5m/s 6
x v t =
== 根据某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等于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知,两个中间时刻的时间间隔为:
36
s 4.5s 2
t +=
= 加速度为:
221 1.531
m/s 4.53
v v a t --=
==- 方向与初速度方向相反. A .1
6
m/s 2,与结论不相符,选项A 错误; B .1
3
m/s 2,与结论相符,选项B 正确; C .2
3
m/s 2,与结论不相符,选项C 错误; D .
4
3
m/s 2,与结论不相符,选项D 错误; 2.B
解析:B 【解析】 【详解】
物体相对于地面向右运动,则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水平向左,大小
f =μF N =0.1×200N=20N 。
A .大小是10N ,方向向左,与结论不相符,选项A 错误;
B .大小是20N ,方向向左,与结论相符,选项B 正确;
C .大小是20N ,方向向右,与结论不相符,选项C 错误;
D .大小是10N ,方向向右,与结论不相符,选项D 错误;
3.C
解析:C 【解析】 【详解】
A .从表格数据得到1个钩码的重力应该是0.98N ,质量为0.1kg ,故A 错误;
B .长度读数要估读,最后一位是估读的,故最小刻度是cm ,故B 错误;
C .弹簧的原长是12cm ,每挂一个钩码,弹簧伸长2.0cm ,则弹簧的劲度系数:
20.9849N/m 2.010
F k x -=
⨯== 故C 正确;
D .弹簧的劲度系数与弹簧受到的拉力无关,故D 错误;
4.D
解析:D 【解析】
试题分析:电梯运动过程中加速度向下,故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mg N ma -=,解得
()470N N mg ma =-=,故D 正确
考点:考查了牛顿第二定律的应用
5.D
解析:D 【解析】 【分析】 【详解】
BCD .以书为研究对象,书在水平方向受到压力和墙壁的支持力,竖直方向受到竖直向下的重力和竖直向上的摩擦力,由于书静止,因此这两对力都是平衡力,所以书受到的摩擦力f 等于书的重力G ;增大手对书的压力,书对墙壁的压力增大,最大静摩擦力变大,书因为重力有向下运动的趋势,摩擦力方向仍向上,保持不变,故BC 错误,D 正确; A .书在竖直方向受到的静摩擦力和重力仍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故摩擦力大小不变,因书与墙壁之间的最大静摩擦力变大,可知书仍会保持静止状态,不会沿墙壁滑动,故A 错误;
6.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绕400米操场跑一圈,首末位置重合,则位移的大小为0,路程等于400m ,65s 指时间长度,是指时间间隔;
A. 路程、时刻与分析不符,故A 错误;
B. 位移、时刻与分析不符,故B 错误;
C. 路程、时间间隔与分析相符,故C 正确;
D. 位移、时间间隔与分析不符,故D 错误.
7.B
解析:B 【解析】 【详解】
ABC .根据位移时间公式得,第1s 内的位移为:
x 1=v 0t +
12
at 2
=8.0m 第3s 内的位移为:
x 3-x 2=(v 0+2a )t +
12
at 2
=0.5m 代入数据得:
v 0=9.875m/s ,a =-3.75m/s 2
得:
v 3=v 0+at =-1.375m/s
说明在3s 前物体已经停止。
0.5s 末的速度等于第1s 内平均速度,为8m/s ,则从0.5s 末开始到停止的时间为 v a
,则2s 后运动的时间为:
8
1.5 1.5v a a
-=- 采用逆向思维得,2s 后到停止的位移为:
218 1.50.5m 2a a
-=() 解得:a =4m/s 2.故B 正确, AC 错误。
D .从0.5s 末开始到停止的时间为
8
s 2s 4
v t a '=
== 则2.5s 末的速度为零。
故D 错误。
8.C
解析:C 【解析】 【详解】
该质点通过a 、b 两点的平均速度大小为
0.2m
1m/s 0.2s
=,若力的方向由a 向b ,物体做加速运动,由推论: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知,当0.1s 时物体运动不到中间位移,所以中间位移的速度大于平均速度1m/s ;
若力的方向由b 向a ,物体做减速运动,由推论:中间时刻的瞬时速度等于这段时间内的平均速度,可知,当0.1s 时物体运动到超过中间位移,所以中间位移的速度大于平均速度1m/s ;综上知无论力的方向如何均大于1m/s 。
A .若力的方向由a 向b ,则大于1 m/s ,若力的方向由b 向a ,则小于1 m/s ,与结论不相符,选项A 错误;
B .若力的方向由a 向b ,则小于1 m/s ;若力的方向由b 向a ,则大于1 m/s ,与结论不相符,选项B 错误;
C .无论力的方向如何,均大于1 m/s ,与结论相符,选项C 正确;
D .无论力的方向如何,均小于1 m/s ,与结论不相符,选项D 错误;
9.B
解析:B 【解析】 【分析】 【详解】
0~1s 内速度的变化量为5m/s ,1s ~3s 内速度的变化量为-5m/s .故A 错误.根据匀变速直
线运动的推论知,0~1s 内的平均速度5
/ 2.5/2
v m s m s ==,1s ~3s 内的平均速度5
/ 2.5/2
v m s m s ==.故B 正确.汽车在0~1s 内和1s ~3s 内图线围成的面积不等,则
位移不等,故C 错误.两段时间内图线的斜率不同,则加速度不同.故D 错误.故选B . 【点睛】
解决本题的关键知道速度时间图线的物理意义,知道图线的斜率和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的含义.
10.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物体在1s 末前后速度均为正值,故运动方向没有发生改变,故A 错误;
B.在0~3s 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为:
1
11
12m 11m 0.5m 22
x
=⨯⨯-⨯⨯= 则该段时间内平均速度为:
1
1
0.51
m/s m/s 36
v x t
=
=
= 故B 错误;
C.图像的斜率代表加速度,由图可知1~3s 内物体加速度等于5~6s 内加速度,故C 错误;
D.图线与坐标轴围城图形的面积表示位移,0~6s 内物体发生的位移为:
2
11
212m 12m 1m 22
x
=⨯⨯⨯-⨯⨯=
故D 正确。
11.C
解析:C 【解析】
A 、C 、D 项:对小花瓶受力分析可知,受重力,支持力,由小花瓶匀速直线运动,所以重力与支持力合力为零,故A 、D 错误,C 正确;
B 项:由A 、
C 、
D 项分析可知,小花瓶不受摩擦力,故B 错误.
12.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运动员在弹力的作用下以8/m s 的初速度从蹦床上跃起,做竖直上抛运动,返回时速度大小仍然为8/m s ;以向上为正方向,根据速度时间关系公式,有:
()02
8/8/ 1.610/t m s m s v v v t s a a m s ---=
===-,故A 正确,BCD 错误. 13.C
解析:C 【解析】 【分析】 【详解】
由图可以看出,在曝光的时间内,物体下降了大约有两层砖的厚度,即12cm(0.12m),曝光时间为1.5×10−2s ,设经过A 点的速度为v ,根据位移时间关系,有:
2
12
h vt gt =+
代入数据解得:
v =8.0m/s
由22v gh =可得下降的高度大约为h ,则:
228.0m 3.2m 2210
v h g ===⨯
A. 1.6m .故A 项错误;
B. 2.5m .故B 项错误;
C. 3.2m .故C 项正确;
D. 4.5m .故D 项错误.
14.C
解析:C 【解析】 【详解】
A .x ﹣t 图象的斜率表示速度,在t 1时刻乙图象的斜率大于甲图象的斜率,所以乙车的速度大于甲车速度,故A 错误;
B .从0到t 1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是乙车大于甲车,故B 错误;
C .根据图象可知,在t 1时刻乙图象的斜率大于甲图象的斜率,在t 2时刻乙图象的斜率小于甲图象的斜率,在t 1到t 2时间内的某时刻二者的斜率相同,此时两车速度相等,故C 正确;
D .从t 1到t 2时间内,两车走过的路程均为x 2﹣x 1,路程相等,故D 错误。
15.B
解析:B 【解析】 【详解】
A.点火后即将升空的火箭,因火箭还没运动,速度为零,但合外力不为零,加速度不为零,故A 错误;
B.加速度反映物体的速度变化的快慢,轿车速度变化很快,所以加速度很大,故B 正确;
C.高速行驶的磁悬浮列车,速度很大,若列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加速度可以为零,故C 错误;
D.高架桥的下桥匝道指示牌数字“40”,意思是车辆瞬时速度限定在40km/h 及以下,故D 错误。
16.D
解析:D 【解析】 【分析】
速度时间图线的物理意义,图像的切线斜率表示加速度,斜率的符号表示加速度的方向,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表示位移。
【详解】
AB.因为变加速直线运动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大于匀加速直线运动图线与时间轴围成的面积,即变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大于匀加速直线运动的位移,时间相等,则平均速度大于匀加速直线运动的平均速度,故AB 错误。
C.速度时间图线的意义:图像的切线斜率表示加速度,由图知斜率逐渐减小加速度减小,故C 错误。
D.如图v 与v 0的连线即为0
t v v a t
-=,则图像上必有一直线与其斜率相同,加速度也相同,故D 错误。
17.D
解析:D 【解析】 【详解】
A .位移图像中一条倾斜直线, 表示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方向不变;故A 错误。
B .质点在4s 内的位移大小
x =0.2-(-0.2)=0.4m
故B 错误;
C .2s 末质点的位移为零,该时刻质点的速度不为零;故C 错误。
D .质点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为0.1m/s ,方向与规定的正方向相同;故D 正确。
故选D 。
18.B
解析:B 【解析】
橙子自然脱落掉下来可看成自由落体运动,由公式2
2gh v =得
8m m v s s
==≈,故B 正确.
点晴:本题考查自由落体的实际应用,注意自由落体实际生活中并不存在,只要物体受的阻力远小于自身的重力即可.
19.D
解析:D 【解析】
A 项:由图可知爬上去和滑下来的轨迹长度不相同,即路程不相等,故A 错误;
B 项:位移为从起始点到终了点的有向线段,由图可知两边滑梯的倾角不相同,所以位移不相同,故B 错误;
C 项:15s 末指的是某一瞬间即为时刻,故C 错误;
D 项:18s 指的是整个过程所用的时间即为时间间隔,故D 正确.
点晴:本题考查位移,路程,时间间隔,时刻,注意区分位移有大小和方向的矢量,路程是只有大小没有方向的标量.
20.A
解析:A 【解析】 【分析】 【详解】
“房价上涨出现减缓趋势”中“上涨”类比为速度增大,“减缓”类比为加速度减小,所以“房价上涨出现减缓趋势”可以类比为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即速度增大,加速度减小,A 正确,BCD 错误。
故选A 。
二、多选题 21.BC 【解析】 【详解】
整个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为零,则有:
又: 解得:
所以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4:5
根据速度公式有:
所以速度大小之比为:
故选BC 。
解析:BC 【解析】 【详解】
整个时间内物体的位移为零,则有:
()2
21121122022
a t v t a t +⨯-⨯= 又:
11v a t =
解得:
215
4
a a =
所以加速度大小之比为:
12:a a = 4:5
根据速度公式有:
112123322
2a t v
v v a t =-=-
=-⨯ 所以速度大小之比为:
12:2:3v v =
故选BC 。
22.AC 【解析】
以物体P 为研究对象.物体P 静止时受重力G 、称盘给的支持力N .因为物体静止,∑F=0;N=mg=kx0 ,解得:x0=0.15m ;加拉力后物体P 受力如图受重力G ,拉力F 和支持力N′
解析:AC
【解析】
以物体P为研究对象.物体P静止时受重力G、称盘给的支持力N.因为物体静止,
∑F=0;N=mg=kx0,解得:x0=0.15m;加拉力后物体P受力如图受重力G,拉力F和支持力N′
据牛顿第二定律有F+N′-mg=ma ;当0.2s后物体所受拉力F为恒力,即为P与盘脱离,即弹簧无形变,由0~0.2s内物体的位移为x0.物体由静止开始运动,则x0=
1
2
at2,将
x0=0.15m代入解得a=7.5m/s2,选项BD错误;F的最小值由F+N′-mg=ma 式可以看出即为N′最大时,即初始时刻N′=N=kx.代入F+N′-mg=ma ;得F min+Kx0-mg=ma;
F min=mg-kX0+ma=12×(7.5+10)-800×0.15=90(N);F最大值即N=0时,F max-
mg=ma,F max=210(N),选项AC正确;故选AC.
点睛:解题的关键是要理解0.2s前F是变力,0.2s后F的恒力的隐含条件.即在0.2s前物体受力和0.2s以后受力有较大的变化.本题若称盘质量不可忽略,在分析中应注意P物体与称盘分离时,弹簧的形变不为0,P物体的位移就不等于x0,而应等于x0-x(其中x即称盘对弹簧的压缩量).
23.BD
【解析】
开始阶段,由牛顿第二定律得:,解得:,物体加速至与传送带速度相等时需要的时间为:,通过的位移为:,由于,可知物体与传送带不能保持相对静止,速度相等后,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上,根据
解析:BD
【解析】
开始阶段,由牛顿第二定律得:1
mgsin mgcos ma
θμθ
+=,解得:
2
1
8/
a gsin gcos m s
θμθ
=+=,物体加速至与传送带速度相等时需要的时间为:
1
1
4
0.5
8
v
t s s
a
===,通过的位移为:22
111
11
80.51
22
x a t m m
==⨯⨯=,由于3737
mgsin mgcos
μ
︒︒
>,可知物体与传送带不能保持相对静止,速度相等后,物体所受的摩擦力沿斜面向上,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得:2
mgsin mgcos ma
θμθ
-=,解得:
2
2
4/
a gsin gcos m s
θμθ
=-=,根据2
1222
1
2
L x vt a t
-=+,解得
2
0.5
t s
=,故运动的总时间为121
t t t s
=+=,故A错误;小物块对皮带做的总功即是滑动摩擦力对传送带所做的功为:12
··
W mgcos vt mgcos vt
μθμθ
=-+,而
12
0.5
t t s
==,故0
W=,故B正确;前
0.5s 内传送带的速度大于小物块的速度,小物块相对于传送带先后运动,相对位移:
11140.511x vt x m ∆=-=⨯-=,后0.5s 内小物块的速度大于传送带的速度,小物块相对
于传送带向前运动,相对位移:()()212 3.5140.50.5x L x vt m ∆=--=--⨯=,物块相对于传送带的位移:1210.50.5x x x m ∆=∆-∆=-=,故C 错误;小物块相对于传送带的路程:1210.5 1.5L x x m ∆=∆+∆=+=,因小物块和皮带之间的摩擦而产生的内能为:
··3Q f L mgcos L J μθ=∆=∆=,故D 正确;故选BD.
【点睛】小物块放上A ,开始所受的摩擦力方向沿斜面向下,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求出加速度的大小,以及运动到与传送带速度相同所需的时间和位移,由于重力沿斜面向下的分力大于最大静摩擦力,两者不能保持相对静止,速度相等后,小物块所受的滑动摩擦力沿斜面向上,再结合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求出到达B 点的时间,从而得出小物块从A 到达B 的时间.前半段时间内传送带的速度大于小物块的速度,小物块相对于传送带先后运动,后半段时间内小物块的速度大于传送带的速度,小物块相对于传送带向前运动,相对位移为二者之差,相对路程为二者之和.
24.AD 【解析】 【分析】 【详解】
AB .设细绳与水平方向倾角为,物体的质量为,对结点受力分析.运用合成法,则由平衡条件得:,减小,则增大,故A 正确,B 错误; CD .设绳子的弹力为,,,减小,则增大
解析:AD 【解析】 【分析】 【详解】
AB .设细绳与水平方向倾角为α,物体的质量为m ,对结点O 受力分析.运用合成法,则由平衡条件得:tan mg
F α
=
,α减小,则F 增大,故A 正确,B 错误; CD .设绳子的弹力为T ,sin T mg α=,sin mg
T α
=,α减小,则T 增大,故选项C 错误,选项D 正确. 故选AD.
25.AD 【解析】 【分析】 【详解】
A .由图象可以看出,乙在t1时刻才开始运动,所以乙启动的时刻比甲晚t1,故A 正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