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名人孟尝君的故事(通用9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史名人孟尝君的故事(通用9篇)
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
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
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
下面为大家带来了历史名人孟尝君的故事(通用9篇),欢迎大家阅读!
历史名人孟尝君的故事篇1
秦昭襄王为了拆散齐楚联盟,他使用两种手段。
对楚国他用的是硬手段,对齐国他用的是软手段。
他听说齐国最有势力的大臣是孟尝君,就邀请孟尝君上咸阳来,说是要拜他为丞相。
孟尝君为了巩固自己的地位,专门招收人才。
凡是投奔到他门下来的,他都收留下来,供养他们。
这种人叫做门客,也叫做食客。
据说,孟尝君门下一共养了三千个食客。
其中有许多人其实没有什么本领,只是混口饭吃。
孟尝君上咸阳去的时候,随身带了一大帮门客。
秦昭襄王亲自欢迎他。
孟尝君献上一件纯白的狐狸皮的袍子作见面礼。
秦昭襄王知道这是很名贵的银狐皮,很高兴地把它藏在内库里。
秦昭襄王本来打算请孟尝君当丞相,有人对他说:“田文是齐国的贵族,手下人又多。
他当了丞相,一定先替齐国打算,秦国不就危险了吗?”
秦昭襄王说:“那么,还是把他送回去吧。
”
他们说:“他在这儿已经住了不少日子,秦国的情况他差不多全知道,哪儿能轻易放他回去呢?”
秦昭襄王就把孟尝君软禁起来。
孟尝君十分着急,他打听得秦王身边有个宠爱的妃子,就托人向她求救。
那个妃子叫人传话说:“叫我跟大王说句话并不难,我只要一件银狐皮袍。
”
孟尝君和手下的门客商量,说:“我就这么一件,已经送给秦王了,哪里还能要得回来呢?”
其中有个门客说:“我有办法。
”
当天夜里,这个门客就摸黑进王宫,找到了内库,把狐皮袍偷了出来。
孟尝君把狐皮袍子送给秦昭襄王的宠妃。
那个妃子得了皮袍,就向秦昭襄王劝说把孟尝君释放回去。
秦昭襄王果然同意了,发下过关文书,让孟尝君他们回去。
孟尝君得到文书,急急忙忙地往函谷关跑去。
他怕秦王反悔,还改名换姓,把文书上的名字也改了。
到了关上,正赶上半夜里。
依照秦国的规矩,每天早晨,关上要到鸡叫的时候才许放人。
大伙儿正在愁眉苦脸盼天亮的时候,忽然有个门客捏着鼻子学起公鸡叫来。
一声跟着一声,附近的公鸡全都叫起来了。
守关的人听到鸡叫,开了城门,验过过关文书,让孟尝君出了关。
秦昭襄王果然后悔,派人赶到函谷关,孟尝君已经走远了。
孟尝君回到齐国,当了齐国的相国。
他门下的食客就更多了。
他把门客分为几等:头等的门客出去有车马,一般的门客吃的有鱼肉,至于下等的门客,就只能吃粗菜淡饭了。
有个名叫冯驩(一作冯煖)的老头子,穷苦得活不下去,投到孟尝君门下来作食客。
孟尝君问管事的:“这个人有什么本领?”
管事的回答说:“他说没有什么本领。
”
孟尝君笑着说:“把他留下吧。
”
管事的懂得孟尝君的意思,就把冯驩当作下等门客对待。
过了几天,冯驩靠着柱子敲敲他的剑哼起歌来:“长剑呀,咱们回去吧,吃饭没有鱼呀!”
管事的报告孟尝君,孟尝君说:“给他鱼吃,照一般门客的伙食办吧!”
又过了五天,冯驩又敲打他的剑唱起来:“长剑呀,咱们回去吧,出门没有车呀!”
孟尝君听到这个情况,又跟管事的说:“给他备车,照上等门客一样对待。
”
又过了五天,孟尝君又问管事的,那位冯先生还有什么意见。
管事的回答说:“他又在唱歌了,说什么没有钱养家呢。
”
孟尝君问了一下,知道冯驩家里有个老娘,就派人给他老娘送了些吃的穿的。
这一来,冯驩果然不再唱歌了。
孟尝君养了这么多的门客,管吃管住,光靠他的俸禄是远远不够花的。
他就在自己的封地薛城(今山东滕县东南)向老百姓放债收利息,来维持他家的巨大的耗费。
有一天,孟尝君派冯驩到薛城去收债。
冯驩临走的时候,向孟尝君告别,问:“回来的时候,要买点什么东西来?”
孟尝君说:“你瞧着办吧,看我家缺什么就买什么。
”
冯驩到了薛城,把欠债的百姓都召集拢来,叫他们把债券拿出来核对。
老百姓正在发愁还不出这些债,冯驩却当众假传孟尝君的决定:还不出债的,一概免了。
老百姓听了将信将疑,冯驩干脆点起一把火,把债券烧掉。
冯驩赶回临淄,把收债的情况原原本本告诉孟尝君。
孟尝君听了十分生气:“你把债券都烧了,我这里三千人吃什么!”
冯驩不慌不忙地说:“我临走的时候您不是说过,这儿缺什么就买什么吗?我觉得您这儿别的不缺少,缺少的是老百姓的情义,所以我把‘情义’买回来了。
”
孟尝君很不高兴地说:“算了吧!”
后来,孟尝君的声望越来越大。
秦昭襄王听到齐国重用孟尝君,很担心,暗中打发人到齐国去散播谣言,说孟尝君收买民心,眼看就要当上齐王了。
齐湣王听信这些话,认为孟尝君名声太大,威胁他的地位,决定收回孟尝君的相印。
孟尝君被革了职,只好回到他的封地薛城去。
这时候,三千多门客大都散了,只有冯驩跟着他,替他驾车上薛城。
当他的车马离开薛城还差一百里的时候,只见薛城的百姓,扶老携幼,都来迎接。
孟尝君看到这番情景,十分感触。
对冯驩说:“你过去给我买的‘情义’,我今天才看到了。
”
历史名人孟尝君的故事篇2
孟尝君本名为田文,是齐国贵族,他继承了其父田婴的爵位,得
号孟尝君,封地于薛。
他先后任秦、齐、魏三国相国,其门下亦有食客数千,是闻名于各诸侯国的贤能之士。
秦王仰慕他的贤名,多次邀请他前去秦国。
孟尝君知道秦国的险恶用心,于是多次拒不前往。
公元前299年,孟尝君奉齐王之命,迫不得以前往秦国。
秦王想要将他收为己用,就将他封为相国。
但是考虑到孟尝君乃是齐国宗室,若在秦国执掌大位,恐对秦国不利,所以就想将其除去。
孟尝君知道秦王的意图,所以暗中讨好秦王宠妃,让其为自己求情。
于是,秦王将孟尝君放回齐国。
然而秦王后又后悔纵虎归山,当他派人追杀孟尝君的时候,孟尝君已经在其食客的帮助之下,逃之夭夭了。
由此,孟尝君与秦国结怨。
孟尝君归齐之后,就开始担任齐国相国,执掌国家大事。
他联合韩、魏两国,共同击败了秦国和楚国。
后来,贵族田甲谋逆,孟尝君被齐王所疑,为了避难,孟尝君称病归隐。
不久之后,孟尝君离开齐国,投奔魏国,在魏国担任宰相,他联合秦、赵、燕共同伐齐,直到齐国新君继位,孟尝君才开始与齐王亲近起来,但他从此以后都保持着中立的立场,不为任何国家效力。
孟尝君去世后,齐、魏就灭掉了孟尝君的封地,也没有给他留下后嗣。
历史名人孟尝君的故事篇3
孟尝君在战国四君子里面是个饱受争议的人物,他礼贤下士,对食客谦恭、有礼的,几乎是有求必应。
据说,孟尝君的食客多达三千,这三千食客,鱼龙混杂,有好有坏,而这三千食客每个人都性格迥异,当他们和孟尝君产生了交集时,一个个精彩纷呈的故事便出现了。
孟尝君,战国时期的齐国人,他还有一个鲜为人知的名字叫做田文,他的父亲田婴是齐国有名的富人,而田婴又是齐王的弟弟,有权又有势的田婴被齐王赶到了他的封地,在那里田婴开始养了一大批食客,到了他的儿子田文那里,手下的食客多达三千,虽说这个数字有夸张的嫌疑,但是足以可见,田文手下的门客之多,而他也能够一视
同仁,也可见田文的宽容、豪爽之心。
史书上曾经记载过这样一个故事,讲的是孟尝君门下的一个叫冯谖的食客和他之间的故事。
齐人有冯谖者,贫乏不能自存,使人属孟尝君,愿寄食门下。
孟尝君曰:客何好?曰:客无好也。
曰:客何能?曰:客无能也。
孟尝君笑而受之曰:诺。
孟尝君喜欢结交各种奇葩的人才,闻讯赶来的冯谖也希望在孟尝君手下做事,他出身贫寒,投靠孟尝君的时候,身无长物也没有一技之长,就是这样一位,看似平庸甚至严重有吃白食嫌疑的人,竟然都被孟尝君留下来了。
撇开这些身份地位不说,冯谖在孟尝君门下白吃白喝就算了,还成天抱怨,抱怨自己伙食不好,没有车坐等等各种不满,孟尝君听说之后都一一满足了他的要求,但是他还是不满意,还是整天抱怨,于是孟尝君便向人打听他家中是否还有老母亲,得到证实后,孟尝君又善待他的母亲,最后冯谖才停止了抱怨。
冯谖弹剑而歌,他歌唱的不是孟尝君,而是不断向孟尝君抱怨,如此反复几次都没有惹怒孟尝君,说明孟尝君还是个大度、容忍的人。
但是史家对他的评论,似乎都不怎么好,这是为什么?这还得从他的出身说起,孟尝君是庶出,在古代庶出表示是丧失了垄断人事选举和军事立功的特权的,因此他们的地位并不是十分好,因为庶人几乎是没有接受过教育的,因而难以维持政务,不被君王重用。
孟尝君想用门客来提高自己的身份和地位,并且赡养一大批士人就是在壮大自己的威望和力量,他也的确做到了,都说国士无双,士人就是要为民服务的,但是孟尝君的士人却不是为天下,甚至我们可以说他就是为了他自己而赡养的。
孟尝君倾家荡产赡养这些人,也不是白养的,作为自己的巨大的人才库,也相当于是个私人的武装队伍,孟尝君为了扩大自己的威望因而不断招来人才,甚至有一种攀比的意向,他不论出身、人品地选拔食客,其实是违背了养士的初衷,也难怪南宋的政治家王安石,毫不留情地表达了他对孟尝君的不满,说孟尝君也只不过是一群鸡鸣狗盗之徒的首领而已,并没有什么值得赞颂的。
除此之外,孟尝君也是个很残忍的人,他的长相不是特别好看,
有一次在去到一个县的时候,那里的一个百姓嘲笑了他的长相,他一怒之下,竟然将这里的百姓都杀了。
虽说,他靠着鸡鸣狗盗之徒逃出了秦国,去到秦国也是因为避免被齐王除掉,他出走秦国的行为,也是引起了人们的诸多异议。
奇怪的是战国时期的人,普遍都对孟尝君进行一番褒扬,而逃脱出战国时期,后世人多对孟尝君抱批评的态度。
不管是好是坏,孟尝君其人早已消逝在岁月的尘埃里,功过是非就任由后世之人评说吧。
历史名人孟尝君的故事篇4
孟尝君的父亲田婴是一个特别迷信的人,他事无巨细,都喜欢让人占卜一下吉凶。
田文出生那天恰好是五月初五,算命先生说:这个孩子长到门那么高的时候,会对田婴不利。
田婴于是硬起心肠,让田文母亲把孩子扔掉。
母亲哪里舍得扔掉孩子,就让人偷偷地把孩子带到一个隐蔽的地方藏了起来。
但是纸里终究包不住火。
孟尝君一天天地长大了,活动范围也越来越大。
有一天,他的行踪被田婴的侍卫发现了。
田婴顿时怒不可遏,他气势汹汹地冲到小田文居住的地方,火冒三丈地质问田文母亲:“谁让你养大他的?”
田文母亲吓得瑟瑟发抖,紧紧地搂着自己的孩子,生怕给人抢了去,害怕得一句话都说不出来。
小田文看到这样的情景,却表现出一种与其年龄不相称的冷静。
他恭敬地给父亲行了礼,然后不慌不忙地问道:“父亲大人,您为什么不要五月五日出生的孩子,非得让母亲把我扔掉?”
田婴怒气冲冲地说:“五月五日出生的孩子,长到门那么高的时候就会对我不利。
”“原来如此,”小田文微微一笑,“您说人的命运是由什么支配的呢,难道是由大门支配的吗?”
“这……这……”田婴一下子被问住了。
小田文不给他思索的机会,紧接着又说道:“人的命运,如果是由上天或者自己支配的话,那么父亲又何必担忧呢?如果是由大门支配的话,那就把大门开高些好了,那么高的门谁又能和它长得一般高呢?”
田婴觉得田文小小年纪,谈吐不俗,以后一定会有所作为,就决定将这个孩子带在身边抚养。
他骄傲地对田文说:“你真幸运,只要你能成器,你看我的这些家产,都将是你的!”田文并没有拜谢父亲,却问道:“请问父亲,儿子的儿子,叫什么?”
田婴不知道田文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就随口答了一句:“孙子。
”
“孙子的孙子又叫什么?”
田婴对此毫无兴趣,很不耐烦地回答说:“曾孙。
”
“曾孙的孙子又叫什么呢?”田文“紧追不舍”地问道。
田婴对田文无休止的追问感到非常恼火,他生气地说:“我不知道!”
小田文这时候才开口说道:“父亲请您不要生气,我只是有点不明白,您在齐国很受重视,历经三位君王,声名显赫。
这么多年过去了,齐国的疆域并没有变大,可是您的私人财富却积累了万金!您的仆人身穿绸纱细绫,可是老百姓却连粗布也穿不上;您的仆妾有剩余的饭粮肉食,可是老百姓却连糟糠都吃不饱。
现在国家的困境越来越严重,而您却还在尽力地积蓄、贮藏财物,想把它留给那些您方才所说的不知道是谁的子子孙孙,您不觉得您的做法很奇怪吗?”
田婴听后,不禁惊出了一身冷汗,他仔细地看了看眼前这个十来岁的少年,不敢相信有着如此深刻见解的话语竟是从这个乳臭未干的小毛孩嘴里说出来的,惊讶不已。
他拉着田文的手,激动地说:“好孩子,你说的对!有你这样的认识,何愁我齐国不强大呀!”此后,田婴逢人便夸小田文聪明,田文也逐渐声名远播了。
历史名人孟尝君的故事篇5
统御者要保持自己的权力,必须有一个服务于自己的权力机构和众多的支持者,必须网罗一大批既有才干又忠诚于自己的人才。
心胸狭窄,鼠目寸光的统御者,发现下属的一点瑕疵,就求全责备,横加指斥;对敢于逆己之志有损自己尊严的人,更耳燎置人于死地,其结果必然是失去自己的权力机构和支持者。
孟尝君在领地招募人才,食客曾达到数千人。
可是,孟尝君遇到
了一件意想不到的`事。
由于秦国使用了离间计,孟尝君突然被闵王撤去了齐国相国的职务。
食客们接二连三地离开了孟尝君。
后来由于冯谖用计使孟尝君再次复职。
孟尝君对那些离去的食客十分反感,向冯谖感叹道:“我对待客人很热情,在招待上也没什么疏忽,以致食客人数达到了三千有余。
但是我一旦失去地位,全都背弃我而去,没有人来看望我。
幸好你助我一臂之力,才重新恢复了我的人生地位。
看那些家伙还有什么脸面再来见我?如!有厚着脸皮回到我这儿来的人,我必唾其面而大辱之,冯谖却对他说:“富贵时,大家都来投奔;落魄了,朋友四处流散,这是所当然的。
您看看市场上,早晨人们熙熙攘攘,但到了晚上,毒就变得空空荡荡了。
这并非人们喜欢早晨,讨厌晚上,而是因为早晨有所要买的东西,所以人们聚集到市场上,而晚上没有东西可买,人们就不去市场了。
食客们由于你失去高位而离开您,不也是由于所求的东西在您这儿已没有了吗?所以您不应该怨恨他们。
”
孟尝君听冯谖这样一说,对再次聚集而来的食客们仍像以前那样对待。
历史名人孟尝君的故事篇6
薛公田婴是齐威王的小儿子,曾在齐国当宰相。
他有个儿子叫田文,是农历五月初五生的,田婴认为这个出生日子是不吉利的,就对田文的母亲说:“扔了!不要养他!”但田文的母亲偷偷地将他哺养。
一天,田婴看见田文,就大骂妻子道:“谁让你养大他的?”
田文的妈妈吓得不敢讲话。
田文向父亲叩头后问:“父亲大人,您为什么不让养五月初五出生的孩子?”
田婴说:“五月初五出生的孩子,会长到大门那么高,将来对我们父母不利。
”
田文问父亲:“人的命运是由天支配的呢,还是由大门支配的?”
“这……这……”父亲被问住了。
田文又接着说:“人的命运,如果由天支配的话,父亲何必忧愁呢?如果由大门支配的话,可以把大门开高些,谁能长得那么高呢?”
过了些日子,田文问父亲说:“儿子的儿子,叫什么?”
田婴答:“孙子。
”
“孙子的孙子叫什么?”
“玄孙。
田文追问:“玄孙的孙子又叫什么?”
田婴答:“这我就不知道了。
”
田文紧接着说:“您在齐国受重视,当了宰相,历经三位君王,齐国的疆域并没变大,但是,您私人的财富却积累了万金,幕僚之中一个贤人都没有。
您后宫的人身穿绉纱细绫,可是一般才士,连粗服也穿不上;您的仆妾有剩余的饭粱肉食,而一般才士,竟连糟糠都吃不饱。
现在您还尽力地积蓄贮藏,想把它留给您方才所说的那不知道的孙子、玄孙和玄孙的孙子,却忘掉国家的政事一天比一天地败坏了,我真觉得好奇怪呢。
”
田婴听了,觉得儿子十分明事理,将来一定是有用之才。
从此之后,开始喜欢他了。
后来,田婴派他主持家事,接待宾客,田文的名声也逐渐传开了。
田婴死后,田文继承父亲做了薛公,他就是孟尝君。
历史名人孟尝君的故事篇7
战国时期,齐国有一个丞相,名叫孟尝君。
孟尝君礼贤下士,广招门客,深得人心。
孟尝君在国内的威望越来越高,齐王听信了小人的谗言,害怕孟尝君夺取自己的王位,就收回了他的相印,撤销了他的职务,让他回老家去了。
孟尝君有一个门客,名叫冯,足智多谋。
为了让孟尝君官复原职,他假意跑到魏国去对魏惠王说:“大王,我们齐王放逐了他的大臣孟尝君,这可是一个难得的好机会。
诸侯中谁先迎接他,谁就有富国强兵的希望了。
”
魏惠王听了冯的话,马上许以相位,三次花重金去拜迎孟尝君。
孟尝君三次拒绝了魏惠王。
齐王听了这件事后,十分害怕,马上派人带了黄金千斤、高级马车两辆、佩剑一把和他的亲笔信一封,来向孟尝君道歉,请他回来治理国家,此后,在孟尝君为相的数十年里,齐国被他治理得井井有条,
不但兵强马壮,百姓也过上了富裕的日子。
历史名人孟尝君的故事篇8
齐国孟尝君有一门客,偷偷地爱上了孟尝君的夫人。
有人前去告发,对孟尝君说:“身为您的门客,却爱上了您的夫人,实在是不义之举,您一定要杀了他。
”孟尝君摆了摆手,还是和从前一样,善待那个门客。
而那个犯了错误的门客则非常愧疚。
虽然孟尝君没有追究,但是那个门客在孟尝君家的处境却很尴尬。
于是,孟尝君对他说:“您跟我的时间不短了,我发现您很有才华,我与卫君有着很深的交情,想推荐你到卫君那里去。
”于是那个门客来到了卫国,果然受到了重用。
后来,齐、卫两国关系恶化,卫君想联络各国诸侯,共同举兵攻打齐国。
那个门客为了报答孟尝君的恩德,就求见卫君说:“当日孟尝君不认为我不才,推荐我来辅佐您。
我听说齐、卫两国的先君,曾经杀马宰羊盟誓说:‘齐、卫两国,后世永远不得互相攻伐。
’现在,您联络各国诸侯,准备攻打齐国,那就违背了先君的盟约,践踏了与孟尝君的友谊。
我希望您不要与齐国为敌。
您听我的则罢,如果不听我的规谏,那么,我这个不肖之臣,就立刻自刎,死在您面前。
请您不要怪我颈上的鲜血溅到您的衣襟上!”卫君听后,改变了主意,齐国也免除了一场祸患。
史学家评论说:“孟尝君的宽宏大度,让齐国避免了一场灾难啊!”
历史名人孟尝君的故事篇9
孟尝君,战国时期的一位大政治家,也是闻名于世的“战国四公子”(即平原君、信陵君、春申君和孟尝君)之一。
孟尝君年仅五岁的时候,有一个以语启父的故事,至今为人们传诵。
孟尝君,小时名田文。
他的父亲名叫田婴,是齐威王的小儿子,齐宣王的弟弟,在齐国当了十一年的宰相。
齐湣王继位后,把薛地分给了田婴,故史称他为薛公。
薛公妻妾成群,有儿女四十多个。
本文的主人翁田文,就是田婴的一个小妾生的。
由于田文是五月五日生的,所以田文一出生,田婴就命令他的母
亲将其扔掉。
这是为什么呢?因为当时人们迷信,认为五月五日这天生的孩子,长大后会跟门一样高,男会克父,女会克母。
田文的母亲心地善良,她怎么舍得把自己的亲骨肉扔掉呢?但夫命难违,于是,田文的母亲便瞒着田婴,将田文偷偷地养在另一个宅院里。
田文生性聪慧,一岁会说话,两岁会认字,三岁读诗文,到五岁的时候,便能谈古论今了,很讨母亲喜欢。
事情发生在田文刚满五周岁的这一天。
田婴外出未回,母亲决定给田文过一个生日,让平时侍奉田文的侍女们一块参加,热闹一番。
田文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高兴,一会儿作文,一会儿赋诗,大展风采。
田文那一张带有稚气的小脸,一副认真得像大人的样子,不时逗得母亲和侍女们捧腹大笑。
谁料正当笑声满屋的时候,外出的薛公回来了,一步踏进宫中。
这突如其来的情况,使得田文的母亲和众侍女目瞪口呆,室内顿时鸦雀无声。
田文的母亲见事情再也隐瞒不住,只好如实相告,并叫田文上前认父。
田婴一听,立即火冒三丈,怒斥田文的母亲说:“我当时命你将其扔掉,谁让你私自把他养大的!”
田文的母亲吓得浑身发抖,连一句话也说不出来。
倒是小田文镇静自若,首先不慌不忙地给父亲叩了个头,然后问道:“听说父亲因为我是五月五日生的,才要把我扔掉。
但五月五日生的为什么不好,儿子想向父亲讨教其中的道理。
”
田婴气呼呼地说:“五月五日生的儿女,将来长得会像门一样高,男会克父,女会克母!”
田文听了继续问父亲:“我想再向父亲请教,一个人的命运究竟是由上天支配呢,还是受门支配?”
田婴听了,无言以对。
田文见父亲回答不出,接着说:“父亲如果以为人的命运受天支配,那就听天由命就是了,您又何必发愁?人的命运如果受门支配,等儿子长成,再把门加高一些就是了。
可是,谁又能长得像门一样高呢?”
田婴听了,觉得年仅五岁的儿子讲的很有道理,态度有些缓和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