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城乡规划师考试复习要点:城市用地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导语】城乡规划师考试在即,因此⽬前这个阶段教材应该看完⼀遍,该强化⼀下⾃⼰对于教材考点的记忆,有没掌握的及时查漏补缺。
为您精⼼整理了2019年城乡规划师考试复习要点:城市⽤地构成,更多城乡规划师考试的资讯,请关注为您实时更新的内容。
1.城市⽤地构成,按照⾏政⾪属的层次,宏观上如分为市区、地区、郊区等,按照功能⽤途的组合,如分为⼯业区、居住区、市中⼼区、开发区等。
2.不同规模的城市,因各种功能内容的不同,其构成形态也不⼀样。
3.承担居住功能和居住活动的场所,称之为居住⽤地。
4.居住活动是维持城市规模和城市机能运转的基本城市活动内容。
5.居住⽤地的组成:住宅⽤地;公共服务设施⽤地;道路⽤地;绿地。
6.居住⽤地的分类:我国的城市⽤地分类与规划建设⽤地标准规范,将居住⽤地分成四类,其中⼀类,四类最差。
7.居住⽤地的指标主要由两个⽅⾯来表达:即⼀是居住⽤地占整个城市⽤地的⽐重;⼆是居住⽤地的分级以及各组成内容的⽤地分配标准。
8.居住⽤地指标的拟定主要受到下列因素的影响:城市规模、城市性质、⾃然条件、城市⽤地标准。
9.居住⽤地的⽐重占城市建设⽤地的⽐例为:20%-32%;居住⽤的⼈均指标为⼈均18.0-28.0平⽅⽶,并规定⼤中城市不得少于16.0平⽅⽶/⼈。
10.居住⽤地的选择⼀般考虑以下⼏⽅⾯要求:选择⾃然环境优良的地区,有着适于建筑的地形与⼯程地质条件,避免易受洪⽔、地震灾害,和滑坡、沼泽、风⼝等不良条件的地区;居住⽤地的选择应与城市总体布局结构及其就业区与商业中⼼等功能地域,协调相对关系,减少居住—⼯作,居住--消费的出⾏距离与时间;居住⽤地选择要⼗分注重⽤地⾃⾝及⽤地周边的环境污染影响;居住⽤地选择应有适宜的规模与⽤地形状,俾以合理的组织居住⽣活,和经济有效的配置公共服务设施等;在城市外围选择居住⽤地,要考虑与现有城区的功能结构关系,利⽤旧城区公共设施、就业设施,有利于密切新区与旧区的关系,节省居住区建设的初期投资;居住区⽤地选择要结合房产市场的需求趋向,考虑建设的可⾏性与效益;居住⽤地选择要注意留有余地。
11.居住⽤地的规划的原则:居住⽤地规划要作为城市⼟地利⽤结构的组成部分,协调与整合城市总体的功能、空间与环境关系,在规模、标准、分布于组织结构等⽅⾯,确定规划的格局与形态;居住⽤地规划组织要尊重地⽅⽂化脉络及居住⽣活⽅式,体现⽣活的秩序与效能,贯彻以⼈为本的原则;居住⽤地的规划,要重视居住地域同城市绿地开放空间系统的关系,使居民更多的接近⾃然环境提⾼居住地域的⽣态效应;居住⽤地规划要遵循相关的⽤地与环境等的规范与标准,在为居民创造良好的居住环境的前提下,确定建筑的容量、⽤地指标,并结合地理的、经济的、功能的因素,提⾼⼟地的效⽤,保证环境质量;城市居住地区作为定居基地,具有地域社会即社区的性质,居住地由规划要为营造安定、健康、和谐的社区环境,提供空间与设施⽀持。
12.城市居住地在城市总体规划布局中的分布,主要由以下⽅式:集中布置、分散布置、轴向布置。
13.城市居住地的组织是基于居民对基本⽣活设施的需求,以及对设施的使⽤频繁程度,同时结合城市道路系统与络的构筑,在保障居民甚或的⽅便性、舒适性、安全性,和⼟地利⽤合理性的条件下,对居住⽤地赋以⼀定的构成形态与机能。
14.⼯业是现代城市发展的主要因素。
15.城市中⼯业布置的基本要求:⼯业⽤地的⾃⾝要求、交通运输的要求、防⽌⼯业对城市环境的污染、⼯业区与居住区的空间关系。
16.⼯业⽤地的具体要求有如下⼏个⽅⾯:⽤地的形状和规模、地形要求、⽔源要求、能源要求、⼯程地质,⽔⽂地质与⽔⽂要求、⼯业的特殊要求、其他要求。
17.铁路运输的特点是运量⼤、效率⾼、运输费低,但建设成本⾼,⽤地⾯积⼤,并要求⽤地平坦。
18.⽔路运输费⽤最低。
19.公路运输机动灵活、建设快、基建投资少,是城市的主要运输⽅式。
20.连续运输效率⾼,节约⽤地,并可节约运输费⽤和时间,但建设投资⾼,灵活性⼩。
21.为减少和避免⼯业对城市的污染,在城市中布置⼯业⽤地时应注意以下⼏点:减少有害⽓体对城市的污染、防⽌废⽔污染、防⽌⼯业废渣污染、防⽌噪声⼲扰。
22.⼯业协作的⼏个⽅⾯:产品、原料的相互协作;副产品及废渣回收利⽤的写作;⽣产技术的协作;⼚外⼯程协作;动⼒设施的协作;备料车间及辅助设施的协作;地⽅⼯业部门的协作;⼚前建筑的协作。
23.⼯业区的组成:⽣产⼚房;仓库;动⼒及市政设施;维修与辅助企业;综合利⽤和加⼯⼯业;运输设施;⼚区公共服务设施;科学实验中⼼;卫⽣防护带。
24.⼯业的分类:按⼯业性质可分为冶⾦⼯业、电⼒⼯业、燃料⼯业、机械⼯业、化学⼯业、建材⼯业等。
25.按环境污染可分为:隔离⼯业、严重⼲扰和污染的⼯业、有⼀定⼲扰和污染的⼯业、⼀般⼯业等。
26.⼯业⽤地在城市建设⽤地中占有⼀定的⽐重,⼀般以占城市建设⽤地的15%-25%为宜;但拥有⼤中型⼯业企业的中⼩⼯矿城市,其⼯业⽤地占城市建设⽤地的⽐例可⼤于25%。
27.⼯业在城市中位置的⼀般原则:有⾜够的⽤地⾯积;⽤地基本符合⼯业的具体特点和要求;减少开扩费⽤,⼜⽅便的交通运输条件;能解决给排⽔问题、职⼯的居住⽤地应分布在卫⽣条件较好的地段上,尽量靠近⼯业区,并有⽅便的交通联系、⼯业区和城市各部分,在各个发展阶段中,应保持紧凑集中,互不妨碍,并充分注意节约⽤地、相关企业之间应取得较好的联系,开展必要的协作,考虑资源的综合利⽤,减少市内运输。
28.⼯业在城市中的布置,可以根据⽣产的卫⽣级别、货运量及⽤地规模,分为三种情况:布置在远离城区的⼯业、城市边缘的⼯业和布置在城市内和居住区内的⼯业。
29.⼯业在城市中的布置形式:布置在远离城市和与城市保持⼀定距离的⼯业;布置在城市边缘的⼯业区;布置在城市内和居住区内的⼯业。
30.⼯业⽤地与居住⽤地的位置,⼀般有三种布置形式:⼀是⼯业⽤地与居住⽤地平⾏布置,这种布置⽅式的优点是:⼯业区和居住区相应呈带型发展,互不⼲扰,⼯业⽤地与居住⽤地的关系良好。
另⼀类是⼯业⽤地与居住⽤地垂直布置,这种布置⽅式的优点是:⼯⼈上下班不为⼯业区内铁路线索隔断;热电站、热加⼯车间及排出有害物质的车间离居住区远⼀些,不排出有害物质的车间可离居住区近⼀些,这样可以减少防护带宽度,节省建设费⽤。
第三种是混合布置⽅式,它既有平⾏布置的优点,也具有垂直布置得长处,是⽐较常⽤的⼀种形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