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堂提问不公平的原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课堂提问不公平的原因江苏省昆山市昆山国际学校 孙邦庭
【摘 要】 课堂提问是语文教师进行正常教学活动必不可少的一种教学方式,是实施教学步骤的基本手段”。

在语文教学与研究中,教师历来都很重视课堂提问,并且侧重于探求课堂提问的效率,但是,对课堂提问的公平性缺乏关注。

目前,语文课堂提问的不公平现象仍然存在于课堂提问之中,要想在语文课堂提问中做到公平、公正,必须追本溯源,从不公正现象的根源入手,寻求解决问题的方法,以此提高语文课堂教学质量。

【关键词】 语文教师;课堂提问;不公平性;原因
课堂提问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实现教学的重要手段,是引发学生思考,进行课堂互动,教授课堂内容,把握教学进度,实施课堂反馈的重要手段。

语文课堂提问的公平性,就是指在语文教学过程中,在课堂提问的各个环节中,要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充分体现“学生为主体”的教育思想,调动每个学生思考问题的积极性,让全体学生参与到语文教学中。

一、学生的个体差异化
1.学生的学习成绩
学习成绩是一名学生学习能力与学习效果的重要体现,在学生升学及教师考核的压力下,语文教师大都喜欢请成绩好的“优等生”回答问题,而后进生往往因为学习成绩不佳,学习态度不好等原因,成为被忽视的群体。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的教学内容丰富,教学环节环环相扣,教学节奏相对较快。

因此,语文教师常常在提问环节,给予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更多关注,而后进生则成了“看客”,成为被忽视的课堂参与者。

所以,学生学业成绩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语文教师点名的倾向性,戴着成绩这副“有色眼镜”,对课堂提问的公平性提出了挑战。

2.学生的性格特点
从学生的性格特点上来说,一般性格外向的同学比较喜欢举手回答问题,语文课堂提问作为重要的课堂教学资源,在语文教师分配这一课堂教学资源时,势必会向这一部分积极主动寻求回答问题的同学倾斜。

另外,作为老师,通常比较喜欢这类学生,因为他们会积极主动地配合教师的课堂教学,即便这些同学回答错误,教师也能因势利导,启发他们。

而性格内向的同学并不乐于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就算被教师点名,也是吞吞吐吐的,甚至会一声不吭地低着头。

所以学生的性格特点影响着语文课堂提问的公平性。

3.学生与语文教师的关系亲疏
从学生和语文教师的关系来说,语文教师倾向于将课堂回答问题的机会留给那些与自己关系较好的同学。

这部分同学会得到教师更多的关心和关注,在课堂提问环节也不例外。

老师处在这样的一个社会大家庭中,很容易受社会上一些不良关系的影响,所以常常不是因材施教,而是因“财”施教和因关系施教。

在课堂提问中,这样的现象并不少见,教师常常将回答问题的机会留给特别关注的对象或者“关系户”。

所以,在语文课堂中,学生与语文教师关系的亲与疏,也会造成语文课堂提问的不公平。

二、语文教师对课堂的问题设计准备不足
在语文课堂中,教师所提出的大部分问题,并不是在课堂教学过程中“临时起意”得来的,而是在教学设计之初就已经设计好的。

在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中,可以说,提问是教师有效控制课堂教学环节的重要手段,也是师生互动的重要途径和方式。

因此,如果教师在课堂的问题设计上出现了问题,课堂提问的公平就无法实现。

1.设计问题的难度层次不足
问题的难易程度直接决定了问题的受众群体,在实际中,很多语文教师忽略了设计问题的难度层次性,导致了课堂提问的问题难度单一,受众群体单一。

当设计的问题难度过大时,课堂中只有一小部分人有能力去思考和回答,这就容易使课堂一片死寂,丧失民主的课堂氛围;当设计的问题难度太小时,则会让问题失去了挑战性,学生站着就能摘果子,导致课堂氛围过分热烈,陷入一种“虚假的繁荣”。

这些都能导致很大一部分的同学脱离语文课堂提问的参与,导致语文课堂丧失提问的公平性。

2.提问的方法不合适
语文课堂中提出的问题,一般是教师指定学生来参与问题的回答,因此,问题的回答者一般是少数人。

因此,在教师提问时,要面向全体学生,在短暂的停顿后,再点名由指定的学生答题。

学生是语文课堂的主体,只有在学生平等地参与课堂问题思考的前提下,语文课堂提问的公平性才能得以体现。

教师在平等对待每位同学的基础上,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在提问的方法上,顾及不同类型学生的特点和需要,合理地分配课堂提问这一教学资源,才能使语文课堂提问的公平性得到保障。

3.过高和过低的提问频率
目前的语文课堂提问存在着这样两种现象:高频率和高节奏的提问,低频率和低节奏的提问。

前者是指教师在短时间内,连续地向学生提问,使得学生疲于奔命,难以招架。

这样的提问频率,容易使语文课堂变成一师一生的“对手戏”,其他的同学都成了看客和“牺牲品”,课堂提问的公平性也无从谈起。

后者是指在语文课上,教师执着于教学内容的讲授,缺乏与学生之间的互动提问,一节课下来,教师只提寥寥几个问题,容易使语文课成了“一言堂”。

以上两种节奏的课堂提问频率都是不科学,缺乏公平性的。

三、对问题回答的反馈和评价缺乏公平性
教师对学生问题回答的评价和反馈同样存在不公正现象。

可能是因为成绩较好的学生的回答,更加符合教师的要求,从而得到积极反馈的次数要远远多于成绩差的学生,对于一些成绩不大好的学生回答的反馈,教师有时会表现出不耐烦或是转而提问其他同学而不给其思考的时间,这样的问题反馈明显是对这些学生的不公正,长此以往,他们可能会惧怕教师的课堂提问,越来越处于课堂教学的边缘,使语文课堂提问的公平性得不到有力的支撑。

课堂提问是语文课堂教学中教师实现教学的重要手段,也是一门艺术。

语文教师的课堂提问是课堂教学中学生的重要发展资源,教师课堂提问行为的公平与否,极大地关系着学生参与课堂互动的程度和经由教学获得的成长。

总之,“教育是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

当下,语文课堂提问中的不公平现象依然存在,笔者希望深究其原因,为日后扫除语文课堂提问中的不公平现象出微薄之力。

【参考文献】
[1]宋娟.中学课堂提问不公平问题浅议[J].萍乡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7(04):90-92.
[2]王超.语文课堂提问的六个“度”[J].长沙铁道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1):174-17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