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英语课堂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论英语课堂教学中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摘要】学语言是为了用语言,语言教学应该与文化教学结合进行,教师应学习新课标,树立新理念,充分利用教材,在初中英语课堂教学渗透中西文化差异,有针对性地培养学生正确得体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真正做到学以致用。

【关键词】课堂教学跨文化交际能力文化差异
一、课堂教学中渗透文化教育的必要性
英语教学的目的是为了实现跨文化交际,是为了与不同文化背景的人进行交流。

既然是语言教学,就应该渗透英语国家的文化,来增进学生对英语的理解和使用,同时加深其对本国文化的理解与认识。

但在现实课堂教学中,教师过于关注英语语言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忽略学生交际能力培养,致使学生在实际跨文化交际中不了解英美国家的文化,常常犯“文化错误”。

我们应把英语教学置于跨文化交际的环境之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意识,使其能正确得体地运用语言。

二、课堂教学中渗透中西文化差异
中西文化差异范围很广,涉及到各个方面的内容。

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补充介绍相关交际知识,不仅可以扩大学生的知识面,还有利于学生理解所学知识。

如果忽视了文化环境,特别是文化的差异,在交际中学生就不能正确表达自己,导致交际失败。

所以教师应不断渗透英语国家的文化背景知识,指导学生注意文化差异。

在英语课堂教学实践中,文化差异及其对学生带来的干扰主要有以
下八个方面:
2.1称呼语
在英语实际运用中,除了professor, doctor, chairman等词能与姓连用之外(如professor smith)其它表示职务和身份的词(如teacher)则不能与姓连用。

在实际交往中有些英美人,尤其是美国人喜欢别人直呼其名。

2.2感谢与答谢
一般来说,我们中国人在家庭成员之间很少用“谢谢”。

而在英语国家“thank you”几乎用于一切场合。

另外在英语国家,对别人的赞美、祝贺,最普遍的回答也是:thank you.
2.3 隐私
中国人之间交谈时,有时会问对方的年龄、婚姻及家庭状况、收入等方面。

在英语国家这些都是个人隐私的问题。

所以在与之交际的过程中,应避免问这些问题,以免冒犯他人的隐私权。

2.4邀请、拜访与告别
在中国被邀请吃饭时,通常要先客气一番,然后才答应。

但在英语国家,如果对方邀请你吃饭,那你的回答应该是去或不去,补充不去的原因就可以了。

还有,在英美文化中,你要想拜访某人,就得预约。

在中国,告别时,主人通常会挽留客人。

而在英语国家,当客人表示要离开时,主人一般不会挽留。

2.5打招呼
中国人日常打招呼习惯于问“你吃饭了吗?”而英语国家人打
招呼通常是以天气、健康状况、体育等为话题。

2.6电话用语
英语国家里一般首先是接电话者自报电话号码或单位,然后打电话者表明要与某人通话。

这样能让对方明白有无挂错,提醒学生用常用电话语是this is x x x (speaking).而不是i am x x x. is that x x x (speaking)?而不说are you x x speaking?
2.7接受礼物的方式
英语国家中人们对别人送的礼物,一般都要当面打开称赞一番,并欣然道谢。

而我们中国人往往要推辞一番,表现地无可奈何地接受,接受后一般不当面打开。

2.8文化内涵
各国语言在长期使用中积累了丰富的内涵,英语也是如此。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对英语词汇的文化意义的教育。

如cool一词,我们常把它理解为很冷淡、不热情,但对英美人而言,它却是指人镇静、冷静、做事有条不紊,而它的另一含义是“新潮”。

三、课堂教学中渗透文化教育的策略
中英文之间存在着许多差异,文化教学必须渗透在教学的每一个方面,尤其是课堂教学。

这就需要教师不断加强理论知识的学习,努力提高语言文化素养,具备敏锐的跨文化意识。

在课堂教学中要注意结合学生的日常生活实践渗透文化意识,扩大感受,从而把自己融入到相应的文化氛围之中,增强对文化差异的敏感性和鉴别能力。

教师应采用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自觉地、主动地吸收并融入新的语言环境中。

3.1加强中西方文化差异的比较
将中西方文化在称呼、打招呼,表示关心等自觉自然地渗透到平时的课堂教学中。

此外,结合教学的要求,我还教会学生如何对别人表示关心,如何拜访别人,如何应答别人的夸奖等等。

3.2通过课外活动丰富学生的英语文化
平时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拓展学生“学英语、用英语”的渠道。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英语角,定期举办英语口语演讲比赛,培养学生说的能力。

也可以引导学生阅读简单英语读物,寓教于乐。

3.3多渠道、多种手段体验异国文化
可以请学生收集英语国家的物品和图片,让学生了解外国艺术、历史和风土人情等。

运用英语电影、电视或录像等给学生直观的感受,使学生对英语的实际使用耳濡目染。

向学生推荐阅读体现外国文化的读本,增加对英语文化的了解。

四、结束语
我们学习英语,不仅仅是为了掌握语言知识,更重要的是把它作为一种有用的工具,吸取世界上先进的科学技术、文化知识,获取各方面有用的信息,进行跨文化交际,参与国际活动,使英语成为我国现代化建设和对外开放的有力武器。

因此,跨文化交际的需要要求我们教师在外语教学中决不能忽视对文化意识的培养,决不
能忽视对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

一个没有适当的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学生,不会成为未来世界所需要的合格有用人才,在未来世界的激烈竞争中也就难有立足之地。

[1] 王广利. 跨文化交际与中学英语教学[j]. 科技信息,2010(18).
[2] 贺艾莲. 谈中学英语教学中跨文化交际的渗透[j]. 科技致富向导, 2009(18).
[3] 魏华亭. 中学英语教学跨文化意识的培养[j]. 考试周刊,2008(6):101-10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