锚钉缝合治疗肩袖损伤的疗效观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锚钉缝合治疗肩袖损伤的疗效观察
程龙;刘筱
【摘要】目的:观察锚钉缝合治疗肩袖损伤的临床疗效。

方法选择2008年2月至2014年8月嵩县人民医院采用锚钉缝合治疗肩袖损伤患者21例,术前与术后6周按照 UCLA 肩关节评分系统评定疗效。

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2个月,患者治疗前、后 UCLA 评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锚钉缝合治疗肩袖损伤具有疗效明确、预后良好等优点,是处理肩袖损伤有效的治疗方法。

【期刊名称】《河南医学研究》
【年(卷),期】2016(025)002
【总页数】2页(P318-319)
【关键词】肩关节;肩袖损伤;锚钉
【作者】程龙;刘筱
【作者单位】嵩县人民医院骨科河南洛阳 471400;嵩县人民医院骨科河南洛阳4714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684
肩袖损伤是临床上常见的肌肉骨骼疾病之一,可导致肩关节疼痛甚至严重的关节功能障碍[1],对患者的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

损伤程度轻者,可采取保守治疗。

对于损伤较重、肩袖完全撕裂者,或经保守治疗3~6个月效果较差,需尽早行手
术治疗[2]。

随着手术方法的改进,锚钉缝合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肩袖损伤的首选。

嵩县人民医院于2008年2月至2014年8月应用锚定缝合方法治疗肩袖损伤患者21例,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选取2008年2月至2014年8月嵩县人民医院采用锚钉缝合治
疗肩袖损伤患者21例,男6例,女15例。

18例患者为肩袖组织退行性变,3例为肩部外伤;左肩9例,右肩12例;年龄33~61岁,中位年龄48岁。

纳入标准:①患有肩袖损伤,患侧肩关节疼痛,术前采用正规保守治疗效果较差或未经治疗者。

②术前关节正位X线片及肩关节MRI,结合查体明确为肩袖损伤。

③患者
及家属签署治疗同意书。

排除标准:出血性疾病、心脏起搏器、癫痫、结核、肿瘤、合并其他重要器官疾病者[3]。

1.2 手术方法患者取仰卧位,采用全身麻醉,术前标记出患肩骨性标志。

经肩
峰切口,起自肩峰,向下作一长约5 cm切口,向两侧牵开皮瓣,自肩峰外侧缘剥离部分三角肌止点,用缝线标记三角肌,防止损伤腋神经,显露肩峰下间隙。

首先对肱二头肌腱,盂肱关节,盂唇及关节囊等进行检查,对于退行性肩袖撕裂、肩峰下骨赘者及有撞击征者常规行肩峰成形术[2],减少术后关节撞击后出现肩袖再损伤。

用生理盐水冲洗肩峰下间隙,再以骨凿去除肩峰前外侧缘2~4 mm,骨腊涂于截骨面止血。

切除三角肌下滑囊,外展位探查冈上肌、冈下肌及小圆肌。

对于肩袖全层撕裂者,修整撕裂口边缘,在肩峰下间隙进行关节外松解,牵拉撕裂的肩袖组织,使之能够移动,用咬骨钳在肱骨大结节部位凿出1条浅槽,于肱骨大结节
距关节面3~4 mm处打入锚钉,将肩袖组织拉回至肱骨大结节处进行腱-骨缝合
固定,锚钉尾端的缝线水平褥式穿出肩袖足印的近侧,若撕裂程度较大,可于肱骨肩袖止点远端拧入外排锚钉,将内排线交叉后将肩袖压在肱骨的肩袖足印上,行双排锚钉固定修复损伤的肩袖。

对于肩袖非全层撕裂者,打开肩峰下间隙,清理肩峰下滑囊。

对于肌腱撕裂超过肌腱厚度30%者,将肌腱自肱骨大结节止点处切断,
形成肩袖全层撕裂,再应用锚钉于肱骨大结节止点处进行腱-骨缝合固定。

术后处理:术后用外固定架固定患肢于外展60°位;术后14 d伤口拆线并开始行肩关节
被动功能锻炼;术后4周开始行肩关节主动功能锻炼;术后6周将固定去除,开
始进行患肢被动伸展过头活动,仰卧位进行屈曲伸展。

1.3 疗效评定患者在术前及术后6个月时根据肩关节疼痛、功能、主动向前上
举的角度、肌力及患者主观满意度进行评分,具体采用美国加州洛杉矶大学(UCLA)功能评分标准评定[4]。

①疼痛度:持续性疼痛难以忍受,经常服用强镇痛药为1分,持续性疼痛可以忍受,偶尔服用强镇痛药为2分,休息时不痛或轻微疼痛,
轻微活动时痛,经常需服用水杨酸制剂为4分,仅在重体力劳动或激烈运动时疼痛,偶尔服用水杨酸制剂为6分,偶尔出现疼痛并轻微为8分,无疼痛为10分。

②功能:不能使用上肢为1分,可轻微活动上肢为2分,能做轻家务劳动或大部
分日常活动为4分,可做大部分劳动为6分,仅轻微活动受限,可举肩工作为8分,活动正常为10分。

③向前侧屈曲活动:150°以上为5分,120°~150°为4分,90°~120°为3分,45°~90°为2分,30°~45°为1分,30°以下为0分。

④前屈曲力量肌力:5级为5分,肌力4级为4分,肌力3级为3分,肌力2级为
2分,肌力1级为1分,肌力0级为0分。

1.4 统计学分析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分析,定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患者术前、术后6周UCLA评分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肩袖撕裂后造成关节疼痛、功能障碍影响工作或日常生活,经保守治疗效果欠佳者即可行锚钉缝合术。

手术治疗肩袖损伤的目的在于阻断疾病发展的过程、解除疼痛、扩大间隙、去除撞击因素、重建肩袖的力学平衡,使其可维持肩关节的稳定。

资料表明,损伤越晚修复,因肌力减退、肌肉萎缩等原因,导致术后肌力恢复情况越差。

肌肉活检证实,对伤后6周动物进行肌腱修复,则浸润肌肉的脂肪组织可在修复
后部分逆转[4]。

如果延迟至18周后再予修复,则该类浸润将不可逆转。

锚钉治疗肩袖损伤能有效地缓解疼痛症状,改善肩关节功能。

庄泽等[5]显示双排更利于小型撕裂的愈合及撕裂大于3 cm者的肌力恢复。

采用不同方法修复肩袖损伤均可获得确切疗效;陈旧性损伤肌腱回缩严重无法固定者,应咬除残端,避免残端残留引起功能受限及疼痛等症状。

因此可根据患者肩袖撕裂程度选择单排或者双排的锚钉缝合,而“U”形撕裂和“L”形撕裂,应先行肌腱端端缝合,再应用锚钉。

无论单排或者双排锚钉在临床上均可取得可牢靠固定肩袖,术后随访,疗效满意。

综上所述,锚钉缝合处理肩袖损伤,具有利于关节功能恢复、治疗效果明确、预后良好等优点。

【相关文献】
[1] 杜璠,李勇,陈俞涛,等.带线锚钉缝合法治疗肩袖损伤[J].中华损伤与修复杂志(电子
版),2014,(6):662-663.
[2] 孙峥,王胜杰,吕明超,等.肩袖损伤诊疗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刊,2014,(12):19-21.
[3] 刘玉杰,李众利.异体骨锚钉双排固定法修复肩袖损伤[J].中华创伤杂志,2008,24(8):633-635.
[4] 杨林平,张作君,张川,等.微创小切口锚钉固定治疗肩袖损伤[J].中医正骨,2012,24(3):72-73,76.
[5] 庄泽,卢华定,陈郁鲜,等.肩袖损伤后单排与双排缝合方法比较的Meta分析[J].中国组织工程研究,2014,(29):4742-475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