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课外文言文考试必读120篇42司马朗传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2 司马朗传
一、美文精读
【文学常识】
司马朗是晋宣帝司马懿的长兄,东汉末年政治家。

曹操任司空后,司马朗被辟为司空属官,又历任成皋令、堂阳长、元城令、丞相主簿、兖州刺史等职,所在皆有政绩,深受百姓爱戴。

《三国志》是晋代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年)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年)六十年的历史。

《三国志》与《史记》(司马迁)、《汉书》(班固)、《后汉书》(范晔、司马彪)并称前四史。

作者陈寿(233年—297年),字承祚,西晋巴西安汉(今四川南充北)人。

【文章主旨】
本文通过几件事表现了司马朗少年时的初露才华,执政时的宽厚仁慈和征战时的体恤下属。

【文言原文】
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

九岁,人有道其父字者,朗曰:“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客谢之。

十二,试经为童子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疑朗匿年,劾问。

朗曰:“朗之内外,累世长大,朗虽稚弱,无仰高之风,损年以求早成,非志所为也。

”监试者异之。

后关东兵起,故冀州刺史李邵家居野王,近山险,欲徙居温。

朗谓邵曰:“唇齿之喻,岂唯虞、虢,温与野王即是也;今去彼而居此,是为避朝亡之期耳。

且君,国人之望也,今寇未至而先徒,带山之县必驻,是摇动民之心而开奸宄之原也,窃为郡内忧之。

”邵不从。

边山之民果乱,内徒,或为寇钞。

年二十二,太祖辟为司空掾属,除成皋令,以病去,复为堂阳长。

其治务宽惠,不行鞭杖,而民不犯禁。

迁充州刺史,政化大行,百姓称之。

虽在军旅,常粗衣恶食,俭以率下。

建安二十二年,与夏侯悖、藏霸等征吴。

到居巢,军士大疫,朗躬巡视,致医药。

遇疾卒,时年四十七。

(选自《三国志》)
【对照注译】
岁,人有【道】其父
【作品赏析】
本文抓住司马朗人生的几个重要阶段来写。

小时候一语惊人,参加童子试机智应对监考。

后来劝谏冀州刺史李邵,表现了他的远见卓识。

做官时政绩卓著,征吴时关心士卒,不怕被感染,从而表现了司马朗的高贵品行。

文章一一道来,富有层次和条理,重点突出而简洁明了。

【读后必练】(共30分)
1.解释加点的词语。

(10分)
①客谢.之()②监试者异.之()
③窃.为郡内忧之()④以病去.()
⑤慢.人亲者()⑥疑朗匿.年()
⑦损.年以求早成()⑧故.冀州刺史李邵家居野王()
⑨或.为寇钞()⑩朗躬.巡视()
2.翻译。

(10分)
①司马朗字伯达,河内温人也。

②边山之民果乱,内徙,或为寇钞。

③朗曰:“慢人亲者,不敬其亲者也。


④损年以求早成,非志所为也。

⑤唇齿之喻,岂唯虞、虢,温与野王即是也。

3. 下列句子中的“以”与“监试者以其身体壮大”中的“以”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以.其境过清
B.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C. 策之不以.其道
D. 令辱之,以.激怒其众
4. 下列对人物的分析评价有错误的一项是( )(2分)
A. 司马朗少年时即能从容应对质疑,初露才华。

B. 司马朗执政不靠刑罚而靠宽厚仁慈,百姓照样不犯法,很有人格魅力。

C. 司马朗为了让军士以他为榜样,故意在军队中过着简朴的生活。

D. 当军队出现瘟疫时,司马朗能体恤下属,亲自为军士送医送药。

5. 从文章中找出能体现司马朗有远见的事例。

(可自己概括,也可引用原文)(3分)
6. 结合文意,请你对司马朗这个人物作简要评价。

(3分)
【参考答案】
1. ①道歉。

②认为……奇特(奇异)。

③私下。

④离职,离开。

⑤怠慢,不尊重。

⑥隐瞒。

⑦减少。

⑧原来。

⑨有人,有的人。

⑩亲自。

2. ①司马朗字伯达,是河内温县(地)人。

②沿山的居民果然大乱,(纷纷)向内迁徙,有的被强盗掠夺(抢掠)。

③司马朗说:“不尊重别人的父母,也就等于不尊重自己的父母。

”④折损年岁来谋求学业的成就,这不符合我的志向。

⑤唇亡齿寒的道理,难道只限于春秋时的虞国和虢国吗?
3. A
4. C
5. 今寇未至而先徙,带山之县必骇。

6. 司马朗少年时即能从容应对质疑,初露才华;执政不靠刑罚而靠宽厚仁慈,百姓照样不犯法,很有人格魅力;当军队出现瘟疫时,司马朗能体恤下属,亲自为军士送医送药。

二、趣文泛读
小儿得效方
艾子事齐王,一日,朝而有忧色,宣王怪而问之。

对曰:“臣不幸,稚子属疾,欲谒告,念王无与图事者,今朝,然实系焉。

”王曰:“嘻,蛊早言乎?寡人有良药,稚子顿服,其愈矣。

”遂索以赐。

艾子拜受而归,饮其子,辰服而已卒。

他日,艾子忧甚戚,王问之故,戚然曰:“卿丧子可伤,赐卿黄金以助葬。

”艾子曰:“殇子不足以受君赐,然臣将有所求。

”王曰:“何求?”曰:“只求前日小儿得效方。


【译文】
艾子侍奉齐宣王,有一天,上朝时面带忧愁的颜色,齐宣王很奇怪地问他是什么缘故。

艾子回答说:“臣下我遭到不幸,我的幼儿正得了病,本来打算禀告大王,又顾念大王身边没有能和您一起谋划事情的人。

现在我来上朝了,但心中实在是记挂着孩子呀。

”宣王说:“咳!你为啥不早说呢?寡人有好药,你儿子一次服下去,准会好了。

”随即向侍从要来好药赐给艾子。

艾子再拜领受而归,立即把药给幼儿,谁知早晨刚服下去,上午就死了。

一天,艾子更加忧戚悲伤,宣王问知了他的缘故,便非常悲哀地说:“你死了儿子实在应该伤感,我赐给你黄金帮助你把他埋葬了吧。

”艾子说:“未成年的儿子不值得接受大王的恩赐,不过臣下我将对您另有所求。

”宣王说:“你有什么要求?”艾子说:“我只请求您把前天赐我的有效药方送给我。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