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净化槽的发展演变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日本净化槽的发展演变
日本净化槽的发展演变
大家都知道日本是由四个大岛屿和众多小岛组成的岛国,资源相对比较贫瘠,但风景却十分美丽。

凡是到过日本乡村的游客,无不被日本乡村的美丽景色所吸引,无不被乡村街道和民居的干净整洁所感叹。

特别是日本乡村的河川沟渠,处处流水潺潺,清澈见底,鱼儿嬉戏游乐历历可见,令人乐而忘返,不舍离去。

为什么经历了高度工业化发展的日本乡村,其生态环境还能保持得如此良好?
这是因为,在实现工业化的过程中,日本政府善于吸取教训,在经历了如水俣病事件、痛痛病事件等一系列惨痛的水污染事件之后,开始重视环境保护,采取了许多措施来保护水环境,并且在保护中特别注重水资源的再生利用,乡村家庭污水处理即是其中一个成功范例,而净化槽便是乡村水生态保护的最大功臣。

1958年,日本政府颁布和实施《水质保护法》、《工业污水限制法》等法案。

但由于措施不当,环境恶化的势头并未得到有效遏制。

直到20世纪70年代,日本开始实行一系列综合治理措施,水环境质量开始明显改善。

随着各种大型公共基础建设项目的实施,大城市的下水道设施得到极大普及,但许多小城镇的下水道建设却给当地政府带来了沉重的财政负担,越来越多的小城镇更期待于采用较为低廉价格的污水处理方式来解决污水处理问题。

净化槽就是应运而生的一种就地处理分散生活污水的一种小型污水处理装置。

所谓分散生活污水,包括厨房用水、厕所用水和洗涤用水等。

据调查统计,一般家庭排泄出来的污水量,依其产生方法分别换算成所占百分比,各为厨余20%,洗衣30%,洗脸、刷牙、洗手等10%,洗澡20%,厕所冲洗用水13%,其它占7%。

如果这些污水不经过处理,会增加乡村地区的非点源污染,严重影响河流水质。

由于中小城市及农村地区没有污水收集管道,家庭污水绝大部分均未经妥善处理,直接排入水体,成为水体污染的主要来源。

由于建设和运营成本偏高,
农村地区并不适合引进集中式污水处理系统,而是需要低成本、高效率、分散式的污水处理技术。

厨房内各种使用过的废油,会使河流水质恶化,是家庭污水中最大的污染来源。

马桶清洁剂含氯化漂白剂,会杀死化粪池中分解污水的细菌,造成河流污染。

洗衣粉、洗发水多含有磷酸盐,会使水体发生富营养化,引起藻类大量繁殖,减少水体的溶解氧,使水生生物窒息。

厨房清洁剂含磷酸盐和氯化漂白剂,会恶化水质,洗涤剂的色素会污染水体。

由于日本乡村居民住宅主要以独门独院的房屋为主,净化槽主要在排水管网不能覆盖、污水无法纳入集中设施进行统一处理的偏远地区使用。

在上世纪50年中期到70年初期的日本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日本国内人们追求更加舒适的生活方式,对抽水马桶的需求急剧上升,净化槽也随之开始迅速发展,但当时的净化槽只收集处理黑水(粪便污水),污水处理程度较低,类似于中国农村的化粪池,称为单独处理净化槽。

在日本经济发展水平相对较低时期,该形式的净化槽在一定程度上解决了公共卫生问题,缓解了乡村的水污染。

1960年日本制定了第一部有关净化槽的工业标准(JISA 3302)《净化槽人使用人员计算方法》。

在1969年日本建设省颁布了全国统一的《净化槽构造标准》,对净化槽的处理性能及构造作了详细的规定,形成了净化槽的最初构造标准,此时,净化槽的服务人口和城镇污水厂的服务人口几乎相同。

但随着对工业废水的严格控制,自然水体的质量并未得到明显改善。

人们开始意识到灰水(包括厨房、洗衣、浴室污水等)的直接排放是公共水体污染的主要原因之一。

因此,在上世纪70年代初期,日本研究开发了小型合并式净化槽,用于收集处理粪便污水、厨房污水、洗浴污水等所有生活污水,而后由净化槽厂家商品化投入市场。

1980年日本修改并实施了新的《净化槽构造标准》,增补了51人槽以上的合并式中/大型净化槽的构造标准。

1988年再次修改标准,增补了5人槽到10人槽的合并式净化槽构造标准。

新修订的标准促进了合并处理
净化槽的发展,从此净化槽不仅用于处理楼房等中大规模的生活污水,而更多的用于一家独户的家庭污水处理。

同时期,政府为推广净化槽的普及应用,创立了政府对个人安装的家庭用小型净化槽的补助金制度,并与1994年创立了中央政府对地方政府实施的安装家庭用小型净化槽的补助金制度。

1995年,由于要求保护湖泊、内海等封闭型水域水质的呼声日渐高涨,日本政府对净化槽的构造标准进行了大规模的修订。

在新修订的版本中,除了提高对BOD、COD的排放标准外,为了缓解水体富营养化的问题,还增加了去除氮、磷的内容,促进了深度处理(氮、磷去除型)净化槽的开发。

2000年6月净化槽的构造标准再次修改,改称[建设大臣制定的构造方法]并删除了原有的单独处理净化槽的构造标准。

此后,又分别于2006年1月和2012年对净化槽构造标准进行了部分修改。

水环境的改善,不仅需要开发新技术,也需要相应的管理、服务体系的支撑。

因此在70年代后期,对于如何确保净化槽适当的安装、运行、维护、清扫和检查等,成为了日本全社会关注的问题。

此后,日本在1983年制定了《净化槽法》,对净化槽的制造、安装、维护、清扫、检查等各个环节进行统一明确的规定。

《净化槽法》明确了与净化槽产业有关个人和企业的义务和责任,建立了净化槽技术人员的资格认定制度。

规定了净化槽的最大清扫周期,明确了定期检查、维护维修等净化槽使用者的义务。

由于并不是所有使用者都具有相关的专业知识,所以维护和清理的业务主要委托给净化槽维护和清理的专业人员。

另一个强制性责任是使用者要接受每年的水质检测。

《净化槽法》中规定,净化槽的使用者每年都应接受一次由指定部门进行的净化槽出水水质的检查,以确认净化槽的定期检查、清扫等日常维护工作是否得到保证。

同时,《净化槽法》还明确规定了对违反该法各项条款时的量刑、经济处罚额度等内容。

另外,为了保证净化槽的有效运行维护,日本净化槽的清理、维护和水质检测人员都必须取得相应的资质。

为了提高维护人员的专业技术,政府还提供了不同课程,如“净化槽清理技术员资质培训课
程”,并指定专业的检测服务机构。

日本通过采用“合并净化槽”设备和技术,并辅之相应的法律法规,在设备的制造和推广应用的各个环节建立起一整套完整的标准,几十年来不断完善和发展,不
仅在生活污水处理领域发挥着巨大的作用,而且在水环境的保护和水资源的循环方面也起着重要的作用,使得广大乡村地区逐步形成了和城市一体化的水环境保护生态系统,极大的改善了日本乡村的民居环境。

2007年末,净化槽在日本的普及率达到8.82%(使用人口与总人口之比),使用人口约1121万人,在全国41个都道府县210个市町村中得到使用。

当然,任何完备的技术和完善的法规,还必须树立对待环境保护的虔诚意识,才能相得益彰。

正是日本人对自己生存环境的虔诚而强烈的保护意识,才是今天日本乡村得以山清水秀、迤逦多姿的不二真传。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