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届高考一轮复习生活与哲学第二课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2008年江苏卷)下观点属于唯物主义的是: A、心外无物 B、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 C、理在气先 D、存在就是被感知
4、(2008广东)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是 ①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②一元论和二元论 ③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④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A. 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5、(2009广东)民谚“南人不梦驼,北人不梦象”说明了: A.存在决定意识 B.意识反作于存在 C.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变化
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 马 界的基本规律,反映 克 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 观要求,反映了最广 思 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 主 益
义 哲 学
联系: 三者在根本观点上是一致的,都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考点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唯心主义及其基本形态
意识是本原,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物质 主观 客观 (1)基本观点: 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 (2)基本形态:
• 2、之所以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哲 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就是因为它是( ) A.唯物主义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 B.唯心主义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 C.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标志 D.所有哲学必然遇到且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
变式:(单项)下列说法正确反映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是:
• 3、(多项)下列说法反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的是( ) A.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B.“形存则神存,形谢神灭” C.神灵天意决定着社会的变化 D.“物是观念的集合”
6、(2009上海)古希腊哲学家家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 始基”。中国春秋时代《管子》一书中也指出“水者,何也? 万物之本原也”。他们的观点属于( )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科学的物质观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10、(2010全国卷)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 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A.“心外无物” B.“天地为万物之本” 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11、(2010年山东卷)有一首英语儿歌这样唱道“告诉我 为什么星辰闪耀,告诉我为什么常春藤缠绕„„因为上帝创 造星辰闪耀,因为上帝创造常春藤缠绕„„”美国一位著名 科普作家这样改动了歌词:“核聚变让星辰闪耀,向性运动 让常春藤缠绕„„”这一改动反映了 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 ②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的区别 ③科学精神与宗教精神的区别 ④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考点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简单地说,就是 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哲学的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内容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 本原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 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凡认 为 存在决定思维 ,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 的,就是唯心主义。
哲学的基 本问题是 什么
思维和存在何 者为第一性
思维和存在有 没有同一性
划分唯物与唯心主义 的唯一标准
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 论的标准
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物质是世界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考点二:唯 物主义和唯 心主义
唯物 主义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 主义;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 克思主义哲学) 意识是世界本原,先有意识后有物质
唯心 主义
①主观唯心主义
②客观唯心主义
1、(2007年广东文基)黑格尔认为,世界的发展是“绝 对精神”的自我运动。总体上看,黑格尔哲学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 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2、(2008广东理基)将冰凉的手伸进一盆温水感觉到水 热,将湿热的手伸进去又感觉到冰凉,于是有人认为 “物是感觉的集合”。这种观点是() A、机械唯物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客观唯心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考点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
两大阵营
基本观点
根本分歧
唯物主义
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先有 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 意识 是否承认世界 的本原是物质 意识是世界的本原,先有 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 物质
唯心主义
考点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4、哲学两个对子之间的关系 (1)哲学上“两个对子”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 义的对立,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哲学中这“两个 对子”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①其区别在于它们所回答的是哲学中的两个不同问 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是关于世界“是什么” 的问题,属于哲学基本问题的范畴,是源;辩证法和形 而上学的对立是关于世界“怎么样”的问题,是流。 ②其联系主要表现在: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从 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的对立又受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的影响和制约。要 正确揭示世界的本原,不仅要坚持唯物主义的观点,还 要坚持辩证法的观点。 从哲学派别上看,哲学上只存在“两大阵营”-唯
(2)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辩证法
认为世界是联系的、 根本观点 发展的、承认矛盾。 主张用联系的、发展 的、全面的观点看问 题
形而上学
认为世界是孤 立的、静止的、 否认矛盾,用 孤立的、静止 的,片面的观 点看问题
根本分歧 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第 二 课 百 舸 争 流 的 思 想
考点一: 哲学基本 问题
思 维 哲 和 学 存 的 在 基 的 本 关 问 系 题 问 题
思维和存在 谁决定谁
(何者为第一性)
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思维能正确 反映存在
可知论
思维能不 能正确反 映存在
(两者有没有同一性)
思维不能正 确反映存在
(英)休谟 不可知论 (德)康德
二、为什么说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从社会实践来看,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 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从哲学自身派别来看,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 须回答的问题; (3)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 定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练习 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 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运用所 学知识,回答1~3题 1、恩格斯的上述论断指出了( ) A.一切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 B.唯物主义的正确性和唯心主义的荒谬性 C.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辨证唯物主义的 基本观点
代表观点: 把客观精神(如上帝、 把人的主观精神(如 神、理念、绝对精神) ①理在事先,理生万物(朱熹) ①存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物是 人的目的意志、感觉、 ②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柏拉图) 感觉的集合。 经验、心灵等)夸大 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③世界本质是绝对精神(黑格尔) ②心外无物(王守仁) 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 为唯一的实在,当成 基本观点 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③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陆象生) 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 第一性的东西,认为 ⑤上帝创造世界,神创造世界 ④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康德) 和表现 客观事物以至于整个 ⑤万物皆备于我(孟子) 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 ⑥我思故我在(笛卡儿) 观精神 ⑦万物是我们的表象(叔本华) ⑧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活动,我的经验 联系: 二者在根本观点上是一致的。都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 (杜威) 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意识 ⑨不怕做不质
简答题:
材料一:王夫之说,“气者,理之依也。” 材料二:培根说:“人是自然的仆役和解释者” 材料三:毛泽东说:“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 来。” 材料四:王守仁说:“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材料五:黑格尔说:“绝对观念是宇宙万物共同的本质。” 阅读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五则材料中的观点涉及的共同问题是什么?这说明 了什么? (2)五则材料中的观点各属于什么哲学派别?在根本方 向上,它们之间存在哪些异同?
答案:
(1)五则材料中的观点涉及的共同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这说明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 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思维和存在的 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 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 (2)①王夫之的观点属于朴素唯物主义, 培根的观点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毛泽东的观点属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王守仁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黑格尔的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②这五个观点都是对哲学基本问题中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问题的回答。因此形成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唯物主义认 为,物质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 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 意识决定物质。
,
。
正确认识 (2)思维和存在之间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 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 可知论标准。凡认为思维可以正确认识存在的,就是可知 论;认为思维不能正确认识存在的,就是不可知论。
注意: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 系问题的区别!!!
存在决 定思维
思维决 定存在 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 辩证法 唯心主义 形而上学 辩证法
必修4 《生活与哲学》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高考考点 百 舸 争 流 的 思 想 1.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 本问题的根据 2.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 (2)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的特点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 3.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1)主观唯心主义 (2)客观唯心主义 4.马克思主义哲学 产生的历史条件、基本特征、中国 化的理论成果 考情播报 1、从内容来看,近5年 的高考试题中,哲学的 基本问题和基本派别在 高考中所占的比重较大。 预计这部分内容仍然是 高考的重点。 2、从试题题型来看,以 选择题为主。 3、从考查方式来看,近 5年高考试题的明显特点 都以古文、名言警句、 漫画的形式出现。
考点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唯物主义及其基本形态 代表观点: 古代朴素 近代形而上学 辩证唯物主义和 (1)基本观点: 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
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 中国古代五行说决定意识。 (2)基本形态: 天地合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 起(荀子)否认世界是神创 代表观点: 总结了自然科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范学成就,丰富 造的,认为世界 自然界由数目无 优点 缜) 是物质的,本质 穷,性质不同的 和发展了唯物 水是万物之源(泰勒斯) 是正确的。 主义。 异质元素构成 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 (狄德罗) ①只是一种可贵 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 ①仍把物质归结 局限性 的猜测,没有科 万物的基础是原 为具体物质形态 (赫拉克利特) ②机械性 学依据;②把物 始物质是基本元 质归结为具体的 素(培根) ③唯心史观(不 物质形态。 彻底性) 历史唯物主义
4、(2008广东)哲学史上的“两个对子”是 ①可知论和不可知论 ②一元论和二元论 ③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④辩证法和形而上学 A. ①② B.③④ C.①③ D.②③
5、(2009广东)民谚“南人不梦驼,北人不梦象”说明了: A.存在决定意识 B.意识反作于存在 C.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 D.意识决定社会存在的变化
正确地揭示了物质世 马 界的基本规律,反映 克 了社会历史发展的客 观要求,反映了最广 思 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 主 益
义 哲 学
联系: 三者在根本观点上是一致的,都承认世界的本原是物质, 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物质决定意识。
考点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2、唯心主义及其基本形态
意识是本原,先有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物质 主观 客观 (1)基本观点: 唯心主义 唯心主义 (2)基本形态:
• 2、之所以把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作为哲 学的重大的基本问题,就是因为它是( ) A.唯物主义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 B.唯心主义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 C.区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根本标志 D.所有哲学必然遇到且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
变式:(单项)下列说法正确反映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的是:
• 3、(多项)下列说法反映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的是( ) A.眼开则花明,眼闭则花寂 B.“形存则神存,形谢神灭” C.神灵天意决定着社会的变化 D.“物是观念的集合”
6、(2009上海)古希腊哲学家家泰勒斯提出“水是万物的 始基”。中国春秋时代《管子》一书中也指出“水者,何也? 万物之本原也”。他们的观点属于( ) A.唯心主义的观点 B.科学的物质观 C.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D.朴素唯物主义物质观
10、(2010全国卷)王安石提出“形者,有生之本”,与 之相对立的观点是 A.“心外无物” B.“天地为万物之本” C.“夫形于天地之间者,物也” D.“舍天地则无以为道” 11、(2010年山东卷)有一首英语儿歌这样唱道“告诉我 为什么星辰闪耀,告诉我为什么常春藤缠绕„„因为上帝创 造星辰闪耀,因为上帝创造常春藤缠绕„„”美国一位著名 科普作家这样改动了歌词:“核聚变让星辰闪耀,向性运动 让常春藤缠绕„„”这一改动反映了 ①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 ②直接联系与间接联系的区别 ③科学精神与宗教精神的区别 ④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区别 A.①③ B.②④ C.②③ D.①④
考点一: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 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简单地说,就是 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 2、哲学的基本问题的两个方面内容 (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 本原 。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 答,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凡认 为 存在决定思维 ,就是唯物主义;凡认为思维决定存在 的,就是唯心主义。
哲学的基 本问题是 什么
思维和存在何 者为第一性
思维和存在有 没有同一性
划分唯物与唯心主义 的唯一标准
划分可知论与不可知 论的标准
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物质是世界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
考点二:唯 物主义和唯 心主义
唯物 主义
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②近代形而上学唯物 主义;③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 克思主义哲学) 意识是世界本原,先有意识后有物质
唯心 主义
①主观唯心主义
②客观唯心主义
1、(2007年广东文基)黑格尔认为,世界的发展是“绝 对精神”的自我运动。总体上看,黑格尔哲学属于: A、主观唯心主义 B、客观唯心主义 C、形而上学 D、古代朴素唯物主义
2、(2008广东理基)将冰凉的手伸进一盆温水感觉到水 热,将湿热的手伸进去又感觉到冰凉,于是有人认为 “物是感觉的集合”。这种观点是() A、机械唯物主义 B、主观唯心主义 C、客观唯心主义 D、辩证唯物主义
考点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3、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区别
两大阵营
基本观点
根本分歧
唯物主义
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先有 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 意识 是否承认世界 的本原是物质 意识是世界的本原,先有 意识后有物质,意识决定 物质
唯心主义
考点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4、哲学两个对子之间的关系 (1)哲学上“两个对子”是:唯物主义和唯心主 义的对立,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哲学中这“两个 对子”既有区别,又有联系。 ①其区别在于它们所回答的是哲学中的两个不同问 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是关于世界“是什么” 的问题,属于哲学基本问题的范畴,是源;辩证法和形 而上学的对立是关于世界“怎么样”的问题,是流。 ②其联系主要表现在: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从 属于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的对立又受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对立的影响和制约。要 正确揭示世界的本原,不仅要坚持唯物主义的观点,还 要坚持辩证法的观点。 从哲学派别上看,哲学上只存在“两大阵营”-唯
(2)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分歧
辩证法
认为世界是联系的、 根本观点 发展的、承认矛盾。 主张用联系的、发展 的、全面的观点看问 题
形而上学
认为世界是孤 立的、静止的、 否认矛盾,用 孤立的、静止 的,片面的观 点看问题
根本分歧 是否承认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
第 二 课 百 舸 争 流 的 思 想
考点一: 哲学基本 问题
思 维 哲 和 学 存 的 在 基 的 本 关 问 系 题 问 题
思维和存在 谁决定谁
(何者为第一性)
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
思维能正确 反映存在
可知论
思维能不 能正确反 映存在
(两者有没有同一性)
思维不能正 确反映存在
(英)休谟 不可知论 (德)康德
二、为什么说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 (1)从社会实践来看,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 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 (2)从哲学自身派别来看,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 须回答的问题; (3)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 定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
练习 恩格斯指出:“全部哲学特别是近代哲学的重大 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运用所 学知识,回答1~3题 1、恩格斯的上述论断指出了( ) A.一切唯物主义的基本问题 B.唯物主义的正确性和唯心主义的荒谬性 C.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D.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辨证唯物主义的 基本观点
代表观点: 把客观精神(如上帝、 把人的主观精神(如 神、理念、绝对精神) ①理在事先,理生万物(朱熹) ①存就是被感知;物是观念的集合, 物是 人的目的意志、感觉、 ②现实世界是理念世界的影子(柏拉图) 感觉的集合。 经验、心灵等)夸大 看作世界的主宰和本原, ③世界本质是绝对精神(黑格尔) ②心外无物(王守仁) 认为现实的物质世界只 为唯一的实在,当成 基本观点 ④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③吾心便是宇宙,宇宙便是吾心(陆象生) 是这些客观精神的外化 第一性的东西,认为 ⑤上帝创造世界,神创造世界 ④人的理性为自然界立法(康德) 和表现 客观事物以至于整个 ⑤万物皆备于我(孟子) 世界都依赖于人的主 ⑥我思故我在(笛卡儿) 观精神 ⑦万物是我们的表象(叔本华) ⑧世界是我的观念,我的活动,我的经验 联系: 二者在根本观点上是一致的。都认为意识是世界的本原, (杜威) 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意识,意识 ⑨不怕做不质
简答题:
材料一:王夫之说,“气者,理之依也。” 材料二:培根说:“人是自然的仆役和解释者” 材料三:毛泽东说:“人的正确思想,只能从社会实践中 来。” 材料四:王守仁说:“心外无物、心外无理” 材料五:黑格尔说:“绝对观念是宇宙万物共同的本质。” 阅读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五则材料中的观点涉及的共同问题是什么?这说明 了什么? (2)五则材料中的观点各属于什么哲学派别?在根本方 向上,它们之间存在哪些异同?
答案:
(1)五则材料中的观点涉及的共同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这说明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 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思维和存在的 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 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 (2)①王夫之的观点属于朴素唯物主义, 培根的观点属于形而上学唯物主义。 毛泽东的观点属于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王守仁的观点属于主观唯心主义, 黑格尔的观点属于客观唯心主义。 ②这五个观点都是对哲学基本问题中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 问题的回答。因此形成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分歧。唯物主义认 为,物质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唯心主 义认为,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不是物质决定意识,而是 意识决定物质。
,
。
正确认识 (2)思维和存在之间有无同一性的问题,即思维能否 存在的问题。对这个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可知论和不 可知论标准。凡认为思维可以正确认识存在的,就是可知 论;认为思维不能正确认识存在的,就是不可知论。
注意: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 系问题的区别!!!
存在决 定思维
思维决 定存在 唯物主义 形而上学 辩证法 唯心主义 形而上学 辩证法
必修4 《生活与哲学》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
高考考点 百 舸 争 流 的 思 想 1.哲学的基本问题 (1)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 (2)思维和存在的关系成为哲学基 本问题的根据 2.唯物主义及其形态 (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的特点 (2)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的特点 (3)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点 3.唯心主义及其形态 (1)主观唯心主义 (2)客观唯心主义 4.马克思主义哲学 产生的历史条件、基本特征、中国 化的理论成果 考情播报 1、从内容来看,近5年 的高考试题中,哲学的 基本问题和基本派别在 高考中所占的比重较大。 预计这部分内容仍然是 高考的重点。 2、从试题题型来看,以 选择题为主。 3、从考查方式来看,近 5年高考试题的明显特点 都以古文、名言警句、 漫画的形式出现。
考点二: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1、唯物主义及其基本形态 代表观点: 古代朴素 近代形而上学 辩证唯物主义和 (1)基本观点: 物质是世界的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
唯物主义 唯物主义 中国古代五行说决定意识。 (2)基本形态: 天地合万物生,阴阳接而变化 起(荀子)否认世界是神创 代表观点: 总结了自然科 形存则神存,形谢则神灭(范学成就,丰富 造的,认为世界 自然界由数目无 优点 缜) 是物质的,本质 穷,性质不同的 和发展了唯物 水是万物之源(泰勒斯) 是正确的。 主义。 异质元素构成 气者,理之依也(王夫之) (狄德罗) ①只是一种可贵 世界是一团永恒燃烧的活火 ①仍把物质归结 局限性 的猜测,没有科 万物的基础是原 为具体物质形态 (赫拉克利特) ②机械性 学依据;②把物 始物质是基本元 质归结为具体的 素(培根) ③唯心史观(不 物质形态。 彻底性) 历史唯物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