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高中生英语学习课堂焦虑与学业成就的相关性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外语学习焦虑量表研制
Gardner(1979)设计的法语课堂焦虑量表是外语学习焦虑领域的第一个量表,焦虑作为影响动机和态度的一个因素得到了量化。Hortwiz等(1986)编写的量表将焦虑分解为交际焦虑、考试焦虑、负面评价焦虑和一般焦虑,用以考察学生在外语课堂中所展现的焦虑状况。国内学者王才康(2003)对其量表进行了翻译并实施了重测,取得了较好的信效度和实验结果。
本研究采用王才康(2003)翻译并检验过的外语课堂学习焦虑量表。在样本选择上选取普通中学和重点中学的高一年级学生进行调查,以扩大样本的代表性,增强数据的可信度。在对成绩的量化上选取期中和期末两次考试作为依据。并且将成绩细化成阅读、听力、写作等语言模块,深入研究焦虑对各个不同语言模块之间是否存在影响。在数据收集上采用问卷结合访谈的形式进行。
综上所述,前人在英语课堂学习焦虑与成绩的关系研究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问题需要解决。在量表方存在(1)随意修改量表,导致其信效度存疑(赵春艳,2017);(2)FLCAS直接应用在高中生上不能排除其语言障碍导致的理解问题(熊苏春&谈慧娟,2007;严晓月,2009)。在对成绩的量化方面,均采取单一期末考试成绩,导致数据偶然性大。同时,提到如何降低焦虑时,较少考虑学生的需求和体验,导致最后给出的建议实际可操作性不强,空洞无用。
(3)外语学习焦虑与其他变量的关系
在焦虑与其他变量的关系研究方面,国内外学者均有涉及,主要内容涉及焦虑与学习动机、学习策略使用、自我效能感和成绩之间的关系。高中阶段学生所面临的外语课堂学习压力也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李炯英、李青,2016)。期中也有一些研究涉及到外语课堂焦虑与学业成就的关系(卢杰&张志强,2007;严晓月,2009;陈东军,2010;熊建萍,2011)。陈东军(2010)分别焦虑四个维度和英语学习的相关程度入手进行研究。然而样本只涉及到高二学生,较为单一。赵艳春(2017)探究了高中生焦虑产生的原因,所得出的数据都为描述性数据,不够客观,熊建萍(2011)选取的样本为高中全年级,在分析焦虑成因的时候使用了大学生英语等级要求,并不适用于高中生,无法为高中教师提供教学指导要求。
3.1.2.英语学习焦虑与英语成绩之间的关系
3.2研究对象
本研究参与者为610名高一年级学生。来自浙江仙居某省级重点中学,其中男生248人,女生352人。平均年龄为17岁,平均接受课堂英语学习时间为7年。
3.3研究工具
本研究使用王才康(2003)翻译和验证的外语课堂学习焦虑量表(FLCAS),总量表的Chronbach a系数为0.89,具有较高的一致性。量表一共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受试个人基本信息,包括姓名、年级、年龄、学习英语的年限和初中毕业学校。第二部分由33个项目陈述组成。量表采用李克特5级评分法,1表示非常不符合,5表示非常符合。受试的课堂英语焦虑大小由量表项目得分总分的高低决定。
3.4问卷发放和回收
本研究共涉及到了浙江某山区县城高中,共调查高一年级受试610人。量表由相应任课老师在课前发放到学生手中,并解释相应填涂方式。受试从接收问卷到完成回收共花费10分钟,任课老师在旁协助。本次研究共发放问卷660份,回收问卷610份。回收率为92.4%。其中有效问卷为597份,有效率为97%。在回收的问卷中,问卷中,11、18、28、32项进行反向计分,所有得分相加后,按照焦虑值得分的高低进行分组,前25%和后25%分别为高低水平组,中间的50%为中水平组。所有数据都使用SPSS进行统计分析。
4.1研究结果
4.1研究结果的呈现
4.1.1.高一年级学生的英语课堂学习焦虑总体情况
表1呈现了高一年级学生的英语课堂焦虑总体情况。
从图表中所得数据可以看出,进入高一以后,学生的英语学习课堂焦虑数值开始出现分化,前25%学生的焦虑值低,中间50%的学生焦虑值适中,后25%的学生焦虑值偏高。总体焦虑的平均值为95.41,属于中等水平。
农村高中生英语学习课堂焦虑与学业成就的相关性研究
摘要:焦虑是影响语言学习的重要因素之一。本研究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方法,旨在探究浙江某县城高中一年级学生的英语课堂学习焦虑与学业成就之间的关系。所得结果表明:性别、班级类型和初中毕业学校在外语课堂焦虑上不存在显著差异。外语学习课堂焦虑与学业成就之间存在弱负相关关系,但是不显著。此外,本文分别从教师和学生角度对如何改善设计课堂教学设计,降低学生焦虑水平提供了一些建议。
3.研究设计
3.1研究问题
本研究旨在回答以下三个内容,涵盖了多个问题:
3.1.1.高一年级学生的英பைடு நூலகம்课堂学习焦虑的情况:
(1)高一年级学生的英语课堂学习焦虑总体情况如何?
(2)不同性别的高一学生在英语课堂学习焦虑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3)不同层次班级的高一学生在英语课堂学习焦虑上是否存在显著差异?
(4)不同初中毕业学校是否在焦虑水平上存在显著差异?
关键词:外语课堂学习焦虑;学业成就;高一学生
1.引言
20世纪60年代以来,人本主义心理学发展突出了学习者的个体差异研究,使得人们重视情感因素在教育和语言学习中的作用(李炯英,2004)。国外对于语言学习焦虑的研究已有四十余年的历史,国内对其的研究起步晚。研究内容上早期主要集中于焦虑本体,21世纪以后才开始关注焦虑与其他变量的相关关系,取得了丰研究成果。但是也存在一些不足(李炯英、李青,2016)。已有研究对于农村地区高中生英语课堂学习焦虑的讨论较少,其与学生学业成就的关系还有待于厘清。故本研究旨在探讨两者关系,促进高中学生的英语学业成就。
2.文献综述
(1)外语学习焦虑的概念界定
在焦虑本体的研究方面,Hortwitz et al(1986)将外语学习焦虑定义为一种产生于外语学习过程和课堂外与学习相关联的有关自我知觉、信念、情感和行为的独特综合体。外语学习焦虑按照焦虑的类型属于特定情境焦虑。该类型焦虑在生理、情绪和认知层面上有三种不同类型表现。有关外语学习焦虑的研究也从整体语言焦虑细分为外语试听焦虑、口语焦虑、阅读焦虑写作焦虑和口语焦虑等几个方面(李炯英、李青,2016)。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