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师大版三年级数学上册《 时间与数学》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
内容
第3课时时间与数学
教材
分析
年月日的知识在生活中经常用到,具有常识性,本节课探索并解决与日历有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从中发现各种规律,进一步提高学生观察,发现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学
目标
1.结合“共同的休息日”这一常见生活情境,探索与时间有关的现实问题,探索并掌握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
2.在观察比较、发现规律的现实活动中,进一步提高观察和发现的能力。
(学习成果预设:要去寻找全家共同的休息日,需要借助9月份的日历。)
小结:相信借助这张日历,你们一定能很好地解决这个有关时间的数学问题,帮助瑶瑶解决她遇到的困难。
(二)学习运用“做标记”的方法解决问题
在9月份的日历中,你能找到瑶瑶和她父亲、母亲各自的休息日吗?三个人的休息日都标在同一张日历中,怎样才能进行区分呢?
四、总结
今天这节数学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情境引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进一步提出问题,学生对本课内容能更加深层次的理解。
借助日历的帮助,理解题意。
了解,掌握用集合图表示共同休息日的方法,
板
书
设
计
知
识
点
教学反思
(3)寻找全家共同的休息日。
这么多的标记,你是怎样从中快速找到全家共同休息日的?
(三)学习运用“集合圈”的方法解决问题。
1.认识集合圈。
我们除了可以把这些休息日标记在日历上,还可以把它们记录下来。我们可以把找到的共同的休息日记录在圆圈里,在数学中我们把这种用来记录的圆圈叫做“集合圈”。
2.用集合圈记录共同的休息日。
设计意图
修 改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如果你们全家要一起去旅游或看望远方的亲戚、朋友,一般你们会选择什么时候去呢?
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瑶瑶的父亲是火车司机,每工作3天休息一天。瑶瑶的母亲是飞机乘务员,每工作1天后休息1天。瑶瑶是周六、周日休息。他们想一起去看望瑶瑶的奶奶,应该安排在哪几天?
(一)理解情境中的数学信息。
(1)父母共同的休息日;
(2)母女共同的休息日;
(3)父女共同的休息日和全家共同的休息日。
3.刚才我们用集合圈记录了瑶瑶一家共同的休息日,你觉得用集合圈来记录有什么好处吗?
三、寻找日历中的规律
日历中蕴含着大量的信息,从不同的角度细心观察,相信你们会有更多的发现。
1.观察课本第79页日历中加框的4个数,你发现了什么?
1.瑶瑶的父亲每工作3天后休息1天,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学习成果预设:4天里有3天工作有1天休息。)
2.瑶瑶的母亲每工作1天后休息1天,又怎样理解呢?
(学习成果预设:2天里有1天工作有1天休息。)
3.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他们一家各自的休息情况,要想确定看奶奶的具体时间,下一步我们要去寻找什么?
想要找到9月份全家共同的休息日,我们需要借助什么工具呢?
小结:在观察表格中数的规律时一般按照横着看、竖着看、斜着看的方式去观察。
2.观察课本第79页日历中有阴影的9个数,你又发现了什么?
如果把我们观察的范围扩大,又会有怎样的规律呢?记录观察结果,同位交流。
小结:一张小小的日历就有这么丰富的数学信息,所以只要我们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你会发现身边处处都是数学。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日历中包含丰富的数学信息,初步感受集合思想,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教学
重难点
重点:学会观察规律的方法,在发现规律中提高观察和发现的能力。
难点:感受日历中丰富的数学信息,初步感受集合思想,掌握解决与时间有关的现实问题的基本方法。
教学
准备
主情境图,日历,课件
教 与 学 活 动
(学习成果预设:用不同的符号进行标记。)
1.父亲、母亲的休息日。
(1)在日历上用“△”标出父亲的休息日,用“○”标出母亲的休息日。
(2)观察父亲、母亲休息日中的这些数,你发现了什么?
(3)寻找父母的共同休息日。
2.瑶瑶的休息日。
(1)在日历上用“√”标出瑶瑶的休息日。
(2)从瑶瑶的休息日中你能发现什么?
内容
第3课时时间与数学
教材
分析
年月日的知识在生活中经常用到,具有常识性,本节课探索并解决与日历有关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从中发现各种规律,进一步提高学生观察,发现和独立思考的能力。
教学
目标
1.结合“共同的休息日”这一常见生活情境,探索与时间有关的现实问题,探索并掌握解决这类问题的基本方法。
2.在观察比较、发现规律的现实活动中,进一步提高观察和发现的能力。
(学习成果预设:要去寻找全家共同的休息日,需要借助9月份的日历。)
小结:相信借助这张日历,你们一定能很好地解决这个有关时间的数学问题,帮助瑶瑶解决她遇到的困难。
(二)学习运用“做标记”的方法解决问题
在9月份的日历中,你能找到瑶瑶和她父亲、母亲各自的休息日吗?三个人的休息日都标在同一张日历中,怎样才能进行区分呢?
四、总结
今天这节数学课你有什么收获吗?
情境引入,激发学生解决问题的欲望。
进一步提出问题,学生对本课内容能更加深层次的理解。
借助日历的帮助,理解题意。
了解,掌握用集合图表示共同休息日的方法,
板
书
设
计
知
识
点
教学反思
(3)寻找全家共同的休息日。
这么多的标记,你是怎样从中快速找到全家共同休息日的?
(三)学习运用“集合圈”的方法解决问题。
1.认识集合圈。
我们除了可以把这些休息日标记在日历上,还可以把它们记录下来。我们可以把找到的共同的休息日记录在圆圈里,在数学中我们把这种用来记录的圆圈叫做“集合圈”。
2.用集合圈记录共同的休息日。
设计意图
修 改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如果你们全家要一起去旅游或看望远方的亲戚、朋友,一般你们会选择什么时候去呢?
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瑶瑶的父亲是火车司机,每工作3天休息一天。瑶瑶的母亲是飞机乘务员,每工作1天后休息1天。瑶瑶是周六、周日休息。他们想一起去看望瑶瑶的奶奶,应该安排在哪几天?
(一)理解情境中的数学信息。
(1)父母共同的休息日;
(2)母女共同的休息日;
(3)父女共同的休息日和全家共同的休息日。
3.刚才我们用集合圈记录了瑶瑶一家共同的休息日,你觉得用集合圈来记录有什么好处吗?
三、寻找日历中的规律
日历中蕴含着大量的信息,从不同的角度细心观察,相信你们会有更多的发现。
1.观察课本第79页日历中加框的4个数,你发现了什么?
1.瑶瑶的父亲每工作3天后休息1天,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学习成果预设:4天里有3天工作有1天休息。)
2.瑶瑶的母亲每工作1天后休息1天,又怎样理解呢?
(学习成果预设:2天里有1天工作有1天休息。)
3.现在我们已经知道他们一家各自的休息情况,要想确定看奶奶的具体时间,下一步我们要去寻找什么?
想要找到9月份全家共同的休息日,我们需要借助什么工具呢?
小结:在观察表格中数的规律时一般按照横着看、竖着看、斜着看的方式去观察。
2.观察课本第79页日历中有阴影的9个数,你又发现了什么?
如果把我们观察的范围扩大,又会有怎样的规律呢?记录观察结果,同位交流。
小结:一张小小的日历就有这么丰富的数学信息,所以只要我们用数学的眼光去观察生活,你会发现身边处处都是数学。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日历中包含丰富的数学信息,初步感受集合思想,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教学
重难点
重点:学会观察规律的方法,在发现规律中提高观察和发现的能力。
难点:感受日历中丰富的数学信息,初步感受集合思想,掌握解决与时间有关的现实问题的基本方法。
教学
准备
主情境图,日历,课件
教 与 学 活 动
(学习成果预设:用不同的符号进行标记。)
1.父亲、母亲的休息日。
(1)在日历上用“△”标出父亲的休息日,用“○”标出母亲的休息日。
(2)观察父亲、母亲休息日中的这些数,你发现了什么?
(3)寻找父母的共同休息日。
2.瑶瑶的休息日。
(1)在日历上用“√”标出瑶瑶的休息日。
(2)从瑶瑶的休息日中你能发现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