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考国民经济核算期末复习范围

合集下载

2021年国民经济核算期末复习资料

2021年国民经济核算期末复习资料

《国民经济核算》期末复习资料题型及分值:一、单项选取题(30=15×2)二、多项选取题(15=5×3)三、判断题(判断正误,并阐明理由。

每小题5分,共25分)四、计算分析题(30分)考试形式:闭卷特别提示:带好计算器复习内容汇总如下:一、单项选取题(30=15×2)1.国民经济核算中拟定资产和负债基本原则是(B )A.三等价原则 B.所有权原则 C.权责发生制原则 D.市场原则2、基层单位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了进行( D )拟定基本核算单位。

A.资金流量核算 B.积累核算 C.生产和收入分派核算D.生产核算和投入产出分析3、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将机构单位交纳所得税作为( B )解决。

A.货品和服务交易B.分派交易 C.金融交易 D.内部交易4.用支出法计算国内生产总值时,不需要计算( B )A、最后消费B、营业盈余C、资本形成总额D、货品与服务净出口5.储蓄率是指( C )A、总储蓄与国内生产总值之比 B.总储蓄与总投资之比C.总储蓄与可支配总收入之比 D.总储蓄与国民总收入之比6.在国民经济核算中,机构单位依照经济活动市场特性可分为(A)。

A.营利性机构单位和非营利性机构单位B.常住机构单位和非常住机构单位C.住户和法人单位D.基层单位和产业部门7.投资率普通是非金融投资额与(D)之比。

A.国民生产总值B.国内生产总值C.国民原始收入D.国民可支配收入8.下列各项中不属于固定资产是(D)。

A.桥梁B.运送设备C.种畜D.价值低于200元工具9.如下几种金融手段不存在相应负债是(A)。

A.货币黄金和特别提款权B.货币和存款C.股票和其她产权D.保险准备金10.下面各项经济交易属于非市场产出是( D )A.农民交售粮食B.工业公司生产用于销售产品C. 建筑业用于销售房屋产品法D.政府提供各种公共服务11.一国国民经济是由该国( C )上常住单位构成。

A)地理领土 B)政治领土C)经济领土 D)所有领土12、国民经济基层单位依照生产产品或服务同质性分类形成( C )。

国民经济核算期末复习

国民经济核算期末复习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期末复习第一部分考核说明一、试题类型及结构试题类型大致分为客观性试题和主观性试题两大类。

客观性试题包括判断和选择题:(1)单项选择及多项选择:前者是在列出的答案中选一个正确答案,后者是在列出的答案中选出两个或两个以上正确答案。

这部分内容包括对基本概念的理解、计算公式的运用等。

占全部试题的30%。

主观性试题包括名词解释、简答、计算分析题:(2)名词解释:考核对基本概念的掌握。

占全部试题的20%。

(3)简答:考核对基本概念、理论、方法的掌握及应用程度。

占全部试题的24%。

(4)计算:考核对基本统计方法的掌握程度及综合应用的能力。

占全部试题的26%。

做计算题要求写出计算公式及主要计算过程。

二、考核形式。

本课程期末考试的形式为闭卷笔试。

期末考试的时间为120分钟。

可以携带计算工具。

第二部分课程考核内容和要求第一章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1、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识记:国民经济核算的概念。

2、国民经济核算的产生和发展理解:国民经济核算是国民收入统计的演化结果。

最早提出国民经济核算一词的人物R.斯通和S.库兹涅茨的贡献。

1953年旧SNA;1968年新SNA;1993年SNA。

3、国民经济核算与其他学科的关系理解:经济学是国民经济核算的理论基础。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SNA)和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MPS)的本质区别;国民经济核算运用会计帐户形式和复式核算方法,因而它与会计学也有密切联系。

但二者也有区别。

4、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发展理解:我国原来实行的是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

我国新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产生和发展。

5、国民经济核算目的识记:国民经济核算的目的。

6、国民经济活动单位和部门识记:机构单位的概念。

常住单位的概念。

经济领土和经济利益中心的含义。

国民经济机构部门的概念。

基层单位的含义。

基层单位的特征。

产业部门的含义。

三次产业的划分。

理解:现实生活中机构单位有两类:住户和法人。

机构单位根据经济活动市场特征分两类:营利性机构单位和非营利性机构单位。

国民经济核算期末复习重点

国民经济核算期末复习重点

第一章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第一节国民经济核算实践国民经济核算是一项应用性统计技术,它是由政府组织进行的重要统计工作。

是反映国民经济运行过程和结果的数量特征,是人们了解经济运行和经济发展,发现问题、分析规律,进行经济决策的重要信息资源。

国民经济核算的统计特性。

⑴ 是以企业、金融、政府单位以及各类学会、民间团体、事业组织等微观单位的会计核算数据为基础。

⑵是应用统计学的重要学科。

国民经济核算属于经济统计,统计技术才是国民经济核算知识体系的脊梁。

国民经济核算的发展。

1665年英国经济学家威廉·配弟对英国当时国民收入的估算工作。

英国经济学家R·斯通主要领导了联合国国民经济核算的研究和统计制度制定工作;美国经济学家S·库兹涅茨以美国全国经济研究所(NBER)为基础创立和发展了美国国民经济核算理论方法和实际统计工作。

1953年公布《国民核算表及补充表体系》(称旧SNA),1968年公布了《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简称新SNA,1993年联合国通过了关于SNA的修改方案。

此后,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实现了全球一体化。

国民经济平衡表体系或称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英文缩写MPS)。

世界两大核算体系(即SNA和MPS)。

两者主要区别是生产理论不同、指标体系不同、统计反映方式也不同。

我国原来实行的是MPS,1984年底开始了建立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各项工作,1992年提出了试行方案,并确定在1992~1995年期间分两步实施,这标志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工作正式步入国际一体化的SNA体系行列。

第二节 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概念。

机构单位:是指有权拥有资产和承担负债,能够独立从事经济活动和与其他实体进行交易的经济实体。

有两类,一类是住户,另一类是法人单位。

从一国或地区的国民经济核算出发,机构可以区分为常住机构单位和非常住机构单位。

经济领土:指该国政府控制的领土、领海、领空和具有捕捞与海底开采管辖权的大陆架,还包括在国外的领土飞地,即驻外使馆和领馆用地,但不包括国外驻该国的使馆和领馆用地。

国民经济核算复习整理完全版

国民经济核算复习整理完全版

国民经济核算SNA详细复习范围大家借鉴一下~!本人概不负责啦~~~!祝大家期末考试顺利~~~~~!Good night~~~~一、概念1、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概念围绕着国民经济核算所形成一套理论和方法。

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简称SNA。

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类似一架大机器中的仪表系统,记录国民经济运行过程的数量表现和数量联系,对国民经济运行进行检测,为宏观经济管理和决策提供数据。

两大核算体系及主要差异20世纪90年代前,世界范围内曾经存在过两种国民经济核算模式: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MPS)和国民经济账户体系(SNA),它们既有某些共通之处,同时又各自具有极为不同的结构特征。

物质产品平衡表体系(System of Material Product Balances)简称MPS,为适应计划管理的需要,由原苏联首先建立起来的,以后逐渐为东欧各国所采用,故又称“东方体系”。

国民经济账户体系(System of National Accounts)简称SNA,为适用市场经济管理的需要,由英国首创,继而在发达国家推行,现已为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所采用,故又称“西方体系”。

两大核算体系主要差异生产范围核算内容核算方法SNA:综合性生产物质产品、服务资产、负债帐户(复式) 辅之以平衡表(全面系统)MPS:限制性生产物质产品平衡表(单式)(简单片面)限制性和综合性生产的含义第一、限制性生产:狭义生产。

只有物质性生产才是生产;从事物质性生产(创造物质产品增加产品价值)的部门属于生产部门;国民收入由这些生产部门提供。

第二、综合性生产:广义生产。

生产活动既包括创造物质产品的活动,也包括提供服务的活动;生产部门包括创造物质产品的部门和提供服务的部门;国民收入由所有部门共同提供。

2002年《中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基本框架常住单位:在一国经济领土上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经济利益中心:如某单位在某国拥有一定的场所(厂房、住宅等)并长期(一年以上)从事生产或消费等活动,则该经济单位在该国就具有了经济利益中心。

国民经济核算 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国民经济核算 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况,可将其归纳为(B.生产资产和非生产资产)。

★保险公司属于(B.金融机构部门)。

★不能为资产所有者带来财产收人的是(D.机器设备的租借)。

★不能记人货物进出口的是(C.我国某企业一批设备送出国外进行简单加工)。

★从国民经济收人分配来讲,再分配收人和支出应是相等的,两者不等主要是与(B.国外经常转移收支)形成有关。

★对外经济核算的估价原则是(A,市场价格)。

★恩格尔系数是指(A.食品消费支出占居民最终消费支出的比重)。

★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最终成果的统计指标是(A.国内生产总值)。

★各机构部门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是(D.储蓄)。

★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根据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分类形成(C.产业部门)。

★国民资产负债核算的资产总范围是(B经济资产)。

★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常用的差额指标是(A.国际收支总差额)。

★国民经济短期核算是分别用生产法、支出法和收人法对短期内的(A.国内生产总值)进行核算。

★国民经济核算在地域上的发展,产生了(B国民经济地区核算)★国民经济核算中所采用的指数主要是(B综合指数)★国民经济活动的微观主体是(A.基层单位)。

★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常用的差额指标是(D.国际收支总差额)。

★国民资产负债分类是根据(C.资产性质)划分的。

★国民经济核算中,比较综合全面的国民经济物价指数是(C国内生产总值物价指数)★国民经济总量帐户体系中的收人再分配帐户的主要目的是(D.核算国民可支配收人) ★国际规定的劳动适龄人口的标准是(C.男16-60周岁、女16-55周岁的全部人口)。

★更能直接反映社会经济关系变化的人口总量指标是(C.常住人口)★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及大修理属于(D.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的普通保养与修理属于(C.中间消耗)。

★货物和服务账户中的最终消费与(C.国民可支配收人使用账户)相连结。

★人口总数是(B存量)★如果一机构部门在一时期内的经济总量如下:增加值为100。

亿元,原始总收人为400亿元,可支配总收人为300亿元,总储蓄为300亿元。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期末复习

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期末复习

第一章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1.市场价格中的基本价格是根据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和营业盈余确定的价格形式。

1.Xo国民经济核算是以现期市场价格作为计价原则的,市场价格的主要价格形式有要素价格、基本价格、生产者价格和购买者价格。

根据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和营业盈余确定的价格形式是要素价格;而基本价格是根据要素价格和产品税以外的生产税确定的价格形式。

2.国民经济中的基层单位根据其主要经济职能、行为和目的的基本特征分类形成国民经济机构部门。

2.X应该是机构单位根据其主要经济职能、行为和目的的基本特征分类形成国民经济机构部门。

而基层单位是根据其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分类形成国民经济产业部门。

3.国民经济账户体系主要是揭示机构部门之间在生产、收入分配和消费、积累使用以及资产负债等方面的有机联系。

3.W机构部门账户是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的重要部分。

机构部门账户是按经济活动的生产、分配、消费、积累和资产负债存量设置账户体系的,反映机构部门之间在生产、收入分配和消费、积累使用以及资产负债等方面的有机联系。

4.一月末银行存款余额加二月末银行存款余额即为一、二月月份银行存款的总余额。

4.X银行存款期末余额属于存量指标,不能简单相加。

5.农民生产的粮食,其中拿到市场上销售的部分应统计为生产的产出,计入国内生产总值;而自用的部分不能统计为生产的产出,不计入国内生产总值。

5.X国民经济生产核算依据的是市场原则。

该原则强调:凡是为市场交换目的所组织的生产活动,而不论其产出在市场上销售,还是自用都统计为生产的产出第二章生产总量核算1.企业在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原材料和小型工具前者属于中间消耗,后者属于固定资本消耗1.X 中间消耗与固定资产消耗的共性在于都是货物和服务价值向产出的转移,但二者有较大的区别中间消耗通常是一次投入到生产过程中消耗或转换的有形物质产品,而固定资产是在生产过程中被反复使用的货物,其价值逐渐转移到产出中因此,在企业部门的生产过程中,原材料很明显属于中间消耗,大型工具如机床等属于固定资产,而小型工具属于中间消耗2.劳动者的货币工资、劳动者的实物报酬及劳动者获得的侨汇收入都可以记入国内生产总值2.X 根据收入法国民生产总值计算的内容来看,应该包括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产折旧和营业盈余等题中的劳动者的货币工资、劳动者的实物报酬属于劳动者报酬,可以记入国内生产总值,而劳动者获得的侨汇收入为来自国外的转移性收入,不应该记入国内生产总值3.在当期粮食产量中,用做畜牧业饲料消耗的粮食属于最终产品3.X 最终产品从整个国民经济着眼,既本期的生产的产品在全国范围内有没有被进一步加工,可供社会最终消费和使用的产品最终产品不是按完成程度而是按它的使用去向区分因此,用做畜牧业饲料消耗的粮食虽然是本期生产的但并没有脱离生产过程,属于畜牧业生产过程中的中间消耗而非最终产品4.生产账户的平衡项是中间消耗4. X 生产账户的平衡项是增加值5.国民经济核算的生产范围只包括货物的生产5. Xo国民经济核算的生产范围除包括货物的生产外,还包括服务的生产。

国民经济核算复习要点

国民经济核算复习要点

《国民经济核算》复习要点1.国民经济及其循环产生的运动与社会总供需之间的关系。

2.SNA和MPS的区别。

3.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原则。

4.常住单位、经济总体和国外的概念。

5.常住单位及经济领土的判断应用。

6.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框架和内容。

7.基层单位和机构单位定义、满足的条件以及二者的关系。

8.产业部门分类与机构部门分类、二者关系及综合应用。

9.经济流量和经济存量定义及关系10.经济资产定义、基本特征、分类及其综合判断应用。

11.固定资产定义、基本特征及其综合判断应用。

12.金融资产定义及其SNA的分类。

13.经济交易的概念、分类及其与经济流量的关系。

14.GDP核算生产范围的确定原则及特殊情况。

15.国内总产出的定义、价值构成、算方法,及其在不同产业部门中的应用。

16.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的定义及判断。

17.中间消耗的定义、特征及判断应用。

18.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概念及其核算。

19.最终消费支出与实际最终消费的关系,及在国民经济各机构部门的表现。

20.国内生产总(净)值与国民总(净)收入和国民可支配总(净)收入的关系。

21.投入产出表的定义及结构。

22.投入产出表间的平衡关系。

23.直接消耗系数、完全消耗系数的经济定义、计算及其应用。

24.投入产出模型及其应用。

25.资金流量核算的基本框架,即各个核算的核算起始指标、结束指标、内容指标。

26.资金流量核算不同机构部门的平衡关系及其具体应用27.总储蓄、净金融投资定义及经济含义。

28.可支配总收入与调整后可支配总收入的关系,在不同机构部门间及经济总体的具体表现。

29.财产收入、经常转移定义、分类及其判断应用30.国民资产负债核算与企业资产负债核算的联系和区别31.资产负债表的结构、表间平衡关系式及其应用。

32.国民财富的定义以及计算。

33.资产负债存量的估价方法。

34.对外经济交易核算的记账方法、计量原则及其应用35.对外经济交易、国际收支的定义。

国民经济核算 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国民经济核算 期末考试复习资料

况,可将其归纳为(B。

生产资产和非生产资产)。

★保险公司属于(B。

金融机构部门)。

★不能为资产所有者带来财产收人的是(D.机器设备的租借)。

★不能记人货物进出口的是(C。

我国某企业一批设备送出国外进行简单加工)。

★从国民经济收人分配来讲,再分配收人和支出应是相等的,两者不等主要是与(B。

国外经常转移收支)形成有关。

★对外经济核算的估价原则是(A,市场价格)。

★恩格尔系数是指(A。

食品消费支出占居民最终消费支出的比重)。

★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最终成果的统计指标是(A.国内生产总值)。

★各机构部门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是(D.储蓄).★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根据生产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分类形成(C。

产业部门)。

★国民资产负债核算的资产总范围是(B经济资产)。

★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常用的差额指标是(A。

国际收支总差额)。

★国民经济短期核算是分别用生产法、支出法和收人法对短期内的(A.国内生产总值)进行核算.★国民经济核算在地域上的发展,产生了(B国民经济地区核算)★国民经济核算中所采用的指数主要是(B综合指数)★国民经济活动的微观主体是(A.基层单位)。

★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常用的差额指标是(D。

国际收支总差额)。

★国民资产负债分类是根据(C.资产性质)划分的。

★国民经济核算中,比较综合全面的国民经济物价指数是(C国内生产总值物价指数) ★国民经济总量帐户体系中的收人再分配帐户的主要目的是(D。

核算国民可支配收人)★国际规定的劳动适龄人口的标准是(C.男16-60周岁、女16-55周岁的全部人口)。

★更能直接反映社会经济关系变化的人口总量指标是(C.常住人口)★固定资产的更新、改造及大修理属于(D。

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的普通保养与修理属于(C.中间消耗)。

★货物和服务账户中的最终消费与(C。

国民可支配收人使用账户)相连结。

★人口总数是(B存量)★如果一机构部门在一时期内的经济总量如下:增加值为100。

亿元,原始总收人为400亿元,可支配总收人为300亿元,总储蓄为300亿元.根据各部门在生产、收入分配和消费中的特点判定,该部门应该是(B。

国民经济核算期末复习资料多选

国民经济核算期末复习资料多选

1.下列单位属于法人单位的有:(A某大学C某企业E某住户)。

2.国民经济核算与会计学的关系表现为:(A国民经济核算运用了会计帐户形式.B国民经济核算运用了会计复式核算方法C国民经济核算很多数据来源与会计数据D两者的核算对象和目的不同E两者的核算原则、计价基础、核算方法也有差别)。

3.国民经济机构部门包括:(A非金融机构部门B金融机构部门C政府部门D住户部门E为居民服务的非营利性机构部门)。

4.国民经济活动中的交易有:(A货物和服务交易B分配交易C金融交易D其他积累交易E内部交易)。

5.市场价格的主要形式有:(A要素价格B基本价格C生产者价格D购买者价格)。

6.下列表述属于正确的是:(A伐木属于第一产业活动B机器设备制造属于第二产业D国家机关属于第三产业E物业管理属于第三产业)。

7.国民经济基层单位的基本特征是:(B具有一定生产场所C能够获取有关生产活动的投入与产出资料D具有自己的管理部门。

)8.国民经济核算的原则包括:(A市场原则C所有权原则D三等价原则E 核算统计原则)。

9.机构部门账户包括:(A生产账户B收入分配和使用账户C积累账户D 资产负债账户)。

10.下列关于新SNA的说法正确的有:(C是1968年联合国公布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的简称E是目前国际上通用的国民经济核算体系。

)1.按照SNA的原则,我国国内生产总值核算的生产范围包括(A对外货物生产B自给性货物生产C对外提供服务的生产D自有房屋者为自己最终消费提供的自有住房服务)。

2.下列属于机构部门分类的有:(A居民部门C国外)。

3.下列产业属于第三产业的又(C房地产业D交通运输业E地质勘探业)。

4.按收入法计算的国内生产总值由以下各项构成:(A固定资产损耗C生产税净额D营业盈余E劳动者报酬)。

5.下列哪几项计入当年GDP:(D银行从企业获得的贷款利息E购买旧车时支付中介费1000元。

)6.劳动者报酬包括(A工资收入B奖金收入C 公费医疗和医疗卫生费D单位支付的社会保险费)。

国民经济核算复习内容

国民经济核算复习内容

末复习内容本学期国民经济核算课程期末考试为网上考试,网考题型及分数比例如下:单项选择题40分、多项选择题30分、判断题30分;考试采用开卷形式,考试时间为60分钟,可以携带计算器。

各章复习内容如下:第一章国民经济核算的基本理论本章复习内容:一、国民经济核算与其它学科的关系(P4)二、国民经济活动单位和部门(P7),机构单位的种类(两种划分),经济领土的含义三、国民经济活动中的交易(P10):货物和服务交易、分配交易、金融交易、内部交易四、经济流量和存量(P12)五、市场价格的形式、含义(P12):要素价格、基本价格、生产者价格、购买者价格六、国民经济核算原则(P21):市场原则、所有权原则、三等价原则、核算统计原则第二章生产总量核算本章复习内容:一、生产活动的主体(P31):基层单位是国民经济活动的微观主体,产业部门是国民经济活动的宏观主体。

二、三次产业分类的标准(P32):三、生产的产出——货物和服务(P34):含义、具体内容。

四、生产核算的范围(P35):市场产出和非市场产出。

五、生产的概念(P36)六、产业部门总产出的核算(P43):工业部门总产出核算(工厂法)、农业部门(产品法)、建筑业(工厂法与产品法的结合)。

七、产业部门中间消耗核算(P51):中间消耗的概念、构成、与固定资产消耗的区别。

八、增加值的含义(P52)九、生产账户的结构(P53):表2-1 十、国内生产总值的概念、核算方法(P56—P57):生产法、收入法、支出法。

十一、国内生产总值账户(P59):表2-5第三章投入产出分析本章复习内容:一、生产投入产出的含义和分类(P68):中间投入与最初投入、中间产品与最终产品。

二、投入产出表的结构(P72):四个象限表示的意义。

三、投入产出表中的几个基本平衡关系(P73)四、直接消耗系数的概念、计算方法:P75 五、完全消耗系数的概念第四章收入分配与使用核算一、收入分配、收入使用的概念:P101 二、收入初次分配的概念:P102 三、收入初次分配核算(P103):收入形成核算内容及账户、原始收入分配核算内容及账户,财产收入、原始收入、国民收入的概念(P106)。

国民经济核算期末复习资料08统计

国民经济核算期末复习资料08统计

国民经济核算期末复习资料08统计《国民经济核算》期末复习资料⼀、考试题型单选15分多选20分判断10分简答题30分计算题25分⼆、各章复习要点(单选、多选、判断)P3:国民经济核算的对象及特点(4个)P7:专栏1-2P9:SAN、MPS主要总量指标P15-17:机构单位与机构分类、基层单位与分类P18:交易的概念P23-26:核算⽅法和基本规则P29:我国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基本框架P34:综合⽣产概念P36:⽣产核算范围的确定P38:特定时空⽣产核算范围P41:产出的类别——货物与服务;最终产品与中间产品P44:GDP的含义P46:⽣产法、收⼊法GDPP49:⼯业总产出核算⽅法P63:⽀出法GDPP67:个⼈消费与公共消费的定义P77-81:GDP总体核算、与其他相关经济总量的关系P85-91:投⼊产出表⼊门、GDP核算、优势,其中P87表上⽅⼀段⽂字P96:投⼊产出表中的价格P102:直接分解法P122:直接消耗系数P138:核算内容P140:收⼊分配与使⽤核算范围、收⼊分配基本流程P144-145:收⼊形成核算P149:原始收⼊与国民总收⼊P150-156:再分配核算——转移经常转移类型、可⽀配收⼊与国民可⽀配收⼊、实物社会转移P157:⾮⾦融资产的类别P175:⾦融资产概念、必要条件、或有资产、⾦融资产的类型P179:⾦融交易——货币性实物交易、⾦融交易P180:⾦融交易与⾮⾦融交易的关系P183:⾦融交易核算的基本内容P185:资⾦流量表P190:平衡关系P198-199:⼀个实体成为资产的条件、经济资产的类别P203:资产负债核算的主要内容P205:估价原则P208:固定资产估价⽅法P210:我国资产负债核算中固定资产核算的⽅法P215:资产负债表中的主要平衡关系P223:持有损益核算⽅法P234:常住性的识别P237:对外经济活动概念、类别P240:对外经济核算的原则P243:国际收⽀核算表的组成P245-256:国际收⽀各主要项⽬核算⽅法、记录⽅法、平衡关系P257:国际投资净头⼨P273:国民经济账户体系组成P276-277:账户结构P280:国民经济综合账户体系P295:主要总量关系P306-307:地区核算的内容、跨地区企业经济活动核算P322:旅游卫星账户涉及的有关概念P342:动态⽐较的基本思路P353:不变价GDP及其核算思路,包括⽣产法和⽀出法不变价GDP的核算⽅法P364:实际收⼊与名义收⼊P388-391:汇率法的理论基础、缺点P395:购买⼒平价法的基本思想P398-400:双边⽐较和多边⽐较三、简答题:1.简述国内⽣产总值的概念及核算思路。

最新国民经济核算网考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最新国民经济核算网考知识点复习考点归纳总结

三一文库()*电大考试*单选B1、不存在通货膨胀的情况下,中性资产持有收益(C等于零)2、编制国外账户应以(B本国货币)为基准货币单位。

3、编制物价指数的紧缩法是运用(A 帕氏指数)方法。

C1、常住单位是指(C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2、常住人口与现有人口的关系是(B现有人口=常住人口-临时外出人口+临时寄居人口)。

3、产业部门分类的依据是(D主产品的同质性)4、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产出(C包括中间产出和最终产出两部分)。

5、餐饮业兼营生产和转卖两种业务。

转卖业务的总产出(A只计算其附加费)。

6、从账户上看,收入形成账户中的营业盈余和混合总收入和原始收入分配账户中的营业盈余和混合总收入之间的差额是(A零)。

7、从全国民经济收入再分配来讲,再分配收入和支出应是相等的,二者不等主要是与(C国外经常转移收支形成)形成有关。

8、储蓄是可支配收入中没有用于最终消费的部分,其数值(D既可能为正,也可能为负或零)9、储蓄率是指(D储蓄额与可支配收入额之比)D1、对于企业部门,其原始收入与营业盈余的差值是(B财产净支出)2、对于金融负债,债权人和债务人应遵循的估价原则是(B交易双方同一价格估价)3、对资产项目在各机构单位间实际的或虚拟的交易而引起的数量变化,应该记录在(A资本和金融账户)4、对外经济活动所指的进出口是(D既包括货物进出口又包括劳务进出口)。

5、对外经济交易是(D会影响一国资源总量)。

6、对外资本账户记录一国常住单位与国外之间发生的(B非金融性资本交易)。

7、对外金融账户的平衡项是(A净贷出/净借入)。

8、对外资产负债账户(B只核算金融资产)。

9、对外贸易依存度分析是关于商品进出口与(D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的分析。

10、短期核算的数字比一般年度核算的数字(B不准确)。

11、短期内国民经济的生产主要由(B工业)的生产活动状况加以体现。

12、地区间的流入与流出在投资环节上表现为发生在地区间的(B资本转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说明:按前两个字的拼音首字母排列,检索。

一、单项选择题部分复习范围AZ◆◆按照非金融资产产生的情况,可将其归纳为(B )。

A.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B.生产资产和非生产资产C.固定资产和流动资产D.固定资产、存货和贵重物品BN◆◆不能记人货物进出口的是(C )。

A.我国从别国进口纺织材料B.我国向别国出口农产品C.我国某企业一批设备送出国外进行简单加工D.某国驻我国大使馆向我国某企业订购一批办公用品BZ◆◆编制国外账户应以(本国货币)为基准货币单位。

BN◆◆不能为资产所有者带来财产收入的是( D)。

A.金融资产B.地下资产C.版权D.机器设备的租借CC◆◆财产收入是一种(D)。

A、分配性收入B、投资性收入C、转移收入D、生产性收入CG◆◆从国民经济收入再分配来讲,再分配收入和支出应是相等的,二者不等主要是与(C )形成有关。

A对外劳动要素收入净额B支付国外的生产税净额C国外经常转移收支形成D国外财产收支CP◆◆产品生产过程中的产出(包括中间产出和最终产出两部分)CY◆◆产业部门分类的依据是(主产品的同质性)CZ◆◆常住单位是指(在一国经济领土内具有经济利益中心的经济单位)。

CZ◆◆常住单位定义中的经济领土不包括(国外驻该国的使馆和领馆用地CY◆◆餐饮业兼营生产和转卖两种业务。

转卖业务的总产出(只计算其附加费)。

CZ◆◆从账户上看,收入形成账户中的营业盈余和混合总收入和原始收入分配账户中的营业盈余和混合总收入之间的差额是( A )。

A零B支付国外的经常转移收入C支付国外的生产税净额D支付国外的财产收入DL◆◆电力煤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属于(第二产业)。

DW◆◆对外经济活动所指的进出口是(既包括货物进出口又包括劳务进出口)。

DW◆◆对外金融账户的平衡项是(净贷出/净借入)。

DW◆◆对外资本账户记录一国常住单位与国外之间发生的(非金融性资本交易)。

DW◆◆对外资产负债账户(只核算金融资产)。

DW◆◆对外贸易依存度分析是关于商品进出口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关系的分析。

DW◆◆对外经济核算的估价原则是(A)。

A,市场价格B.历史价格C.要素价格D.基本价格DY◆◆对于企业部门,其原始收入与营业盈余的差值是(财产净支出)DY◆◆对于金融负债,债权人和债务人应遵循的估价原则是(交易双方同一价格估价)DZ◆◆对资产项目在各机构单位间实际的或虚拟的交易而引起的数量变化,应该记录在(资本和金融账户)EG◆◆恩格尔系数是指(食品消费支出占居民最终消费支出的比重)FJ◆◆非金融资产按其形态的不同可以分为(有形资产和无形资产)FY◆◆反映国民经济生产最终成果的统计指标是(国内生产总值)。

GD◆◆固定资产的普通保养与修理属于( C)。

A.固定资产折旧B.固定资产损耗C.中间消耗D.固定资产投资GD◆◆固定资产和存货区别的主要标志是(B)A、再生性B、耐用性C、收益性D、所有权GJ◆◆各机构部门投资的主要资金来源是(B)A、财产收入B、储蓄C、经常转移D、资本转移GJ◆◆国际收支平衡表中的国际收支是指(B )。

A.狭义国际收支B.广义国际收支C.对外贸易收支D.外汇收支GJ◆◆国际收支平衡表中最常用的差额指标是(D)。

A进出口差额B国外净要素收支C国际收支基本差额D国际收支总差额GJ◆◆国际规定的劳动适龄人口的标准是( C)。

A.16岁以上全部人口B. 16岁至60岁的全部人口C.男16-60周岁、女16-55周岁的全部人口D.男16-60周岁、女16-55周岁的具有劳动能力的人口GJ◆◆国际收支总差额是将( C )作为线下项目计算得来的。

GM◆◆国民经济基层单位根据产品或服务的同质性分类形成(产业部门)。

GM◆◆国民经济生产活动的微观主体是(A )。

A.基层单位B产业部门C常住单位D.非常住单位GM◆◆国民经济账户体系主要是揭示(机构部门)之间在生产、收入分配和消费、积累使用以及资产负债等方面的有机联系。

GM◆◆国民经济核算账户方法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根本方法。

它运用的基本原理是(会计帐户的基本原理)。

GM◆◆国民经济核算体系将固定资本消耗作为(D )处理。

A.货物和服务交易B.分配交易C.金融交易D.内部交易GM◆◆国民总收入与国内生产总值在数值上相差(来自国外的初次净收入)。

GM◆◆国民经济总量帐户体系中的收人再分配帐户的主要目的是(核算国民可支配收入)。

GM◆◆国民资产负债分类是根据( C)划分的。

A.资产负债流动性B.企业的经营过程C。

资产性质D.综合考虑以上因素GM◆◆国民资产负债核算以(企业资产负债核算)为基础。

GM◆◆国民资产负债表中“来源”是指部门的(D )A、资产B、负债C、资产和负债D、负债和净值GM◆◆国民资产负债表中,若国外部门对应的金融资产净额为负值,表示(国内净贷出)GM◆◆国民经济账户与机构部门账户(都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国民经济运行过程)。

GM◆◆国民经济核算在所包括的经济活动范围上的发展,产生了(人口、劳动力核算)。

GN◆◆国内所有部门原始收入总和称为(B )。

A、国内生产总值B、国民总收入C、国民可支配收入D、以上都不对GN◆◆更能直接反映社会经济关系变化的人口总量指标是(C)A.人口总量B.现有人口C.常住人口D.出生人口数GM◆◆国民经济核算在地域上的发展产生了(国民经济地区核算)。

GM◆◆国民经济短期核算是分别用生产法、支出法和收入法对短期内的(国内生产总值)进行核算。

GM◆◆国民经济核算中所采用的指数主要是(B )。

A、个体指数B、综合指数C、数量指标指数D、质量指标指数GM◆◆国民经济核算中,比较综合全面的国民经济物价指数是(国内生产总值物价指数)。

GY◆◆关于供给表(U表)的说法正确的是(主栏是产品部门)。

GY◆◆工业企业自建厂房的生产活动及其产出成果(包括在建筑业总产出中)。

GN◆◆国内生产总值的实物构成不包括(D)。

A、消费品及服务B、用于积累的货物C、出口货物和服务D、进口货物和服务HF◆◆划分国内经济活动和国外经济活动的基本依据是(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

HW◆◆货物和服务账户中的总产出和中间消耗与(生产账户)相连结。

HW◆◆货物和服务账户中的最终消费与( C )相连结。

生产账户B资本形成账户C国民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D对外经常交易账户HW◆◆货物和服务账户的主要作用是(反映一国一定时期货物和服务的来源和使用)。

HW◆◆货物和服务账户中的总资本形成及构成数据与(资本交易账户)相连结。

HW◆◆货物和服务账户中的进口和出口与(对外经常交易账户)相连结。

JC◆◆基层单位是国民经济核算体系为了进行(生产核算和投入产出分)确定的基本核算单位。

JD◆◆假定工业部门对农业部门的直接消耗系数为0.15,说明(工业部门每生产单位产品消耗农产品的数量为0.15)。

JG◆◆机构单位可以分为两类(住户和法人单位)。

JG◆◆价格变化或汇率变化造成的金融资产价值变化应记入(重估价账户)JJ◆◆经济总体层次上的原始收入分配账户的平衡项是( B )。

A、财产收入 B、国民总收入 C、总营业盈余 D、国内生产总值JM◆◆居民最终消费支出不包括( C )。

A、消费品支出 B、消费服务支出 C、购买房屋支出 D、房租支出JR◆◆金融业的总产出(是其金融中介服务的总产出与金融次要活动总产出之和)。

JR◆◆金融账户的使用方记录的是(A )A、金融资产的增加 B、金融负债的增加 C、国际收支净误差与遗漏D、资金余缺KB◆◆可比价GDP为1100亿元,现价GDP为1000亿元,则物价指数为:( C)A、9.09 B、90.91 C、1.1 D、110KZ◆◆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以( D)为初始流量。

A、增加值 B、营业盈余 C、原始收入 D、可支配收入KZ◆◆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的平衡项是( C )。

A、最终消费支出 B、实际最终消费 C、总储蓄 D、净借出KZ◆◆可支配收入使用账户的初始流量和平衡项分别是(可支配收入和储蓄)LH◆◆联合国采用恩格尔系数确定的小康生活水平标准为( A )A、40%-50% B、30%-40% C、20%-40% D、20%以上LX◆◆联系原始收入分配账户与收入再分配账户的指标是( A )。

A国民总收入 B劳动报酬 C营业盈余 D财产收入LS◆◆拉氏物量指数是按(A)加权。

A、基期价格 B、基期数量 C、报告期价格 D、报告期数量MB◆◆某部门对国内生产总值的弹性系数是指(该部门增加值的增长率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率之比)MB◆◆某部门对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贡献度是指(该部门增加值增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增量之比)MD◆◆某大学一名大学生将所得的1000元奖学金捐赠给希望工程。

该项活动属于( C)。

A、经常转移B、资本转移C、其它经常转移D、财产支出MQ◆◆目前我国国内生产总值采用的是(A )A、产业部门分类B、机构部门分类C、职能部门分类D、以上皆不是MQ◆◆某企业将本单位一批价值10万元的设备无偿转让给兄弟企业。

该项交易属于(资本转移)。

MQ◆◆某企业为本单位职工交纳退休保险金50万元,这属于(B )。

A.企业部门转移性支出B.居民部门转移性支出C.居民部门转移性收人D.资本转移MY◆◆名义持有资产收益表明整个核算期由于(价格)变动而引起的全部价值收益。

NY◆◆24.农业部门总产出计算的特点是( A )。

A、在一个生产单位内允许产品的重复计算B、在一个生产单位内不允许产品的重复计算C、以生产经营单位为主体进行计算D、针对各生产单位分别计算各项产品的总产值PD◆◆判断一项交易是否应作为货物进出口的标准是(看货物是否在常住单位和非常住单位之间发生了所有权变更)。

PS◆◆帕氏物价指数是按( D )加权。

A、基期价格 B、基期数量 C 报告期价格 D、报告期数量QY◆◆企业的总产出是指企业(生产出的货物和服务的全部价值)。

RG◆◆如果个人收入等于570元,而个人所得税等于90元,消费等于430元,利息支付总额为10元,个人储蓄为40元,个人可支配收入则等于(C )A、500元B、480元C、470元D、400元RG◆◆如果不考虑对外资金流动,一国一时期的投资率应该等于(储蓄率)RG◆◆如果国外某企业今年6月份在我国经济领土内创建了一个子企业,则我国在年底进行常住单位数目统计时,(B)该企业。

A、包括B、不包括C、可包括也可不包括D无法判断SC◆◆市场价格中的要素价格是根据(劳动报酬、固定资本消耗和营业盈余)确定的价格形式。

SC◆◆生产核算的核心是(C )A.财政收入B.居民生活水平C.国内生产总值D国民总收入SC◆◆生产成果总价值是指(A )A.生产消耗的转移价值、劳动要素使用的报酬价值、资本要素使用的报酬价值B.固定资本消耗的价值、生产税净额、营业盈余C.国内生产总值D.社会最终使用的产品和服务总价值SC◆◆生产账户的平衡项是(C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