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理论下的中俄合作办学俄语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构建研究一以黑龙江科技学院为例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建构主义理论下的中俄合作办学俄语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构建研究一以黑龙江科技学院为例
作者:于长春姜娟刘扬等
来源:《中外企业家·下半月》 2013年第2期
于长春姜娟刘扬雷玉梅王悦
(黑龙江科技学院国际教育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27)
摘要:本文从分析《黑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3条
第6款入手,同时介绍了黑龙江科技学院对俄合作办学模式的基本情况,指出了在合作办学俄
语基础课程教学模式上出现的问题和面临的挑战,就解决问题,笔者提出了俄语基础课程特色
教学模式框架与广大俄语教师和科研人员进行探讨商榷,以期更好的提升中俄合作办学人才培
养质量。

关键词:建构主义理论;黑龙江科技学院;对俄合作办学;俄语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构建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3)02-0198-02
新世纪以来,教育国际化的步伐日趋加快,中外合作办学备受关注。

《黑龙江省中长期教
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第3条第6款指出:“要大力支持职业教育国际交
流与合作,培养适应国际劳务市场需要的高素质劳动者。

适应我省对俄经贸合作发展需求,加
快培养商贸和专业技术俄语人才,重点支持中俄、中白联合研究生学院建设,积极争取建立俄
语专业本硕连读机制,培养高层次对俄人才。

支持中外大学间的学分互认和学位互授、联授,
办好一批示范性中外合作办学项目。

鼓励高等学校创设科技交流与合作平台,支持具备条件的
高等学校与境外知名大学、研究机构和企业建立联合实验室、研究中心等。

”[1]通过对
《2010-2020黑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的学习,不难看出“十二五”期间黑
龙江省把对俄合作办学列为了对外合作办学的重点,这给黑龙江科技学院带来了新的发展机遇,同时也提出了新的挑战。

一、建构主义理论概述
“建构主义强调,知识并不是对现实世界的绝对正确的表征,不是放之各种情境皆准的教条,它们处在不断的发展之中,而且在不同情境中,它们需要被重新建构;学习者不是空着脑
袋走进教室的,在以往的生活、学习和交往活动中,他们逐步形成了自己对各种现象的理解和
看法,而且,他们具有利用现有知识经验进行推论的智力潜能;相应地,学习不单是知识由外
到内的转移和传递,更是学习者主动地建构自己的知识经验的过程,即通过新经验与原有知识
经验的相互作用,来充实、丰富和改造自己的知识经验。

”[2]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提倡的学习
方法是“学生为中心、教师为指导下”的学生自主学习。

建构主义学习环境包含“情境、协作、会话及意义建构”四大要素。

我们可将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以及建构主义学习环境相适应的教
学模式概括为:“以学生为中心,在整个教学过程中由教师起组织者、指导者、帮助者和促进
者的作用,利用情境、协作、会话等学习环境要素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首创精神,最终达到使学生有效地实现对当前所学知识的意义建构。

”建构主义理论为优化教育教学质量
提供了有效的方法,建构主义理论在课堂教学中的实施使用逐渐走向深入。

二、我校对俄合作办学模式的基本情况
10几年来,在对俄合作办学过程中,黑龙江科技学院探索出了一条具有自身特色,即适宜性的合作办学道路。

“从1999年起,我校开始与俄罗斯远东国立理工大学建立合作办学关系。

开始时办学模式为0.5+2.5+2,2002年起实行1+2+2办学模式,2007年起实行2+2+1办学模式。

”[3](注:以上数字中第一个数字指学生在国内学习俄语课程的年限,第二个数字指学生在国外学习专业的年限,第三个数字指学生在国内学习专业课程的年限)。

由于我校中俄合作办学项目定位准,合作办学项目定位于本科生教育,选择了有较好市场前景的具有特色的土木工程专业,社会适应性极强。

但由于中俄两国2008年以来经济形势的变化及俄罗斯对外办学政策的调整,从2009年起我校与俄罗斯远东国立理工大学的合作办学模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实行4年均在我国国内联办的4+0办学模式。

三、我校4+0对俄合作办学俄语基础课程教学模式框架构建
我校拟从2014年起除继续开办与俄联办土木工程专业外,增设具有较强特色的采矿工程专业,采矿工程专业的办学模式为2+3+0.5。

无论从招生量、生源特点,还是从合作办学模式上均有较大的变化,原有的4+0对俄合作办学俄语基础课程教学模式存在诸如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多媒体利用率低、无网络教学等问题,已经不再适合于新形势的发展,应做出调整。

俄语基础课程是专业课程的基础,只有打好学生的俄语语言基础,才能使他们更好地接受专业课程的学习。

生源均为零起点,1年级就要接触口语、听力等外教课程,从2年级就陆续接受俄方专业课程学习。

那么如何在短期内打造学生扎实的俄语语言基础成为了一个迫切解决的问题,探索构建俄语基础课程教学新模式,做好与专业俄语课程的对接势在必行。

在建构主义理论的指导下,以新型教学模式培养学生真正适应专业俄语课学习,保证并逐步提升教学质量,从长远的角度使我校中俄合作办学能够可持续地开展下去,2011年我们就开始着手对我校中俄合作办学俄语基础课程教学模式进行立项研究。

我们从课程设置入手,分学期,分层次进行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的教学实验,实验班运用建构主义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对照班沿用传统模式。

经过1年多的实验研究,对现行的4+0对俄合作办学土木俄语项目基本确立了俄语基础课程教学特色模式框架。

基本情况见下表:
四、基于建构主义理论下的我校对俄合作办学俄语基础课程教学模式的优势
1、教学观念上的优势:课程设置上突出强调俄语基础课程的重要性,给予学生俄语入门、扎实基础的充分学时,在俄语入门后及时引入语言基础提高课程,注重俄语语言基础课程与专业俄语课程的配合与对接,教学目标最终定位为“俄语精、专业通”。

2、教学目标上的优势:从单一注重学生听、说、读、写、译等语言基本技能的培养,经科技、跨文化交际、谈判及函电基本知识,到专业能力的形成。

从单一强调“俄语精”或“专业通”统一到“俄语精”+“专业通”。

3、教学方法上的优势:在建构主义理论指导下,课堂上以学生为中心,通过“情境”、“协作”、“会话”创设良好的学习氛围,弥补学生在国内俄语语境匮乏的不足。

通过四阶段(基础阶段、基础提高阶段、与专业对接阶段、实践阶段)、单层次(二表B生)、双评价
(过程评价、终结评价)、立体化(课前学习、多媒体课堂、课下练习)、个性化(网络自学)和人性化(以学生为中心因材施教)六个方面的结合,为最终实现“俄语精、专业通”的人才
培养目标奠定基础。

4、教学评价上的优势:我们将采用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作法,过程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能够全面准确地对学生学习的实际水平作出评价。

1)过程性评价将通过对学生的课堂活动和课外活动的记录、网上自学记录、学习档案记录、访谈和座谈等形式,对学生学习俄语的过程进行观察、评估和监督,促进学生有效地学习,使
他们认识到平时学习的重要性。

我们将建立学生学习档案和开展丰富多彩的俄语课外教学活动。

学生档案将全面、合理地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评价,体现学生在语言学习中的个体差异和风格,持续记录学生语言学习的全过程,并帮助学生改进自己的学习方法,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

2)终结性评价在每学期期末进行,目的是考察学生是否达到了相应的教学目标。

终结性评价注重的是教学的结果,主要是为了判定最终的学习成果,并做出成绩评定。

五、结语
总之,中俄合作办学是打造“俄语精”+“专业通”复合型人才的一条良好途径,作为广大俄语教师和科研人员,有义务和责任对中俄合作办学中出现的问题挺身而出、不懈研究并加以
解决,为新形势下的中俄两国各方面深入交流与合作培养更多有用人才而贡献力量。

参考文献:
[1] 黑龙江省委.《黑龙江省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dfjyk/201012/t20101201_402985_1.html.
[2] 陈琦张建伟.建构主义与教学改革[J].教育研究与实验,1998,(3).
[3] 于长春姜娟等.黑龙江科技学院对俄合作办学新模式的现状与对策[J].黑龙江生态工
程职业学院学报,2012,(1).
(责任编辑:辛美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