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GIS社团活动设计案例——以“应急避难所选址”为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
现场
高中地理GIS 社团活动设计案例
——
—以“应急避难所选址”为例文|李小音
普通高中的培养目标是进一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着力发展核心素养。
近年来,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普及,社会对教育的关注度逐步提高。
创办有特色的校园,重视校园文化的建设,提高学校的软实力,有利于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
《普通高中地理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提出:围绕地理学科核心素养培养的要求,构建科学合理、功能互补的课程体系,坚持基础性、多样性、选择性并重,满足不同学生自身发展的需要。
因此,开展丰富多样的地理实践活动,满足部分学生希望更进一步了解GIS (地理信息系统)技术及利用此技术解决生活实际问题的需求,为学生的兴趣潜能开发打开一条通道,开展高中地理GIS 社团活动,有很大的必要性。
开展地理GIS 社团,能使学生从教材中的文字学习转变为基于生活情境的探究学习,对地理现象和生产生活问题的探究能使学生的学习活动成为自主活动,使学生从被动接受地理学习转变为主动创新式学习地理。
2022年9月起,合肥全市高中实行选课走班制。
选课走班是高中新课程的一大亮点,为适应社会对多样化人才的需求,满足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各学科教师分类别、分层次设计了多样化的、可供不同发展潜能学生选择的课程内容,以满足学生对课程的不同需求。
校园社团以选课走班的形式开展,既不影响每个学生达到共同的学科基础,又在此基础上深入挖掘学生潜力,激发学生创造力,是走班制课堂的拓展和延伸。
地理新课程主张学生学习生活中的地理。
如何将课本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这就需要学生参与社会实践。
GIS 作为新时代下基于计算机分析和处理空间信息的技术工具,不仅是普通高中地理课程中需
要学生掌握的知识模块,更是学生在当今社会认识自然环境、实践体验生活、丰富学习经历的重要手段。
教育的发展方向与社会的发展需求密不可分。
进入数字化和信息化社会后,教育方式的变革也带来了教学理念的革新,不论是教师的教,还是学生的学,都需要加强信息技术手段的使用,响应现代教育趋势,做好教育与社会的衔接。
学生的实践活动是教学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之一,将学生的实践活动与数字化手段有机结合,更有利于学生适应时代的需求。
因此,以GIS 软件操作使用为主体开展学生社团活动,既能提升学生的地理实践力,又能满足数字化和信息化社会的需求。
2021年7月2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
公厅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2022年1月10日,教育部发布《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指南》,要求加快建立以发展素质教育为导向的普通高中学校办学质量评价体系。
随着
“双减”政策的落地,新一轮教育改革开始向高中阶段发力。
目前,很多高中学校正在积极探索校园社团活动建设,通过提供高质量的社团活动,以走班选课的方式,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和学习潜能,开展多种多样的个性化培养活动。
地理学科以其拥有自然与人文学科的双重属性,肩负着提高学生知识水平和生活技能的重任,而GIS 技术的学习与运用尤其体现了这一属性。
在课堂教学中,众多GIS 软件,如ArcMap 、Global Mapper 、Surfer 、LSV 和水经微图等只能以教师演示、学生观看的方式呈现,
而在课下的GIS 社团活动课中,学生则可以通过自身实践切实提高地理实践力。
地理GIS 社团通过各种活动的规划与实施,赋能“双减”政策,实现学生综合82
案例采撷活动环节活动过程设计意图
活动导入【展示】庐江县2020年洪涝灾害新闻
新闻内容:2020年7月以来庐江县遭受严重洪涝灾害,漫溢百余个圩口、
数万亩农田,严重威胁到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
【教师】人类面对自然灾害绝对不能听之任之,灾前需建立全面的防御
系统;灾害发生时要以最快的速度实施救援与救助,尽量减少灾害带来
的损失。
那么大家会发现,效率在防灾减灾工作中至关重要,所以这堂课我们将要
利用能让防灾减灾变得更高效的地理信息技术来规划应急避难所的选址。
以庐江县洪涝灾害导入素材直观
展现自然灾害的残酷无情,强调防灾
减灾的必要性以及时间效率的重要
性,使学生产生了解并掌握地理信息
技术在防灾减灾中应用的学习期待,
从而投入接下来的活动过程。
本环节通过展现庐江县洪涝灾
害,使学生意识到人类采取防灾减灾
措施、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性,促进学
生人地协调观的形成。
一般来说,随着知识的丰富、视野
的开阔,高中生社会责任感也会增强,
对家乡的热点问题及其地理背景表现
出极大的兴趣。
本环节结合学生家乡
的具体实情进行探索和研究,使学生
在强烈认知内驱力的推动下主动进行
学习探究。
活动一:查找应急避
难所【教师】听取各小组在课前准备活动中查找的庐江县应急避难所分布情况。
【学生】各组汇报结果:已查找到的庐城镇内的两个大型应急避难所分别为庐江县体育场和塔山公园。
【教师】引导学生打开百度在线地图和水经微图软件,分别在2D平面图(图1)和3D遥感图(图2)中找出两处应急避难所的位置并进行标注。
图1图2
【承转】这两处场所大家都不陌生,但今天我们需要用相关评价标准来看看它们作为应急避难所是否合适。
【教师】作为应急避难所,为了能在紧急状况下快速疏散人口,应尽可能选择交通便利的地方,考虑到人群集中和灾害后的人员伤亡,还应该考虑附近是否有公安机关和医疗场所。
应急避难所道路设施与最近公安机关距离与最近医疗机构距离
塔山广场
县体育场
素养的提升。
一、社团简介
笔者所在学校于2017年开启校园社团的申报活动,全校唯一的地理社团“畅游地缘”申报成功并在当年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地理社团活动,经过三年的开展,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于2020年9月正式更名为“GIS地理社团”。
社团设置指导教师2名,学生总负责人1名,干事2名。
活动成员为高二年级对地理或地理GIS技术感兴趣并通过遴选的学生。
二、社团活动案例
活动名称:应急避难所选址
活动时间:2023年5月15—17日
活动地点:庐江县庐城镇庐江中学GIS地理社团活动室
活动对象:高二(4)班全体学生60名
活动准备:
1.学生自由分为三组。
2.全体学生在课前利用网络、手机等媒体工具,
或实地考察,选出庐城镇应急避难所的位置。
3.GIS地理活动室已安装水经微图、Global Mapper
软件。
活动过程:见表1。
表1
83
教学·
现场
活动环节
活动过程
设计意图
【教师】通过刚才的活动分析,我们虽然得出了两处应急避难所选址都较为合适的结论,但是大多数学生平时生活在学校附近,距离两处应急避难所都较远,一旦发生突发灾害,短时间内到达几乎没有可能,那么在学校附近能否找到新的应急避难所呢?【学生】1.打开百度在线地图,找到庐江中学所在位置,标注附近主要的居民点及小区,用绘图工具连接起来,框选范围。
2.分组讨论,在框选范围内各组找出一个应急避难所备选点。
3.汇总意见,
并提交。
学生选取的应急避难所备选点A.城东公园B.庐江中学操场C.庐江体育馆
【教师】接下来我们从多个维度评价这三个备选点是否适合成为应急避难所,
及适合哪一类自然灾害的应急避难。
【学生】分组下载制作评价应急避难所备选点的各要素图层。
组一:下载遥感影像(图3)组二:下载路网图层(图4)组三:制作等高线图层
(图5)图3
图4
图5
【总结】
A.城东公园:该备选点空旷平坦的区域较少,有大量坡地和植被,不适宜作为地震的应急避难所;该公园中心有较大的人工湖泊,湖泊周围没有护堤等设施,一旦有暴雨,湖水易外溢,且该地地势较低,不适宜作为洪涝灾害的应急避难所,
故该备选点不适宜成为应急避难所。
B.庐江中学操场:该备选点平坦开阔,周围无高大建筑物且位于校园内,一旦突发地震
是师生的首选应急避难所,但对于校外群众,短时间内可达性较低;地势相对较高,洪水难以淹没,操场设有多个排水设施,且位于居民区范围的圆心部分,可以作为洪涝灾害的应急避难所。
C.庐江体育馆:该备选点为室内,可以保护群众免受自然灾害带来的恶劣天气影响;室内可以囤放应急物资,也可建造应急物资储备;
距医院近,可以让危急群众第一时间得到医疗救助;地势高,洪水难以淹没,
适宜成为应急避难所。
分析现状,找到现状和实情的矛盾和冲突,进而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高中地理旨在让学生学习生
活中的地理,所学习的理论知识和应用技巧必须落实到学生的生活实践中。
教师通过创设生活情境———突发自然灾害,引导学生发现问题并实地探索,加强了学生的区域认知;从多维度评价应急避难所备选点,让学生带着问题和目的选取相
应的数据资料,培养了学生的全面思维;
对数据的取舍分析和处理,锻炼了
学生的地理实践力,从而使其形成了科学的人地协调观。
活动二:规划新的应急避难所
三、活动总结及反思
应急避难所是为了应对自然灾害、突发事件等紧急情况而建立的一种公共安全设施,在城镇化进程中,应急避难所的选址和建设成为重要议题。
本次活动结合课本理论知识,利用GIS 手段,通过对数据图层的处理分析,对比分析了已有的应急避难所并结合学生的实际生活情况规划了新的应急避难所。
在后续活动中,可以利用无人机和Smart3D 技术开展学生对已选应急避难所的逃生路线规划,以期达到学生综合实践能力的进一步提升,落实地理核心素养的全面培养。
(作者单位:新疆师范大学地理科学与旅游学院,安徽省庐江中学)
编辑:赵飞飞
续表
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