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长春市2024-2025学年高一上学期9月月考化学试题含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长春2024−2025学年第一学期第一次月考高一年级
化学试卷(答案在最后)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考生信息条形码粘贴区。

2.选择题必须使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字迹的签字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6.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共6页。

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

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N:14
第Ⅰ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成语涉及金属材料的是
A.洛阳纸贵
B.聚沙成塔
C.金戈铁马
D.甘之若饴
【答案】C
【解析】
【详解】A.纸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不是金属材料,A错误;
B.沙的主要成分是硅酸盐,不是金属材料,B错误;
C.金和铁都是金属,C正确;
D.甘之若饴意思是把它看成像糖那样甜,糖类是有机物,不是金属材料,D错误;
故选C。

2.FeCl3溶液、Fe(OH)3胶体、Fe(OH)3浊液是三种重要的分散系,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Fe(OH)3胶体区别于其他分散系的本质特征是分散质粒子的直径在1~100nm之间
B.分别用一束光透过三种分散系,只有Fe(OH)3胶体具有丁达尔效应
C.三种分散系的颜色都相同,且均能与盐酸反应,具有吸附性
D.三种分散系均属于混合物
【答案】C
【解析】
【详解】A.胶体区别于溶液或浊液的本质特征是胶体粒子的直径在1~100nm之间,A正确;
B.胶体能产生丁达尔效应,溶液和浊液不会产生丁达尔效应,B正确;
C.胶体具有吸附性,FeCl3溶液为棕黄色,而Fe(OH)3胶体和Fe(OH)3浊液都为红褐色,FeCl3溶液不与盐酸反应,C错误;
D.溶液、胶体、浊液均属于混合物,D正确;
故选C。

3.分类是学习和研究化学的一种常用的科学方法。

下列分类合理的是
A.根据SiO2是酸性氧化物,判断其可与NaOH溶液反应
B.金属氧化物一定是碱性氧化物
C.根据丁达尔现象将分散系分为胶体、溶液和浊液
D.根据酸分子中H原子个数分为一元酸、二元酸等
【答案】A
【解析】
【详解】A.酸性氧化物是指能与碱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所以可根据SiO2是酸性氧化物,判断其可与NaOH溶液反应,故A正确;
B.碱性氧化物指能与酸反应只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金属氧化物不一定都是碱性氧化物,如过氧化钠,故B错误;
C.分散系根据粒子直径大小可分为胶体、溶液和浊液,而不是丁达尔现象,故C错误;
D.一元酸、二元酸是根据酸分子中能电离出的H离子个数区分的,而不是含有的H原子个数,故D错误;故答案选A。

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硫酸的导电能力比盐酸溶液强
B.氨气溶于水能导电,所以氨气是电解质
C.BaSO4、AgCl均不溶于水,所以BaSO4、AgCl不是电解质
HCO
D.碳酸氢钠在水中的电离方程式为NaHCO3=Na++3
【答案】D
【解析】
【详解】A.溶液的导电能力与溶液中自由移动的离子浓度大小及离子所带电荷数目有关,与电解质的种类
无关,由于硫酸溶液和盐酸浓度不知,无法比较导电能力的大小,A 错误;
B .氨气的水溶液能导电是因为氨气与水反应生成NH 3·H 2O ,NH 3·H 2O 能够微弱电离出4NH +
和OH -,NH 3本身不能电离产生的离子,因此NH 3是非电解质,B 错误;
C .BaSO 4、AgCl 是盐,二者均不溶于水,但在熔融状态下能够发生电离,产生自由移动的离子而能导电,因此BaSO 4、AgCl 属于电解质,C 错误;
D .碳酸氢钠是可溶性盐,在水中电离产生Na +、3HCO -,故其电离方程式为NaHCO 3=Na ++3HCO -,D 正确;
故合理选项是D 。

5.某无色溶液可能是强酸性也可能是强碱性,在该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离子是
A.H +、Na +、MnO 4-、NO 3-
B.Na +、CO 23-
、Ca 2+、Cl -C.K +、Na +、Cl -、SO 24- D.K +、Cl -、Ba 2+、HCO 3-
【答案】C
【解析】
【详解】A .-4MnO 在溶液中显紫红色,不符合题干无色溶液的条件,故A 错误;
B .酸性时2-3CO +2H +=CO 2↑+H 2O ,碱性时OH -与Ca 2+生成微溶性的Ca(OH)2,且Ca 2+与2-
3CO 生成CaCO 3沉淀,故B 错误;
C .各离子之间互不反应,能共存,故C 正确;
D .酸性时-3HCO +H +=CO 2↑+H 2O ,碱性时-3HCO +OH -=2-3CO +H 2O ,Ba 2++2-
3CO =BaCO 3↓,不能共存,故D 错误;
故选:C 。

6.下列化学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不属于四种基本反应类型的
A.Cl 2+2KBr=Br 2+2KCl
B.2NaHCO 3ΔNa 2CO 3+H 2O+CO 2↑
C.4Fe(OH)2+O 2+2H 2O=4Fe(OH)3
D.2Na 2O 2+2CO 2=2Na 2CO 3+O 2
【答案】D
【解析】
【详解】A .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且属于置换反应,包含在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内,故A 错误;B .该反应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但属于分解反应,故B 错误;
C .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且属于化合反应,故C 错误;
D .该反应属于氧化还原反应,且不属于化合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或复分解反应,不包含在四种基本反应类型内,故D 正确;
故选:D 。

7.下列离子方程式正确的是
A.盐酸滴在铜片上:+2+
2Cu+2H =Cu +H ↑
B.醋酸滴在大理石上:+2+3222H +CaCO Ca +CO +H O
=↑C.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2CO :-23OH +CO =HCO -D.4CuSO 溶液和2Ba(OH)溶液混合:22+44SO +Ba =BaSO -↓
【答案】C
【解析】
【详解】A .Cu 与盐酸不反应,A 项错误;
B .在书写离子方程式时,醋酸()3CH COOH 应写成化学式,即
2332232H O 2CaCO CH COOH Ca CO CH COO +-+=+↑++,B 项错误;
C .向澄清石灰水中通入过量2CO 反应生成()32Ca HCO ,离子方程式为23OH CO HCO --
+=,C 项正确;D .4CuSO 溶液和()2Ba OH 溶液混合反应生成4BaSO 和()2Cu OH 两种沉淀,D 项错误;
故答案选C 。

【点睛】本题考查离子方程式正误的判断,在掌握“六看法”判断离子方程式正误的基础上,还应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熟记应写成化学式形式的常见难溶、难电离的物质;遇到有限定条件的离子方程式,如试剂少量或过量,则需要注意对产物的影响;遇到使某离子恰好反应的离子方程式,应先配平相关离子的化学计量数,再综合分析。

8.下列转化中,需要加入氧化剂才能实现的是
A.2I I -→
B.23Fe Fe ++→
C.32HCO CO -→
D.42MnO MnO -
→【答案】B
【解析】
【分析】加入适当的氧化剂才能实现,选项中应为还原剂发生的氧化反应,还原剂中某元素的化合价升高,
以此来解答。

【详解】A.I元素化合价由0价降低到-1价,发生还原反应,A不符合题意;
B.Fe元素化合价由+2价升高到+3价,发生氧化反应,B符合题意;
C.无化合价变化,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C不符合题意;
D.Mn元素化合价由+7价降低到+4价,发生还原反应,C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9.歌中唱到“帘外芭蕉惹骤雨,门环惹铜绿”,“铜绿”即是铜锈[Cu2(OH)2CO3],铜在潮湿的空气中生锈的化学方程式为2Cu+O2+CO2+H2O=Cu2(OH)2CO3。

下列有关该反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A.该反应属于化合反应,但不属于氧化还原反应
B.该反应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发生了变化
C.该反应中铜失去电子,被氧化,发生还原反应
D.该反应中氧元素化合价降低,说明反应中氧气得电子
【答案】D
【解析】
【分析】在该反应中,铜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变成+2价,失去电子,被氧化,氧元素的化合价由0价变成-2价,得到电子,被还原,其余元素的化合价都没有发生变化;
【详解】A.该反应中铜元素、氧元素化合价改变,属于氧化还原反应,故A错误;
B.该反应中,碳元素的化合价反应前后都是+4,没有发生变化,故B错误;
C.该反应中,铜失去电子化合价升高,被氧化,发生氧化反应,故C错误;
D.该反应中氧元素化合价降低,说明反应中氧气得到电子,故D正确;
选D。

10.下列表示氧化还原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正确的是
A. B.
C. D.
【答案】C
【解析】
【详解】A .CuO 与C 反应,铜得电子,C 失电子,则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选项A 错误;
B .反应中Na 共失去2e -,2Cl 共得到2e -,电子转移数目正确,但电子转移方向有误,选项B 错误;
C .反应中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均正确,选项C 正确;
D .该反应中C1元素化合价降低得电子,氧元素化合价升高失电子,转移电子数为12,则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选项D 错误;
故答案为:C 。

11.某同学向一定体积的2Ba(OH)溶液中滴加稀硫酸,测得混合溶液的导电能力随时间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AB 段溶液的导电能力减弱,说明生成的4BaSO 不是电解质
B.a 时刻2Ba(OH)溶液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
C.实验过程中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22442Ba OH SO H BaSO H O
+--++++=↓+D.BC 段溶液的导电能力增大,主要是由于过量的2Ba(OH)电离出的离子导电
【答案】B
【解析】
【分析】溶液导电性与离子浓度成正比,向一定体积的2Ba(OH)溶液中逐滴加入稀硫酸至过量,发生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2442Ba 2OH SO 2H BaSO 2H O +--++++=↓+,AB 段反应生成沉淀,导致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a 点酸碱恰好完全反应生成硫酸钡和水,BC 段溶液的导电能力不断增大,主要是由于过量的硫酸电离出的离子导电,据此分析。

【详解】A .AB 段反应生成BaSO 4沉淀,导致溶液中离子浓度减小,导电能力减弱,但是BaSO 4是电解质,故A 错误;
B .a 时刻2Ba(OH)溶液与稀硫酸恰好完全反应,溶液中离子浓度最小,导电能力最弱,故B 正确;
C .实验过程中反应的离子反应方程式为224
42Ba 2OH SO 2H BaSO 2H O +--++++=↓+,故C 错误;D .BC 段溶液的导电能力增大,是因为a 点后稀硫酸过量,硫酸电离出阴阳离子而使溶液导电,故D 错误;故选B 。

12.已知氧化还原反应:
①Fe 2++Zn=Fe+Zn 2+
②Cu 2++Fe=Fe 2++Cu ③2Fe 3++Cu=2Fe 2++Cu 2+
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氧化性:Fe 3+>Cu 2+>Fe 2+>Zn 2+
B.还原性:Zn>Fe>Cu>Fe 2+
C.Fe 3+不能与Zn 反应
D.Fe 2+在反应②中是氧化产物,在反应③中是还原产物
【答案】C
【解析】
【分析】①Zn+Fe 2+═Fe+Zn 2+,氧化性是Fe 2+>Zn 2+,还原性是Zn>Fe ;②Fe+Cu 2+=Fe 2++Cu ,氧化性是Cu 2+>Fe 2+,还原性是Fe>Cu ;③2Fe 3++Cu ═2Fe 2++Cu 2+,氧化性是Fe 3+>Cu 2+,还原性是Cu>Fe 2+;氧化性顺序是:Fe 3+>Cu 2+>Fe 2+>Zn 2+,还原性:Zn >Fe >Cu >Fe 2+;
【详解】A.①Zn+Fe 2+═Fe+Zn 2+,氧化性是Fe 2+>Zn 2+;②Fe+Cu 2+=Fe 2++Cu ,氧化性是Cu 2+>Fe 2+;③2Fe 3++Cu ═2Fe 2++Cu 2+,氧化性是Fe 3+>Cu 2+;氧化性顺序是:Fe 3+>Cu 2+>Fe 2+>Zn 2+,故A 项正确;
B.①Zn+Fe 2+═Fe+Zn 2+,还原性是Zn>Fe ;
②Fe+Cu 2+=Fe 2++Cu ,还原性是Fe>Cu ;③2Fe 3++Cu ═2Fe 2++Cu 2+,还原性是Cu>Fe 2+;还原性:Zn >Fe >Cu >Fe 2+,故B 项正确;
C.由分析可知,氧化性顺序是:Fe 3+>Cu 2+>Fe 2+>Zn 2+,则反应2Fe 3++Zn=2Fe 2++Zn 2+可以发生,故C 项错误;
D.②Fe+Cu 2+=Fe 2++Cu 中,Fe 发生氧化反应,Fe 2+为氧化产物,③2Fe 3++Cu ═2Fe 2++Cu 2+中,Fe 3+发生还原反应,Fe 2+为还原产物,故D 项正确;
故本题选C 。

13.构建知识网络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

如图是关于盐酸化学性质的知识网络图:“﹣”表示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发生反应,“→”表示一种物质能转化为另一种物质。

若A 、B 、C 分别属于不同类别的化合物,则A 、B 、C 可能是
A.24
KOH CuCl CuSO 、、 B.323NaOH HNO K CO 、、C.2CuO CuCl NaOH
、、 D.()324
2NaOH Ba NO H SO 、、【答案】B
【解析】【详解】A .氯化铜和硫酸铜均为盐,属于相同类别的化合物,A 不符合题意;
B .盐酸和氢氧化钠、碳酸钾都能反应,盐酸和硝酸银反应生成硝酸,硝酸和氢氧化钠、碳酸钾都能反应,B 符合题意;
C .盐酸与氧化铜和氢氧化钠都能反应,盐酸和氧化铜反应生成氯化铜,但氯化铜不与氧化铜反应,C 不符合题意;
D .盐酸不能转化为硝酸钡,盐酸不与硫酸反应,氢氧化钠与硝酸钡不反应,D 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B 。

14.含有氧化剂3XO -的溶液与亚硫酸钠()23Na SO 溶液恰好反应完全,已知23Na SO 被氧化为24Na SO ,
并且参加反应的3XO -与23SO -
的个数比为2:3,则还原产物中元素X 的价态是A.+2价
B.-2价
C.+1价
D.-1价
【答案】A
【解析】【详解】参加反应的3XO -、23SO -
的个数比为2:3,设还原产物中元素X 的价态为x,由得失电子守恒可知,2×(5-x)=3×(6-4),解得x=+2;
答案选A 。

15.某无色溶液中,可能含有以下几种离子:Na +、K +、Cl -、Ba 2+、24SO -、23CO -
、4MnO -
,已知各离子数目均相等。

取两份溶液进行实验:
(1)第一份加入AgNO 3溶液有沉淀产生。

(2)第二份加的Ba(NO 3)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过量的稀硝酸,沉淀不溶解。

以下推测正确的是
A.一定存在Na +、Ba 2+、Cl
- B.一定存在Na +、K +、4MnO -C.可能存在K +、24SO -、Cl

D.一定存在Na +、K +、24SO -【答案】D
【解析】【分析】某无色溶液中,说明溶液中不含有4MnO -
,第二份加的Ba(NO 3)2溶液,有白色沉淀产生,再加入
过量的稀硝酸,沉淀不溶解,说明含有24SO -,不含有Ba 2+、23CO -,根据溶液中各离子数目均相等,再根据电荷守恒得到溶液中含有Na +、K +,不含有Cl -。

【详解】A .根据前面分析一定存在Na +、Ba 2+,一定不存在Cl -,故A 错误;
B .根据无色溶液,说明一定不存在4MnO -
,故B 错误;
C .根据前面分析一定存在K +、24SO -
,一定不存在Cl -,故C 错误;D .根据前面得到一定存在Na +、K +、24SO -
,故D 正确。

综上所述,答案为D 。

第Ⅱ卷
二、综合题:本题共4小题,共55分。

16.在常温常压下,有以下10种物质,请回答下列问题:
①干冰;②熔融氧化钠;③蔗糖;④稀硫酸;⑤NaHSO 4溶液;⑥碳酸氢钠固体;⑦氢氧化钡溶液;⑧铜(1)其中能导电的是_______(填写序号,下同);属于电解质的是_______;属于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

(2)写出物质⑤中溶质的电离方程式:_______。

(3)写出物质④和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4)写出物质④和⑥的水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

【答案】(1)①.②④⑤⑦⑧
②.②⑥③.①③(2)2-44
H SO NaHSO Na ++=++(3)2-442SO 2H 22H O
Ba OH BaSO ++-+++=↓+(4)322H H O HCO CO +-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干冰为固态二氧化碳,不能导电,属于化合物中的非电解质;②熔融氧化钠能导电,属于化合物中的电
解质;③蔗糖不能导电,属于化合物中的非电解质;④稀硫酸能导电,为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⑤NaHSO 4溶液能导电,为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⑥碳酸氢钠固体不能导电,其水溶液能导电,属于化合物中的电解质;⑦氢氧化钡溶液能导电,为混合物,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⑧铜能导电,为单质,既不是电解质也不是非电解质,所以其中能导电的是②④⑤⑦⑧;属于电解质的是②⑥;属于非电解质的是①③;
【小问2详解】
物质⑤为NaHSO 4溶液,其中溶质为NaHSO 4,其电离方程式为2-
44H SO NaHSO Na ++=++;【小问3详解】
物质④和⑦分别为稀硫酸和氢氧化钡溶液,两者反应生成硫酸钡沉淀和水反应,其离子方程式为
2-442SO 2H 22H O Ba OH BaSO ++-+++=↓+;
【小问4详解】
物质④和⑥分别为稀硫酸和碳酸氢钠固体,两者在水溶液中反应生成硫酸钠、水和二氧化碳,其离子方程式为322H H O HCO CO +-
+=+↑。

17.回答下列问题:
(1)如图为五个椭圆交叉构成的图案,其中五个椭圆内分别写了C 2H 5OH 、CO 2、Fe 2O 3、FeCl 3、KOH 五种物质,图中相连的物质均可归为一类,相交部分A 、B 、C 、D 为相应的分类标准代号:
①相连的两种物质都是非电解质的是___________(填分类标准代号,下同),都是氧化物的是___________。

②图中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够相互反应的是___________,所属基本反应类型中的___________反应。

③上述五种物质中的某一物质能与某种强酸反应生成上述中的另一种物质,则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④用洁净的烧杯取25mL 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烧杯中逐滴加入上述五种物质中的某一物质的饱和溶液,加热至液体呈红褐色,得到的分散系称为___________,写出制备此分散系的化学反应方程式___________。

(2)分类方法应用比较广泛,属于同一类的物质具有相似性,在生活和学习中使用分类的方法处理问题,可以做到举一反三,还可以做到由此及彼。

如:
①CO 2、SiO 2、SO 2、SO 3都属于酸性氧化物,由CO 2+Ca(OH)2=CaCO 3↓+H 2O ,可完成SO 3与NaOH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②NaHCO 3、NaHSO 3、NaHS 都属于弱酸形成的酸式盐,由NaHCO 3+HCl=NaCl+H 2O+CO 2↑及
NaHCO 3+NaOH=Na 2CO 3+H 2O ,可完成NaHS 分别与HCl 、NaOH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
___________。

【答案】(1)①.A②.B③.D④.复分解⑤.Fe2O3+6H+=2Fe3++3H2O⑥.胶体
⑦.FeCl3+3H2O ∆
Fe(OH)3(胶体)+3HCl
(2)①.SO3+2NaOH=Na2SO4+H2O②.NaHS+HCl=NaCl+H2S↑③.NaHS+NaOH=Na2S+H2O 【解析】
【小问1详解】
①C2H5OH、CO2都是非电解质,相连的两种物质都是非电解质的是A;CO2、Fe2O3都是氧化物,都是氧化物的是B;
②FeCl3+3KOH=3KCl+Fe(OH)3↓,图中相连的两种物质能够相互反应的是D,所属基本反应类型中的复分解反应。

③上述五种物质中Fe2O3与盐酸反应生成FeCl3和水,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Fe2O3+6H+=2Fe3++3H2O。

④用洁净的烧杯取25mL蒸馏水,加热至沸腾,向烧杯中逐滴加入上述五种物质中FeCl3饱和溶液,加热至液体呈红褐色,得到氢氧化铁胶体,分散系称为胶体,制备氢氧化铁胶体的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FeCl3+3H2O ∆
Fe(OH)3(胶体)+3HCl。

【小问2详解】
①SO3与NaOH反应生成硫酸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SO3+2NaOH=Na2SO4+H2O。

②NaHS与HCl反应生成氯化钠和硫化氢,反应方程式为NaHS+HCl=NaCl+H2S↑;NaHS与NaOH反应生成硫化钠和水,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NaHS+NaOH=Na2S+H2O。

18.氧化还原反应是重要的化学反应类型,在生活、生产、科研领域都有广泛的应用,请回答以下问题:(1)高铁酸钾(K2FeO4,极易溶于水)是常见的水处理剂,其原理如图所示。

过程①中活性菌表现了___________(填“氧化”或“还原”)性,该过程的还原产物是___________;K2FeO4的作用有___________(填两个)
(2)化学方程式:2N2H4+N2O4=3N2+4H2O,该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气体,因此某种飞船以联氨(N2H4)和N2O4为动力源。

①使用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___________。

②该反应中,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之比为___________。

(3)次磷酸(H3PO2)常用于化学镀银,化学方程式为Ag++H3PO2+H2O→Ag↓+H3PO4+H+。

①H3PO2中,P元素的化合价为___________;该反应中,氧化产物是___________(填化学式)。

②H3PO2是一元弱酸,写出其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答案】(1)①.还原②.Fe3+③.消毒杀菌、净水
(2)①.②.2:1
H PO+H2O
(3)①.+1②.H3PO4③.H3PO2+OH−=-
22
【解析】
【小问1详解】
高铁酸钾(K2FeO4,极易溶于水)是常见的水处理剂,其原理如图所示。

过程①K2FeO4中Fe元素化合价降低,Fe元素被还原,活性菌表现了还原性,该过程的还原产物是Fe3+;根据图示,K2FeO4的作用有消毒杀菌、净水;
【小问2详解】
化学方程式:2N2H4+N2O4=3N2+4H2O,该反应放出大量的热、产生大量气体,因此某种飞船以联氨(N2H4)和N2O4为动力源。

①2N2H4+N2O4=3N2+4H2O,N2H4中N元素化合价由-2升高为0、N2O4中N元素化合价由+4降低为0,用
单线桥表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为。

②该反应中,N2H4中N元素化合价由-2升高为0、N2O4中N元素化合价由+4降低为0,氧化产物与还原产物的质量之比为2:1。

【小问3详解】
①H3PO2中H显+1价、O显-2,根据化合价代数和等于0,P元素的化合价为+1;该反应中,P元素化合价升高,氧化产物是H3PO4。

②H3PO2是一元弱酸,与足量NaOH溶液反应生成NaH2PO2和水,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H PO+H2O。

H3PO2+OH−=-
22
19.现有NaCl 、24Na SO 、23Na CO 和3NaNO 的混合物,选择适当的试剂除去杂质,从而得到纯净的3NaNO 晶体,相应的实验流程如图所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沉淀A 的主要成分是___________。

(填化学式)
(2)试剂X 是___________。

(3)上述实验流程中①②③操作名称为___________,用到的玻璃仪器有___________。

(4)上述实验流程中加入过量23Na CO 溶液的目的是___________。

(5)按此实验方案得到的溶液3中肯定含有杂质,可以向溶液3中加入适量稀硝酸除去杂质,写出流程④除杂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

【答案】(1)3BaCO 、4
BaSO (2)3
AgNO (3)①.过滤②.烧杯、玻璃棒、漏斗
(4)除去过量的2Ba +、Ag +
(5)2322CO 2H H O CO -
++=+↑【解析】
【小问1详解】
加入过量32Ba(NO )发生反应243243Na SO +Ba(NO )=BaSO +2NaNO ↓和
233233Na CO +Ba(NO )=BaCO +2NaNO ↓,沉淀A 的主要成分是3BaCO 、4BaSO ;
【小问2详解】
要得到纯净的3NaNO 晶体,需要除去NaCl ,33NaCl+AgNO AgCl +N =aNO ↓,试剂X 是3AgNO ;
【小问3详解】
经过实验操作①②③后都将沉淀与溶液分离,所以①②③操作名称为过滤,需要用玻璃仪器为烧杯、玻璃
棒、漏斗;
【小问4详解】
要得到纯净的3NaNO 晶体,除杂试剂32Ba(NO )、3AgNO 都是过量的,过量的32Ba(NO )、3AgNO 中2Ba +、Ag +需要除去,233233Na CO +Ba(NO )=BaCO +2NaNO ↓,233233Na CO +2AgNO =Ag CO +2NaNO ↓,加入过量23Na CO 溶液的目的是除去过量的2Ba +、Ag +;
【小问5详解】
溶液3中肯定含有过量23Na CO ,233322Na CO +2HNO =2NaNO +H O+CO ↑,离子反应方程式为
2322CO 2H H O CO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