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版培养方案模板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7版培养方案模板
一、培养目标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具有现代教育思想、掌握现代教育技术、适应地方基础教育改革要求的中学师资和适应地方经济社会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需要的应用型人才。

二、培养规格
(1)能力、知识、素质综合提高;
(2)创新精神与创业能力;
(3)实践能力;
(4)适应地主基础教育改革要求;
(5)其它;
三、学制和年限
本科学制为四年,修业年限为三至六年。

四、授予学位与学分要求
修完各教学环节课程并满足要求,达到()学分准予毕业,符合国家学士学位授予条例的条件和白城师范学院学士学位授予细则的规定,授予()学士学位。

五、主干专业与主要课程
1、课程编号说明
为了便于学生选课和进行计算机规范化管理,对学院所有课程进行编号。

(一)第1、2位数字表示开设该课的系或部,其编号从01-19。

以后增加系部,序号顺延。

01体育系02生物系03计算机系04 化学系05数学系
06物理系07中文系08外语系09 美术系10政法系
11历史系12教育系13 教育技术学系14土木工程系
15机械电子工程系16经济管理系17 音乐系18 地理系
19政教部
(二)第3位数为学制号。

本科为4
(三)第4、5位数字表示该课程的学科门类
00共同课01哲学02经济学03法学04教育学05文学
06历史学07理学08工学09农学10医学11管理学
(四)第6位数字表示课程类别
0公共选修课1公共必修课2专业必修课3专业选修课
4副修与辅修课
(五)第7、8位数字表示各系所开设课排序号,由01—99
具体示例1:大学英语
外语系学制号共同课公共必修课课程序号
08 4 00 1 01
即代表本科专业大学英语
具体示例2:数学分析(一)
数学系学制号学科分类号专业必修课课程序号
05 3 07 2 01
即代表专科数学分析(一)
2、各专业主干学科及主要课程
(1)、汉语言文学
主干学科:中国语言文学。

主要课程:语言学概论、现代汉语、古代汉语、中国汉字学、汉语史(或文字、声韵、训诂学)、中外语言学史、语言文字信息处理、中国文化概论、中国古代文献学、文学概论、马克思主义文论、中国现代文学史、中国现当代文学作品选、中国古代文学史、中国古代文学作品选、民间文学、比较文学、写作、文艺心理学、中国文学批评史、语文教学论、自然科学基础等。

(2)英语
主干学科:外国语言文学。

主要课程:基础英语、语音、语法、视听、口语、英语写作、语言学概论、主要英语国家文学史及文学作品选读、主要英语国家国情、翻译理论与实践、英语教学理论及方法、英语测试理论及方法。

(3)日语
主干学科:外国语言文学
主要课程:基础日语、高级日语、视听说、口语、翻译理论与实践、写作、语言理论、日本文学史、日本文学选读、日本概况(文化)。

(4)音乐学
主干学科:艺术学、教育学。

主要课程:视唱练耳、基本乐理、和声学、曲式与作品分析、复调音乐、民族民间音乐概论、中国音乐史、外国音乐史、合唱与指挥基础、音乐教育理论基础、音乐美学、声乐、钢琴、器乐。

(5)美术学
主干学科:艺术学、教育学。

主要课程:美术概论、美术教学理论与方法、设计概论、中外美术史、艺术美学、技法理论、色彩学、解剖学、构图学、美术教育学(含美术教育原理和美术教学论)、美术教育心理学、美术教学实践(见习、实习)、绘图(素描、中国画、油画、版画、壁画、水彩水粉画)、雕塑、装潢设计、环境艺术设计、室内与家具设计、广告设计、装饰设计、服装设计、书法、篆刻、摄影、材料与技法研究、计算机应用(绘图、设计)。

(6)艺术设计
主干学科:艺术学、文学、工学。

主要课程:素描、色彩、图案、构成、专业技法、专业设计、艺术设计理论等。

(7)历史学
主干学科:历史学。

主要课程: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通史、中国文化史、中国经济史、中国思想史、中国史学史、史学概论、中国社会生活史、版本目录学、训诂学、史源学、史学论文写作、历史教学论、自然科学基础等。

(8)法学
主干学科:法学
主要课程:法理学、中国法制史、宪法、行政法与行政诉论法、民法、商法、知识产权法、刑法、民事诉讼法、刑事诉讼法、国际法、国际私法、国际经济法。

(9)思想政治教育
主干学科:政治学、哲学、法学
主要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政治学、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概论、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法学概论、马克思主义伦理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中学思想政治教学论。

(10)教育技术学
主干学科:教育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教育技术学、教学系统设计、计算机教育基础、网络教育应用、远距离教育、电视教材设计与制作、教育技术研究方法、教育传播学。

(11)体育教育
主干学科:教育学、体育学
主要课程:人体解剖学、人体生理学、体育保健、体育心理学、学校体育学、田径、球类、体操、武术。

(12)数学与应用数学
主干学科:数学。

主要课程;分析学、代数学、几何学、概率论与数理统计、微分方程、函数论、离散数学、数学史、数值方法与计算机技术、数学模型、数学实验、教育学与心理学基础、数学教学论、人文社会科学基础。

(13)物理学
主干学科:物理学
主要课程:高等数学、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近代物理学、理论力学、电动光学、统计物理学、量子力学、数学物理方法、电子线路、普通物理实验、近代物理实验、固体物理、物理教学论、中学物理实验与教学技能训练、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等。

(14)化学
主干学科:化学
主要课程:无机化学、分析化学(含仪器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含结构化学)、化学工程基础、化学教学论以及相关课的实验课程、化学教学理论与方法、人文社会科学基础等。

(15)生物科学
主干学科:生物学
主要课程:动物学、植物学、人体解剖生理学、植物生理学、微生物学、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遗传学、分子生物学、生态学、生物教学论、人文科学基础。

(16)生物技术
主干学科:生物学
主要课程:微生物学实验、细胞生物学实验、遗传学实验、生物化学实验、分子生物学实验、生物技术大实验等。

(17)地理科学
主干学科:地理学
主要课程: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中国地理、世界地理、测量地图学、地理信息系统、环境保护、教育心理学、地理教学论、计算机辅助教学、人文科学基础。

(18)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主干学科:力学、机械工程。

主要课程:工程力学、机械设计基础、电工与电子技术、微型计算机原理及应用、机械工程材料、制造技术基础。

(19)电子信息工程
主干学科:电子科学与技术、信息与通信工程、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电路理论系列课程、计算机技术系列课程、信息理论与编码、信号与系统、数字信号处理、电磁场理论、自动控制原理、感测技术等。

(20)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干学科: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主要课程:离散数学、数据结构、高级语言程序设计、操作系统、数据库原理、计算机通信与网络、计算机组成原理等。

(21)土木工程
主干学科:力学、土木工程、水利工程。

主要课程:材料力学、结构力学、流体力学、土力学、建筑材料、混凝土结构与钢结构、房屋结构、桥梁结构、地下结构、道路勘测设计与路基路面结构、施工
技术与管理。

(22)交通运输
主干学科:运筹学、管理学、交通运输组织学。

主要课程:运筹学、管理学、营销学、财务管理、运输经济学、交通运输设备、交通运输技术管理、交通运输商务管理、交通运输企业管理、交通港站与枢纽、交通运输法规、管理信息系统、交通运输安全。

(23)园艺
主干学科:园艺学。

主要课程:植物学、植物生理与生物化学、应用概率统计、遗传学、土壤学、农业生态学、园艺植物育种学、园艺植物栽培学、园艺植物病虫害防治学、园艺产品贮藏加工及营销学。

(24)市场营销
主干学科:经济学、工商管理。

主要课程:管理学、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管理信息系统、统计学、会计学、财务管理、市场营销、经济法、消费者行为学、国际市场营销、市场调查。

(25)公共事业管理
主干学科:公共管理。

主要课程:管理学原理、管理心理学、人力资源开发与管理、管理经济学、公共关系、公共财务、管理定量分析、应用统计、管理信息系统、管理文秘。

六、各学期周数分配表
各学期周数分配表1(师范本科)
各学期周数分配表2(非师范本科)
七、各教学环节学分比例表
各教学环节学分比例表1(师范文科)
总学分:160
各教学环节学分比例表2(师范理科)
总学分:170
各教学环节学分比例表3(工科)
总学分:170
八、理论教学总体计划安排
附表6:理论教学总体计划安排1 (非师范本科)
理论教学总体计划安排2 (师范本科)
九、实践教学总体计划安排
实践教学安排1(非师范本科)
实践教学安排2(师范本科)
十、综合素质教育、拓展教育和创新教育计划安排
十一、修(制)订培养方案论证内容
开篇语
一、本专业培养人才的市场需求状况
1、市场择本专业人才数量
2、市场择本专业人才质量的要求
二、国内外的本专业培养模式的现状
1、基本的指导思想提法
2、培养方案的基本模式
3、人才规格的基本要求
4、有特色的方案事例
三、培养方案基本要点的综述
1、修订培养方案的指导思想
2、修订培养方案的依据
(1)市场对于人才的基本需求
(2)本专业人才培养的基本规律
3、培养目标、培养规格
4、培养方式
5、专业特色
四、培养方案实施的措施和保证
1、本专业的培养思路
2、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措施
3、提高教学管理水平措施
4、加强实验室、实习、实践基地建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