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学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合理利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学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合理利用“ 摘要本文从生物学课程资源的内涵、开发与利用生物学课程资源的作用和
有效开发与合理利用生物学课程资源的具体途径出发,详细论述了在生物学课程教学改革中开发与利用生物学课程资源的重要性和实施方法,以期积极拓展生物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途径,关注教学过程中生物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问题,真正把生物学课程资源的要素挖掘出来,更好地为生物学教育教学服务。
关键词课程资源生物学开发与利用
课程资源是课程改革的基础和保障。
可以说,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再美好的课程改革设想也很难变成中小学的实际教育成果。
因此,教师必须对新课程的教学资源及其开发与利用有一个较为全面的认识,以利于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
《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对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的途径提出了明确的指导性意见。
《纲要》要求:“积极开发并合理利用校内外各种课程资源。
学校应充分发挥图书馆、实验室、专用教室及各类教学设施和实践基地的作用;广泛利用校外的图书馆、博物院、展览馆、科技馆、工厂、农村、部队和科研院所等各种社会资源以及丰富的自然资源;积极利用并开发各种信息化课程资源。
”《生物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教师应积极开发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改变仅仅依靠教科书开展生物学教学的传统做法。
当前,随着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力度不断加大,开发与利用课程资源的重要性也日益显现出来。
基于此,教师在生物学教学改革中,必须有效开发与合理利用各种生物学新课程资源,以利于生物学教学改革的顺利实施。
1 生物学课程资源的内涵
课程资源对于生物学教师来说是一个全新的概念,也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中面临的一个崭新的课题。
课程资源是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不断深入的过程中显现出来的,可以说,没有课程资源的广泛支持,课程标准的理念和目标就很难落实。
依据有关论著,课程资源可以分为广义和狭义两种。
广义的课程资源是指有利于实现课程目标的各种因素;狭义的课程资源仅指形成课程的直接因素来源。
对于课程资源的分类,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其分类也不相同,这里不再一一叙述,可参考有关专家论著。
依据《生物学课程标准》和《生物学课程标准解读》的有关论述,再结合相关论著,可以认为,生物学课程资源既包含了生物学的教材、教具、仪器设备等有形的物质资源,也包含学生已有的生物学及其分支学科的知识和经验、家长的支持态度和相关能力等无形的资源,具体而言,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1 学校教学设备是生物学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完成《生物学课程标准》所规定的生物学课堂教学、实验教学以及生物学科技活动等教学活动的必要物质条件。
2.2 图书馆也是生物学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扩大学生的知识面,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等具有重要的作用。
1.3 社区课程资源,包括社区图书馆、博物馆、展览馆、动植物标本馆、动物园、植物园、少年宫、科技馆、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良种场、养殖场以及周围的自然环境等都是生物学课程资源的有机组成部分。
1.4 学生的生活经验是无形的课程资源。
如,有的学生参观过动物园、植物园;有的学生领略过自然保护区、国家森林公园的风光;有的学生有过饲养家畜或种植花卉的经历等,这些都是无形的课程资源。
1.5 信息化课程资源在生物学课程资源中占据着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包括使用各种生物学教学软件、网络上的生物学教育资源等。
2 开发与利用生物学课程资源的作用
生物学课程资源是决定生物学课程目标能否有效达成的重要因素。
充分利用现有的生物学课程资源,积极开发新的生物学课程资源,是深化生物学课程改革、提高生物学教学效益的重要途径。
2.1 开发和利用生物学课程资源,可以更好地发挥本地区生物学课程资源的优势,更好地促进教育的发展。
在生物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过程中,随着对生物学课程资源的认识不断更新,有利于拓宽发展教育的思路,改变传统的思维定势,打造出一片生物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新天地来。
特别重要的是,在物质条件相对贫乏的地区,可以因地制宜,积极利用本地的有利条件,创造性地谱写生物学课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新篇章。
如溧阳南部山区经济基础相对薄弱,但山区的生物多样性资源非常丰富,绿色食品、有机食品的开发大有前景。
抓住了这个特色,并结合实际开发与利用本地区的生物多样性资源,就能为生物学新课程的改革带来新的机遇。
2.2 开发与利用生物学课程资源,有利于帮助学生与校外环境打交道,引导学生去积极适应社会。
特别是生物学学科,不少课程资源都是活的资源,都是有生命的资源,学会同这些资源打交道,懂得如何开发与利用这些活的资源,这是在传统的生物学教学中所不能学到的知识,也必将培养学生更好地适应社会的能力。
如在植物资源的考察和标本的采集中、与动物的接触中、和人的交往中,都可以充分地培养这些能力。
3 生物学教学中生物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生物学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形式与途径多种多样,《生物课程标准》和《生物课程标准解读》中都作出了相关的论述。
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结合新课程实施的一些体会,再作一些展开性的叙述。
3.1 充分开发与利用生物学新教材资源
根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发展纲要(试行)》的精神和《生物课程标准》的有关理念,这次课程改革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倡导探究性学习。
标准的实施需要课程资源的支持,而课程资源的有效开发与合理利用,就是实施探究性教学的一个重要渠道。
人教版生物学新教材,作为按照《纲要》和《标准》编写的一套高质量的生物学新教材,具有它独特的风格和特色,凝结了专家、学者和广大教师的心血和智慧,这套生物学新教材无疑就是非常宝贵的、主要的生物学课程资源。
3.2 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生物实验室、生物实验园等课程资源
实验、实践是生物学课程改革的重要环节,也是落实生物学课程目标,全面提高学生生物学科学素养的重要途径,更是当前生物学课程改革的重要条件和重要的课程资源。
3.2.1 丰富、选择和整合生物实验室、生物实验园等课程资源
在生物学新课程实验中,生物学教师要依据《生物课程标准》的要求和生物学课程的特点,丰富、选择和整合生物实验室、生物实验园等课程资源,为当前生物学课程改革的顺利进行服务。
一方面,教师要争取学校领导的支持,根据教
学需要为生物实验室征订一些必备的教学仪器、资料等,为生物实验园购买一些必需的生物材料、器具等;另一方面,教师也要努力创设条件,利用学生身边的物品、器具,利用学生周围的生物资源,使之也成为生物实验室、生物实验园的资源之一,充分为教学服务,更能全面提高学生的生物科学素养,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让他们认识到他们自己也是生物实验室、生物实验园的主人。
3.2.2 开放生物实验室、生物实验园,为学生的科学探究创造条件
生物学科中的科学探究主要是通过生物学实验、实践活动来进行和完成的。
生物课程标准要求学生以生物实验室、生物实验园中的实验、实践活动为手段,通过探究,自己去设计实验、实践活动方案,收集实验、实践的有关数据,归纳关总结出规律。
因此,实验和实践应该为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创造条件,生物实验室、生物实验园应向学生开放,让学生随时熟悉生物实验室、生物实验园中的有关仪器和生物材料,让学生参与到实验室、实验园的日常管理中来,以便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题、适当的方法和材料来进行科学探究。
3.2.3 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生物实验室、生物实验园等课程资源的作用
标准的理念之一就是要面向全体学生。
” 在科学探究的过程中,更要人人动脑思考、动手操作。
生物实验室和生物实验园要进一步充实有关仪器设备,改变以往的使用模式,按照标准中关于科学探究的要求,设计好、组织好实验和实践活动;也可以充分利用生物实验室、实验园中的有关材料器具,将实验、实践活动延伸到课外甚至家庭,以便更好地发挥生物实验室、生物实验园课程资源的作用。
3.2.4 将信息技术等引入生物实验室、生物实验园
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生物学教师要逐渐重视将信息技术引入生物实验室、实验园,要逐步让学生通过计算机处理实验数据、分析实验结果,也可以让学生在网上模拟生物学实验和实践过程,让学生在生物学实验和实践中接触现代科技,丰富生物实验室、生物园课程资源的内容。
3.3 合理开发与利用当地的自然环境资源
《生物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广泛利用学校周围的自然环境资源,自然环境资源是生物课程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广阔的自然界更是生物学教学的天然实验室,依靠自然界可以开展许多科学探究活动。
”依据本地区特有的自然环境资源优势,充分挖掘自然环境资源的潜力,可以很好地推动一个地区生物学教学改革的顺利进行。
如溧阳地区丰富的生态资源(国家生态示范县)、旅游资源(4A级旅游度假区)、生物多样性资源(溧阳南部山区的生物多样性)等,如能够加以合理利用,再结合当地的经济发展去开发生物学自然环境资源,可以提高学生学习的目的性,提高学生应用科学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真正提高了学生的生物学科学素养。
3.4 挖掘利用隐形的生物学课程资源
按照课程资源的存在方式不同,课程资源可以分为显形课程资源和隐形课程资源。
所谓隐形的生物学课程资源就是指以潜在的方式对生物学教育教学活动施加影响的生物学课程资源,如学校和社会风气、家庭氛围、师生关系等,也包括学生的生活经验以及他们所了解的生物科学信息。
如学生大多接种过疫苗,对有关免疫的知识有一定的了解;有的学生有过饲养动物或种植植物的经历;有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