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报告格式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海海事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
结题报告要求及排版格式
一、说明:
1、申请结题的项目,需由项目负责人提交项目结题报告及项目成果。

2、报告内容主要包括项目研究内容、实施过程中采取的方法和思路、项目成果创新点等,还应包括课题组成员在能力培养、素质提高,特别是在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方面的体验和收获。

3、结题报告可由每位项目成员提交的项目成员研究报告综合整理而成,但各部分内容须有机结合,思路清晰,条理清楚。

全文字数不限,语言应凝炼,引用或介绍已有成果的篇幅不宜过长。

4、若有论文被公开发表,请同时提交论文电子版及稿件录用通知(电子版或复印件)。

若项目成果申请了专利,请提交专利申请书或专利授权书(复印件)二、页面设置:文章使用word排版,a4纸,上下左右页边距2.5cm。

全文段前、段后间距0行。

报告中的图要清晰,有图题,表格也须有表题。

图片和表格单倍行距,其他如摘要、正文等行距均为固定值20磅。

封面内容及格式见附件1,其他各部分排版格式见表1。

三、报告要素:封面、目录、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

目录:列出一、二、三级标题,单独成页。

摘要:摘要是课题研究内容的简介。

应简要、直接地说明研究的问题、所用的方法、产生的结果和主要结论,使读者看了摘要后能了解报告的概貌,300字内为宜。

摘要虽然放在报告的前面,但往往是最后写成的。

关键词:关键词3-8个,之间用逗号隔开。

正文:报告正文应按照一定的思路展开,并以标题标示文章各部分。

要体现课题组成员所做工作和思考,严禁拷贝、抄袭。

语言应当凝炼,要言之有物,忌拼凑篇幅。

要较详细地阐述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遇到的主要问题、所用的研究方法或手段、取得的成果,说明结果产生的条件及相关因素、可改进之处,以及参与人员的分工合作、体会和收获。

对于读者不容易了解或容易产生误会的地方,须明确加以解释。

正文可以参考如下几部分展开:
1.课题由来或引言
介绍为何要研究这个问题。

引言概括说明研究的目的、意义、理论框架及研究成果,并提出报告的中心观点。

2.研究方法与过程
介绍研究本课题所采用的方法,包括做了哪些事情,怎样做的,碰到那些困难,是如何解决的等。

突出要点,突出特色与创新。

(如果项目研究没有使用申报时的预期方法,或对技术路线有较大改动,须对该变更进行说明,并详细解释变更的原因)
3.研究结论与成果
研究得到的结论与成果。

研究型课题须说明结果是否支持了研究的假设或观点,开发型课题须有成果的界面等图片展示,社会调查类课题也必须有明确的、具有参考价值的结论。

简要讨论结论或成果的
有效性及现实意义,同时还应指出本课题研究的局限或进一步需要研究的问题。

(如果项目研究没有达到申报时的预期目标,或者只取得了部分成果,或者改变了研究目标,须对该情况进行说明,并详细解释原因)
4.成员分工及收获体会
列出所有参与成员及其所做的工作。

通过对本课题项目的研究,项目组成员在能力培养
和素质提高、特别是在创新思维和创新实践方面有哪些收获和心得体会。

5.参考文献
列出报告中所直接提到或引用的资料来源,包括资料的作者、书名或篇名、出版社或所
在刊物名称、发表时间或期号、页码等。

允许以网址表示来自互联网的资料。

所列参考文献
用[1]、[2]等编号。

参考文献中的标点统一使用英文标点,每篇文献都应以英文句点结束。

参考文献内容的编写格式如下(如作者有两人以上,之间以半角逗号相隔):
? 期刊:[序号]作者.篇名.刊名,出版年份,卷号(期号):起止页码. ? 专著:[序号]作者.
书名.出版地:出版社,出版年份.起止页码. ? 报纸:[序号]作者.篇名.报纸名,年月日. ? 专利:[序号]专利所有者.题名.国别:专利号,年月日. ? 标准:[序号]标准编号,
标准名称.
? 会议:[序号]作者.篇名.会议名(论文集),年份,卷号:起止页码. ? 学位论文:[序号]
作者.论文名.出版地:作者学校院系,毕业年份. ? 电子文献:[序号]主要责任者.电子文献题名.电子文献出处或可获得地址,发表或更新
日期/引用日期.
表1 各部分排版格式(除封面外)
附件1 上海海事大学
大学生科技创新项目结题报告
项目名称:项目编号:
项目组负责人:项目组成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指导教师:完
成时间:年月至年月
年月日篇二:科创文章格式
章题作者, 作
1 邮编;2.作者详细单位,省市邮编)
摘要:摘要内容。

概括地陈述论文研究的目的、方法、结果、结论,要求200~300
字。

应排除本学科领域已成为
复题名中已有的信息。

用第三人称,不使用“本文”、
purpose purpose purpose purpose purpose purpose purpose purpose purpose purpose
purpose purpose purpose purpose purpose purpose purpose purpose purpose purpose
purpose purpose purpose purpose purpose purpose purpose purpose purpose. method
method method method method method method method method method method method method
method method method method method. result result result result result result result
result result result result result result result result result result result result
result result result result result result result result. conclusion conclusion
conclusion conclusion conclusion conclusion conclusion conclusion conclusion
conclusion conclusion conclusion conclusion conclusion conclusion conclusion
conclusion conclusion conclusion conclusion.
:keyword1; keyword2; keyword3; keyword4 幅介绍论文的写作背景和目的,以及相关领域内前 1 人所做的工作和研究概况,说明
本研究与前人工作
正文内容。

正文、图表中的变量都要用斜体的关系,目前研究的热点、存在的问题及作
者工作
字母,对于矢量和张量使用黑斜体,只有ph采用的意义。

1、开门见山,不绕圈子。


免大篇幅地
正体;使用新标准规定的符号;量的符号为单个拉讲述历史渊源和立题研究过程。

2、言
简意赅,突
丁字母或希腊字母;不能把量符号作为纯数使用;出重点。

不应过多叙述同行熟知的及
教科书中的常
不能把化学符号作为量符号使用,代表物质的符号识性内容,确有必要提及他人的研究
成果和基本原
表示成右下标,具体物质的符号及其状态等置于与理时,只需以引用参考文献的形势标
出即可。

在引
主符号齐线的圆括号中。

言中提示本文的工作和观点时,意思应明确,语言
应简练。

3、引言的内容不要与摘要雷同,也不是注意区分量的下标字母的正斜体:凡量
符号和摘要的注释。

4、引言要简短,最好不要分段论述,
指导教师:姓名(出生年-), 性别, 职称,学院
正文中引用参考文献的标注方法,在引用处对 1 1.1 1.1.1 必须有中文表序(全文按顺序排列)、表题。

表中顶线与栏目线之间的部分叫
项目栏,底线与栏目线之间的部分叫表身。

表身中数字一般不带单位,百分数也不带百分号,
应把单位符号和百分号等归并在栏目中。

如果表中栏目中单位均相同,则可把共同的单位提
出来标示在表格顶线上方的右端(不加“单位”二字)。

表身中同一栏各行的数值应以个位(或
小数点),且有效位数相同。

上下左右相邻图1 图题(小5号黑)
3 数学符号和数学式的编排规范
正文内容。

变量、变动附标及函数用斜体字母
表示。

点、线段及弧用斜体字母表示。

在特定场合中视为常数的参数也用斜体字母表示。

对具有特殊定义的函数和值不变的数学常数用正体字母表示。

具有特殊定义的算子也用正体
字母表示。

矩阵符号用大写的黑斜体字母表示,矩阵元素用白斜体字母表示。

公式及公式中的符号说明尽量接排以节省版面。

把带有复杂上角标的指数函数e写成
expt。

公式的主体应排在同一水平线上;繁分式的主辅线要分清。

长公式在运算符号后回行;
长分式转行时,先将分母写成负幂指数的形式,然后转行;矩阵和行列式不能转行。

矩阵元
素包含式子时,每一列应以中心线上下对齐,行要左右排齐;元素为单个字母或数字时,每
列应使正负号对齐。

对角矩阵中对角元素所在的列应明显区分,不能上下重叠。

简单的和常识性的运算公式和推导过程不要列写。

t
2 图的规范化
正文内容。

插图尽量不用彩色图。

小图宽度小于7.5 cm,大图宽度为12~15cm 。

图必
须有图序(全文统一排序)、图题。

函数图只在靠近坐标线处残留一小段标值短线,其余部分
省略。

加注坐标所代表的量及单位(如t/s)。

标值排印在坐标外侧,紧靠标值短线的地方;
标值的有效数字为3位。

图中量的意义要在正文中加以解释。

若有图注,靠近放在图下部,
图序、图题的上方。

4 结束语
正文内容。

结论不应是正文中各段小结的简单重复,它应以正文中的实验或考察得到的
现象、数据的阐述分析为依据,完整、准确、简洁地指出以下内容:1)由对研究对象进行考
察或实验得到的结果所揭示的原理及其普遍性;2)研究中有无发现例外或本论文尚难以解释
和解决的问题;3)与先前发表过的研究工作的异同;4)本文在理论上和实用上的意义及价
值;5)进一步深入研究本课
2
[3] 作者.书名[m].版本(年.
[d].致谢 [r]. [eb/ol].电子文献的出处或可获得地意用平实严谨的语言,段末用句号。

址,发表或更新日期/引用日期. .专利题名[p].专利国别:专利号,.文献题名[n].报纸名,,标准名称[s]. .文献题名[z].
出版地: 题的建议。

说明:
图形要求:文章所有线图要求线条清晰,分辨率为400dpi. 文章中的照片图可为灰度图.
图中图字大小均小5号,字体为times new roman,并要注意正斜体. 横、纵坐标代表的量
要清晰,并给出单位(变量用斜体、单位用正体).
表格要求:要求表格为三线表,能给出单位的变量要给出单位. 公式要求:用公式编
辑器编写的公式要求定义字母大小为10.5磅(可在mathtype下设置). 并只对必要的公式
进行编号. 公式中凡表示变量的字母用斜体,单位如kg、mm以及定量如?、π等用正体. 矩
阵、向量用斜体,加粗(可在mathtype下设置).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中的内容必须要全,严格按上文写的标明。

另外文中引用参考文献
出都要按顺序在文中标出,且不宜标在标题上。

英文摘要:请作者及指导老师仔细审阅,不得照搬翻译软件。

最后,请务必仔细核对上文中涉及到的内容是否完整,尤其是作品来源、作者简介、指
导教师还有致谢。

3篇三:科创1报告
项目名称:电路基本装配调试训练完成者:于浩格班级:f0903011 学号:
5090309327
完成时间:2009年12月06日
目次
1. 概
述 ............................................................................. ............................................... 1 1.1 编写说
明 ............................................................................. ................................. 1 1.2 定
义 ............................................................................. ......................................... 1 1.3 缩略
语 ............................................................................. ..................................... 1 2. 调频无线话筒的制
作 ............................................................................. ................... 2 2.1 实验目
的 ............................................................................. ................................. 2 2.2 无线话筒的主要性能指
标 .............................................................................
..... 2 2.3 无线话筒的主要功能和工作原
理 ...................................................................... 2 2.4
实验过
程 ............................................................................. ................................. 3 2.4.1 pcb设计实
践 ............................................................................. ................. 3 2.4.2 装配过
程 ............................................................................. ........................ 4 2.4.3 调试过
程 ............................................................................. ........................ 4 2.4.4 实验数据和结果讨
论 .............................................................................
..... 5 3. 万用电表的制
作 ............................................................................. ........................... 6 3.1 实验目
的 ............................................................................. ................................. 6 3.2 万用电表的主要性能指
标 .............................................................................
..... 6 3.3 万用电表的主要功能和工作原理
[2] ................................................................... 6 3.4 实
验过
程 ............................................................................. ............................... 14 3.4.1 装配过
程 ............................................................................. ...................... 14 3.4.2 调试过
程 ............................................................................. ...................... 18 3.4.3 实验数据和结果讨
论 .............................................................................
.. 20 4. 致
谢 ............................................................................. ............................................. 21 5. 参考文
献 ............................................................................. ..................................... 22 6. 附
录 ............................................................................. ............................................. 23 6.1 心得体
会 ............................................................................. ............................... 23 6.2 其他材
料 ............................................................................. . (23)
第 1 页
1. 概述
1.1 编写说明
编写目的:本文为科技创新实验报告,用于说明本学期无线短筒和万用电表的功能,制
作过程和实验心得体会。

适读对象:想了解无线话筒,万用电表工作原理或是想亲手制作无线话筒,万用电表的
人群。

本报告为电路装配爱好者提供了制作无线话筒和万用电表的具体操作指导和建议。


于时间仓促,加上编写者水平有限,报告中难免有疏漏之处,还望读者不吝指出。

1.2 定义
无线话筒:将接受到的声音转化为无线电波并发射出去的装置。

万用表:在一定的范围内能够测量直、交流电的电压、电流以及电阻的多功能的仪器。

虚焊:焊锡没有流至引脚,一块硬物包围住,连接绝缘。

耦合:物理学上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体系或两种运动形式间通过相互作用而彼此影响以
至联合起来的现象。

匹配:元器件等的配合。

调制:使电磁波的振幅、频率或脉冲的有关参数依照所需传递的信号而变化。

1.3 缩略语
c:capacitance电容 d:diode二极管 k:脚跳线开关
r:resistance碳膜电阻 l:inductance电感 v:dynatron三极管 mic:mike驻极体话

第 1 页
2. 调频无线话筒的制作
2.1 实验目的
练习基本工具的使用;掌握电路连接的基本方法;初步掌握简单电路的调试方法。

2.2 无线话筒的主要性能指标
3v稳压电源; 88~108mhz频率
2.3 无线话筒的主要功能和工作原理
主要功能:
发射频率在88~108mhz之间的振荡波,使收音机接受到。

可实现远程(10米)对话
工作原理:[图2.3.1] 图2.3.1是调频无线话筒的电路图。

高频三极管v1和电感l、电容c4、c5、c6组成一
个电容三点式的振荡器,这种电路结构就是一个高频振荡器就可以。

工作频率就是调频话筒
的发射频率,根据图中元件的参数发射频率可以在88~108mhz之间,正好覆盖调频收音机的
接收频率,通过调整l的数值(拉伸或者压缩线圈l)可以方便地改变发射频率,避开调频
电台。

发射信号通过c7耦合到天线上再发射出去。

图2.3.1 调频无线话筒电原理图
[1]
第 2 页
2.4 实验过程 2.4.1 pcb设计实践
1.属性选择和参数设置
2.装入网络表和元件:装入网络表文件 design-load nets 同时会
自动根据网络表信息,从库中装入元件封装模型 3.元件的布局——手工定位元件
4.手工布线:在“鼠线”的指引下,使用 place-interactive routing,先完成gnd网络
必要处,使用 place-fill,放置“填充”块
5.整理和完善:整理丝印层 topover layer字符,将它们搬移摆放在合适的位置
图2.4.1
2.4.1.1 工作环境
电烙铁、松香、尖嘴钳、焊锡丝、漆包线等。

0.01uf、1uf、4.7uf、100uf电解电容(有
极性) 6.2p、18p、47p、100p、1000p瓷片电容 1n4148二极管×2(有极性) led-r发光
二极管,红色(有极性) 9018三极管(有极性)
100、680、2.7k、10k、27k、68k碳膜电阻,1/4w 5号电池×2,电池盒
2.4.1.2 工作步骤
在正式开始焊接前,首先要
360度全方位刮引脚,目的是除掉管脚上的锈和油腻,保持清洁。

接着进行预上焊锡的
工作。

上焊锡时,元件要360度旋转,使焊锡布满整个引线。

(有助焊剂松香的帮助,上焊锡
可以更容易一些,所有要焊的引脚都应预上焊锡)。

第 3 页篇四:科创报告模版
编号:
哈尔滨工业大学
大学生创新性实验计划项目中期检查报告
项目名称:
项目级别:(国家级、校级、院系级)
哈尔滨工业大学教务处制表填表日期:年月日
指导教师:联系电话:院系及专业:



联系电话:院系及专业:
电子邮箱:
执行时间:年月至年月负责人:
学号:
电子邮箱:
一、课题组成员:(包括项目负责人、按顺序)
二、指导教师意见:
三、专家组意见:
四、项目研究中期报告
1、项目简介(300-500字左右)
2、立项背景(研究现状、趋势、研究意义等,400字左右)
3、项目研究总体方案
4、项目实施的进展情况及初步取得的创新成果(包括遇到的困难、下一步工作计划等)
5、特色与创新
6、收获与体会
7、经费使用情况篇五:科创项目总结研究报告
大学生创新基金项目研究总结报告
1.研究总结报告主要包括项目的研究意义及价值、具体项目研究过程(包括研究内容与
方法)、结论和成果、项目的特色或创新点、应用前景、收获和体会、尚存在的问题及进一步
研究的设想等内容。

2.研究总结报告正文格式:首行缩进2个字符,小四号仿宋字体,1.5倍行距。

3.研究总结报告字数不低于5000字。

4.一律使用a4纸打印,一式三份。

一、项目研究的目的和意义、具体目标
1.1 研究目的和意义:传统意义上的门锁一般都是通过钥匙来实现开门的功能。

然而,
钥匙开门存在着诸多弊端。

作为一种实物,钥匙一旦遗失将会对用户造成很大的麻烦。

同时,
万能钥匙的出现和钥匙被人窃取、偷配现象的存在,导致用户的人身和财产安全很难得到保障。

尽管现在很多人在研究,但是其实用性很低,难以生活化。

基于mcu技术的电子密码锁可以最大程度地保障用户的门户安全。

我们用密码代替钥匙,可以从根本上解决了“钥匙遗失”这一问题。

与其他普通的门禁密码锁不同的是,我们还将
电话报警模块模块融合到这一设计当中,实现用户与密码锁的人机交互通信。

一旦密码输入
者连续三次输入密码错误,密码锁将执行以下命令:
1.密码锁自动锁定,在规定的时间后自动解除,并由用户手机发送解锁命令后解锁。

2.摄像头自动启动拍摄密码输入者的照片并传输到附近的相关管理处(如用户手机。


管中心)。

3.电话报警模块模块发送短信到用户手机提醒用户注意。

4.蜂鸣器警报。

此外,开门信息会储存在mcu中,用户可查看之前的开门记录。

每次用户更改密码,电话报警模块模块也都会发送短信通知用户。

一旦用户忘记密码,可由电话报警模块模块发送验证码到用户手机,用户使用该验证码即可更改密码。

以上措施将大大提升该密码锁的性能,从而确保用户财产安全。

该密码锁设计完成后的价格在300¥左右,批量生产成本更低,不仅适用于中高档家庭用户,更是仓库、资料库等需要高安全系数部门的良好选择。

1.2 具体目标:是以mcu和电话报警模块为核心,设计出具有高安全性能的方便使用的电子密码锁。

2.国内外的研究状况
2.1国内研究状况:
国内对类似的““电子密码锁”的研究很多,但将电话报警模块模块和摄像装置整合到密码锁中进行远程信息传输控制和实时监控的很少,日常生活中具体应用实物也鲜见,其主要原因是相关技术不成熟且成本较高,普遍适用性低。

2.2 电子密码锁的研究:为满足人们对锁的使用要求,增加其安全性,用密码代替钥匙的密码锁应运而生。

它的出现为人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大的方便,有很广阔的市场前景。

由于电子器件有限,以前开发的电子密码锁,其种类不多,保密性差,最基本的就是只依靠最简单的模拟电子开关来实现的,制作简单但很不安全,在后多是基于eda来实现的,其电路结构复杂,电子元件繁多,也有使用早先的20引脚的2051系列单片机来实现的,但密码简单,易破解。

随着电子元件的进一步发展,电子密码锁也出现了很多种类,功能日益强大,使用更加方便,安全保密性更强。

以基于80c51单片机的密码锁居多。

2.3 电话报警模块模块的研究:电话报警模块模块广泛地运用到了工业应用领域,在各行各业都能看到电话报警模块模块应用的产品。

比如,在车载监控领域,使用电话报警模块模块将车辆行驶的gps数据传输回车辆管理中心;在电力、水务系统,通过电话报警模块模块实现了远程智能抄表,可以实时监控用户的用电和用水量;在测绘行业,为很多偏僻的测绘点安装了电话报警模块模块实现了实时监控,不必再人工搜集数据??普通电脑或者单片机可以通过rs232串口与gprs模块相连,通过at指令控制gprs模块实现各种基于电话报警模块的通信功能。

2.4 国内研究情况总结:总体而言,国内相关的研究还是比较多的,这也给我们提供了丰富的参考资料。

我们可以参考各个模块的功能,将它们进行有机的结合,实现更加强大的功能和可靠性更高的产品。

2.5 国外研究状况:
国外此类密码锁的特点是针对特定有效卡、指纹或声音有效,不能实现远程控制,只能适用于保密要求高且供个人使用的箱、柜、房间等。

此类密码锁的价格普遍较高,不适于大规模推广使用。

在国外,集成了电话报警模块和摄像头来实现远程控制,能实现信息实时反馈的密码锁基本没有。

2.6 国外研究情况总结:
国外的密码锁研究,虽然具有识别的多样性,没有远程控制和实时监控功能,但成本过高,不能被大规模的推广运用,而我们所要研制的密码锁将能弥补这些不足。

二、研究过程
1、研究内容:基于mcu技术的电子密码锁的研究主要以mcu和电话报警模块模块为基础,通过连接摄像头等外部设备,配以相应的硬件设备,结合实际运用情况,可实现用户通过密
码开门,通信,防盗等多样功能,以提高其安全性,实用性。

2.研究方法、研究方案及可行性(理工类项目填写技术路线和技术指标)
技术路线:我们将采用设计+实践+验证的研究方法,共分5个阶段来完成这个项目。

第一阶段:查阅资料文献与学习理论知识,了解国内外关于这方面的研究状况并补充相
关方面的理论知识。

第二阶段:方案设计。

我们将确定该项目的总体设计方案与设计思路,然后研究各个模
块并确定各个模块的具体功能,直到实现预期的目的。

第三阶段:研制、开发和调试。

包括编写相应功能的程序,设计该密码锁的外围电路与
接口,功能调试(包括程序的调试,电路的调试和硬件的调试)直到改密码锁达到预期功能。

第四阶段:性能的测试与完善。

我们将对该密码锁进行测试,然后对其中不足的地方进
行修改与完善,提高系统工作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第五阶段:撰写论文,总结项目完成过程中的收获。

3、研究方法与方案:我们以stc89系列的单片机为核心与电话报警模块通信模块结合,
研究内容由下述具体方法实现:
3.1系统总体框图:
3.2各模的功能及技术指标:
4.项目的特色与创新点
该电子密码锁创新性地将单片机与电话报警模块相结合,辅助以其他外围电路设备,安
全系数高,能够最大程度实现保卫门户的功能。

如以下几方面:
1.安全,方便,快捷;
2.性价比高;
3.适用性强可以运用多种场合;
4.采用128*64液晶屏显示界面,支持中文,更加人性化;
5.具有密码保存功能,将修改后的密码写入到单片机自带的eprom中;
6.密码输入错误三次后,开启声光报警,更加真实趣味;
7.电话报警模块模块实现了远程控制,在未来3g平台上能够得到更好的发展和应用;
8.在密码出现三次错误时,可以用摄像头实现拍照功能。

2
三、结论和成果
1.硬件部分
目前密码锁完成现状
1.1电路原理图
2.各模块介绍
2.1主控制芯片stc89c52介绍
单片机采用stc89s52单片机, stc89s52是一种低功耗、高性能cmos8位微控制器,具
有8k在系统可编程flash存储器,与工业80c51产品指令各引脚完全兼容。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