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构建和谐社会的内涵和重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把握构建和谐社会的内涵和重点
当前,中国正处在经济社会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要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目标,必须构建和谐社会。
那么什么是和谐社会呢?和谐社会是指在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相辅相成的基础上,全体社会成员在平等、公正、互助、合作、共享的氛围中心态平和、生活安定、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社会状态和社会关系。
构建和谐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是党和政府的根本任务,要实现和谐社会,必须加强社会管理、推进创新发展、加强人民生活保障、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重要方面的工作。
一、建立公平、公正的社会制度
要真正构建和谐社会,就必须建立公平、公正的社会制度。
公平是社会的基础,在现代社会,公平体现为政治、法律、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
政治方面,要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和民主政治制度,创新社会管理模式,保障民主权利。
法律方面,要加强司法制度建设,提高司法公信力和司法效率。
经济方面,要落实税收制度,完善公共财政体制,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实现财政收入与公共服务的相互匹配。
社会方面,要强化社会管理体系建设,推进社会组织管理创新,发挥市场机制作用,促进社会公正。
二、促进产业革命和经济升级
产业革命和经济升级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使传统行业转型升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成为国家优化产业结构,提高国民经济活力的重要途径。
中国要抢占全球科技高地,加强自主创新,优化产业结构,促进技术升级。
同时,资本市场作为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加强监管,打击违法违规行为,提高市场运转效率,营造企业发展的良好环境。
三、加强人民生活保障
促进人民群众健康、幸福的生活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本要求。
要加强公共服务平台的建设,提高医疗、教育等基础公共服务优质化水平。
同时要深化社会保障制度改革,提高各项保障水平,增加就业机会,保障人民权益,使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拥有更加美好、幸福的生活。
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标志,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保障。
应凝聚人民群众思想共识,推动社会主义价值体系的深化,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念,营造文明和谐的社会文化氛围。
总之,把握构建和谐社会的内涵和重点,要以人民为中心,注重公平、公正,推动产业发展和经济升级,加强人民生活保障,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些重要方面有机融合,在全社会共同努力下,构建和谐社会的目标就能够不断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