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2021学年成都市第二十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及参考答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2021学年成都市第二十中学高三语文上学期期末试题及参考答

一、现代文阅读(36分)
(一)现代文阅读I(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摘编自2020年8月6日《中国青年报》,制图:孙山)材料二:
立德树人工作一直摆在党和国家发展的重要位置。

怎样立德树人,如何把握立德树人在新时代的重大任务,是当前必须明确的问题。

立德——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一是国家的德,要让受教育者“明大德”,要有全局意识和大局观念,学习黄大年主动放弃国外优厚待遇,用实际行动践行科技报国的理想信念;教育青年要志存高远,用自身的实际行动报效祖国,在党和国家需要的时候,毅然挺身而出,主动扛起责任,挑起担当,用自己所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智慧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

第二是社会的德,要教育和引导受教育者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自身的奋斗目标,引导受教育者把人民满不满意、高不高兴、答不答应作为检验工作成效的试金石。

第三是个人的德,也是私德,“严私德”的首要任务是爱国,必须旗帜鲜明地与国家站在一起,其次要教育引导青年敬业、勤业、精业、诚信、友善,常怀一颗感恩之心,积极主动地参与志愿者服务活动。

树人——培育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一是为谁树人,这是“树人”的根本和基础。

立德树人首先要坚持党的领导,坚持社会主义的办学方向,广泛开展思想政治课教育,厚植爱国情怀,保证树人的方向。

二是如何树人。

必须通过教育来提高国民素质,促进教育公平,让每一个孩子都能有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提高教育水平和教育质量,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创新思维,切实增强学生的综合素质。

教育应与社会需求紧密结合,锻炼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发展多种形式的教育,让高等教育和职业技术教育共同发展,共同发挥“树人”功能。

三是树什么样的人。

要树立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抓住青少年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引导青少年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让广大青年自觉把爱国情、强国志、报国行融入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奋斗之中。

(摘编自赵亮《新时代立德树人的任务与提升路径研究》)材料三:
朱子是一位讲理的大儒,他讲两个理,一个是“道理”的“理”,一个是“礼貌”的“礼”。

同时,他把“礼”看
作是对“理”的践履,“如果理是知;那么,礼就是行”。

他强调礼对人的约束作用,认为人只有“动必有礼”,才能“不背于道”。

由于受《朱子家礼》的影响,婺源人十分注重家庭教育,扣好孩子们人生成长的“第一粒扣子”。

就连刚出生的婴儿,家长们都在新生儿洗三朝后穿新衣前,用红头绳在婴儿的手臂上缚一圈,直至满百天后才解开。

这种“缚手”习俗,为的是防止孩子们长大后喜欢打架斗殴或发生偷盗的行为。

在婺源,“蒙童开笔礼”也贯穿古今,难能可贵。

正是这样的“未雨绸缪”,造就了婺源人的温文尔雅、彬彬有礼。

从2018年开始,婺源创新实施朱子文化进机关、进农村、进学校、进社区、进景区、进企业的“六进”工程,让朱子理学“遍地开花”,使得朱子“小讲堂”成为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的“大看点”。

各中小学校举行“释菜礼”仪式,尊师重教蔚然成风;推广普及“微家训”工程,涵养社会文明风气;把朱子经典诗词谱写成适合传唱的歌曲,创作以朱子文化为背景、以朱子事迹为题材的文学、演艺、电影作品等,在不知不觉中浸润教化着青少年。

(摘编自朱虹《江西画报·婺源有礼》
1.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孩子人生第一粒扣子应该扣什么?调查问卷数据显示,大部分受访者认为是品德;认为是生存技能最少,不到三成;其他由高到低依次是知识、理想、身体素质、劳动。

B. 绝大多数人认为人生第一粒扣子对少年儿童有很大影响,所以,要在少年儿童价值观形成的关键时期,引导他们从情感、志向行动等方面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C. 婺源人在家庭教育中,沿袭《朱子家礼》的做法,为刚刚出生的婴儿举行“缚手”仪式,从而为婴儿今后的健康成长不走歧路扣好了“第一粒扣子”。

D. 党和国家的发展与立德树人工作是密不可分的,所以我们一方面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另一方面要培育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2. 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无论是树立理想,确定正确的价值取向,还是奠定成长成才的基础、提高明辨是非的能力、培养道德感和良好品德等,都要求少年儿童能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

B. 作为受教育者,要时刻有全局意识,要志存高远,同时还要以实际行动来为祖国出自己的一份力,尽自己的一份责,责任面前要主动,困难面前要勇敢。

C. “严私德”中的“私”即个人,也就是说对个体而言,做到爱国是前提,然后要在工作业务、待人接物、社会志愿活动、感恩等个人层面上严格要求自己。

D. 朱熹所说的“理”和“礼”是不同却又密不可分的概念。

他认为“礼就是行”,强调礼对人的约束作用,如果“动必有礼”,就能“不背于道”。

3. 结合材料,简要评价婺源的做法对于青少年扣好第一粒扣子的社会意义。

(二)现代文阅读II(12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各题。

四合院秋冬
①仲夏刚过,一阵好雨,一阵凉风,四合院的秋忽焉而至了。

②到上海后,每爱七八月间回北京,常常住到旧历七月下旬再回江南,几乎像辛勤的候鸟一样,年年可以迎接燕山的新秋。

其时在宣南还有一间小房,可以容身。

虽是宿舍房子,但是平房,又是按四合院的格局盖的。

中间院子、四周房子,自然不是一家一院,而是十七八家的大杂院。

不过因为有院子,人们可以搬个小板凳在院乘凉,也可在窗前听雨,或坐房中,隔着竹帘望院中雨景……这样还多少有一些古老的四合院的情调。

③有一年近中元节时,好雨初晴,金风乍到,精神为之一爽,忽然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诗并寄给平伯师。

他回信道:“奉手书并新著五言,得雨中幽趣,为欣。

视我之闷居洋楼,不知风雨者,远胜矣。

”从平伯师的信中,可以看到,从四合院中感觉到的季节情趣,在洋楼中是感觉不到的。

他现在虽然住在南沙沟高级洋房中,却也免不了怀念老君堂的古老四合院中的古槐书屋了。

④造化给人们以光泽和色彩,是公平的。

宫阙红墙,秋风黄叶,宫廷有宫廷的绚烂秋色,百姓家也有百姓家的朴实淡雅的秋色。

在那靠城根一带,或南城南下洼子一带偏僻的小胡同中,多是低低的小四合院的房子。

一进院门,种棵歪脖子枣树;北房山墙上,种两棵老倭瓜;屋门前种点喇叭花、指甲草、野菊花、草茉莉……总之,秋风一起,那可就热闹了,会把小院点缀得五光十色,那真是秋色可观。

虽在帝京,也饶有田家风味。

至于那些盛开的花花草草,喇叭花的紫花白边,指甲草的娇红带粉,野菊花的黄如金盏,草茉莉的白花红点,还有那“满架秋风扁豆花”的淡紫色的星星点点……这都是开在夏尾,盛在秋初,点缀得陋巷人家秋色如画了。

⑤当然,还有精致一点的小院。

这种院子不是北城的深宅大院,而大多在东、西城及南城。

“四破五”的南北屋,也就是四开间的宽度,盖成三正两耳的小五间,东西屋非常入浅。

但是整个小院格局完整,建筑精细,甚至都是磨砖对缝的呢。

砖墁的院子,很整洁,不能乱种花草,不能乱拉南瓜藤,青瓦屋顶,整整齐齐,这个小院的秋色何在呢?北屋阶下左右花池子中,种了两株铁梗海棠,满树嘉果,粒粒都是半绿半红,喜笑颜开。

南屋屋檐下,几大盆玉簪,更显其亭亭出尘,边上可能还有一两盆秋葵,淡黄的蝉翼般的花瓣,像是起舞的秋蝶。

⑥小院秋色也在迅速地变化着,待到那方格窗棂上的绿色冷布,换成雪白的东昌纸时,那已是秋尽冬初了。

⑦四合院的冬天,首先在于它充满了京华式的暖意。

也许有人问,暖意还分式吗?的确如此,同样暖
意,情调不同,生活趣味也不同。

据说欧洲有不少人家,在有水汀、空调的房间里,还照样保存壁炉,生起炉火,望着熊熊的火焰,来思考人事、谈笑家常……更有超越于水汀、空调之外的特殊暖意。

⑧古老的四合院,房后面老槐树的枝丫残叶狼藉之后,冬来临了。

趁早把窗户重新糊严实,把炉子装起来,把棉门帘子挂上,准备过冬了……天再一冷,炉子生起来,大太阳照着窗户,炉子上的水壶扑扑地冒着热气,望着玻璃窗外舒敞的院子,那样明洁。

檐前麻雀叽叽地叫着,听着胡同中远远传来的叫卖声……这一小幅北京四合院的冬景,它所给你的温馨,是没有任何东西可代替的。

⑨四合院之冬围炉夜话,那情调足以令游子凝神,离人梦远,思妇欷歔,白头坠泪。

在狂风怒吼之夜,户外滴水成冰,四合院的小屋中,炉火正红,家人好友围炉而坐。

这时最好关了灯,打开炉口,让炉口的红光照在顶棚上成一个晕。

边吃边谈,高谈阔论也好;静听窗外呼呼风声,坐上两三个钟头也好。

我曾经有过一个这样的梦:和一位好友,对着炉子默默地坐到十一二点钟,直到她突然说道:“哎呀,该封火了!”这时我才如梦方醒,向她说声对不起,告辞出来……如今这位好友远在海峡那边,可能已有了白发了吧?
⑩儿时趴在椅子上,一早看玻璃窗上的冰棱,是四合院之冬的另一种趣事。

一夜室中热气,凝聚在窗上的图画,每天一个样,是山,是树,是云,是人,是奔跑的马,是飞翔的鸽子……不知是什么,也不管它是什么,每天好奇地看着它,用手指画它,用舌头舔它,凉凉的,是那么好玩。

现在还有谁留下这样的记忆呢……
⑪早上起床,撩起窗一看:啊,下雪了!对面房的瓦垄上,似乎盖了几层最好的棉絮。

满院子也是厚墩墩的雪,白白的一片。

鹅毛大雪,继续纷纷扬扬地下着。

四合院的天空,一片铅灰色冻云压住四檐,闪耀着点点晶莹的雪花。

在暖暖和和的房中,听着雪花洒在纸窗上的声音,是特殊的乐章。

如果晴了,红日照在窗上,照在雪上,闪得人睁不开眼,那四合院是另一派风景。

⑫白雪妆点了北京四合院,那风光、那情趣、那梦境……年年元旦前,收到一些祝贺新年的画片,常见到大雪覆盖的圣诞小木屋图景,却没有见过一幅雪中四合院的图画,常常为此而引起乡愁。

(取材于邓云乡《老北京的四合院》)
4.下列对文章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③段写作者和平伯师互通书信,使老北京四合院与洋楼中的生活场景形成鲜明对比。

B.第⑤段写精致的小院不同于低矮的四合院,整洁到不能种花种草,所以没有秋天色彩。

C.第⑧段作者通过细致观察,描写日常生活,抒发了对四合院温馨的感受和浓厚的情感。

D.结尾写作者没有收到关于四合院的图画而引起乡愁,表达他对四合院风光逝去的遗憾。

5.第⑦段中写道“四合院的冬天,首先在于它充满了京华式的暖意”,请结合上下文内容解释“京华式的暖意”的含义。

6.第⑩段作者回忆儿时在四合院的趣事,最后说“现在还有谁留下这样的记忆呢”。

请结合你的生活实际,谈
谈对这句话的理解。

(三)现代文阅读III(15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乡土美术”是当代中国主题性美术创作领域一个极其重要的思潮与现象。

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尤其是“左翼”美术运动及革命美术诞生以来,乡土美术一直以视觉图像的方式紧随现代中国的社会变革与实践。

党的十八大以来,随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提出,中国当代主题性美术创作乡土叙事也随之出现一种“生态转向”现象:乡村、城市、工业、环境等题材的图像叙事,呈现出更为强烈的生态观念意识。

对环境问题的批判,是“生态转向”的主线。

随着生态环境出现不同程度的污染与恶化,中国艺术家敏锐地察觉到这种现象,并将其表现在艺术创作中。

对动物权利的确立与保护,也是“生态转向”的重要内容。

大量艺术作品都反映出中国当代美术创作对人与动物关系的反思与重构。

占山的“众生”系列,延续着中国传统文化“众生平等”“万物一体”的伦理学立场。

雕塑家曹晖“揭开你”系列作品,以牛、猪、羊等动物为对象,通过超级写实性的雕塑语言,精细而逼真地揭开动物作为“他者”的表皮。

对消费欲望的克制,是“生态转向”的精神指向。

抑制过度消费的欲望,倡导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成为中国当代生态美术的重要艺术倾向。

魏怀亮以中国传统绘画为切入点,将高速公路、交通标识等现代生活元素符号用到中国传统水墨图像中,重点表现现代城市与交通设施占用自然环境的飞速扩张所引发的社会现象,从而引导人们思考现代社会发展对自然生态带来的创伤。

如果说占山、王家增、余明等将忧虑的目光转向了大地干旱、工业废墟、生产与生活垃圾,那么,尚扬的“大风景”系列和“董其昌计划”系列则进一步从人类中心主义和西方中心主义的文化立场中退却出来,试图遏制现代人过度生产与消费的疯狂欲望。

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重建,是“生态转向”的主旨所在。

德国当代思想家尤尔根·哈贝马斯曾提出,“我们不把自然当作开采对象,而试图把它看作(生存)伙伴”。

经过以人类中心主义为核心的现代化,中国文化开始重视重续中国传统“天人合一”精神,重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

从乡土艺术发展趋向看,从批判现实主义的社会反思和悲情书写,到人本主义式的生命颂歌和审美主义的风光描绘,中国当代乡土绘画最后必然向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意味逐渐转型:一种展现天地人文和谐相处的“新乡土绘画”即将出场。

作为现当代中国美术创作的重要题材,当代“乡土美术”和“乡村叙事”在主题性创作的发展过程中,已经发生了视觉形态与精神内涵的“生态转向”。

值得期待的是,随着社会发展模式的变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全面推进,中国当代主题性美术创作的“乡土叙事”,将更加自觉地完成向“新乡土”美术话语的“生态转向”。

(摘编自彭彤《乡土叙事的“生态转向”》)
7.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A.五四新文化运动的兴起,使得“乡土美术”呈现出以图像叙事来表现中国社会现代性变革的特点。

B.中国传统文化中“众生平等”的伦理学立场,为占山的“众生”系列提供了批判环境问题的思想基础。

C.魏怀亮以中国传统绘画为切入点,表现当前社会现象,由此人们开始思考社会发展对自然生态造成创伤。

D.当代美术创作在逐渐发生变化,对环境问题的批判、对消费欲望的克制、对人与自然和谐关系的重建成为创作方向。

8.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文章结构清晰,层次分明,围绕着“生态转向”,从主线、精神指向、主旨三方面展开,较深入地阐述和揭示了本文的主题。

B.文章在论述“生态转向”的精神指向时,将占山等人的作品和尚扬的作品进行正反对比,说明尚扬的作品较注重对消费欲望的克制。

C.文章为了更具体、更形象地论述“生态转向”,使用了例证法和引证法,其中,引用了哈贝马斯的话,用来说明“生态转向”的主旨。

D.文章整体上呈现“总一分一总”结构,最后一段照应总结全文,再次指出当代美术创作中的“乡土美术”发生了“生态转向”。

9.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中国当代主题性美术创作的乡土叙事逐渐呈现出的“生态转向”趋势,这与我国的国家方针政策是密切相关的。

B.随着社会变革与实践,我国美术创作主题会随之发生变化;当代乡土叙事的“生态转向”趋势已经表明了这一特点。

C.中国当代乡土绘画最后必然向着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意味逐渐转型,是因为我国文化中有“天人合一”的传统精神。

D.中国当代“乡土美术”和“乡村叙事”已经发生了视觉形态与精神内涵的“生态转向”,而完成“生态转向”还需要一个过程。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章昭达字伯通,吴兴武康人也。

性倜傥,轻财尚气。

少时遇相者谓曰:“卿容貌甚善,须小亏,则当富贵。

”梁大同中,昭达为东宫直后,因醉堕马,鬓角小伤,昭达喜之,相者曰:“未也。


侯景之乱,昭达率乡人援台,为流矢所中,眇其一目。

相者见之,曰:“卿相善矣,不久当富贵。

”台城陷,昭达还乡里,与陈文帝游,因结君臣分。

侯景平,文帝为吴兴太守,昭达杖策来谒。

文帝见之大喜,因委以将帅,恩宠超于侪等。

陈武帝谋讨王僧辩,令文帝还长城招聚兵众,以备杜龛,频使昭达往京口禀
承计画。

累功除定州刺史。

时留异拥据东阳,武帝患之,乃使昭达为长山令,居其心腹。

(天嘉)四年,以功授镇前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初,文帝尝梦昭达升台铉,及旦,以梦告之。

至是,侍宴酒酣,顾昭达曰:“卿忆梦不?何以偿梦?”昭达对曰:“当效犬马之用,以尽臣节,自余无以奉偿。

”寻出为都督、江州刺史。

废帝即位,改封邵陵郡公。

华皎之反,其移文并假以昭达为辞,又频遣使招之,昭达尽执其使送都。

太建二年,征江陵。

时梁明帝与周军大蓄舟舰于青泥中,昭达分遣偏将钱道戢、程文季乘轻舟焚之。

周又于峡口南岸筑垒名安蜀城于江上横引大索编苇为桥以度军粮昭达乃命军士为长戟施楼船上仰割其索索断粮绝,因纵兵攻其城,降之。

三年,于军中病薨,赠大将军。

昭达性严刻,每奉命出征,必昼夜倍道;然其所克必推功将帅。

厨膳饮食,并同群下,将士亦以此附之。

每饮会,必盛设女伎杂乐,备羌、胡之声,音律姿容,并一时之妙,虽临敌弗之废也。

四年,配享文帝庙庭。

(节选自《南史•章昭达传》)
10. 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 周又于峡口南岸筑垒名安/蜀城于江上横引大索/编苇为桥/以度军粮/昭达乃命军士为长戟施楼船/上仰割其索/
B. 周又于峡口南岸筑垒名安/蜀城于江上横引大索/编苇为桥/以度军粮/昭达乃命军士为长戟/施楼船上/仰割其索/
C. 周又于峡口南岸筑垒/名安蜀城/于江上横引大索/编苇为桥/以度军粮/昭达乃命军士为长戟/施楼船上/仰割其索/
D. 周又于峡口南岸筑垒/名安蜀城/于江上横引大索/编苇为桥/以度军粮/昭达乃命军士为长戟施楼船/上仰割其索/
11. 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 东宫,古代宫殿名,因在皇宫东面而得名,后也借指居住在此的太子。

B. 移文,官府用于征讨、晓谕或声讨的文书,也称为“移书”或“檄文”。

C. 薨,古代称诸侯或有爵位的官员的死亡,也可用于妃嫔、皇子、公主等。

D. 配享,指臣子在帝王宗庙得到附带祭祀,是古代奖励功臣的一种恩典。

12. 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昭达追随文帝,颇得信任。

文帝任吴兴太守时,昭达主动谒见,结下君臣情分;文帝镇守长城,昭达多次奉命与武帝通消息,后累积功勋为定州刺史。

B. 昭达忠于陈朝,不怀二志。

御宴上,面对文帝询问,昭达坦陈尽忠尽节之意;废帝即位后,华皎造反,昭达将华皎派来诱降的人全部押送到京城。

C. 昭达能征善战,颇有智谋。

早年昭达即跟随文帝守长城,防杜龛;后又担任长山令,防备留异;征江陵
时,面对梁周大军,他巧出奇兵,大获全胜。

D. 昭达尽职尽责,治军有方。

他为国赴战,鞠躬尽瘁,最后病死于军中;行军征战恩威并施,能以身作则与士兵共苦,又懂得犒赏将士,因此深受敬戴。

13.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昭达对曰:“当效犬马之用,以尽臣节,自余无以奉偿。


(2)昭达性严刻,每奉命出征,必昼夜倍道;然其所克,必推功将帅。

(二)古代诗歌阅读(9分)
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中夜起望园值月上①
柳宗元
觉闻繁露坠,开户临西园。

寒月上东岭,泠泠疏竹声。

石泉远逾响,山鸟时一喧。

倚楹遂至旦,寂寞将何言。

【注】①本诗作于柳宗元被贬永州之时。

西园位于作者永州愚溪住宅以西。

14. 分析这首诗颔联的意境及表达的情感。

15. 联系本诗意境,分析“泉响”“鸟喧”采用了什么艺术手法?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6.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烛之武退秦师》中,表明晋国国君背信弃义的一句是:“___________”。

(2)今我来思,____________ 。

—— 《采薇》。

(3)在《沁园春·长沙》中,由眼前的秋景过渡到对过去回忆的两句是:“________,_________”。

(4)《论语》中孔子强调尊重他人意愿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论语》中,孔子认为成为教师的条件是温习学过的知识从中有新的理解与体会的句子是:“___________,(5)
___________”。

(6)《氓》中直接劝告女子不要沉溺于爱情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7)《氓》中女子的兄弟不但不同情,反而笑话她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9分)
17.下图是“中国节能认证”标志(内部是蓝色),请写出该标志除文字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100个字。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11分)
18.下面是福州市“城市名片”对联征集活动的获奖作品,其下联空格处应填入的词语是()。

上联:商贸繁荣两塔擎天光禹域
下联:□□□□ 三山载福毓榕城
A. 人杰地灵
B. 四季如春
C. 人文鼎盛
D. 海西明珠
四、写作(60分)
19.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写作。

鲁迅在《记念刘和珍君》中说:“流言,尤使我耳不忍闻。

”请以“流言”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

C项,“沿袭《朱子家礼》的做法”表述错误,根据原文,“由于受《朱子家礼》的影响,婺源人十分注重家庭教育,扣好孩子们人生成长的“第一粒扣子”。

就连刚出生的婴儿,家长们都在新生儿洗三朝后穿新衣前,用红头绳在婴儿的手臂上缚一圈,直至满百天后才解开”,可见,文中这种“缚手”习俗是受《朱子家礼》的影响,并非是沿袭《朱子家礼》的做法;“从而为婴儿今后的健康成长不走歧路扣好了‘第一粒扣子’”表达也不严谨,原文仅仅表达“缚手”是扣好孩子们人生成长的‘第一粒扣子’”。

故选C。

【2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文章信息、评价文本的主要观点的能力。

D项,“如果‘动必有礼’,就能‘不背于道”表述错误,混淆关系,根据原文,“他强调礼对人的约束作用,认为人只有‘动必有礼’,才能‘不背于道’”,可见,原文表达的是必要条件关系,二选项表达的是充分条件关系。

同时,“他认为‘礼就是行’”的表述过于绝对,原文“如果理是知,那么,礼就是行”的表述有明显的假设意味。

故选D。

【3题详解】
本题考查学生理筛选并整合文本内容及从不同角度和层面发掘文本反映的社会意义的能力。

根据文本三则材料的合并中心,可以从“立德”和“树人”两方面去思考。

可以关联材料二与材料三的关系,由“用实际行动践行科技报国的理想信念,志存高远,用自身的实际行动报效祖国,在党和国家需要的时候,毅然挺身而出,主动扛起责任,挑起担当,用自己所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智慧为国家做出自己的贡献”“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