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论严羽《沧浪诗话》中的“别材”、“别趣”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夫 诗有别 材 ,非关 书也 。 ” 【 u 作诗 的前 提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基础 是 博览 群书 ,正 所 谓 “ 操千 曲而 后 晓声 , 观 千剑 而后识 器 ;故 圆照之 象 ,务先 博 观 ” 。【 司 然 “ 材”之前 又有一 “ 别 ”字 之 限 ,不 是所 有 的书 都可供 一读 ,更不是 所有 的材料均 可人 诗 。从字 义 上说 , 《 说文= 》 : 别 ,分别也。首先 , 对材料要有 所甄别 , “ 学诗先除五俗 :一日俗体 ,二 日俗意 , 三 日俗句 ,四日俗字 ,五 日俗韵 。 ” 【 l 】1 o 8 去除 陈词 滥 调 ,并反 对世俗 化思潮对 雅文学 的深 层渗 透 ,倡 导 唐诗 雅韵 的复 兴 。元 白诗 之 所 以为沧 浪 所 贬斥 , 缘 由便在 此处 ,以 自居易 为代表 的 “ 俗 语 言 ”对 宋 代 “ 以俗为 雅 ”有直 接 的影 响 。学 诗 不能 盲 目学 , 须在有 “ 第一义”的优秀诗篇中感受诗道 “ 看诗 须着 金刚 眼睛 ,庶不眩于 旁 I ' - H ̄ 法” 。 【 ‘ 1 1 3 4 如不 是 这样 , “ 别材 ”不 如改为 “ 博材 ” 。 然 作 诗 的关 键 在 于 “ 悟” , “ 惟 悟 乃 为 当行 , 乃为本 色 ” 。 【 1 ]心 作 诗 如一 味 从读 诗 中寻 求 材 料 , 而 无诗 人 之 “ 悟” ,结 果便 是诗 无 好诗 ,拾 人牙 慧 而 已 ,所得 只一 “ 筌”而 已 ,于作 诗上 必不 会有 精
郑佳 妮
( 哈尔滨师范大学 文学 院 ,哈尔滨 1 5 o o 2 5 )
摘 要: “ 别材” 、 “ 别趣”是严羽 《 沧浪诗话》 诗学理论的核心,在中国文论史上有着不容 忽视的地位 。
“ 别材” 、 “ 别趣”说 的关键 ,在于 “ 读书”与 “ 穷理” 。以严羽所见 ,诗人的感悟 能力和审美趣味与 “ 读 书” “ 穷理”没有必然的关系,但是 ,不 多积 累知识不探 究事理 ,就 必然缺乏诗歌创作和鏊赏的能力。 关键词 :严羽 ; 《 沧浪诗话》 ;别材 ;别趣 中图分类号:L 2 0 7 . 2 2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 6 7 2 -5 4 0 9( 2 0 1 5 )o 7 —O l 1
参考文献 :
“ 语 忌 直 ,意 忌浅 ,脉 忌露 ,味 忌短 。 ” 【 l 】 由此 可 以看 出 ,严羽倾 向的是一 、二两重 意思 。 宋 代 诗人 论 诗 讲 究 “ 以俗 为 雅 ” ,常 以 “ 趣” 谈 诗 ,然而宋 代 理 学在 当时 已是 主 流思 想 ,因而 , 宋 诗 即使 讲 究 “ 趣” ,实 际上 是 “ 理趣” 。理 有 义 理 、玄理 ,阐述 的多 为哲学层 面事 ,宋诗 自此 虽然 有 了新 的发 展 ,但说理 、议论 、典故 堆砌 代替 了 吟 咏情性 ,且 “ 用字必有 来历 ,押韵 必有 出处 ” ,[ 1 】 诗 的意 境 皆无 。 如严 羽 所 说 : “ 本 朝 尚理 而病 于 意兴 ” 。 [ 1 ] 1 4 8 如 此 ,严 羽 针对 宋 诗 现状 ,提 出 了 “ 别趣” ,即有别 于 理趣 。严 羽所 说 的 “ 趣” ,应 当 是指 诗歌 的韵 味 。 “ 如 空 中之 音 ,水 中之月 ,镜 中 之象 ” 【 l J 诗歌 形象 应 有别 于抽 象 说理 、堆砌 典故 ,应该空灵蕴藉 、深婉不 迫 。 如何将知 识 ,事理 ,妙悟 运用 得相 得益彰 ,也 就 是严 羽所 追求 的 “ 兴趣 ” , “ 不涉 理 路 ,不 落 言 筌” 。 【 l 】 严 羽强 调 审美 趣 味 ,着 眼 点 在 于 “ 兴
二 、下笔如 有神— —论 “ 别 趣”
“ 夫 诗有 别材 ,非关 书 也 ;诗 有别趣 ,非关 理 也。 ” “ 书 ”指 的是 以 “ 文字 ” “ 才学 ”为诗 ; “ 理 ”则 指 以 “ 议 论 ”为 诗 。诗人 需 要 通过 读 书穷
理提高诗人 自己的才识 , 提升审美情趣 ,如此 ,才 能 创作 出具 有 “ 别 趣 ”之诗 。但不 能一 味 的依 赖古 诗 ,处 处 以古 诗 为 标 榜 。 “ 非关书也” “ 非 关 理 也 ”并 不 是 严 羽 主张 “ 废学” ,这是 抨 击 江西 诗 派 的苏黄习气 。 “ 别材” 、 “ 别趣”说的关键 , 在 于 对 “ 读 书 ”与 “ 穷 理 ”的解读 。以严 羽所 见 ,诗人 的感悟能力和审美趣味与 “ 读书” “ 穷理”没有必 然 的关 系 ,但是 ,不 多积 累知识不 探究 事理 ,就必 然 缺 乏诗 歌 创 作 和 鉴 赏 的能 力 。清 崔旭 堂 诗 话》卷三 : “ 沧浪主悟而 日多读书 ,竹 坨 ( 朱彝 尊 ) 主学 而 日 以悟 人 。学 者 识 之 体 ,悟 者 识 之用 也 。读 书破万 卷 ,学也 ;下笔 如有神 ,悟也 。 ”U I 嚣 清仇兆鳌 《 杜诗详注》 ,对 “ 读书破万卷” “ 破” 字 提 出三解 :一 为 “ 胸 罗万 卷 ,故左 右逢 源而 下笔 有神” ;二 为 “ 书 破 ,犹 韦 编三 绝 之意 。盖 熟读 则 卷易磨也 ” ;三 为 “ 识破万卷之理 ” 。 [ 5 1 3 4 因此 , “ 读书” “ 穷 理 ”并 不 是 诗 歌创 作 的桎 梏 ,而是 提 升 诗人感 悟 能力和 审美趣 味的必经 之途 。 “ 兴 ”在 古 代诗 论 中有 多重 含 义 :一 为 感 兴 , 诗 人 对 外 界 事 物 有 所 感触 进 而 生 发 情思 ;二 为 意 兴 ,指 联想 、委婉 含 蓄等表 现手法 ;三 为兴 寄 ,指 有 所 寄托 以及社 会 现 实 。 “ 唐 人 好诗 ,多是 征 戍 、 迁 谪 、行 旅 、离别 之 作 ,能感 动激 发人 意 。 ”【 l 】悌
趣” 。 “ 兴趣 ”就是指诗人的情性熔铸于诗歌形象 整体之后所产生的空灵蕴藉 、余 味无穷 的美学特 点 。强调 意兴 、兴致 、感 兴 ,追 根 溯 源 ,实 则 是 《 诗垒 比兴的发展和延伸。严羽极为推崇盛唐诗 , “ 诗者 ,吟 咏情 性也 。盛唐 诗 人惟 在 兴趣 。 ” 【 1 ]2 6 “ 本 朝 人 尚理 而 病 于 意 兴 ,唐 人 尚意 兴 而 理 在 其 中0 ” 【 l 】m盛 唐诗 并没 有将 “ 理” 、 “ 趣 ”完 全 分 离 ,说理而不堕理窟 ,有学问而不卖弄学 问 ,将 “ 理 ”融人 诗 中却不 露 痕迹 ,便 是 “ 羚 羊挂 角 ,无 迹可求” 【 笛的境界 ,于宋 诗 “ 用字必有来历 , 押韵 必有 出处”有根本 的区别 ,宋人 对 于诗法 的过 分追求使得其 诗作 “ 但 见 文 字 ,不 睹 情 性 ” , 与 “ 诗者 ,吟咏情性也 ”的美学情境 相去甚远 。 “ 别材 ” 、 “ 别趣 ”是严 羽 《 沧浪诗话》 诗 学理 论 的核 心 ,在 中国文 论史 上有 着 不容 忽 视 的地 位 。 “ 材 ”与 “ 趣 ”虽 然 不是 严 羽首 次提 出 ,但 是对 其 作出诗性的限定并具有可行性严羽是第一人。从 审 美感 兴 出发 ,对诗歌 意象作 出重要规定 ,并 把 审美 意象和审美感兴结合起来 , 为诗学者提供 了可学 习 的理论 ,对 于 诗歌 的审 美 意境 也 有 了形 象 化 的把 握 。严 羽 的理 论 贡献 ,对 后来 的学 者 以及 美 学 家 , 如前后七 子 ,王夫之 以及叶燮 ,有 着重要 的影 响。
收稿 日期 :2 0 1 5 . O 4 — 1 2
进 。此所以严羽批评江西诗派处。后期的江西诗派 诗 人 已元 苏 、黄风 度 了 ,仅 以诗法 为 核心 ,他们 已 不是诗人 ,而是 “ 理论家”了。严羽在 《 诗法》篇 中提出了学诗的三重境界 , “ 学诗有三节 :其初不 识 好恶 ,连篇 累牍 ,肆笔 而成 ;既识羞 愧 ,始 生畏 缩 ,成之极难 ;及其透彻 ,则七纵八横 ,信手拈 来 ,头头是道矣。 ” 【 ’ 】l 说的就是 “ 悟”的产生 , 初学诗者 自以为是 , 稍有知识便 自 知浅陋,及至彻 悟之后 , 信手拈来头头是道 ,喜怒调笑皆成文章。 至 于如 何 去 “ 悟” ,严 羽 所谈 也 仅 仅 是 点 到 即 止 , 提供 的方 法也不 过是博采 众 长 ,识辨 优劣 , 自行 悟 人。但细思之下 ,严羽所为又极是恰 当。 “ 悟有浅 深 ,有分限 , 有透彻之悟 ,有但得一知半解之悟。 ”
渊明、应、刘、谢 、阮、庾 、鲍等人的一看……” 嘲 有此基础后 ,须 “ 识辨” ,严羽主张诗作之间 优劣的对 比, “ 作诗正须辨尽诸家体制,然后不为 旁门所惑” ,【 】 “ 辨家数如辨苍 白, 方可言诗” , [ I 】嗡 “ 酝酿 胸 中 ,久 之 自然悟 人 。 [ 1 】 识辨 的才 能是 诗歌 主体活动的前提和条件 ,辨得出孰优 孰 劣 ,才有可能写得出好 诗 ,具备识辨 的素质和能 力 ,才会 入 门正 ,立志 高 ,方 向明 。
一
、
读 书破万卷— —论 “ 别材”
在 《 沧浪 诗话》 中 ,对 于 “ 别 材 ”与 “ 别才” 之争 论 颇多 ,一字 之差 ,解 释不 同 ,结论 也会 相差 甚 远 。争 论 集 中 于两 点 :一 为 材 料 解 ,一 为才 能 解 。还有 一种 中庸 的观点 ,即二字 可通 用 。据 《 沧 浪诗话》 内容来看 , 严羽并未将二字通用 , “ 夫诗 有 别 材 ,非关 书也 ” , 【 I ]2 6“ 少 陵 诗 ,宪 章 汉 魏 , 而取材于六朝” ,[ 1 1 1 7 1 “ 遂以文字为诗 ,以才学为 诗” ,【 1 ] 笛“ 人言太白仙才 ,长吉鬼才” ,【 l 】 1 7 8 诸 例 可证 ,严 羽对 于 “ 材 ”与 “ 才 ”是有 分别 的解 释 的 ,此 处不 予再辩 。 “ 材 ”作为材 料解 ,文 意便通 了 ,不会 有玄 之又玄之 感 。 严羽在 《 沧浪诗话》开篇即立言 :夫学诗 以识 为主 。 “ 识 ”乃为 一切学 问之发 端 。学 诗首先 要做 的便 是 要 “ 识得 ” ,增 长见 识 ,积 累 素材 。 《 沧 浪 诗 话》 中提 出 了指 导语 ,严 羽 将 历 代 优 秀 诗 歌 排 序 ,认 为学诗 当从 “ 楚辞 ” 、汉 魏诗学起 ,然 后李 杜 ,然 后盛 唐诗 。从 最优 秀 的诗 歌学起 ,就 是入 门 正 ,且 “ 从上作下”了,就如 《 红楼 中黛玉教 香菱学诗 : “ …… 《 王摩诘全集》 ,你且把他的五 言律一 百首 细心 揣摩透 熟 了 ,然 后再读 一百 二十 首 老杜 的七 言律 ;次 之再李 青莲 的七言绝 句读 一二百 首 。肚 子里 先有 了这三个 人做 了底子 ,然后再 把 陶
2 0 1 4 年 第 7期 ( 总第 1 3 9期 )
边疆 经济与 文化
THE BORDER ECONOMY AND CUL TURE
No . 7 . 2 01 5 G e n e r a 1 . No . 1 3 9
【 作品赏析 】
浅论严羽《 沧浪诗话》 中的 别材” ¨ 别趣”
作者简介 :郑佳妮
( 1 9 8 9 一) , 女, 黑龙江尚志人,硕士研究生,从事文艺学研究。
囤
B I A N J I A N G J I N G J f Y U W E N H U A
邦佳 妮: 浅论严 羽< 沧浪诗话> 中的“ 别材” 、 “ 别趣”
【 l 】也识 有 不 同 ,才 亦 有 不 同 ,悟 又 如何 能 一 以论 之 ,如 “ 悟 ”能说 清道 明便 无甚 奇妙 处 了 ,即便能 提 出一 套体 系 ,也 不 能为所 有人信 服 。严 羽 只是授 人以 “ 鱼” ,至于 如何 去 “ 渔” ,便是 各诗 家须 显神 通 之事 了。 严 羽关 于诗学 的观 点 ,并 不都是 独创 , 但 将之 形成体 系却是第一人 ,于后 人在学诗一道有迹可 循。 “ 学 诗 如学 仙 ,时 至骨 自换 ” 【 羽4 5 3 由此也 可 看 出 ,严羽对江西诗派的批判 ,并不是一 味地否 定 ,贬斥 的是 “ 苏 、黄 以下 之诗 ” 。严 羽之 于 江西 诗 派亦有 其一 脉相 承之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