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7 环节动物门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嗉囊
口、口腔: 1~3节;
咽: 4~5节,肌肉发达,有单细胞咽腺,分泌黏
液和蛋白酶;
砂囊
嗉囊
食道:6~8节,食道壁内陷成钙腺,分泌钙离子,
维持体液与血液的离子和酸碱平衡;
嗉囊、砂囊:8~9节,肌肉发达,内有一层角质
膜,能磨碎食物;
砂囊
嗉囊
胃:10~14节,富含微血管, 前部有一圈胃腺,分泌消化酶
适应于暂时性体外寄生生活的特征
1)前后端各有一个发达的吸盘
2)消化系统适应吸血生活
• 口腔有细齿,可锯开寄主皮肤;
• 咽腺能分泌抗凝血素,咽壁肌肉发达,以利于 抽吸血液; • 嗉囊发达,吸血量可超其体重多倍,可供胃和 肠几个月的消化。
真体腔出现的意义 具有发达的真体腔是环节动物的一个重要的进 化特征。 1)肠壁外附有肌肉,使肠道能自主蠕动,消化道在 形态和功能上进一步分化,消化能力加强; 2)宽阔的体腔有利于体内各种器官的发生,使动物 体的结构进一步复杂,各种机能更趋于完善;
3)腔内充满流动的体腔液,辅助物质的运输,且 参与体节的伸缩;
身体分节是高等无脊椎动物进化的重要标志。 1)增强运动能力,不仅使整体运动灵活,而且局 部或每个体节都能独立进行运动。 2)促进动物体的新陈代谢,增强对环境的适应能 力。
2.2 发达的真体腔——裂体腔法(端细胞法)
多细胞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三个腔:囊胚 腔、原肠腔、体腔。真体腔又称次生体腔;囊胚腔 (初生体腔)在成体残存部分形成血管腔。
受精囊:2~3对,位于第6~9节内,梨形囊状物, 开口在腹面两侧,为接纳和贮存精子的场所。
环带:环毛蚓性成熟时,身 体前部相邻几个体节体壁的 上皮细胞膨大形成环带,环 带上有大量的单细胞腺,分 泌物有帮助交配、形成卵茧 及营养卵的作用。
异体受精
1)精子先成熟,雄性生殖孔紧贴 对方受精囊孔,交换精子,两蚯蚓 分离;
2 身体结构
2.1 分节
1)同律分节——环节动 物的身体除头尾外,由许 多相似的体节构成;
2)每一体节内部形成一 个小室,体节间以节间膜 (隔膜)相分隔,在体表 形成节间沟;
3)节生长区位于身体后 端,尾节之前; 4)许多器官,如体腔、 肌肉、附肢以及排泄、生 殖系统等大多按节重复排 列。
分节的意义
背孔:背中线自11~12节开始的各体节节间沟,
体腔与外界相通,遇干燥或剧烈刺激,体腔液从背 孔喷出,可湿润体表和防卫。
运动:蠕动、挖洞
依靠环肌、纵肌交替收缩,在流体静力骨骼和
刚毛的辅助作用下完成。
3、闭管式循环系统
血管分化:动脉、静脉、毛细血管 呼吸色素:血红蛋白、血绿蛋白、蚯蚓血红蛋白 背血管、腹血管及两侧的动脉弧等内腔都是 残留的囊胚腔形成的。 血液始终在血管中流动,血液循环有方向性, 提高了运输营养物质及携氧机能。
盲肠
不能消化的食物连同大量的泥土经肛门排出体 外,称为蚓粪。
蚓粪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和腐植酸以及氮、磷、 钾多种微量元素和氨基酸等,全面满足植物生长的各 种需求,被誉为新型全价复合肥料。
3 环节动物的分类
3.1 多毛纲(Polychaeta)
约1万多种,为较原始的类群,绝大多数海 洋生活,极少数淡水生活;头部感觉器官相对发 达;具疣足;雌雄异体,无生殖环带;发育经担 轮幼虫。
蚯蚓的外部形态对土壤生活的适应
1)体长而圆,头部和感官退化;
2)疣足退化,运动器官为刚毛;
3)皮肤具皮肤腺,能分泌粘液;有背孔可喷出体腔
液,起润滑作用,有利钻洞和保护体表;
4)具环带,分泌蚓茧,保证在土壤中受精、发育。
3.3 蛭纲(Hirudinea)
约500多种,绝大多数生活在淡水中,多数种 类行吸血的半寄生生活。体节数目少且固定。无 疣足,无刚毛。雌雄同体,性成熟时有环带。有 口吸盘和后吸盘。体腔被结缔组织占据而减小, 转为血窦。
腹神经索
脑 神 经 节
前脑
口前叶
中脑
后脑
眼、口前叶的触手、口、咽
化学感受器
脑神经节控制全身感觉和运动,并发出神经到消 化管(交感神经系统);围咽神经分出神经到口腔壁 和第一节;咽下神经是身体运动控制中心,可调节远 距离体节运动。腹神经节在每个体节发出3对神经到 体壁和各器官(周围神经系统)。
蚯蚓具有简单的反射弧,神经元之间通过突触传 递产生冲动: 上皮细胞→感觉神经元→联络神经元(腹神经节)→ 运动神经元→效应器(肌肉) 腹神经索中有5条巨大神经纤维,分支到纵肌, 传导冲动极快(20~30m/s),可引起所有体节同时收 缩,使虫体迅速逃避。
代表动物——环毛蚓
本属有五六百种,分布广。各种环毛蚓的大小 不一,最长可达70cm,常见为20~30cm。一般生 活在潮湿的土壤中,昼伏夜出,以腐败的有机物为
食。
1、外形特征 体呈长圆柱形,通常由100个左右的体节构成。
头部不明显,感觉器官退化。除围口节和尾节之外,
其余各节生有一圈刚毛。雌雄同体,有生殖环带。
使进一步消化;
肠: 15节起,是消化吸收的
主要场所;(盲道、黄色细胞)
盲道:肠壁背侧中央凹陷,增加消化吸收面积。
黄色细胞:来源于体腔膜,功能类似于肝脏,是 糖原、脂肪合成和储存的中心。
肓肠:笫26节,肠向前伸出一
对指状突起,内有腺体,可分泌
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
直肠:最末几节,无盲道,无 消化功能,收集和贮存食物残渣, 从肛门排出体外。
血循环主要依靠侧血管壁肌肉和蛭体运动来完成。
口腔中有3个颚片,可切破寄 主皮肤。咽部肌肉发达,可如吸管
样吸食血液;唾液腺分泌蛭素,有
抗凝血作用。嗉囊发达,两侧有11
对盲囊,可储存血液。
神经元数目较少而细胞体较大,是研究神经 结构与功能的实验材料。 感官发达,适应其摄食方式。 全部有性生殖。雌雄同体,异体受精,具有 生殖带,无受精囊。可形成卵茧,直接发育。
壁血管 神经下血管
富氧
分支血管
富养
体 后
背血管
体 前
动脉弧
食道侧血管
肠壁
按体节分支
微血管网Hale Waihona Puke 微血管网体壁肠、肾等
腹血管
环毛蚓无呼吸系统,通过体表进行气体交换。
4、后肾排泄系统
后肾是由中胚层的体腔膜形成的,呈管状结构, 具两个开口——肾口和肾孔。(大肾管) 肾口(内肾口):位于体腔内,表面具鞭毛,呈 喇叭形,可以直接收集体腔液中的代谢产物。 肾孔(排泄孔):穿过节间膜开口在下一个体节 的体壁。
代表动物——沙蚕
在海水中营游动生活,昼伏夜出。体细长圆柱 形,略扁,体节分明。头部明显,由口前叶和围口
节构成。围口节之后,除尾节外,每个体节均具有1
对疣足。
感官发达。口前叶背部有2对眼,可感光;前缘 有1对口前触手,两侧各有1个粗大触须;围口节两 侧各有4条围口触手;触手触须均有触觉功能。口前 叶后端两侧有项器,有嗅觉功能。
口在腹面,捕食时咽能翻出成吻,吻前端有1对 几丁质的颚。
无性生殖为出芽生殖或分裂生殖。 有性生殖为雌雄异体,体外受精。沙蚕无固定 的生殖腺和生殖导管,在生殖期由体腔上皮发育为 精巢或卵巢,有担轮幼虫期。 生殖群游:有些种类的沙蚕,雌、雄生殖腺同步成 熟,同时从海底游向海面,释放卵和精子。
3.2 寡毛纲(Oligochaeta) 已知6000余种,大多陆生。头部不明显,感官 不发达。疣足退化,体表具刚毛(分类依据)。性 成熟时体表形成环带,卵产于环带中,脱落成卵茧。 雌雄同体,异体受精,直接发育。
精巢囊
贮精囊
输精管:2对,在第13体节内两两愈合,在第18体节 与前列腺管汇合,以雄性生殖孔开口于腹面两侧。
前列腺:1对,位于雄性生殖孔一侧,开口于输精管 末端,分泌的粘液可以滋养精子和辅助交配。
雌性生殖系统 卵巢:1对,位于笫13体 节内,由许多细小的卵巢 管组成。 卵漏斗:1对,与卵巢相 接,下接输卵管。 输卵管:1对,在笫14体 节汇合,以雌性生殖孔开 口于腹中线。
感官不发达:
• 体壁上有感觉乳突,触觉;
• 口腔感受器,味觉、嗅觉;
• 体表上皮细胞之间有光感受器,避强光趋弱光。
6、生殖系统 雌雄同体或异体,大多有性生殖,也可无性
生殖。海产种类有担轮幼虫期,其他淡水及陆生
种类为直接发育。生殖系统由中胚层形成。
担轮幼虫:陀螺 形,在腰部有两 条纤毛环,其间 有口,无体节。
大肾管一般每体节1对或多对。肾口摄入大量体 腔液进入肾管;肾管上的微血管网交换代谢废物进 入肾管,选择回收非废物成分到体腔液和血液。有 效排出代谢废物并维持离子平衡和渗透调节。
膀胱
细管
粗管
有的种类后肾特化为小肾管,无肾口。环毛蚓 无大肾管,具有3种小肾管。 隔膜小肾管:14体节以后各隔膜的前后侧,肾孔 开于肠内; 咽头小肾管:咽和食道两侧,肾孔开于咽; 体壁小肾管:位于体壁内面,小且数目多,肾孔 开于体表。
代表动物——医蛭(水蛭)
背腹扁,体节数目固定,一般33节。末端7节愈 合成后吸盘,口吸盘和后吸盘有吸附功能。每个体
节有数个形似节间沟的体环。头部不明显,背侧有
数对眼点。体表无刚毛。
体壁结构较其他环节动物复杂。上皮层下有 真皮,其中有色素细胞。除环、纵肌之外,还有斜
肌和背腹肌。
体腔被结缔组织占据而退化缩小,形成血窦, 循环的液体为血体腔液,不是完全的闭管式循环。
原肾与后肾的区别
开口 作用 调节水分和离子平衡
原肾
单开口于体表
后肾
收集体腔液和血液中 一端开口于体腔, 的代谢废物,并调节 另一端开口于体表 水分和离子平衡
5、链状神经系统
由脑神经节(1对咽上神经节)、1对咽下神经 节、围咽神经和腹神经索组成(中枢神经系统)。 腹神经索由2条纵行的腹神经合并而成,在每个体节 内形成1对愈合的神经节,形似链状,称链状神经系 统(索式神经系统)。
环毛蚓为雌雄同体、异体受精,生殖系统主要 位于第7~14体节内。 • 雌性生殖孔1个,位 于第14节的腹面中 央; • 雄性生殖孔1对,在 第18节腹面两侧。 • 雄性生殖孔附近有 小而圆的生殖乳突。
雄性生殖系统 精巢囊:2对,位于笫10、 11体节内,内有精巢。 贮精囊:2对,位于第11、 12体节内,有小孔与精巢 囊相通,充满营养液,精 子在此发育。 精漏斗:2对,前端膨大, 口具纤毛,后接输精管。
闭 管 式 循 环 系 统
纵行血管
环行血管
背血管、腹血管、神经下血管
动脉弧、壁血管
微血管网
各组织细胞间
背血管:位于消化管背部中央,管内有瓣膜,管 壁具肌肉,可搏动,控制血液自后向前流动。一 部分血液进入食道、咽、脑等处,另一部分经动 脉弧进入腹血管。
腹血管:位于身体腹侧中央,每个体节内都有分 支,分布在体壁、肠道及肾管等处,形成微血管 网,血液自前向后流动。 动脉弧(心脏): 4或5对,位于身体前部,连接 背腹血管,内有瓣膜,可搏动。推动血流,维持 血压。
前端 第一节为围口节,围口节前端中央是口,口 的背侧有肉质的口前叶。
后端 肛门纵裂,在身体最后端。
2、体壁与运动 体壁:角质膜、表皮、肌肉、体腔膜 表皮:柱状上皮细胞、腺细胞、感觉细胞、感光细胞
肌肉:斜纹肌,外环内纵
体腔膜:单层扁平细胞 刚毛:自上皮内陷形成的刚毛囊内伸出,基部与肌 肉相连。 体腔:体腔液、淋巴细胞、变形细胞、黏液细胞等。
——高等无脊椎动物的开始
1 环节动物门的主要特征
1)分布广泛,身体细长,进化地位介于软体动 物和节肢动物之间;
2)身体两侧对称,出现原始的分节,多数为同 律分节;
3)具原始的附肢——疣足,内有刚毛;
4)具发达的真体腔,闭管式循环系统,链状神经 系统,后肾型排泄系统;
5)雌雄同体或异体,海产种类有担轮幼虫期。
4)真体腔形成过程中残留的囊胚腔形成血管网, 形成完全的循环系统。
2.3 疣足与刚毛
疣足:海产种类的运动器官,原始的附肢形式。每 个体节1对,体壁向外突起形成的扁平片状双层结 构,与体腔相通。
功能:运动(游泳、爬行),气体交换 背须、腹须:触觉
足刺:支撑
刚毛:上皮细胞内陷形成刚毛囊,囊内的毛原细胞 (成刚毛细胞)分泌几丁质形成刚毛。由于肌肉牵 引,刚毛收缩,动物可进行爬行运动。
2)卵成熟,环带分泌形成蛋白质 套管和白蛋白,成熟卵产在管内;
3)随身体收缩后退,茧管相对前移至受精囊孔处, 精子逸出,与卵结合;
4)蚯蚓继续后退,茧管从前端脱离虫体,留在土 中,两端封闭形成卵茧,内含1~3个受精卵。
7、摄食与消化 消化管:位于体中央,纵贯全身。包括口、口腔、 咽、食道、嗉囊、砂囊、(胃)肠、(直肠)肛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