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新版)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上册21.女娲造人 公开课ppt课件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21课 女娲造人
袁珂
1
新课导入
3
2019/7/28
该课件由【语文公
4
盘古开天辟地
造人
女娲
补天
5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作者及神话的文学常识,积累重点字词,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语言构建与运用) 2.体会联想与想象手法的运用,学习本文巧妙的构 思,品味清新、质朴的语言。(语言构建与运用) 3.感受女娲朴实、伟大的母亲形象,激发对祖国文 化的热爱之情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审美鉴赏 与创造)
足见作者想像的丰富
16
• 1.原短文内容框架
女娲造人
揉黄泥
男 人
挥洒泥浆
女
人类绵延
【合作探究】 主题—— “神”性和“人”性的结合
奇特和合理的统一
1.故事中哪些内容体现出女娲的“神”性? 2.故事中哪些内容体现出女娲的“人”性?
要求:分小组讨论,并由小组代表作好 讨论记录,然后由小组代表发言交流。
挥,划分开来了。
31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 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爱因斯坦
想象力是发明、发现及其他创造活动的源 泉。——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想象力是人类能力的试金石,人们正是依 靠想象力征服世界! ——被誉为创造学之父的 奥斯本
32
课堂小练
【拓展延伸】
天地浑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开天 辟地,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 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尺,盘古日长 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 古极长……
《盘古开天》
请围绕下面几方面展开想像,扩充这个神话故事:
1.天地混沌的景象;
2.盘古开天的过程;
3.盘古顶天立地的情景;
作者简介
袁珂(kē)(1916—2001),四川新都人,神话 学家。他长期从事中国古代神话研究,以历史为线 索,以文献材料为依据,考辨真伪,订正讹误,把 中国的古代神话系统化,与此同时促进神话知识的 普及。著有《中国古代神话》《山海经校注》《神 话论文集》《中国神话传说词典》等。
背景材料
本文选自《神话故事新编》(中国青年出版社1963 年版)。原题为“女娲创造人类”,选入课本时改 为现在的题目。本文是作者根据《风俗通》中有关 “女娲造人”的记载改编而成的。作者以大胆新奇 的想象,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富于人道色彩的 演绎与扩充,使得这个古老的神话传说充满生活气 息,焕发出迷人的色彩。
20
【争论题】
• 这个神话故事的内容违背了 科学性,今天学习这个故事 是否有意义?
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 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 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 和美丽的向往,常有浓厚的幻 想色彩。
“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 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 的自然和社会形态本身。”
——马克思
B【点拨】掌握引号的常见用法,结合句子的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 女娲在神祠里祷告,祈求神任命她做 女媒。于是女娲就安排男女婚配。
——古籍《风俗通》有关内容译文
女 娲 造 人
14
探究品味
复述课文,对照《风俗通》中 关于女娲的记载,找出课文丰 富了哪些内容,哪里最见出作 者的想像力。
15
丰富了以下内容:
1.造人动机的产生 2.造人的具体过程 3.人造出后的欢快场面 4.女娲的情绪和心理 5.作者的评述
1.下列各项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是() A.女娲(wā)篷勃(péng)神通广大 B.澄澈(chéng)掺和(cān)眉开眼笑 C.搅混(jiǎo)溅落(jiàn)莽莽榛榛 D.踪迹(zhōng)揉团(róu)兴高采烈
C【点拨】A.篷—蓬。B.掺—chān。D.踪—zōnɡ。
2.“她给她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作 ‘人’。”句中的“人”加引号的作用是() A.表示引用 B.表示特定称谓 C.表示着重指出 D.表示讽刺或否定
• 一天变化七十次 • 揉黄泥造人 • 挥洒泥浆造人 • …………
寂寞孤独 自豪欣慰 忙碌疲倦 …………
“神”的非 凡能力和 神奇方法
想像 大胆奇特
“人”的心 理、情感、 活动
想像 真实合理
研读课文: 1.你也发挥自己的想像,对女娲 造人的动机、经过做另一种推测, 说给大家听听。 2.说说你对女娲的认 识。
4.天地成形后,盘古化成了什么?
拓展迁移
阅读神话《盘古开盘沌天古,地用分》大出选板了段斧开,劈地回开。答了问混题。
有一天,他忽然醒过来。 睁开眼睛一看,啊呀,什么
1.从选段中找出三个反义词。
也看不见,眼前只是模糊的 清-浊 轻-重 冉冉上升-沉沉下降
一片,闷的怪心慌。不知道 2.用简洁的话叙述天和地是怎样 从哪里抓过来一把大板斧, 形成的。 朝着眼前的混沌用力这么一
《风俗通》中关于女娲的记载
通常说天地开辟以后,还没有人类。 女娲揉团黄土造成人。 这项工作太费力了,女娲忙不过来,
就把一根绳子放到泥浆中,拉出来, 溅出的泥点子就成了人。 女娲在神祠里祷告,祈求神任命她做女媒。 于是女娲就安排男女婚配。
12
• 通常说天地开辟以后,还没有人类, 女娲揉团黄土造成人。这项工作太费 力了,女娲忙不过来,就把一根绳子 放到泥浆中拉出来,溅出的泥点子就 成了人。
9
重点字注音
女娲(wā) 莽莽榛榛(mǎng zhēn) 蓬勃(péng) 澄澈(chéng) 掘(jué) 掺和(chān huo) 揉团(róu) 疲倦不堪(kān) 泥潭(tán) 搅混(jiǎo) 挥洒(sǎ) 溅落(jiàn)
重点词语解释
【神通广大】本指法术广大无边。现指本领极大,办法极多。 也用于讽刺、形容人活动能力很强,善于钻营投机。 【兴高采烈】兴致高,情绪热烈。 【眉开眼笑】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 【一般无二】完全相像,没有两样。 【开辟】开创;创立。 【荒凉】人烟少;冷清。 【莽莽榛榛】莽莽和榛榛两个词均用来形容草木丛生的样子。 【蓬勃】繁荣;旺盛。 【澄澈】清澈透明。 【灵机】灵巧的心思。
挥,只听得一声霹雳巨响, 3.找出描写盘古开天劈地动作
大混沌忽然破裂开来。其中 的动词,这些动词表现了盘古
有些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 的什么特点。
升,变成天;另外有些重而 浊的东西豪,壮沉威沉力下巨降大,变成 地。------当初是混沌不分的 天地,就这样给盘古板斧一
4.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的修辞
手法。 夸张
25
26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 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 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逐走:竞跑,赛跑。 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河、渭:即黄河、渭水。 大 北泽。:大湖。传说其大纵横千里,在燕门山 道渴而死:在半路因口渴而死。 邓林:桃林。
28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 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 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 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 水。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 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时期的产物,是人类早期 不自觉的艺术创作,是原始社会最早的艺术形式之 一。是古代劳动人民对社会和自然现象的美妙解释 和奇特想象,他们把自然力神化、人格化,在幻想 中不自觉地进行艺术加工,创造出许多神的故事, 这就是神话。神话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力的抗争 和提高人类自身能力的渴望。 其中的人物形象,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
于是,上帝在亚当睡觉时,抽了亚当的一根 肋骨造成一个女人叫夏娃,做了亚当的妻子。 从此,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里无忧无虑,过着 和谐美满的生活。
在中国有女娲造人美 丽神话,在西方有上帝造 人的宗教神话,人类的起 源到底是什么,要依赖科 学的解释。
24
女娲造人,体现了人类可 贵的创造力和探求精神,也使 我们感受到生而为人的自豪。 今天,我们面对的广大世界, 依然有许多未知领域,等待我 们去探求,去追索,去感受那 种创造成功的喜悦。
22
上帝在创造天地和万物以后,在第六日造 人。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用地上的尘土造一 个人,往他的鼻孔里吹一口气,有了灵气,人 就活了。能说话,能行走,上帝给他取一个名 字叫亚当。后来,亚当成了伊甸园的守护神。 亚当给伊甸园里的各种飞禽走兽起了名字,它 们都听从于亚当。上帝看亚当辛苦,决定为他 造一个配偶,以便帮助他工作。
袁珂
1
新课导入
3
2019/7/28
该课件由【语文公
4
盘古开天辟地
造人
女娲
补天
5
学习目标
1.了解有关作者及神话的文学常识,积累重点字词, 把握课文主要内容。(语言构建与运用) 2.体会联想与想象手法的运用,学习本文巧妙的构 思,品味清新、质朴的语言。(语言构建与运用) 3.感受女娲朴实、伟大的母亲形象,激发对祖国文 化的热爱之情和探索未知领域的欲望。(审美鉴赏 与创造)
足见作者想像的丰富
16
• 1.原短文内容框架
女娲造人
揉黄泥
男 人
挥洒泥浆
女
人类绵延
【合作探究】 主题—— “神”性和“人”性的结合
奇特和合理的统一
1.故事中哪些内容体现出女娲的“神”性? 2.故事中哪些内容体现出女娲的“人”性?
要求:分小组讨论,并由小组代表作好 讨论记录,然后由小组代表发言交流。
挥,划分开来了。
31
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 而想象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社会的进 步,成为知识进化的源泉。——爱因斯坦
想象力是发明、发现及其他创造活动的源 泉。——古希腊的亚里士多德
想象力是人类能力的试金石,人们正是依 靠想象力征服世界! ——被誉为创造学之父的 奥斯本
32
课堂小练
【拓展延伸】
天地浑如鸡子,盘古生其中,万八千岁。开天 辟地,阳清为天,阴浊为地,盘古在其中。一日 九变,神于天,圣于地。天日高一尺,盘古日长 一丈。如此万八千岁,天数极高,地数极深,盘 古极长……
《盘古开天》
请围绕下面几方面展开想像,扩充这个神话故事:
1.天地混沌的景象;
2.盘古开天的过程;
3.盘古顶天立地的情景;
作者简介
袁珂(kē)(1916—2001),四川新都人,神话 学家。他长期从事中国古代神话研究,以历史为线 索,以文献材料为依据,考辨真伪,订正讹误,把 中国的古代神话系统化,与此同时促进神话知识的 普及。著有《中国古代神话》《山海经校注》《神 话论文集》《中国神话传说词典》等。
背景材料
本文选自《神话故事新编》(中国青年出版社1963 年版)。原题为“女娲创造人类”,选入课本时改 为现在的题目。本文是作者根据《风俗通》中有关 “女娲造人”的记载改编而成的。作者以大胆新奇 的想象,在原有故事的基础上进行富于人道色彩的 演绎与扩充,使得这个古老的神话传说充满生活气 息,焕发出迷人的色彩。
20
【争论题】
• 这个神话故事的内容违背了 科学性,今天学习这个故事 是否有意义?
关于神仙或神化的古代英雄的 故事。是古代人民对自然现象 和社会生活的一种天真的解释 和美丽的向往,常有浓厚的幻 想色彩。
“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 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 的自然和社会形态本身。”
——马克思
B【点拨】掌握引号的常见用法,结合句子的具体语境进行分析。
• 女娲在神祠里祷告,祈求神任命她做 女媒。于是女娲就安排男女婚配。
——古籍《风俗通》有关内容译文
女 娲 造 人
14
探究品味
复述课文,对照《风俗通》中 关于女娲的记载,找出课文丰 富了哪些内容,哪里最见出作 者的想像力。
15
丰富了以下内容:
1.造人动机的产生 2.造人的具体过程 3.人造出后的欢快场面 4.女娲的情绪和心理 5.作者的评述
1.下列各项中字形和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 是() A.女娲(wā)篷勃(péng)神通广大 B.澄澈(chéng)掺和(cān)眉开眼笑 C.搅混(jiǎo)溅落(jiàn)莽莽榛榛 D.踪迹(zhōng)揉团(róu)兴高采烈
C【点拨】A.篷—蓬。B.掺—chān。D.踪—zōnɡ。
2.“她给她心爱的孩子取了一个名字,叫作 ‘人’。”句中的“人”加引号的作用是() A.表示引用 B.表示特定称谓 C.表示着重指出 D.表示讽刺或否定
• 一天变化七十次 • 揉黄泥造人 • 挥洒泥浆造人 • …………
寂寞孤独 自豪欣慰 忙碌疲倦 …………
“神”的非 凡能力和 神奇方法
想像 大胆奇特
“人”的心 理、情感、 活动
想像 真实合理
研读课文: 1.你也发挥自己的想像,对女娲 造人的动机、经过做另一种推测, 说给大家听听。 2.说说你对女娲的认 识。
4.天地成形后,盘古化成了什么?
拓展迁移
阅读神话《盘古开盘沌天古,地用分》大出选板了段斧开,劈地回开。答了问混题。
有一天,他忽然醒过来。 睁开眼睛一看,啊呀,什么
1.从选段中找出三个反义词。
也看不见,眼前只是模糊的 清-浊 轻-重 冉冉上升-沉沉下降
一片,闷的怪心慌。不知道 2.用简洁的话叙述天和地是怎样 从哪里抓过来一把大板斧, 形成的。 朝着眼前的混沌用力这么一
《风俗通》中关于女娲的记载
通常说天地开辟以后,还没有人类。 女娲揉团黄土造成人。 这项工作太费力了,女娲忙不过来,
就把一根绳子放到泥浆中,拉出来, 溅出的泥点子就成了人。 女娲在神祠里祷告,祈求神任命她做女媒。 于是女娲就安排男女婚配。
12
• 通常说天地开辟以后,还没有人类, 女娲揉团黄土造成人。这项工作太费 力了,女娲忙不过来,就把一根绳子 放到泥浆中拉出来,溅出的泥点子就 成了人。
9
重点字注音
女娲(wā) 莽莽榛榛(mǎng zhēn) 蓬勃(péng) 澄澈(chéng) 掘(jué) 掺和(chān huo) 揉团(róu) 疲倦不堪(kān) 泥潭(tán) 搅混(jiǎo) 挥洒(sǎ) 溅落(jiàn)
重点词语解释
【神通广大】本指法术广大无边。现指本领极大,办法极多。 也用于讽刺、形容人活动能力很强,善于钻营投机。 【兴高采烈】兴致高,情绪热烈。 【眉开眼笑】形容高兴愉快的样子。 【一般无二】完全相像,没有两样。 【开辟】开创;创立。 【荒凉】人烟少;冷清。 【莽莽榛榛】莽莽和榛榛两个词均用来形容草木丛生的样子。 【蓬勃】繁荣;旺盛。 【澄澈】清澈透明。 【灵机】灵巧的心思。
挥,只听得一声霹雳巨响, 3.找出描写盘古开天劈地动作
大混沌忽然破裂开来。其中 的动词,这些动词表现了盘古
有些轻而清的东西,冉冉上 的什么特点。
升,变成天;另外有些重而 浊的东西豪,壮沉威沉力下巨降大,变成 地。------当初是混沌不分的 天地,就这样给盘古板斧一
4.这段文字主要运用了的修辞
手法。 夸张
25
26
夸父逐日
夸父与日逐走,入日。渴,欲得饮,饮于 河、渭;河、渭不足,北饮大泽。未至,道 渴而死。弃其杖,化为邓林。 逐走:竞跑,赛跑。 入日:追赶到太阳落下的地方。 河、渭:即黄河、渭水。 大 北泽。:大湖。传说其大纵横千里,在燕门山 道渴而死:在半路因口渴而死。 邓林:桃林。
28
夸父与太阳竞跑,一直追赶到太阳 落下的地方;他感到口渴,想要喝 水,就到黄河、渭水喝水。黄河、 渭水的水不够,又去北方的大湖喝 水。还没赶到大湖,就半路渴死了。 他遗弃的手杖,化成时期的产物,是人类早期 不自觉的艺术创作,是原始社会最早的艺术形式之 一。是古代劳动人民对社会和自然现象的美妙解释 和奇特想象,他们把自然力神化、人格化,在幻想 中不自觉地进行艺术加工,创造出许多神的故事, 这就是神话。神话表现了远古人民对自然力的抗争 和提高人类自身能力的渴望。 其中的人物形象,大多具有超人的力量。
于是,上帝在亚当睡觉时,抽了亚当的一根 肋骨造成一个女人叫夏娃,做了亚当的妻子。 从此,亚当和夏娃在伊甸园里无忧无虑,过着 和谐美满的生活。
在中国有女娲造人美 丽神话,在西方有上帝造 人的宗教神话,人类的起 源到底是什么,要依赖科 学的解释。
24
女娲造人,体现了人类可 贵的创造力和探求精神,也使 我们感受到生而为人的自豪。 今天,我们面对的广大世界, 依然有许多未知领域,等待我 们去探求,去追索,去感受那 种创造成功的喜悦。
22
上帝在创造天地和万物以后,在第六日造 人。上帝按照自己的形象,用地上的尘土造一 个人,往他的鼻孔里吹一口气,有了灵气,人 就活了。能说话,能行走,上帝给他取一个名 字叫亚当。后来,亚当成了伊甸园的守护神。 亚当给伊甸园里的各种飞禽走兽起了名字,它 们都听从于亚当。上帝看亚当辛苦,决定为他 造一个配偶,以便帮助他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