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安全常识-预防高温中暑与动物攻击咬伤安全手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预防高温中暑与动物攻击咬伤安全手册
1.高温防护
1.1高温作业劳动防护
1.1.1高温作业人员体检
▪应做好预防性体检工作。
体质虚弱或慢性病患者,由于对高温的适应能力较差,尤易发生中暑。
因此,在高温季节到来之前,要对高温作业的工人进行检查,凡患有心、肺、脑血管性疾病、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持续性高血压、活动性肺结核、肺气肿、支气管哮喘、溃疡病等疾病的人,应尽量脱离高温环境工作。
1.1.2高温作业职业禁忌症
▪Ⅱ期及Ⅲ期高血压
▪活动性消化性溃疡
▪慢性肾炎
▪未控制的甲亢、糖尿病
▪大面积皮肤疤痕
1.1.3合理安排作业时间
▪用人单位应当在高温天气期间,根据生产特点和具体条件,在保证工作质量的同时,适当调整夏季高温作业劳动和休息制度,增加休息和减轻劳动
强度,减少高温时段作业。
▪气温达到40℃以上,应当停止当日室外露天作业;气温达到35℃以上,40℃以下时,当班安排职工室外露天作业时间累计不得超过6小时,连续作业时间不得超过3小时,且在气温最高时段(11:00-14:00)3小时内不得安排室外露天作业;
▪气温达到33℃以上,35℃以下时,班中安排露天作业人员不少于2次休息,且每次不少于20分钟,保证当班职工休息;
▪气温超过33℃高温天气期间,当班从事涉及高温作业要每两小时安排不少于15分钟休息时间。
根据实际情况,可以适当增加休息次数,延长休息时间。
▪不得安排怀孕的女职工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露天作业及温度在33℃以上的工作场所作业。
▪不得安排未成年工在35℃以上的高温天气露天作业。
▪严禁安排一线职工从事两班作业,保证工人良好的休息条件和休息时间。
1.1.4高温作业防护装备与要求
▪为从事高温作业的工人提供必要的劳动防护用品。
▪注意个人防护,工作服宜宽松,以保证通风良好。
尽量穿导热系数小、透气性好的织物制成浅色服装,应穿白色、浅色或素色等棉质防护服,不要穿黑色、深色的服装。
▪应戴隔热帽、草帽、防护眼镜(太阳镜)、手套等对阳光有折射作用的防护用具。
▪固定作业地点应尽量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
▪应为高温作业的工人供应含盐清凉饮料,包括盐汽水、凉茶和绿豆汤等(含盐量为0.1%~0.2%,饮料水温不宜高于15℃)。
1.1.5夏季常备防暑降温药品
▪藿香正气口服液(水、丸、胶囊)
▪十滴水
▪仁丹
▪广东凉茶颗粒
▪清凉油
▪风油精
▪万金油
▪薄荷锭
1.1.6夏季常备防暑降温饮品
▪①盐白开:中医称白开水是"百药之王"。
喝白开水时最好加些盐。
夏季高温,出汗过多,体内盐分减少,体内的渗透压就会失去平稳,从而出现中暑,而多喝些盐开水或盐茶水,可以补充体内失掉的盐分,从而达到防暑。
▪②茶水:钾是人体内重要的微量元素,钾能维持神经和肌肉的正常功能,特别是心肌的正常运动。
科学分析表明,茶叶含钾较多,占其比重的1.5%左右。
饮热茶有提神醒脑,消除疲劳、生津止渴、抑菌消炎、强心利尿。
▪③绿豆汤:绿豆汤有独特的消暑清热功效。
绿豆具有消暑益气、清热解毒、润喉止渴、利水消肿的功效,能预防中暑。
惟一不足是绿豆性太凉,体虚者不宜食用。
▪④菊花茶:菊花茶有养肝明目、疏风散热、清热解毒的功效,饮用时加几块冰糖,效果更佳。
▪⑤西瓜:性寒凉,民间又叫“寒瓜”,清凉可口又清凉解暑,且营养丰富。
▪⑥丝瓜:有清热解暑的功效。
做成丝瓜汤,烹煮时间不宜过长,最好能保持丝瓜的鲜绿色泽。
丝瓜皮和丝瓜花一起熬水代茶,也有防暑解热之效。
▪⑦冬瓜:清热、益脾、利尿、除湿。
可切片煮汤或炒食,亦可清煮蘸调料食用。
1.2防高温职业性中暑
1.2.1职业性中暑
▪在高温作业环境下,由于热平衡和(或)水盐代谢紊乱而引起的以中枢神经系统和(或)心血管障碍为主要表现的急性疾病。
1.2.2中暑类型
▪中暑先兆:在高温环境下劳动或工作,出现大量出汗,口渴,明显疲乏,四肢发麻头昏、耳鸣、胸闷、心悸、恶心、体温升高、全身无力等症状时,为先兆中暑。
▪轻症中暑:除上述病症外,体温38℃以上,面色潮红,胸闷,有面色苍白,恶心、呕吐、大汗、皮肤湿冷、血压下降等症状,为轻度中暑。
▪重症中暑:若症状不见好转,反而出现昏迷,痉挛,或皮肤干燥无汗,持续高热体温40℃以上者,为重度中暑。
1.2.3高温中暑的原因
▪致病原因:环境温度高、湿度大、风速小、劳动强度大、劳动时间长。
▪中暑诱因:疲劳、睡眠不足、肥胖、体弱,尚未热适应。
1.2.4高温中暑的发病因素
▪中暑与工作环境气温过高有密切的关系。
气温超过34℃,就容易发生中暑。
▪在相同的高气温条件下,如果同时存在着高气湿或强热辐射,特别是风速又小的时候,更容易发生中暑。
▪劳动强度过大、持续劳动时间过长、缺乏工间休息或休息条件不良、过度疲劳、睡眠不足、体弱、肥胖等,都可能成为促进中暑发生的因素。
▪中暑与工作环境气温过高有密切的关系。
气温超过34℃,就容易发生中暑。
▪在相同的高气温条件下,如果同时存在着高气湿或强热辐射,特别是风速又小的时候,更容易发生中暑。
▪劳动强度过大、持续劳动时间过长、缺乏工间休息或休息条件不良、过度疲劳、睡眠不足等,都可能成为促进中暑发生的因素。
1.2.5高温中暑治疗原则
•中暑先兆:暂时脱离高温现场,并予以密切观察。
•轻症中暑:迅速脱离高温现场,到通风阴凉处休息;给予含盐清凉饮料及对症处理。
•重症中暑:迅速予以物理降温和(或)药物降温;纠正水与电解质紊乱;对症治疗。
•对于观察对象(中暑先兆),使患者迅速脱离高温环境,移到通风良好的阴凉处休息,给予含盐清凉饮料,并予以密切观察。
•如果是轻症中暑,应迅速脱离高温现场,到通风良好、荫凉的地点静卧休息,服用含盐清凉饮料或人丹、十滴水、霍香正气水等,必要时给予葡萄糖生理盐水静脉滴注,纠正水、电解质平衡紊乱。
•如果发生重症中暑,应尽快将中暑者抬离高温现场,并抬到阴凉通风处,解开皮带衣扣。
迅速予以物理降温,同时或采用药物降温,然后迅速送医院抢救及治疗。
1.2.6高温中暑送医求救
救护电话号码为“120”,拨打电话时要尽量说清楚以下几件事:▪说明病情和已经采取了些什么措施,好让救护人员事先做好急救的准备。
▪讲清楚患者在什么地方、什么路口、附近有什么特征。
▪说明报救者单位、姓名的电话或手机以便救护车找不到所报地方时,随时用电话通讯联系。
▪打完电话后,应询问接报人员还有什么问题不清楚,如无问题才能挂断电话,通完电话后,应派人在现场外等候接应救护车,同时把救护车进工地现场的路上障碍及时给予清除,以利救护到达后,能及时进行抢救。
1.2.7高温中暑现场急救
▪转移:迅速将患者转移到通风、阴凉、干爽的地方,使其平卧并解开衣扣,松开或脱去衣服,如衣服被汗水湿透应更换衣服。
▪降温:具体可予以物理降温,可用50%酒精、白酒、冰水或冷水进行全身擦浴,加强通风及散热,有条件的也可以用降温毯给予降温。
但不要快速降低患者体温,当体温降至38摄氏度以下时,要停止一切冷敷等强降温措施。
必要时电话报救。
应请人去呼叫救护车,可继续施救,一直要坚持到救护人员或其他施救者到达现场接替为止。
此时还应反映伤病员的伤病情和简单的救治过程。
▪补水:患者仍有意识时,可给一些清凉饮料,在补充水分时,可加入少量盐或小苏打水。
但千万不可急于补充大量水分,否则,会引起呕吐、腹痛、恶心等症状。
▪促醒:病人若已失去知觉,可指掐人中、合谷等穴,使其苏醒。
若呼吸停止,应立即实施人工呼吸。
▪转送:对于重症中暑病人,必须立即送医诊治。
搬运病人时,应用担架运送,不可使患者步行,同时运送途中要注意,尽可能的用冰袋敷于病人额头、枕后、胸口、肘窝及大腿根部,积极进行物理降温,以保护大脑、心脏等重要脏器。
1.3高温作业者的日常生活保健技巧
1.3.1夏季保健误区
▪多喝啤酒能解暑:多喝会使人感到口干咽燥、全身发热。
▪晨练越早越好:在夏季早晨6时前,空气中的污染物最不易扩散,是污染的高峰期。
此外,日出前,由于没有光合作用,绿色植物周围并没有多少新鲜氧气,太早晨练危害:易患感冒,引发关节疼痛、胃痛等病症。
▪空调要保持恒温状态:不断调节居室温度,可以使人的生理体温调节机制经常处于“紧张状态”,从而提高人的适应能力和自我保护能力,不致于经常患感冒或其他居室病症。
▪太阳镜颜色越深越能保护眼睛:镜片颜色过深,会严重影响能见度,造成眼睛损伤。
建议最好选用能穿过15%至30%可见光线的太阳镜镜片,以灰色、绿色为佳。
1.3.2夏季生活的九个“最佳”
▪最佳调味品——食醋:夏炎热出汗多,多吃点醋,能提高胃酸浓度,帮助
消化和吸收,促进食欲。
醋还有很强的抑制细菌能力,短时间内即可杀死化脓性葡萄球菌等。
对伤寒、痢疾等肠道传染病有预防作用。
夏天人易疲劳、困倦不适等,多吃点醋,很快会解除疲劳,保持充沛的精力。
▪最佳蔬菜——苦味菜:夏季气温高湿度大,往往使人精神萎靡、倦怠乏力、胸闷、头昏、食欲不振、身体消瘦。
此时,吃点苦味蔬菜大有裨益。
苦瓜、苦菜、莴笋、芹菜、蒲公英、莲子、百合等都是佳品,可供选择。
▪最佳汤肴——番茄汤:夏令多喝番茄汤既可获得养料,又能补足水分,一举两得,番茄汤(烧好待冷却后再喝),所含番茄红素有一定的抗前列腺癌和保护心脏的功效,最适合于男子。
▪最佳肉食——鸭肉:鸭属水禽,性寒凉,从中医“热者寒之”的治病原则看,特别适合体内有热、上火的人食用,如低烧、虚弱、食少、大便干燥和水肿等多见于夏季。
鸭与火腿、海参共炖,炖出的鸭汁善补五脏之阴;鸭肉同糯米煮粥,有养胃、补血、生津之功,对病后体虚大有裨益;鸭同海带炖食,能软化血管、降低血压,可防治动脉硬化、高血压、心脏病;鸭肉和竹笋炖食,可治痔疮出血。
▪最佳饮料——热茶:茶叶中富含钾元素(每100克茶水中钾的平均含量分别为绿茶10.7毫克,红茶24.1毫克),既解渴又解乏。
据英国专家的试验表明,热茶的降温能力大大超过冷饮制品,乃是消暑饮品中的佼佼者。
▪最佳营养素——维生素E:维生素可让你平安度夏,“最佳”桂冠非维生素E莫属。
▪最佳运动——游泳:游泳不仅锻炼人体的手、脚、腰、腹,而且惠及体内的脏腑,如心、脑、肺、肝等,特别对血管有益,被誉为“血管体操”。
另外,由于在水中消耗的热量要明显高于陆地,故游泳还能削减过多的体重,收到健美之效。
▪最佳取凉“设施”——扇子:从健身角度看,取凉“设施”是扇子最佳。
扇子虽然已是“老古董”了,但其健身效果却是其他任何现代降温设备所无法比拟的。
摇扇可以锻炼肢体:用左手摇扇,还可收到活化右脑、开发右脑潜能、预防中风的意外之效
▪最佳保健措施——起睡定时:夏季最佳就寝时间是22:00-23:00,最佳起床时间是5:30-6:30。
1.3.3日常高温防暑小建议
▪(1)少吃多餐
▪(2)吃辛辣食物
▪(3)避免剧烈运动
▪(4)使用冰袋
▪(5)选好枕具
▪(6)日间小睡
▪(7)凉水冲手腕
▪(8)喝菊花茶
2防狗咬攻击
2.1如何判断狗的攻击
狗在咬人之前,我们可以通过它的眼神和表情判断出来的。
大多数正常的狗,在它们咬人之前是会对人发出警告。
咬人之前,会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狗感到威胁或者领地被侵犯,最开始会用叫声恐吓,将尾巴竖立,身体直立起来,眼睛会死死的盯住你,和你进行心理较量。
▪第二阶段:如果狗觉得在心理较量下,失去优势,对你失去威胁性,它会皱起鼻子,发出低沉的吠叫声,露出它的尖牙,会竖起背上的毛,尾巴开始摇动,岔开四肢做防御状,这就是对你严重的警告,警告你不要靠近,如果你继续靠近,它会进行更严重的警告。
▪第三阶段:在狗觉得警告没有用的时候,它会竖起尾巴,露出它的牙齿,将耳朵贴向后方,这个时候它就要开始对你进行进攻了。
2.2如何预防被狗咬
▪第一不要慌张,要保持冷静和克制。
在慌张的情况下,无法做出正确的处理方法。
处理错了会激怒狗,导致事态升级,这个时候狗可能会攻击人。
▪第二不要对视狗的眼睛。
如果和狗对视,可能会被视为威胁,视为对你的警告无效,会让狗做出更严重的警告,也可能会直接咬人。
▪第三当狗愤怒的时候,不要跑,不要做任何动作,立刻双脚并拢,站立不
动,并双手交叉,低着头。
对狗的吠叫不要理会,当它吠叫一段时间,觉得你没有威胁的时候,它就会离开。
如果这个时候你跑,它会死死的追着你不放。
如果你觉得自己跑得过刘翔,那你就可以放心的跑,如果跑不过,你就老老实实的照着上面做。
▪第四大声呼救,这样可以引起周围人的注意,搬来救兵,让自己不至于孤立无援。
▪第五万一不幸被狗扑倒在地。
这个时候要立刻保护好头部并把脖子缩紧,防止被狗攻击这些要害部位。
这个时候就不要做其他任何动作了,保住要害部位最重要。
2.3被狗咬伤处理
彻底冲洗:用肥皂水或清水彻底冲洗伤口至少15分钟。
消毒处理:彻底冲洗后用2-3%碘酒或75%酒精涂擦伤口。
冲洗和消毒后伤口处理:
▪(1)只要未伤及大血管,尽量不要缝合,也不应包扎。
▪(2)伤口较大或面部重伤影响面容时,确需缝合的,在做完清创消毒后,应先用动物源性抗血清或人源免疫球蛋白作伤口周围的浸润注射,使抗体浸润到组织中以中和病毒。
数小时后(不低于2小时)再行缝合和包扎;伤口较大时为避免继发感染,可用透气性敷料覆盖创面。
如果必需,缝合也应是松散和稀疏的,以便于继续引流。
▪(3)伤口较深、污染严重者应酌情进行抗破伤风处理和使用抗生素,以控制其它病原微生物感染。
4、尽早到医院进一步处理。
2.4被狗咬伤后就医
▪应尽快选择正规的医疗机构或者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注射狂犬病疫苗。
▪按接种的时间,依次注射五针狂犬病疫苗,会使患者感染狂犬病的机率会大大降低。
▪另外,患者应保持充足的睡眠,多休息,多吃蔬菜、水果,保持自身免疫力,保持心情愉悦,对疾病的预防也有一定作用。
3被猫咬伤的处理
▪通常猫不主动攻击人,除非被激怒。
被猫咬伤后的处理如下:
▪被猫咬伤后一定要及时清洗伤口,并涂抹碘伏进行消毒。
如果伤势严重,还要到医院的急诊外科请医生处理。
因为猫的爪子和牙齿上可携带多种病原体,极易导致伤口感染;
▪要根据伤口深浅、大小、污染程度,请医生判断是否需要注射破伤风抗毒素或破伤风免疫球蛋白;
▪猫是狂犬病毒的常见易感宿主之一,感染病毒的几率很高,感染后期唾液中会含有大量病毒,如果人体被咬伤出血,病毒很有可能会随唾液进入人体,导致狂犬病的发生,需要接种狂犬疫苗。
▪狂犬疫苗的最佳接种时间是在受伤后24小时内,最好不要超过48小时。
如果伤口有出血,就属于狂犬病的三级暴露,需要在伤口周围浸润注射狂犬病被动免疫制剂,如抗狂犬病血清或狂犬病免疫球蛋白。
4野外遇险如何发放和识别求救信号
▪遇难时获救的首要前提是与外界取得联系,使他人知道你的处境。
▪SOS(Save Our Soul)是国际通用的求救信号,可以在地上写出或通过无线电发报,也可用旗语通讯方式打出或者通过其他方式发出代码。
另外,几乎任何重复三次的行动都象征着寻求援助。
如点燃三堆火,制造三股浓烟,发出三声响亮的口哨、枪响或三次火光闪耀。
如果使用声音或灯光信号,在每组发送三次信号后,间隔1分钟时间,然后再重复。
4.1烟、火信号
▪燃放三堆烟、火是国际通行的求救信号。
将火堆摆成三角形,间隔相同最为理想,可方便点燃。
在白天,烟雾是良好的定位器,所以火堆要添加胶片、青树叶等散发烟雾的材料,浓烟升空后与周围环境形成强烈对比,易受人注意。
在夜间或深绿色的丛林中亮色浓烟十分醒目。
添加绿草、树叶、苔藓和蕨类植物都会产生浓烟。
4.2地对空信号
▪寻找一大片开阔地,设置易被空中救援人员观察发现的信号,信号的规格以每个长10米,宽3米,各信号之间间隔3米为宜。
▪“I”——有伤势严重的病人需立即转移或需要医生;
▪“F”——需要食物和饮用水;
▪“II”——需要药品;
▪“LL”——一切都好;
▪“X”——不能行动;
▪“→”——按这一路线运动。
4.3其他信号
▪①光信号。
利用阳光和一个反射镜或玻璃、金属铂片等任何明亮的材料即可反射出信号光,持续的反射将产生长线和圆点。
▪②旗语信号。
左右挥动表示需救援,要求先向左长划,再向右短划。
5防蛇咬攻击
5.1蛇的种类及特性
▪目前在中国有蛇约209种,毒蛇大约有50多种,其中剧毒蛇有10余种,在我国华南地区以眼镜蛇、银环蛇、金环蛇和蝮蛇等几种剧毒蛇为主。
黑眉锦蛇【无毒】
五步蛇、蕲蛇【剧毒】
玉斑锦蛇【无毒】
赤练蛇【微毒】
中华水蛇【无毒】
虎斑游蛇【微毒】
竹叶青蛇【剧毒】
翠青蛇【无毒】
银环蛇【剧毒】
乌梢蛇【无毒】
莽山烙铁头蛇【剧毒】
眼镜蛇【剧毒】
蝮蛇【剧毒】
水律蛇【无毒】
王锦蛇【无毒】
白头蝰蛇【剧毒,血循毒】
蟒蛇【无毒】
金环蛇【剧毒,神经毒】
眼镜王蛇【剧毒,混合毒】
赤链华游蛇【微毒】
黑曼巴蛇【剧毒】
玉米蛇【无毒宠物蛇,】
奶蛇【无毒宠物蛇】
红脖颈槽蛇【微毒】
两头蛇【两头蛇属蛇类,看似两个头,其实一端是尾巴】
太攀蛇【剧毒,神经毒】
响尾蛇【剧毒】
烙铁头蛇【剧毒】
原矛头蝮蛇【剧毒,血循毒】
珊瑚蛇【剧毒】
蓝长腺珊瑚蛇【剧毒,神经毒】5.2识别有毒蛇和无毒蛇
被咬伤后分辨蛇有无毒性
毒蛇与无毒蛇咬伤鉴别表
区分有毒蛇和无毒蛇的方法如下:
▪当徒手捕捉时,一接触蛇体便马上会感到身体柔软的是毒蛇,僵硬的是无毒蛇。
▪一般情况下毒蛇的头比较大,呈三角形,如五步蛇、蝮蛇、竹叶青;但是,要引起注意的是银环蛇头部不一样。
毒蛇颈部细小,尾巴比较短,在泄殖肛孔后骤然变细,斑纹显著。
而无毒蛇的头比较小,脑壳一般不呈三角形,多呈椭圆形,尾巴较长,在泄殖肛孔后逐渐变细。
▪毒蛇具有比较鲜艳的体色,有斑纹者居多,但是蝮蛇类除外;无毒蛇颜色不鲜艳者居多。
▪毒蛇具有主动攻击性,常卷曲,卷曲起来好潜伏在一些地方,用来狩猎猎物,爬行慢且安稳不惊。
无毒蛇则容易受到惊吓,爬行快、不常卷曲,因为受到惊吓跑得很快。
▪毒蛇有毒牙和毒腺,在上领骨上生有2-4枚形状较大、表面有沟和中空的特殊牙齿,其基部与毒腺相连,称为毒牙。
无毒蛇没有毒牙和毒腺,牙齿很多,除了上领齿和下领齿外,还有鄂骨齿和翼骨齿。
▪毒蛇咬伤的伤口为两排细小的牙痕,在顶端有两个对称、针尖样的大毒牙痕,其伤口较深,局部有出血、瘀斑、水泡、血泡甚至坏死,且伤口周围有明显的肿胀、疼痛、麻木感,全身症状也比较明显。
无毒蛇咬伤后伤口会出现四行或两行锯齿状,浅而细小的牙痕,局部出现轻微疼痛,少许出血且很快消失。
▪如果被毒蛇咬伤,会有生命危险,应立即采取相应的紧急措施,并及时给予治疗。
如果被无毒蛇咬伤,伤口疼痛10分钟后慢慢减轻而消失,肢体
没有麻木,伤口出血不多,且很快就会止血结疤,周身没有肿胀或仅有轻微红肿,没有危险。
5.3蛇的出没规律
▪每年五月到十月是蛇出没最频繁的季节,尤其是在端午节前后。
▪夏天雨前、雨后、洪水过后的时间内要特别注意防蛇。
5.4避免毒蛇咬伤方法
▪野外作业行走用棍子打草驱走毒蛇,惊吓毒蛇,应穿长衣、长裤和鞋子,最好穿靴子,夜间携带照明工具,来防止被蛇咬伤,长裤和靴子能够减轻咬伤的严重程度。
▪雨后的清晨和傍晚,最好不要在有毒蛇活动的环境中行走。
尤其是洪水过后的几天内,不宜进入群山峻岭,此时是毒蛇游动最频繁的时间段。
▪遇见蛇时注意绕道而行,不要过度惊扰蛇。
碰到毒蛇时,请站住,或根据来势左右闪躲,寻找疏散机会,一旦被蛇追逐,切勿直跑或直向下坡跑,要跑出“之”字型路线。
▪在休息时,应该避免黑暗和潮湿的地方,如草地、石缝、树木等。
▪到野外时最好带上一些风油精,蛇讨厌风油精。
另外,治疗面较广的蛇伤药,也要带上一些。
5.5被蛇咬后的注意事项
5.5.1被毒蛇咬的注意事项
▪被毒蛇咬伤后,不要惊慌失措,跑来跑去,这会促使毒液迅速扩散到全身。
伤者应立即坐下或躺下,自己或呼吁他人帮助,迅速用可以找到的鞋带、裤带等绳子绑住伤口的近端,绑扎不需要太紧,其松紧度可以稍微削弱绑扎下肢的动脉搏动。
绑扎后,每30分钟松动一次,每次1-2分钟,以免影响血液循环,导致组织坏死。
5.5.2被无毒蛇咬的注意事项
▪被无毒的蛇咬伤,首先需要进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之后就诊医院,进行双氧水,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同时碘伏消毒,彻底清创后,必要时进行缝合,伤口深的放置引流条引流,同时需要注射破伤风血清,预防破伤风发生,忌食辛辣刺激性食物,注意休息保暖,避免劳累过度避免着凉,按期进行伤口换药预防感染发生,注意局部清洁卫生。
5.6被毒蛇咬伤后的急救
▪被毒蛇咬伤后,不要奔跑走动。
否则会促使毒液快速向全身扩散。
伤者应立即坐下或卧下,自行或呼唤别人来帮助。
▪立即用皮带、布带、手帕、绳索等物在距离伤口3-5厘米的地方缚扎。
减缓毒素扩散速度,每隔30分钟需放松2-3分钟,以避免肢体缺血坏死。
▪用清水冲洗伤口,用生理盐水或高锰酸钾液冲洗更好。
此时,如果发现有毒牙残留必须拔出。
▪用消过毒或清洁的刀片,连结两毒牙痕为中心做“十”字形切口。
切口不宜太深,只要切至皮下能使毒液排出即可。
▪可以用拔火罐或者吸乳器反复抽吸伤口,将毒液吸出。
紧急时也可用嘴吸,但是吸的人必须口腔无破溃,吐出毒液后要充分漱口。
吸完后,要将伤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