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讲: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名的工人运动的组织者”——郭亮
.
一些追求进步和真理的有识之士,在革命的危 急关头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教育家徐特立、著名文学家郭沫若、军事家贺龙、 彭德怀等人都是在此时加入了中国共产党的。这正 如古人云:“疾风知劲草,板荡识忠臣”。
徐特立
郭沫若
.
贺龙
彭德怀
二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实践发展与理论发展的交
.
但这并不能掩盖国民政府的一党专政的军 事独裁统治性质。国民党政府是怎样实行一党 专政的军事独裁统治的呢?其特点如下:
第一,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力量,国民党建 立了庞大的军队。
.
第二,为了镇压人民和消灭异己力量,国民党还建立了庞 大的全国性特务系统。如隶属于国民党中央组织部的调查统计局 (“中统”)和隶属于国民党军事委员会的调查统计局(“军 统”),其主要任务就是反对共产党,破坏革命运动,绑架或暗 杀革命者和异己分子。
一是由于国民党曾经是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一面旗帜和大革命 时期统一战线的组织形式,由于帝国主义列强一度对它作出过一 两项表面上的让步(如承认中国关税自主、允诺取消领事裁判权), 一时使人认为它仍在维护民族权利。
二是由于它在形式上暂时地统一了中国,因此,这个政权曾 经在一个时期之内,使一些人尤其是民族工商业者产生过幻想, 以为中国可能由此走上独立发展资本主义的道路。
.
中共八七会议会址 汉口三教街41号
以后要非常注意 军事,须知政权 是由枪杆子中取 得的。
.
中国共产党最初领导的比较 重要的起义主要有:
南昌起义; 秋收起义; 广东起义。
人民英雄纪念碑上的“八一”南昌起义浮雕
另外,从1927年大革命 失败到1928年初,中国共 产党还先后在海陆丰、琼 崖、鄂豫皖、赣西南、赣 东北、湘南、闽西、陕西 等地发动了近百次武装起 义。
3,革命活动在全国范围内遭到 严厉镇压。
4,革命形势暂时处于低潮。
总而言之,中国革命面对的敌人 比过去更为强大,革命环境比过去更 为艰苦,革命高潮不可能很快出现。
保安团把游击队首领丁西山的头颅割 下来挂在城墙上示众,记者被招来拍 照。
.
于是,敢不敢坚持革命?怎样坚持革命?就 成为了中国共产党和革命群众必须回答的两个根 本性问题。
一批又一批的中国革命者深入到农村坚持革命斗争, 这是当时的客观环境使然。
.
2,工农武装割据的形成及其理论
实践的发展马上就提出了新的理论问题:在农村创建的革命根 据地能否持续存在和发展?怎样发展?如何看待农村根据地在中国革 命中的作用?这是摆在革命者面前现实而迫切的重大问题。对这些问 题的看法在党内也是有分歧的。主要围绕着这些重大问题,形成了 “工农武装割据”的理论。
由此看来,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武 装斗争的最初方向指向城市正是主 观认识与客观形势不一致的结果。
.
(二)走向农村和“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形 成
1,文家市会议(1927年9月19日)——走向农村的 开始。
.
9月20日,毛泽东在文家市里仁学校操场上对全体指战员讲 到:
现代中国革命不要枪杆子不行,有枪杆子才能打倒反动派。这次 武装起义受了挫折,算不了什么,胜败乃兵家常事。我们当前力量还 小,还不能去攻打敌人重兵把守的大城市,应当先到敌人统治薄弱的 农村,去保存力量,发动农民革命。我们现在好比一块小石头,蒋介 石反动派好比一口大水缸,但总有一天,我们这块小石头,一定要打 烂蒋介石那口大水缸。
因为《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1),它实际上已经具备了应该把党的工作重心放在农村的思想。 (2).它从“中国革命的实情”的高度阐明了“先争取群众后建立政
做土匪,那才是该死的贱种哩。”
——转引自匡长福:《权与钱——蒋宋
孔陈聚财录》,清华大学出版社,1989年,66—67页)
.
旧问题与新局势:我们能从上述事实中得出什么
结论呢?
旧问题:中国的社会性质是否改变?南京国民政府 的性质与北洋军阀政府相比是否发生改变?
.
新局势:
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全国有了形式上的统一;
2,南京政府建立起了庞大的官 僚军事机器,对全国的控制明显 比北洋军阀更严密。
.
正如周恩来所讲:
“要党不去用主要的力量与城 市无产阶级联系,而把主要力量放 在农村,这是史无前例的。共产国 际的一切文献,一讲到无产阶级的 领导,就是同工人运动联系在一起 的”。“在历史上无论中外都找不 到农村包围城市的经验。”
——《关于六大 的研究》《周恩来选集》上卷,人 民出版社1980年版,第178页
第六讲 中国革命的新道路
.
本章主要讲以下问题:
一 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与中国革命面临 的新局势。
二 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开辟。 三 中国革命在探索中曲折前进。
.
一 南京国民政府的成立 与中国革命面临的新局势
1,南京国民政府成立与国民党暂时实 现内部统一。
1927年4月18日,南京国民政府成 立,胡汉民为国民政府主席,这是国民 党政权在全国统治的开端。
.
第二,地主土地所有制在中国社会经济活动和土地关 系中仍居于统治地位。
蒋介石甚至公然宣称:“今日中国之土地,不患缺乏,亦不患地 主把持,统计中国人口,与土地之分配,尚属地浮于人,不苦人 不得地,惟苦地不整理。” 据1934年抽样调查无锡104个村长的身份,地主占91.3%,富 农占7.7%,商人占1%。又据国民政府江苏省民政厅于1928年 至1934年间的统计,该省有1000亩土地以上的大地主共374人, 其中77人为国民党军政官吏。
毛泽东在秋收起义会师大会上(油画)
.
1927年9月19日 秋收起义部队 会师文家市
1927年10月27日 工农革命军到达
井冈山
.
为什么武装斗争一开始均是以城市为中心的?— —经验参照与主观误区。
经验参照:俄国的十月革命,中国的辛亥革命和大革命均是走 的城市中心道路。
主观误区1:没有及时认识到革命低潮的存在及其长期性。 主观误区2:认为无产阶级的领导是与工人运动直接联系的,工 人阶级是唯一的主力军。
——转引自《毛泽东传》上册,第152页
.
除毛泽东率领的秋收起义部队及时转移到井冈山 地区、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以外,南昌起义余部一部分 由董朗率领转移到海、陆丰地区与当时农民会合,主要 部分由朱德、陈毅率领转移到湘南农村,在那里开始探 索上山打游击、开展农村革命斗争的新途径,后来也上 了井冈山;广州起义余部一部分也转移到海、陆丰地区 与当地农民会合,一部分后来随朱德上了井冈山,另一 部分则从广州的西北郊转入农村,后来参加了广西左、 右江起义。
.
(三)农村包围城市理论的初步形成
学术界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思想初步形成时间的几种观点: 第一种观点认为: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为标志,农村包围城
市思想已基本形成。 第二种观点认为:从1930年10月罗坊会议提出“诱敌深入”方针,
到1931年初第一次反围剿战争的胜利,是这条道路形成的时间。 第三种观点认为:毛泽东的认识转换是在1930年到1931年下半年完
.
正如周恩来所说,这一时期,“我们对革命发展不平衡的问题没有 很好地分析,同这个问题相联系的‘乡村中心’、‘乡村战胜城市’ 的观点也没有产生”。因为“当时虽然有了农村游击战争,但我们这 种经验还不够,还在摸索”。“从我国当时实际情况来看,正是处在 整个农村革命的游击运动非常困难的时期,想在这种情况下肯定以乡 村作中心是不可能的。” ——《周恩来选集》上卷,人民出版社 1980年版,第177—178页
.
第三,利用超经济的力量,即依靠国家政权力量一方 面掠夺工农劳动群众及其他小生产者,一方面压迫民 族资产阶级、对人民巧取豪夺,聚敛了大量财富,逐 步形成了以蒋介石、宋子文、孔祥熙、陈立夫和陈果 夫为代表的官僚资本对全国的经济控制。
蒋介石
宋子文
.
孔祥熙
陈果夫
关于国民政府的政权性质问题: 从一个方面来看,国民党政权具有欺骗性:
1928年2月,国民党举行二届四中 全会,实现了内部的暂时“统一”。
蒋介石组成与武汉国民 政府对立的南京国民政府
国民政府主席胡汉民
.
这里关键有二: 其一:如何看待这种“统一”? 其二:如何看待国民党的统治?
2,实现全国形式上的统一 1928年4月,国民党四派军阀联合讨伐奉系军阀张作霖。 同年12月29日,张学良宣布“遵守三民主义,服从国民政府,改
.
关于第一问题,这里可以举出很多 例子。比如共产党员夏明翰 (1900—1928)就义前,写下了:
砍头不要紧, 只要主义真。 杀了夏明翰, 还有后来人。
.
郭亮(1901—1928)被国 民党反动派杀害时年仅27 岁。就义前留给妻子李灿 英的遗书中写到:
“灿英吾爱:
亮东奔西走,无家无国, 我事毕矣,望善抚吾儿, 以继余志!” 。
易旗帜”。标志着南京国民政府实现了“统一”。
蒋介石
冯玉祥
阎锡山
.
李宗仁
关于如何看待南京政府的统治,又有相关联的两个问 题:其一,如何看待南京政府治下中国的社会性质; 其二,如何看待南京政府的政权性质:
关于社会性质问题: 第一,南京政府对外投靠帝国主义,为帝国主义对华
扩张敞开了大门。
据统计,抗战前夕,在重工业方面,外国资本即控制了煤产量的 55.2%,新法采煤量的77.4%,发电量的77.1%,冶铁业的95%, 石油工业的99%,在中国的现代工业和运输业中,外国资本占到了 71.6%,外国银行资产也要比华裔银行多1/3。
戴笠
.
第三,为了控制人民,禁止革命活动,国民党 还大力推行保甲制度,规定十户为甲,十甲为保,分 设甲长、保长。保甲内各户要互相监视、互相告发, 在保甲内强制实行“连坐法”。
.
第四,为了控制舆论,剥夺人民的言论和出版 自由,国民党还厉行文化专制主义。在思想文化方面 则推行专制主义。
.
针对南京国民政府的统治,甚至胡适也在《独立评
注意:工农武装割据思想和农村 中心的革命道路理论既有联系又 有区别哦。
.
所谓联系表现在,前者是后者的前提和基础,后者是前者的目 的和归宿。所谓区别,主要表现在,一是从内容上看,前者主要 是论证了红色政权发生、发展的原因和条件,而后者回答的是中 国革命走农村中心道路的必然性和必要性问题。二是从实践上看, 前者是为了促进湘鄂赣粤四省暴动;后者是为了夺取全国政权。 三是从共产国际和中央的指示看,只是把前者当作夺取城市的 “资本”,起辅助作用和配合作用。而后者不管共产国际和中央 对此看法如何,要“以乡村为中心”,逐步包围城市、夺取全国 政权。即是说,“工农武装割据”并不一定意味着以农村为中心 的思想的形成。
互促进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理论逐步形成的逻辑 线索:
(一)坚决走上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统治之路。 (二)走向农村和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提出。 (三)农村包围城市的武装夺取政权理论的初步形成。
.
(一)坚决走上武装反抗 国民党反动统治之路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 召开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会 议清算了大革命后期的陈独秀右倾 机会主义错误,确定了武装推翻国 民党和土地革命的总方针,并选出 了以瞿秋白为书记的新的中央政治 局。
成的。并把周子敬(即何孟雄)写给《红旗》的信也作为一个标志。 第四种观点认为:1936年12月毛泽东的《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
一文,才是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理论初步形成的标志。
哈哈,你该如何分析这 个问题呢?
.
本人赞同应当以《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1月)和《反对本本主 义》(1930年5月)这两篇文章作为这条道路理论初步形成的标志。
.
“工农武装割据”理论形成的主要标志——《中国的红色 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和《井冈山的斗争》。 大约与此同时,中共六大也肯定了农村根据地和红军的重 要作用。
对此,毛泽东曾讲到:六大“所采取的新路线,朱德和我是完全同意 的。从那时起,党的领导人和农村地区苏维埃运动的领导人之间的分歧消 除了。”
——埃德加·斯诺:《西行漫记》,董乐山译,三 联书店1979年版,第144页
论》上说:“大多数农村所以破产,农民所以贫困,是
由于国内政治不良,剥削太苛,搜刮太苦,负担太重。
现时内地农村最感苦痛的,是抽税捐太多,养兵太多,
养官太多。纳税养官,而官不能做一点有益于人民的事;
纳税养兵,而兵不能尽一点保护人民之责。剥皮到骨了,
血髓全枯了,而人民不能享受一丝一毫的治安幸福。在
这种痛苦之下,人民不逃亡、不反抗、不做共产党、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