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小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谈小学生预习习惯的培养
在新课程标准下,在现行如何达到高效课堂的要求下,要提高小学生的数学
学习效率,要培养好小学生的学习习惯,其中对学生数学学习的预习习惯的培养
是必不可少的。

我校开展的“生态课堂范式”,即以尊重、唤醒、激励每一个生命为出发点,开展小组合作学习,依托学习单,采用“五步三查”课堂教学流程,实施有序、有情、有趣、有效的教与学活动。

有效的课前预习不但能提高小学生自学的能力,而且也有利于孩子带着目的性和针对性进行课堂学习,那么对于知识的掌握就更
加牢固。

学生根据自己的预习情况有目的进行课堂学习,听老师同学的分析讲解,不但能够增强学生对知识的求知欲和学习兴趣,也大大的增强了学生对知识的记忆,从而达到学习成绩的提高。

那么相应的课堂生成也会层出不穷。

如何做到有
效的课前预习我实践了一些方法。

一、课前设计预习单,并固定格式。

我的预习单设计的并不新颖,主要是固定单子的格式,目的是给学生建模,
让学生习惯这样的预习流程便于在没有预习单时能够独立的按照这样的预习模式
进行预习。

预习单的设计我比较注重简单明了,让学生一拿到预习单就能知道干什么。

格式我也基本是按照这样的流程,其目的是想给学生建模,能够帮助学生在没有
预习单的情况下知道如何去预习。

二、细读教材注重勾画习惯的培养。

课上让孩子们看书自学的时候,我们常常会发现大部分学生只是用眼睛看,
至于看进脑子里没有,老师也说不准。

所以在预习教材的时候我除了要求孩子认
真看,要逐字逐词的阅读理解以外。

必须一边读一边用笔把重点疑点勾画出来。

并且给孩子们统一符号。

信息数字圈出来,需要解决的问题直线勾出来,不明白
的地方问号标出来,你认为重要的地方用三角形标注。

在教师不厌其烦的耐心提
醒下和唠叨下学生久而久之就会使用这些符号了。

在预习看书时我也要求学生重
点的地方要认真加以理解,特别是相似相近的概念、性质等易错易混淆的地方要
特别注意区别。

疑问的地方要及时提出来与同学交流且在教师讲解时作为听课的
重点。

在新授课的时候学生看见自己在预习时符号便可以加以区分,看见问号
明白自己不明白这里要仔细听,看见三角形核对一下自己找到的重点和老师一不
一样。

时间长了这些统一的符号就会是孩子养成良好的预习习惯。

三、理解例题,注重培养分析问题前后的联系的能力。

上了高年级之后,新课的开始往往会出现例题。

掌握例题解题方法是课前预
习的重要任务。

理解例题是我们学习数学的一个关键,对例题理解与否就决定你
是否掌握了本节点的知识与技能。

在预习例题时,因此遇到例题的时候该如何预
习呢?首先按照第一步进行阅读勾画,勾画完之后就已经对例题有了初步的了解。

然后要想一想它与已学过的知识有无联系,如果有联系,可以先用以前的知识看
看能不能弄通,然后结合现在的知识与方法去理解每一步是怎么得到的。

如果还
不理解,还是需要请记号来帮助,可在相关地方画上问号,然后在课堂上认真听讲,在教师与同学的帮助下去解决。

四、收集信息,注重养成整理笔记的习惯。

在预习的时候也会遇到需要收集信息的时候。

那么记录有关的知识收集相关
信息就是在收集整理与新知有关的信息。

在预习的知识中,如遇到数学活动、统
计之类的课题,课前预习时就必须收集与新知识有关的信息,以便上课时更好的
学习新知识。

因此在预习时,还可以准备相关的笔记本,记录重点、疑点、记录
公式、性质,特别是记录一些特殊的规律,“结论性”的典型题目,在日后的学
习中就能够举一反三。

在预习时,如果发现与预习的新知联系紧密公式、法则等
有模糊或遗忘的地方,可以查阅相关的资料,问问老师与同学补习以前还未掌握
的知识。

这样对不懂的知识加以补习,既可以进一步巩固学过知识,又为学习新
的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同时还能使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五、讨论疑点,培养合作学习的能力。

交流疑惑的问题在预习的时候,经常会遇到认识模糊或难以理解的问题,学
生可以与父母或者与同学进行讨论交流,在讨论中学生要说清自己的疑惑,自己
对问题的看法与猜想等,让别人理解并验证自己是否正确。

同时要虚心听取别人
的见解,在探讨中找到正确的答案。

这样做既增加了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与信心,又能激起学生学习数学的求知欲与热情。

六、总结方法,检测预习的效果。

练习题是预习中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

它是检测预习效果的重要方法。

学生
在预习完例题后,可以用自己的理解方法去完成课本中的练习,这样能验证自己
的理解是否正确,如果正确了,可大大增强学生的预习信心,加深对新知的理解。

如果出现错误,要找出错在什么地方,想想为什么错了,结合例题去改错。

如果
是找不到错误的根源,可在听课时重点听讲,认真领悟。

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

数学教学中,我会注重训练学生学会课前
预习,培养他们的预习习惯,训练学生课前预习的能力,让他们拥有自己独特的
预习方法,为他们未来的学习、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预习就是一种良好学习习
惯的培养,如果孩子能够拥有良好的预习习惯,掌握巧妙的预习方法,相信学生
学习更加高效。

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