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一历史 第三章 第三课 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阶段 华东师大教案 华东师大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城东蜊市阳光实验学校高一历史第三章第三课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新阶段华东师大版教案华东师大

一、内容及其解析
1、内容:
邓小平南方谈话;十四大、十五大关于场经济体制的内容。

2、解析:
〔1〕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一一共十四大的召开为标志,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阶段。

〔2〕从十四大到十四届三中全会,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好原那么逐步详细化,中一一共十五大在建立具有中一一共特色社会主义的探究方面进一步深化。

二、目的及解析
1、目的:
〔1〕理解社会主义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及对中国现代化建立的意义。

〔2〕理解社会主义场经济体制意义;新中国不同阶段经济特征。

2、解析:
通过学习,掌握社会主义场经济体制建立过程以及社会主义场经济体制意义。

三、教学问题诊断
学生在记忆一些回忆的名称时可能会出现问题,在理解建立社会主义场经济体制的过程时可能会出现一些混淆。

四、教学支持条件
为了加强对相关史实的记忆理解,可充分运用文物,照片资料,影视节目等,从强化感性知识,进一步理解理性知识。

五、教学过程设计
新课引入: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面临风云变幻的国际形势,中国怎样才能进一步深化改革开放,怎样搞好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建立,这是全党和全国人民必须认真解决好的课题。

教学过程:
专题三第3课走向社会主义现代化建立新阶段
一.历史性的跨越
1.背景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国际风云变幻,中国的改革开放进入一个关键时期。

〔国际社会主义运动处于低谷;国内政治经济低谷〕
2.邓小平南方讲话〔1992年春〕
〔1〕主要内容:
①根本道路不动摇〔党的根本道路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②改革开放大一些〔改革开放胆子要大一些,敢于试验〕。

③判断标准三有利〔是否有利于开展社会主义社会的消费力,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是否有利于进步人民的生活程度〕;④方案场是手段〔方案多一点还是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它们只是经济调控手段〕;⑤本质解放消费力〔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消费力,开展消费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到达一一共同富裕〕;⑥开展才是硬道理〔要抓住时机,开展自己,开展才是硬道理〕。

〔2〕意义: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对推进改革开放的深化开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3.中一一共十四〔1992年10月〕
〔1〕主要内容:
①定目的〔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是建立社会主义场经济体制〕。

②提要求〔要求坚持党的根本道路,加快改革开放步伐,集中精力把经济建立搞上去〕。

〔2〕标志意义:以邓小平南方谈话和中一一共十四大召开为标志,改革开放步一个新的开展时期。

二.建立社会主义场经济体制
1.中一一共十四届三中全会〔1993年11月〕——建立
〔1〕内容:
①通过场决定〔通过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场经济体制假设干问题的决定〕。

②突出场作用〔要使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根底作用〕。

③公有多种一一共发〔坚持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一一共同开展的方针〕。

④现代企业制度〔进一步转换国有企业经营机制,建立现代企业制度〕。

〔2〕意义:
①这个决定勾画出社会主义场经济体制的根本框架。

②使中一一共十四大提出的经济体制改革目的和根本原那么详细化。

③一大批国有企业开始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试点。

2.中一一共十五大〔1997年9月〕〔新思想、新论断、新认识〕——完善
〔1〕确立指导思想〔确立邓小平理论为中国一一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2〕提出新的论断〔公有多种一一共发制度;国有主导控制力上;非公经济重要部分〕。

〔3〕思想认识深化〔这些论断的提出,是中国一一共产党在探究社会主义建立道路上的又一次思想解放和认识深化〕。

3.中国已经初步建立社会主义场经济体制
〔1〕确立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一一共同开展的格局。

〔2〕初步形成了统一开放的场体系。

4.21世纪初中国经济建立成就
〔1〕2021年底,我国GDP仅次于美、日,居世界第三位。

〔2〕2021年底,我国GDP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

小结:中一一共建立社会主义场经济体制的决策过程
〔1〕1984年,中一一共十二届三中全会,提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根本任务。

〔2〕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指出方案和场的关系。

〔3〕1992年,中一一共十四大,确立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

〔4〕1993年,中一一共十四届三中全会,使场体制的目的和根本原那么详细化。

〔5〕1997年,中一一共十五大,阐述了所有制构造和公有制实现形式。

六、目的检测
课后练习
配餐作业
A组题
选择题
1.1983年12月1日,商业部通告全国:敞开供应棉布,取消布票。

自1954年9月9日开始使用的布票成为了历史文物。

这说明〔〕
①中国已经全面迈向小康社会②中国的棉布消费已经出现了供过于求的场面
③政府改变了以行政手段调配资源的做法④中国逐渐由方案经济向场经济过渡
A.①②B.③④C.②③D.②③④
2.邓小平“南方谈话〞的内容中对建立社会主义场经济起到思想解放作用的是〔〕
A.党的根本道路要管一百年,动摇不得
B.判断改革的标准是“三个有利于〞
C.方案与场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
D.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和开展消费力,最终实现一一共同富裕
3.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中指出,判断社会主义建立的标准应当是〔〕
①是否有利于开展社会主义的消费力②是否有利于改善社会主义国家的外交关系
③是否有利于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④是否有利于进步人民的生活程度
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B组题
4.以下这组图片与城国有企业的改革有关。

以下有关我国城经济体制改革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哪一项哪一项〔〕
A.改革管理体制,把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
B.改革所有制形式,建立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C.改革分配制度,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D.改革产权制度,实行以私有化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
5.宝山钢铁集团公司是国家投入巨资建立的一个特大型企业,该企业建立了公司体制,开展了一大批子公司和参股公司,从单一的钢铁消费企业转变为以钢铁消费为主,金融、贸易、机械、运输、效劳业等产业并举的综合性企业集团。

该企业的这一重大变化与城国有企业改革的内容相关的是〔〕
A.改革管理体制,把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
B.改革所有制形式,建立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的多种所有制经济
C.改革产权制度,实行以股份制为主要形式的现代企业制度
D.改革分配制度,实行以按劳分配为主、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
6.2021年是经济特区设立30周年。

作为“特区〞其“特殊性〞的本质是〔〕
A.实行特殊的经济开展政策B.打破了方案经济体制的限制
C.确立了社会主义场经济体制D.采用特殊的经济管理方法
7.据统计,1997年我国公有制经济创造的国内消费总值占整个国内消费总值的比重为7%,与此同时,全国注册的工商个体经济和私营经济4947万家,从业人员4200万人,三资企业2万家,股份制试点企业68万家,注册资金17302亿元。

这一现象反映了〔〕
A.国有企业改革获得成效B.所有制构造发生根本改变
C.经济增长力量的多元化D.私营个体经济开展迅速
①GDP同比增速持续加快②综合国力大幅度进步
③人民生活明显改善④农民收入持续增长.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
C组题
非选择题
9.阅读以下材料:
材料一我们即将迎来改革开放三十周年。

……从那时以来,中国一一共产党人和中国人民以一往无前的进取精神和波澜壮阔的创新理论,谱写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顽强奋进新的壮丽史诗……社会主义中国的相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从农村到城、从经济领域到其他各个领域,全面改革的进程势不可挡地展开了;从沿海到沿江沿边,从东部到中西部,对外开放的大门决然决然地翻开了。

——中一一共十七大报告
材料二
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的挂牌仪式
请答复:
〔1〕材料一中“历史性变化〞的伟大起点指的是什么?概述“社会主义中国的相貌〞发生的变化。

〔2〕从管理体制和所有制改革两方面,比较农村与城经济体制改革的一样之处。

中国20世纪90年代对外开放的重要标志是什么?
〔3〕中一一共十四大以后,国有企业改革加快了步伐。

材料二说明国企改革的主要内容发生了什么新的变化?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的是什么?
课后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