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大班《传递微笑》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园大班《传递微笑》教案
一、教学目标:
1. 让幼儿体验到微笑的魅力,懂得微笑是一种友好、亲切的表情。

2. 培养幼儿积极主动与人交往的能力,学会用微笑传递友好。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让幼儿体验微笑的魅力,学会用微笑与人交往。

难点:培养幼儿积极主动微笑的态度,学会在生活中传递微笑。

三、教学准备:
1. 物质准备:微笑脸谱图、微笑贴纸、画纸、彩笔等。

2. 环境准备:轻松、愉快的活动氛围。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教师展示微笑脸谱图,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微笑的特征。

2. 游戏:微笑传递
(1)教师组织幼儿围成一个圈,向一个幼儿展示微笑,该幼儿再向另一个幼儿展示微笑,以此类推,看看微笑能否顺利传递到一个幼儿。

(2)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微笑的魅力,学会用微笑与人交往。

3. 讨论:微笑的意义
教师引导幼儿谈谈微笑对自己和他人的意义,让幼儿认识到微笑是一种友好、亲切的表情。

4. 实践:制作微笑卡片
(1)教师分发画纸、彩笔等材料,引导幼儿制作属于自己的微笑卡片。

(2)幼儿在卡片上画上微笑的脸谱,并写上自己的名字。

5. 分享:微笑卡片
幼儿互相展示制作的微笑卡片,向同伴送上自己的微笑祝福。

6.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次活动,让幼儿认识到微笑的力量,学会在生活中传递微笑。

五、课后延伸:
1. 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后,向家人展示微笑,并讲述微笑的意义。

2. 活动延伸:开展“微笑天使”活动,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用微笑感染身边的人,传递友好。

六、教学活动:
1. 活动名称:《传递微笑》主题班会
2. 活动目标:
a. 让幼儿理解微笑的重要性,认识到微笑在人际交往中的作用。

b. 培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微笑,用微笑感染他人的习惯。

c. 增强幼儿的团队协作意识,促进幼儿之间的友谊。

3. 活动准备:
a. 物质准备:班会场地布置、微笑脸谱图、微笑贴纸、画纸、彩笔等。

b. 环境准备:轻松、愉快的班会氛围。

4. 活动过程:
a. 导入:教师展示微笑脸谱图,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微笑的特征。

b. 游戏:微笑传递
i. 教师组织幼儿围成一个圈,向一个幼儿展示微笑,该幼儿再向另一个幼儿展示微笑,以此类推,看看微笑能否顺利传递到一个幼儿。

ii. 幼儿在游戏中体验微笑的魅力,学会用微笑与人交往。

c. 讨论:微笑的意义
i. 教师引导幼儿谈谈微笑对自己和他人的意义,让幼儿认识到微笑是一种友好、亲切的表情。

d. 实践:制作微笑卡片
i. 教师分发画纸、彩笔等材料,引导幼儿制作属于自己的微笑卡片。

ii. 幼儿在卡片上画上微笑的脸谱,并写上自己的名字。

e. 分享:微笑卡片
i. 幼儿互相展示制作的微笑卡片,向同伴送上自己的微笑祝福。

f. 总结:教师引导幼儿总结本次活动,让幼儿认识到微笑的力量,学会在生活中传递微笑。

5. 活动延伸:
a. 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后,向家人展示微笑,并讲述微笑的意义。

b. 活动延伸:开展“微笑天使”活动,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用微笑感染身边的人,传递友好。

六、教学评价:
1. 评价目标:了解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微笑意识的培养以及微笑行为的实践。

2. 评价方法:
a. 观察法:教师在活动中观察幼儿的参与程度、表现力和微笑行为。

b. 交流法:教师与幼儿进行交流,了解他们对微笑的认识和实践。

c. 作品评价:教师对幼儿制作的微笑卡片进行评价,了解他们的创造力和表达
能力。

七、教学反馈:
1. 教师在活动结束后,对幼儿的表现进行总结和反馈,表扬积极参与、表现优秀的幼儿。

2. 鼓励幼儿在家庭和学校中继续实践微笑,用微笑感染他人。

3. 针对活动中发现的问题,教师应及时与家长沟通,共同关注幼儿的成长。

八、教学调整:
1. 根据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教师应及时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以满足幼儿的需求。

2. 在活动中,教师应关注幼儿的个体差异,给予不同程度的支持和指导。

3. 针对幼儿在家庭和学校中的微笑实践情况,教师应定期进行跟踪和反馈。

九、教学拓展:
1. 开展“微笑日”活动,让幼儿在一天内尽可能多地微笑,用微笑传递友好。

2. 举办微笑摄影比赛,鼓励幼儿用镜头记录身边的微笑瞬间,感受微笑的魅力。

3. 邀请家长参与“微笑家庭”评选,鼓励家长与幼儿一起实践微笑,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

十、教学总结: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幼儿掌握了微笑的意义和作用,学会了用微笑与人交往。

在今后的教学和生活中,我们将继续关注幼儿的微笑实践,培养他们用微笑感染他人的良好习惯,让微笑成为他们与人沟通的桥梁。

十一、教学延伸活动:
1. 活动名称:《微笑故事分享会》
2. 活动目标:
a. 培养幼儿的倾听和表达能力。

b. 加深幼儿对微笑的理解,学会在生活中运用微笑。

3. 活动准备:
a. 物质准备:故事书籍、微笑脸谱图等。

b. 环境准备:安静、舒适的阅读环境。

4. 活动过程:
a. 教师挑选与微笑相关的故事书籍,讲述给幼儿听。

b. 引导幼儿分享自己或他人经历过的微笑故事。

c. 讨论微笑在故事中的作用和意义。

d. 鼓励幼儿在家中尝试用微笑解决问题或与他人交流。

5. 活动延伸:
a. 家庭作业:让幼儿回家后,与家人分享微笑故事,并讨论微笑的重要性。

b. 活动延伸:鼓励幼儿在日常生活中多观察微笑的例子,并与他人分享。

十二、教学评价标准:
1. 评价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是否能积极分享微笑故事。

2. 评价幼儿对微笑的理解程度,是否能用微笑去影响他人。

3. 评价幼儿在家庭中实践微笑的情况,是否有意识地用微笑与他人交流。

十三、家长沟通与指导:
1. 教师应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实践微笑的情况。

2. 鼓励家长在家中创造更多微笑的氛围,支持幼儿的微笑行为。

3. 指导家长如何在生活中引导幼儿学会微笑,并用微笑去解决问题。

十四、教学反思:
1. 教师在课后应反思教学内容和方法是否适合幼儿的理解和接受程度。

2. 考虑如何调整教学策略,以更好地引导幼儿学会微笑并运用微笑。

3. 思考如何将微笑的概念融入到日常教学中,让幼儿在日常生活中自然地学会微笑。

十五、教学计划拓展:
1. 开展“微笑周”活动,让幼儿在周一至周五的每天选择一个时间,用微笑与他人交流。

2. 举办微笑主题的艺术创作活动,如微笑绘画、微笑手工艺等。

重点和难点解析:
重点:
1. 微笑的意义和作用,以及如何在人际交往中运用微笑。

2. 培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主动微笑,用微笑感染他人的习惯。

3. 微笑在团队协作和友谊建设中的重要性。

难点:
1. 如何引导幼儿理解微笑的深层含义,并能在实际生活中运用。

2. 培养幼儿在日常生活中,面对不同情境能自主产生微笑反应。

3. 如何通过教学活动,使幼儿将微笑作为一种情感态度,持续地实践在生活中。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