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生物七上3.6.1 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 教案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
第一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说出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现的过程和意义。
2.说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发现的意义。
3.说明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概念及表达式。
过程与方法
培养学生“探究式”学习的能力,实验设计的创新能力和分析、归纳并合理表达的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培养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并体会探究过程和感受。
2.领略和感悟科学家在探究过程中的科学思维方式(如何去发现问题、分析并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
重点难点
重点
尝试解释发现光合作用的实验的原理。
难点
独立设计并完成探究活动。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生物圈中大多数生物在呼吸过程中,需要吸入氧气,呼出二氧化碳。
据统计,全世界生物的呼吸和燃料的燃烧所消耗的氧气量每秒平均为10000千克。
提出设问:为什么我们却没有感觉到缺氧呢?消耗的氧气通过什么途径补充呢?
二、学习过程
老师:我们就来学习第一个问题:什么是光合作用?
1.阅读课本第89页内容,什么是光合作用?
学生自己读书体会,回答问题。
老师:那么光合作用又是怎么被发现的呢?让我们穿越时空隧道,回到17世纪。
2.阅读教材第89页材料一,思考下列问题:(小组合作探究)
(1)描述实验过程。
(2)柳树增加的质量是多少?
(3)土减少质量是多少?
(4)柳树增重的原因是什么?
(5)本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通过学生讨论,得出本实验的结论:柳树生长所需要的营养物质是从水中获得的,而不是从土壤中获得的。
老师:该结论完全正确吗?从植物生活的环境考虑,还应该考虑哪些因素呢?
这时学生的积极性被调动起来了,纷纷发言,还应考虑到阳光、空气。
老师:说明该实验还有局限性,那么怎么办呢?时间到了18世纪。
3.阅读材料二,思考下列问题:(小组合作探究)
(1)阅读实验一,描述过程,说明蜡烛熄灭的原因。
(2)阅读实验二,描述过程,说明绿色植物死亡的原因。
(3)阅读实验三,描述过程,为什么钟罩内放入一盆植物后蜡烛依然燃烧,
老鼠依然活着?
(4)本实验的结论是什么?
老师巡视指导,解决学生中存在的问题,最后把有共性的问题提出来,大家一起解决。
最后老师在大家回答问题的基础上说明,材料一说明光合作用需要谁,材料二说明光合作用需要二氧化碳,同时释放出氧气。
那么光合作用仅仅需要水、二氧化碳吗?
4.阅读材料三,光合作用仅仅需要水、二氧化碳吗?
学生:还需要光。
老师:你能设计实验进行验证吗?简要说明你的设计过程(注意对照实验)
5.光合作用的意义
老师:光合作用的过程中,除了放出氧气,还有什么物质产生呢?还有有机物产生。
有机物的成分主要是淀粉。
当然还有其他物质。
比如我们吃的苹果等水果,小麦、玉米、水稻等,这些都是光合作用的产物。
至此学生的情绪全被调动起来了。
接着老师就引导学生得出光合作用的意义:绿色植物好像有机物的天然工厂,养活地球上所有的生命。
老师:我们对光合作用的探究进行了几十分钟,而科学家进行了几百年,直到现在还在进行研究,希望不久的将来我们班里出现一个到几个对光合作用做出贡献的同学,我们全班都盼望着这一天!
6.课堂小结:学生自己进行总结。
7.课后练习。
板书设计
第一节植物光合作用的发现
一、光合作用的概念
二、光合作用的发现
三、光合作用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