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市农机局关于印发《青岛市持续高产高效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建设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市农机局关于印发《青岛市持续高产高效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建设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
文章属性
•【制定机关】青岛市农机局
•【公布日期】2010.09.29
•【字号】青农机训字[2010]13号
•【施行日期】2010.09.29
•【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
•【时效性】现行有效
•【主题分类】农业科技
正文
青岛市农机局关于印发《青岛市持续高产高效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建设指导意见》(试行)的通知
(青农机训字〔2010〕13号)
五市农机主管部门:
建设持续高产高效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对我市应对资源有限、环境恶化的挑战,实现农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保护性耕作技术特点和我市实际,我局组织有关专家研究提出了《青岛市持续高产高效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建设指导意见》(试行)(见附件)。

请各市农机主管部门,在指导意见的基础上,结合各地实际情况,细化技术内容,建立技术规范,加强宣传、培训和指导,促进保护性耕作技术广泛推广应用。

附件:《青岛市持续高产高效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建设指导意见》(试行)
二○一○年九月二十九日附件:
青岛市持续高产高效保护性耕作
技术体系建设指导意见
(试行)
建设持续高产高效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就是在改良土壤、提高微生物活动水平的基础上,结合科学配套技术与管理,改善作物生长条件,提高水、肥的利用效率,从而实现在不增加水、肥消耗,不损害生态环境前提下的持续高产,特别是在高投入高产出的粮食主产区,实现大面积稳定高产高效的目标。

建设持续高产高效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对我市应对资源有限、环境恶化的挑战,实现农业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根据保护性耕作技术特点和我市实际,现对青岛市持续高产高效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建设提出以下指导意见。

一、建设目标
在可持续发展的前提下(即不多施化肥,不增加灌溉用水,不增加柴油消耗,不破坏生态环境),立足保护性耕作的土壤水肥优势,完善技术模式体系,高标准完成田间作业,优化管理措施,实现粮食产量比传统增产20%,节本30%以上,单位产量消耗的灌水量减少30%,化肥施用量减少30%,土壤肥力明显提高,生态环境改善的持续高产高效目标。

二、技术内容
持续高产高效保护性耕作技术体系包括:1、秸秆与表土处理;2、播种量与种子处理;3、免耕播种;4、肥料管理;5、灌水管理;6、杂草与病虫害防治;7、田间管理;8、深松等。

主要技术模式:我市以种植小麦、玉米一年两作种植模式为主。

其实施程序为:小麦联合收获(秸秆粉碎覆盖)→玉米免耕施肥播种→喷除草剂→田间管理(追肥、灌溉、灭虫等)→玉米收获并秸秆还田覆盖→深松(2~4年一次)→小麦免耕施肥播种→田间管理(灌溉、追肥、除草、灭虫)→小麦联合收获。

三、技术要求
(一)秸秆与表土处理
1、周年秸秆粉碎还田覆盖。

包括小麦和玉米全部秸秆粉碎还田。

(1)小麦秸秆粉碎还田覆盖。

用联合收割机收获,将秸秆粉碎后抛洒地表。

小麦联合收割机加装小麦秸秆切碎抛撒装置,粉碎小麦秸秆并均匀抛撒在田间,以免造成玉米播种机堵塞。

(2)玉米秸秆粉碎还田覆盖。

用玉米联合收获机、秸秆还田机进行,割茬高度≤8cm,茎秆切碎长度≤10 cm,并均匀抛撒。

秸秆起堆时,要人工撒开。

2、表土处理。

播种前地面要基本平整,不允许机器在田间随意拐弯乱压、保持田面平整。

如地表不平、覆盖严重不匀或秸秆量过大影响播种时,可选择秸秆粉碎机、圆盘耙、旋耕机等进行粉碎、耙平、浅旋,或人工平整地表、将秸秆分布均匀。

(二)播种量与种子处理
1、播种量。

由于秸秆覆盖地免耕播种的出苗率要低于传统耕作,导致小麦成熟时亩穗数较低,影响产量。

因此,加大播种量10%-20%是保护性耕作夺取高产的一项重要举措。

可根据以往保护性耕作小麦生长情况,倒伏严重或成熟时亩穗数到达50万穗左右的不要加大播量,45万穗以下加10%,35万穗以下加20%。

2、种子选用。

各地应以良种推广补贴项目为平台,结合当地的生产条件、地力基础、灌溉情况等因素选用抗逆性强、适应性广、丰产稳产的良种。

玉米应选用密集型品种,如郑单958、浚单20等;小麦应选用分蘖力强、成穗率高、株型较为松散的多穗型品种,如鲁麦21、烟农21、烟农23等。

播种前应精选种子,保证种子质量。

3、种子处理。

精选后的种子可根据当地病虫害发生情况,选用高效低毒的专用种衣剂包衣,没有包衣的种子用药剂拌种,预防苗期病虫害。

玉米种子要用内吸
性杀虫剂拌种或包衣,可用70%高巧等药剂拌种或包衣。

小麦根病发生较重的地块,选用2%戊唑醇等药剂拌种;地下害虫发生较重的地块,选用40%甲基异柳磷乳油等药剂拌种;病、虫混发地块用杀菌剂+杀虫剂混合拌种。

(三)免耕播种
1、玉米免耕播种作业
(1)机具选择。

应根据当地土壤状况,选择经过试验示范能够适应播种要求和农民愿意接受的机具。

推荐使用河北农哈哈农机有限公司生产的2BYF-2(3)型仓转式玉米免耕播种机,2BF-2(3)型玉米免耕播种机等。

(2)适期足墒播种。

在墒情合适的情况下,夏玉米直播越早越好,提倡小麦收获当天播种。

玉米适时播种是保证出苗整齐的重要措施,玉米最佳播种期为6月10-20日。

夏玉米播种墒情要求土壤相对含水量在70-75%,可视降水情况借墒或播种玉米后及时浇水,确保出苗整齐。

尽可能避免先灌溉造墒,影响播种机组下地,耽误播种时机。

(3)正确调整播量、肥量、播深、肥深。

作业前必须按要求正确调整播种机,并通过试播,确认以上调整到位,播种量、施肥量、播深、肥深、行距、镇压力等满足要求,才能进行正式作业。

夏玉米亩播种量1.5-2.5kg,控制每亩4500-5000株,施肥量每亩10-15公斤。

播种深度调整在3-5㎝,施肥深度8-10cm,即肥料在种子下方4-5㎝,要求深浅一致。

行距调整为60 ㎝,既保证合理密度,又为秋季玉米机械收获打好基础。

镇压力调整:土壤干燥以及有土坷拉等镇压力要调大,压碎坷垃确保玉米播后覆土严密,镇压紧实,利于出苗。

(4)选择机手、保证播种质量。

选择技术熟练、熟悉农艺要求、了解机具特
点和使用注意事项的机手进行玉米免耕播种作业。

机手要根据机具对秸秆和地表的适应能力,控制免耕播种机行进速度,宜慢不宜快,有秸秆拖堆、壅土现象及时排除,不漏播、不重播,不漏压,确保播种质量。

2、小麦免耕播种作业
(1)机具选择。

小麦免耕播种机的基本要求是采用沟播方式、不筑垄埂;采用复式带状作业,一次完成切碎秸秆、破茬开沟、播种、施肥、覆土、镇压等多道工序;要求作业无堵塞,播种质量好,能深施化肥。

根据种植模式和当地土壤条件,选择经过试验示范能够满足上述要求的机具。

几种推荐机具如下:河南豪丰机械制造有限公司生产的小宽窄行免耕播种机,播12行小麦、播幅2.4m,窄行(沟带)12㎝内播2行小麦、宽行(垄背)28㎝;
山东大华机械有限公司、山东奥龙农机制造有限公司、青岛同利来机械有限公司、西安亚澳农机股份有限公司生产的宽带宽行免耕播种机,播8行小麦、播幅2.4m, 30㎝等行距播种,沟带12㎝内播1行宽带小麦,垄背18㎝。

郓城县工力有限公司生产的大宽窄行免耕播种机,播8行小麦、幅宽2.4m,窄行(沟带)20㎝内播2行小麦,宽行(垄背)40㎝。

确定小麦行距时要考虑与玉米行距配套,如小麦20㎝+40㎝的宽窄行、或30㎝等行距,都能与60㎝的玉米行距配套,使各行玉米播在垄背上,播深均匀。

而小麦12cm+28cm的小宽窄行,与60㎝的玉米行距配套就比较差,对玉米播深均匀性有一定影响。

目前状况下,小麦免耕播种机可能还存在这样那样的问题,应积极联系生产厂家进行改进,也可自行改进。

(2)适时足墒播种。

小麦最佳播期为10月5日~12日。

在适宜播期内,旱薄地、粘土涝洼地及冬性品种可适当早播,地力高、砂土地和半冬性品种,可适当晚播;同一品种可先播低产田,再播中产田,最后播高产田。

小麦出苗适宜的土壤
相对含水量为70-80%,若遇干旱,要提早灌水造墒,也可在小麦播种后浇蒙头水,并及时划锄。

应掌握“宁可适当晚播,也要造足底墒”的原则,做到足墒下种。

(3)正确调整播量、肥量、播深、肥深。

作业前必须按要求正确调整播种机,并通过试播,确认调整到位,播种量、施肥量、播深、肥深、行距、镇压力等符合要求,才能进行正式作业。

播种量:比传统耕作增加10%~20%,控制每亩成穗数50万穗左右,施肥量为每亩40~50公斤。

播种深度:免耕播种机采用带状旋播,播种后形成垄沟,垄上的土很容易向沟内滑落而增加播深,造成小麦苗弱,分蘖差,影响产量。

因此,一定要控制好播深,要求覆土深度控制在2-3㎝为宜。

落籽均匀,覆盖严密。

施肥深度:分侧位深施和正位深施两种。

侧位深施肥料施在种子侧下方3-5㎝处,正位深施施在种子正下方5㎝以上,要求深浅一致。

行距:按模式要求进行调整,平均行距应不小于20cm,不大于30cm。

镇压力调整:小麦免耕播种机必须带镇压装置,并正确调整镇压轮压力弹簧,土壤干燥可将镇压力调大,压碎坷垃、压实苗带,防止透气跑墒落干,保墒提墒;土壤湿润可将镇压力调小,确保镇压良好。

土壤潮湿时,镇压轮容易粘土缠草,有刮土装置的要调整好,没有刮土装置的要及时清理镇压轮粘土缠草。

(4)选择机手、保证播种质量。

选择技术熟练、熟悉农艺要求、了解机具特点和使用注意事项的机手进行小麦免耕播种作业。

机手要根据机具对秸秆和地表的适应能力,控制免耕播种机行进速度,宜慢不宜快,有秸秆拖堆、壅土现象及时排除,不漏播、不重播,不漏压,确保播种质量。

(四)肥料管理
保护性耕作地的施肥量目前宜与传统耕作一致,待土壤肥力明显改善后,再逐
步降低。

玉米施肥应选用颗粒状复合肥或复混肥,种肥施肥量每亩10~15公斤,在玉米喇叭口期要追施30~40公斤复合肥或一定量的尿素。

种肥要深施,肥了与种子间隔5厘米以上,以免“烧种”。

小麦施肥要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来确定合理的肥料种类及施用量。

如用缓释肥可采用“一炮轰”,播种时一次性施入,应选用高含量肥料,氮、磷、钾有效含量40%以上的粒状复合肥或复混肥,施用量一般40~50公斤/亩。

如不用缓释肥,应从种肥中减少氮肥30%左右,留作生长后期追肥。

肥料要深施,肥种隔离4厘米以上。

要适量增施氮肥,微生物在分解作物秸秆时,需要吸收一定量的氮素营养,所以秸秆还田时一定要补充氮素,以免产生微生物与植物争氮的现象。

(五)灌水管理
改畦灌为沟灌或沟浇,用“小白龙”软管灌溉,既可节约用水20%~30%,又可以减少站用耕地8%~12%,是行之有效的增产节水措施。

根据试验,小麦必要的灌溉对增产有不可代替的作用。

有条件的地方,要尽量贮备水源,准备必要时在关键时期(越冬期,拔节期或抽穗期)灌1~3次水。

要实行顺麦行沟灌、喷灌等节水灌溉,禁止大水漫灌,节约用水。

(六)杂草控制与病虫害防治
玉米采用化学除草。

播种后出苗前喷施化学药剂,封闭除草。

在播种期、苗期、穗期需进行病虫害防治。

小麦播种后,应在出苗前喷施除草剂,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的灭生性除草剂。

在施药的同时应该配合机械和人工除草。

病虫害发生期要及时调查与预防。

冬小麦播种期、苗期是预防冬小麦多种病虫害的关键时期,为保全苗,促壮苗,主要是依靠化学药品防治病、虫、鸟、兽和霜冻对植物的危害。

一是对作业田块病虫害情况做好预测;二是对种子要进行包衣或拌药处理;三是根据苗期作物生长情况进行药物喷洒。

采取一喷三防。

为提高工效,减少田间作业次数,在孕穗期至灌浆期将杀虫剂、杀菌剂与磷酸二氢钾(或其他的预防干热风的植物生长调节剂、微肥)混配,叶面喷施,一次施药可达到防虫、防病、防干热风的目的。

目前的植保机械仍以人力喷雾器为主。

考虑到人力喷雾器效率低、雾化质量差、容易产生漏喷或重喷,还对人有潜在的伤害,有条件的地方要采用拖拉机悬挂的喷雾、喷粉机具和超低量喷雾机具。

(七)田间管理
1、玉米
(1)苗期管理。

①间苗、定苗;②中耕、除草;③防治病虫害。

(2)穗期管理。

①拔除弱株、中耕培土;②追肥。

在喇叭期(11~12片叶展开)亩追30~40公斤复合肥或一定量的尿素;③防治虫害。

(3)粒期管理。

①酌情补施粒肥,一般追施尿素20公斤左右;②人工去雄和辅助授粉;③防治虫害;④适时晚收。

2、小麦
(1)冬前管理。

①防除杂草;②防治地下害虫;③浇冬水。

对造墒播种,越冬前降雨,墒情适宜的麦田,也可不浇冬水。

(2)春季管理。

小麦越冬之后相继进入返青、起身、拔节阶段,是小麦春季管理的重要时期,如出现麦苗长势偏弱,冬季冻害较重,秸秆覆盖或掩埋麦苗,影响地温,造成小麦返青期延迟等,应及时做好麦田春季管理:
① 勤划锄,促弱苗转壮。

划锄能够提升地温、减少水分散失,是非常重要的措施。

结合划锄,用竹筢及时清垄,清除覆盖掩埋麦苗的秸秆和积土,以改善小麦光照条件,较快提升地温。

② 分类管理,科学运筹肥水。

对弱苗类型的麦田,春季田间管理要以促为主。

浇返青水,趁小麦返青期墒情好的时机,亩追施尿素10公斤左右和适量的磷
酸二铵,促进分蘖发生。

对属于弱苗和壮苗之间过渡类型的麦田,春季田间管理的重点是巩固冬前分蘖和促进春分蘖的发生,一般在起身期结合浇水亩追尿素10~15公斤。

对壮苗麦田,要主抓拔节肥水,一般亩施尿素15~20公斤。

在管理措施上,应注意促控结合,以提高分蘖成穗率,促穗大粒多。

③ 搞好测报,综合防治病虫草害。

春季是各种病虫草害多发的季节。

应重点防治锈病、白粉病、纹枯病、全蚀病、根腐病、蜘蛛、蚜虫等。

在小麦返青后拔节前要做好化学除草工作,注意应根据杂草种类选择除草剂。

④ 春季冻害的补救。

小麦拔节期,出现倒春寒天气,发生早春冻害的麦田,立即施速效氮肥和浇水,促进小麦小蘖赶大蘖、提高分蘖成穗率。

小麦孕穗期,发生低温冷害的麦田应及时追肥浇水,促进小麦生长,保证小麦正常灌浆,提高粒重。

⑤ 叶面喷肥。

灌浆期叶面喷施0.2-0.3%磷酸二氢钾+1-2%尿素,延长小麦功能叶片光合高值持续期,提高小麦抗干热风的能力,防止早衰。

(八)深松
深松的目的是打破犁底层、疏松土壤,有利雨雪入渗。

开始采用保护性耕作应及时深松,破除传统耕作留下的犁底层(35㎝以上)。

正常保护性耕作时没有犁底层,但在土质比较粘重或机器作业压实比较严重时有土壤板结或较浅的犁底层出现,需要深松来松土与破硬底层。

最好根据土壤测定,确定是否需要深松。

深松一定要在土壤含水量合适(土壤相对含水量在70-75%)的条件下进行;保护性耕作地一般2~4年深松一次。

1、局部深松。

选用单柱式深松机,主要技术要求是:
玉米行间深松间隔:应与当地玉米种植行距相同,作业后必须镇压或覆盖;深松深度:25~30cm;作业时间:苗期作业。

小麦播前深松,应采用带翼深松机进行下层间隔深松,表层全面深松;小麦深松间隔:40~60cm;深松深度:25~30cm;
深松时间:播前进行。

一般机具为凿形铲式,小麦可采用带翼形铲的深松机。

2、全面深松。

选用倒V型全方位深松机,主要技术要求是:深松深度:30~40cm;深松时间:在播前秸秆处理后作业;作业中松深一致,并不得有重复或漏松现象;
深松机防堵能力要强(如离地间歇大)、避免堵草壅土,机上应有弥缝平地镇压轮等,保证深松作业后地表基本平整和适度压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