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城建学院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生产(毕业)实习报告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河南城建学院生产实习报告
系别:土木工程学院
专业:勘查技术与工程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完成时间:2013-12-14
目录
1. 前言 ......................................................................................................................- 3 -
1.1实习目的 .............................................................................................................- 3 -
2. 实习概况 ..............................................................................................................- 4 -2.1 实习单位简介 ....................................................................................................- 4 -
2.2 工程概况 ..........................................................................................................- 4 -
3. 实习内容 ..............................................................................................................- 5 -3.1勘察目的及要求 .................................................................................................- 5 -3.2勘察工作依据 .....................................................................................................- 6 -3.3工程勘察等级 .....................................................................................................- 7 -3.4勘察工作量的布置和勘察方法 .........................................................................- 8 -3.5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 - 10 -3.5.1地层结构及地基土分层描述 ....................................................................... - 10 -3.5.2水文地质条件 ............................................................................................... - 13 -3.6岩土工程钻探常见事故及处理方法 .............................................................. - 14 -3.6.1难下套管 ....................................................................................................... - 14 -3.6.2卡钻 ............................................................................................................... - 14 -3.6.3钻孔涌砂 .................................................................................................... - 15 -3.7钻孔地质编录 .................................................................................................. - 16 -3.7.1地质编录的内容 ........................................................................................... - 16 -3.7.2地质编录的要求 ........................................................................................... - 17 -
3.7.3钻探工程地质编录 ....................................................................................... - 18 -
4. 实习心得 ........................................................................................................... - 25 -
1. 前言
1.1实习目的
生产实习是勘查技术与工程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理论联系实际,增长实践知识的主要手段和方法之一。
通过实习,使学生在学校所学到的理论知识与生产实践相结合,综合运用所学到的知识解决生产实践中遇到的问题,并验证、巩固和深化所学的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亲身参加施工组织管理工作和参加一定的专业劳动,对系统了解专业情况,加深对专业理论知识的全面理解起着重要的作用,同时也对顺利实现由学校到社会的转化,为毕业后能尽快胜任工作,打下一个良好的基础。
实习的具体任务是:
(1)通过实习,巩固已学过的理论知识,尤其是专业基础理论知识;
(2)在教学实习和理论学习的基础上,进一步增强钻探工程、
基础工程、工程勘察、掘进工程施工的感性知识,全面熟悉施工过程、掌握钻探工程、基础工程施工、工程勘察、掘进工程施工的基本知识与基本技能;
(3)为今后从事钻探工程、基础工程、工程勘察、掘进工程、
岩土工程等领域的工作,分析解决实际工作中的技术问题、实验研究新工艺、新方法打下实践基础。
2.实习概况
2.1实习单位简介
河南建材地质工程勘察院于1999年3月19日在东方红大道348号注册成立,公司成立之初主要经营工程地质普察与勘察,岩土工程施工,桩基基础工程,注册员工人数为78人,注册资本616.9万元人民币。
公司具有工程勘察专业类岩土工程甲级资质,连续多年荣获“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企业”、诚信经营AAA级企业。
2.2工程概况
拟建中国铁建·领秀城4号地(福月园)位于信阳市浉河北岸柳青路以北,中国铁建福华园以西。
项目规划用地81242.23m2,其中代征道路用地7599.76m2,代征地面积17145.69m2建设用地面积56496.78m2。
总建筑面积174748.10m2,其中地上总建筑面积150328.10m2,住宅建筑面积147828.10m2,商业及配套建筑面积2500 m2,地下总建筑面积24420m2。
建筑层数9-28层,整个园区集多层、小高层、高层建筑群体,商业、休闲、运动、绿色于一体。
休闲广场、大型会所、大型超市、地下停车场(车库)、社区服务、物业管理等一应俱全。
该园区是一个建筑规模大,配套设施齐全,档次高的住宅区。
本次主要针对中国铁建·领秀城4号地(福月园)3#、4#、5#、6#、7#、8#、11#、12#、13#、14#、15#、16#、17#、18#楼(14 栋)及车库。
各拟建楼尺寸见下表:
3.实习内容
3.1勘察目的及要求
本次勘察为详细勘察阶段,目的是向建设单位和建筑设计单位提供岩土工程勘察资料及有关技术参数。
具体任务如下:
(1)查明建筑范围内岩土层的成因、时代、地层结构和均匀性及特殊性岩土的性质,尤其查明基础下软弱和坚硬地层的分布及各层岩土的物理力学性质。
(2)查明不良地质作用的类型、成因、分布范围、发展趋势和危害程度,提出整治方案的建议。
(3)查明埋藏的河道、沟浜、墓穴、防空洞、孤石等对工程不利的埋藏物。
(4)查明地下水类型、埋藏条件及季节性变幅及对砼基础的腐蚀性,提供基坑开挖工程应采取的地下水控制措施,当采用降水措施时,应分析评价降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
(5)判定场地土类型、场地类别及地基土的液化特征和地震效应。
(6)提供地基变形计算参数,预测建筑物的变形特征。
(7)对地基岩土层的工程特性和地基的稳定性、均匀性进行分析评价。
提出各岩土层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论证采用天然地基基础形式的可行性,对持力层选择提出建议。
(8)对桩基类型、适宜性、持力层选择提出建议;提供桩的极限侧阻力、极限端阻力和变形计算的有关参数;桩基施工时对环境的影响及桩基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意见。
(9)提出影响工程施工的不利地质因素,并对工程设计和施工中应注意的问题提出建议。
(10)对地下车库建筑地基土强度及地下室抗浮评价。
3.2勘察工作依据
(1)《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
(2)《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
(3)《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
(4)《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5)《建筑桩基技术规范》(JGJ94-2008)
(6)《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02)
(7)《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120-99)
(8)《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1999)
(9)《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程》(GB50330-2002)
(10)《工程地质手册》(第四册)
(11) 其他相关的现行规范、规程及甲方提供的建筑平面图
3.3工程勘察等级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2009版岩土工程勘察分级标准和《高层建筑岩土工程勘察规程》(JGJ72-2004)规定,结合场地条件,和甲方的委托要求。
对个楼分开评定,如下表:
3.4勘察工作量的布置和勘察方法
根据岩土工程勘察等级,针对不同类型建筑物和本地区地层资料,本次勘察共布置勘探点127个,完成钻孔99个。
勘探点主要沿建筑物周边及角点布设,孔间距为13-29m;由于场地条件限制拟建楼和地下车库有部分钻孔无法进行施工,等场地具备施工条件后再次进场进行勘察。
勘察方法:为综合评价场地地基土的工程地质性质,提供准确详实的岩土工程参数,本次勘察除了钻探取土进行常规土工试验外,还采用了标准贯入试验、动力触探试验和场地波速测试等多种原位测试手段。
钻探采用7台XY-150型工程钻机和2台SH-30型工程钻机,XY-150型工程钻机回转钻进,SH-30型工程钻机为冲击钻进。
地下水位以上干钻,地下水位以下采用泥浆护壁或套管护壁,岩芯管钻进进行施工。
上部地层静压法采取原状土样,下部地层重锤少击法采取土样。
在钻进过程中还进行标准贯入和动力触探试验。
标准贯入试验采用导向杆变径自动脱钩式落锤装置(锤重为63.5kg、落距为76cm)配合钻机进行测试。
标贯器的规格均符合规范要求。
标准贯入试验竖向测试间距为1.0-2.0m,测试的具体操作均按国家规范要求进行。
通过测试,全面地控制了场地主要岩土层水平向和垂向上的力学强度化规律,测试结果准确、可靠。
动力触探试验采用导向杆变径自动脱钩式落锤装置(锤重为63.5kg、落距为76cm)配合钻机进行测试。
动力触探探头的规格均符合规范要求。
动力触探试验竖向测试间距为0.10m,测试的具体操作均按国家规范要求进行。
剪切波速试验采用武汉建科科技有限公司W A VE2000场地振动测试仪,多功能工程动测仪和三分量检波器进行测试。
试验采用单孔检层正反向地面激发、井下接收、自下而上逐点测试的方法进行,竖向测试间距根据土层厚度变化一般控制为1-2m,测试时段、位置均选较安静环境干扰较少的时间段,测试成果可靠。
钻孔内水位观测:钻探施工时,水位以上及粘性土层干作业钻孔,水位以下采用泥浆护壁,岩芯管钻进。
在场地内选择全部钻孔施工结束后,于同一时间段内(稳定24小时后)量测各孔的静止水位。
取样:按岩、土试样等级和试验项目的具体要求,采用不同取样器具和不同的方法进行取样工作:采用静压法普通取土器采取,质量等级Ⅰ--Ⅱ级、满足定名等一般物理性质试验要求。
土样采取所用取样器具及取样方法匀满足国家规范规定要求,Ⅰ、Ⅱ级土试样采取后立即进行密封保湿处理、并及时送往室内进行试验。
运输过程采用软的垫褥层衬底,确保被震裂或震松。
室内试验:根据本工程的存在岩土工程问题有针对性地进行室内试验。
通过室内试验,确定地基土的有关物理力学性质指标,为岩土工程综合评价提供依据:
⑴一般物性指标试验:测定土的一般物理性质指标,用来判定土的一
般物理性质。
⑵固结试验:用来判定土的压缩性,测定各层土的压缩模量、压缩系数等变形参数。
⑶颗粒分析:砂层样做颗粒分析,确定砂土名称。
⑷水质分析:主要用来判定地表水、地下水对建筑材料的腐蚀性。
⑸岩石单轴抗压强度:主要测定岩石在自然状态下的单轴抗压强度,为桩基设计提供参数。
3.5场地工程地质条件
3.5.1地层结构及地基土分层描述
拟建场地南邻浉河,场地主要是拆迁的建筑垃圾,东侧有较少的菜地,地形起伏较大。
地貌单元属浉河Ⅰ级阶地。
根据野外钻探揭露,现场判别,结合原位测试和室内土工试验资料,将勘探深度范围内的地层划分为8个单元层,现自上而下分层描述如下:
第①层杂填土(Q4ml)
杂填土:杂色,松散,均为新近回填,含有大量的建筑垃圾,下部以粘性土为主,粉粒含量比较大,欠固结。
大范围分布,最薄处为0.50米,见于ZK15号孔;最厚处为7.90米,见于ZK92号孔;平均厚度为2.68米;层面最高处标高为79.44米,见于ZK58号孔;层面最低处标高为72.92米,见于ZK41号孔;平均标高为75.00米。
第②层粉质粘土(Q4al)
粉质粘土:黄褐色,可塑,局部软塑,夹有少量的灰色斑块及粉土颗粒,干强度中等,韧性中等,切面稍有光泽,摇振反应中等。
大范围分布,最薄处为0.40米,见于ZK16号孔;最厚处为4.30米,见于ZK50号孔;平均厚度为2.12米;层面最高处标高为77.64米,见于ZK58号孔;层面最低处标高为72.65米,见于ZK33号孔;平均标高为74.23米;
第J层:粉质粘土(Q4al)
粉质粘土:青灰色,软塑,干强度低,韧性差,切面无光泽,无摇震反应。
局部分布,仅在第ZK13,ZK15,ZK32,ZK34,号孔一带可见;最薄处为0.70米,见于ZK32号孔;最厚处为4.20米,见于ZK15号孔;平均厚度为2.30米;层面最高处标高为73.32米,见于ZK15号孔;层面最低处标高为70.38米,见于ZK32号孔;平均标高为72.43米。
第③层:粗砂(Q4al)
粗砂:黄褐色,灰白色,饱和,松散,局部夹有黑色粘性土约10%,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和长石,分选性好,级配差。
大范围分布,最薄处为0.90米,见于ZK88号孔;最厚处为6.10米,见于ZK52号孔;平均厚度为2.90米;层面最高处标高为75.19米,见于ZK51号孔;层面最低处标高为67.54米,见于ZK92号孔;平均标高为71.57米。
第④层:砾砂(Q4al)
砾砂:黄褐色,夹有约5%的粘性颗粒,饱和,稍密,主要矿物成分为石英和长石,分选性一般,级配较好,局部含有2-4cm的卵石。
大范围分布,最薄处为1.50米,见于ZK88号孔;最厚处为7.10米,见于ZK46号孔;平均厚度为3.62米;层面最高处标高为72.02米,见于ZK56号孔;层面最低处标高为66.36米,见于ZK52号孔;平均标高为68.68米。
第J-1层粉质粘土(Q4al)
粉质粘土:灰黑色,较软,干强度低,韧性差,切面欠光泽,无摇震反应。
局部分布,仅在第ZK96,号孔一带可见;最薄处为1.70米,见于ZK96号孔;最厚处为1.70米,见于ZK96号孔;平均厚度为1.70米;层面最高处标高为64.51米,见于ZK96号孔;层面最低处标高为64.51米,见于ZK96号孔;平均标高为64.51米。
第⑤层圆砾(Q4al)
圆砾:黄色-白色,饱和。
中密-密实,颗粒多呈亚圆形,分选性较差,级配较好,直径大于2cm的颗粒约占20%,粒径最大约5cm。
母岩成分为石英砂岩,主要矿物石英、长石。
主要充填物为中粗砂。
大范围分布,最薄处为1.10米,见于ZK96号孔;最厚处为8.40米,见于ZK44号孔;平均厚度为4.84米;层面最高处标高为67.79米,见于ZK44号孔;层面最低处标高为62.22米,见于ZK8号孔;平均标高为65.03米。
第⑥-1层:强风化泥质细砂岩
强风化泥质细砂岩:紫红色,强风化状,沉积物的颗粒主要为细砂,泥质胶结胶结程度较弱,粒状结构,薄层状构造,手掰易散。
全场地分布,最薄处为2.10米,见于ZK42号孔;最厚处为3.70米,见于ZK82号孔;平均厚度为2.60米;层面最高处标高为63.07米,见于ZK4号孔;层面最低处标高为57.82米,见于ZK49号孔;平均标高为59.95米。
第⑥-2层:中风化泥质细砂岩
中风化泥质细砂岩:紫红色,中风化状,粒质结构,薄层状构造,岩芯稍破碎,最长40cm,RQD=50%-70%。
敲击声音哑,属于软质岩。
全场地分布,层面最高处标高为59.97米,见于ZK4号孔;层面最低处标高为55.20米,见于ZK103号孔;平均标高为57.35米。
钻孔平均揭露厚度6.21m,最大揭露厚度10.60m。
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其下无软弱层。
3.5.2水文地质条件
拟建场区地下水主要为赋存于杂填土土层中的上层滞水,粉质粘土层中的孔隙水和裂隙水,砾砂和圆砾层中潜水。
上层滞水、孔隙水、裂隙水受季节性及地表水影响较大,微承压水于浉河水位变化有关。
地下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地表水渗入及浉河水侧向径流补给。
勘察期间测得地下水位在1.76米至5.10米之间,地下水位标高在69.90米至76.28米之间。
3.6岩土工程钻探常见事故及处理方法
3.6.1难下套管
在巨厚层的可塑~软塑状的粘性土钻探时,土层易缩孔 ,需要跟管钻进 ,但因其粘性大 ,与管壁的摩擦力大 ,难以下套管 ,以致无法钻进。
其处理方法:先把难下的套管夹紧 ,再用 2 个千斤顶慢慢把套管顶起 ,在孔壁间注水 ,以减少阻力 ,利用卷扬机反复拉动套管 ,并继续在孔壁间注水 ,最大限度地降低管壁与土层间的摩擦力。
在感觉到利用套管自重便能下到孔底时 ,再继续跟管钻进 ,在钻进中应经常在孔壁间注水 ,并来回提动套管 ,使套管始终保持“松”的状态。
例如我这次实习的工地,钻进中当套管下至 15m 深时 ,已极难下套管 ,被迫用吊锤锤击套管 ,下至 18.5m 时 ,无法再下套管 ,用链钳扭动旋转套管 ,在套管被扭扁的情况下 ,亦丝毫不动 ,套管被“卡”死 ,可见管壁与土层间的摩擦力非常大。
利用上述方法进行处理后 ,很快就把该土层钻穿 ,在其它钻孔的施工中 ,当钻至该土层时 ,均利用上述方法钻进 ,结果施工顺利 ,钻探时间只用 2 天便钻穿该土层 ,效率提高 1 倍多 ,工人劳动强度亦大大降低。
3.6.2卡钻
用抽砂筒跟管钻进圆砾层时,当进尺过大 ,抽筒中的岩芯会满至溢出 ,易发生卡钻。
钻进大都采用抽砂筒跟管钻进方法 ,即边抽圆砾 ,边来回扭动套管钻进 ,但若回次进尺过大 ,会使进入抽筒中的岩芯过满溢出 ,掉入套管与抽筒间的管壁内。
因圆砾砾径常大于套管
与抽筒间的间距 ,使抽筒被卡死 ,造成卡钻事故。
其处理方法:在进尺时要经常往套管中加注清水 ,做到勤起钻 ,回次进尺控制在抽筒长度的一半以下 ,防止岩芯过满溢出卡钻。
如发生卡钻时 ,可用吊锤反打 ,将落入套管与抽筒间管壁的圆砾磨碎 ,使抽筒能顺利提起。
如某大夏工程 ,使用套管外径为Φ 127mm , 抽砂筒外径为Φ110mm ,在钻入圆砾层 3m 时 ,一回次在进尺 80cm的情况下 ,才打算起钻 ,结果抽砂筒被卡死 ,用吊锤反打使抽砂筒提起 ,发现抽筒中的岩芯已满 ,圆砾砾径大者 25mm~30mm ,抽筒外壁已被圆砾划得伤痕累累。
再继续钻进时 ,采用了上述预防措施 ,避免了卡钻事故 ,顺利地把圆砾层钻穿 ,满足地质设计的要求。
3.6.3钻孔涌砂
圆砾层大多地下水丰富,部分还具承压性 ,在地下水作用下 ,钻探过程中常遇“涌砂”现象。
这时如做动探试验时 ,会因动探头的推入 ,挤密孔内的砂砾石 ,使其与探头和套管紧密结成一体 ,出现卡钻。
其处理方法:做试验前 ,实测套管内的“涌砂”高度 ,根据此高度来决定套管的拔起高度(拔套管时 ,速度不)应太快 ,使触探头深度大于套管底部的深度 ,即可避免“卡钻”事故。
如某大夏工程 ,圆砾层承压水头 4.3m ,水量丰富 ,在跟管钻进圆砾层 3.2m 处 ,下触探头和触探杆做动探试验 ,在击15 击后 ,触探杆剧烈跳动 ,难击入 ,用卷扬机拉不动触探杆 ,出现“卡钻”事故。
用吊锤反打触探杆 ,打松后实测触探头的深度 ,并以套管深度对比 ,发现套管比触探头深度大0.3m ,说明钻孔“涌砂”,将套管往上缓提 0.4m ,再做试验 ,一切正
常。
以后再做动探试验 ,按上述处理方法 ,使触探头深度大于套管底部深度 ,避免了“卡钻”事故。
3.7钻孔地质编录
3.7.1地质编录的内容
原始地质编录的内容原始地质编录的内容可概括为以下几个方面:
l )文字资料也称为文字描述,即在野外记录簿上用规定的格式记录各种地质现象,如矿体产状、形状、厚度;矿石的物质组成及矿物共生组合、结构构造;矿体与围岩接触关系;围岩类型及其蚀变作用;地质构造及其控矿关系等。
它包括坑探工程、井巷工程中地质现象的记录,钻孔、井巷煤芯、岩芯(层)的描述,岩石薄片和煤薄片、光片及化石鉴定的文字报告,野外及其他所有第一性地质资料和数据的描述记录。
2 )图表资料原始地质编录图件主要包括各种素描图,素描图是用简易的皮尺、钢卷尺和罗盘等工具,测绘各种以矿体为中心的地质现象并将其画到坐标纸上,各种勘探工程的素描图见后述。
如天然露头和各种坑探工程、井巷工程的地质素描图、实测地质剖面图、钻孔柱状图,以及其他照片、素描材料等。
原始地质编录表格主要包括各种坑探工程原始记录表、钻探工程原始记录表、岩芯鉴定表、采样登记表、样品测试分析化验结果表,以及其他记录原始地质资料和原始地质数据的表格、卡片等。
3 )实物资料实物资料也称实物标本,它是采集有代表性的矿石、蚀变岩和各种围岩标本,以便进行综合研究。
对一些特殊的标本,包括岩石、矿物、煤、化石的标本和样品,以及对研究地质规律有重要意义的其他标本和样品等进行收集和整理。
4 )照相有条件情况下,对一些特殊地质现象,如矿体与围岩接触带、各种矿化穿插关系和地质构造现象进行拍摄,并附以简要文字说明。
照相与素描图可互相取长补短。
3.7.2地质编录的要求
为了提高原始地质编录的质量,使收集的资料真实可靠,并能客观反映矿床地质特征,各种勘探工程的原始编录要求在编录过程中,做到如下几点:
l )编录及时一般地质勘探工程都是连续不断地施工,因而原始地质编录也要随着工程的进展及时地进行。
如不及时进行编录,有些岩石就会潮解、失水或风化,特别是井下丰富而珍贵的原始地质资料就会被密集的支架所掩盖,或被掘进、回采工程的推进及井下随时可能发生片帮、冒顶等情况所毁坏,而失去收集资料的机会。
资料收集后,还应及时地加以整理和清绘。
因此应及时经常地进行编录,并尽量简化一些不必要的手续,避免内容重复。
2 )准确全面不符合实际和不完整的地质资料,不仅不能指导生产,而且还会造成错误的认识和判断,给工作带来损失。
对原始地质编录的文字、图表等资料,必须做到内容真实,数据可靠而且要求全面、准确地反映客观事实。
因而要求文字描述的内容简单、明了,能够充
分的说明问题。
3 )系统统一系统统一是原始地质编录的重要原则。
对各种地质现象、地层划分、岩石命名与描述原则和内容、图例、素描图的比例尺(可根据具体地质情况和要求而定,但一般情况下都要求为 1 : 50 一 1 : 200 )、图表格式、工程名称及编号、编录方法等均要有统一的要求。
因为地质编录的各种图件是地质工作的语言,如果原始地质编录没有统一的标准、格式和规定,而是因地、因队、因人或因工程而异,这样的编录成果使用起来十分困难,有时甚至无法进行对比而报废,失去编录的意义。
4 )重点突出为了更好地完成原始地质编录任务,应该突出原始地质编录工作的重点,如对影响矿井建设的主要地质问题,有地质变化异常的地段和重要巷道等,必须重点详细观测描述;对于地质条件简单、变化不大的地段,可进行一般的观测编录。
同时也要求素描图的重点突出,即素描图及其文字记录均要求突出矿体或矿化部位。
3.7.3钻探工程地质编录
钻探工程的地质编录是根据钻孔中取出的岩芯、煤芯或岩粉、煤粉等实物资料和各种测量数据、测井资料,以及对钻孔中各种地质现象的观测而进行的。
钻探工程地质编录是钻探施工过程中地质管理工作最重要部分。
钻探有各种不同类型,下面主要介绍岩芯钻探的地质编录。
(一)岩芯的分层、鉴定和描述
在钻进过程中,当不同回次取出的岩芯或者同一回次取出的岩芯
有不同的岩石接触时,就需要根据岩石分层原则和岩性变化的特点,对所取岩芯进行分层。
从钻孔开始钻进到提出岩芯,称为一个回次。
每个回次提出的岩芯应按自上而下,由左向右的顺序放人岩芯箱内。
对分层后的不同岩性的岩芯,分别测量其在本回次中的长度,再除以本回次岩芯采取率、即得到不同岩性的岩层在本次提钻中的伪厚度。
由于岩石的硬度各异,在钻进过程中磨损情况不同,如煤层、泥质岩等易磨损,而砂岩、石灰岩等难磨损,故各岩层所确定的伪厚度仅是初步的,真正确定岩(煤)芯的分层,还应参照钻探判层记录和测井解释成果。
对岩芯分层后,应逐层详细鉴定和描述岩石的成因标志和构造特征,如岩溶或裂隙发育程度、断层面及其破碎带等;对于煤芯应详细描述其物理性质、结构构造特征及宏观煤岩组分与类型。
(二)换层深度的计算
换层深度即岩(煤)分层界面在钻孔中的深度。
在岩(煤)芯分层后,可根据岩(煤)芯采取率、回次钻探深度及岩(煤)芯磨损与回次残留岩芯情况等,经过计算而获得换层深度。
岩层的换层界面有时正好在回次终点换层,但多数情况是在回次进尺中间换层,并且在一个回次中常常有一个或几个换层界面。
在钻进过程中,由于不同岩性的岩芯磨损存在很大差异,使得回次岩芯不能代表回次进尺的孔段长度,再加上取芯技术的原因,造成残留岩芯的影响,使换层深度的计算更为复杂。
现简要介绍换层深度计算的一般方法及步骤如下:
1、求岩芯采取率
岩芯采取率分为回次岩芯采取率和分层岩芯采取率两种。
(1)回次岩芯采取率。
每回次所取岩芯长度与本回次实际进尺的百分比,即
%100L ⨯=∑A L X
当有残留岩芯进尺时,则
%100⨯+-=∑C B A L L L L
X
式中 X ―回次岩芯采取率,%;
∑L ―回次岩芯采长,m ;
A L ―回次实际进尺,m ;
B L ―本回次残留岩芯长度,m ;
C L ―上回次残留岩芯长度,m 。
图1 岩芯采取率计算示意图
(2)分层岩芯采取率。
即某一岩层的岩芯累计长度与其相应的实际钻探进尺的百分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