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壶之美,古朴凝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铁壶之美,古朴凝重!
“水为茶之母,器为茶之父”。
这句俗话道出了茶壶在中国茶道中的地位。
铁壶,以生铁为原料,铸造而成。
关于铁壶煮茶,唐代陆羽在《茶经》中已有描述。
陆羽共描述了25种茶器,其中有“煮茶工用鍑(或作釜),鍑以生铁为之,今人有业冶者所谓急铁。
”
此“鍑”即为铁壶原型,釜是当时茶道里十分流行的一种煮水器具。
唐朝时中国的饮茶文化推行到日本,釜也随之传入日本。
釜本身是一种没有提手的煮茶器,日本茶道在釜上面加上提手,成为铁壶的初体。
铁壶凭借着古朴优雅,精美养生的功效,让越来越多喝茶、爱茶的人所喜欢。
近几年,越来越多的茶人开始认识、收藏、迷恋铁壶。
拥有一把铁壶不仅可以怡情养生,更是人们追求生活质量的一种方式。
闲暇之余,坐在窗边静静品茗,提起一把由自己精心养护的铁壶,看着水柱由壶嘴自上而下倾入杯中,茶随着水花旋转浮起,浓郁的茶
香扑面而来。
聆听窗外树叶沙沙作响,备感温暖安宁。
铁壶,由内而外散发出宁静、安定、沉稳的气息。
焚上一柱沉香,袅袅的烟雾和安详的气息,令品茶之人忘却烦恼,全心沉浸这非同凡响的境界之中。
铁壶之美
铸铁技术源于中国,传到日本后,因当地煎茶道文化衍生出铁壶工艺,近年来中国茶坛也兴起了铁壶收藏风潮。
手工制作的铁壶宛如工艺品,需经设计、制作铸模、按压花纹、组装铸模、注铸铁浆、成型、脱沙、釜烧、着色、组合提把等多道工序,这些细节成就了铁壶值得欣赏的形貌。
壶的把、环付、钮、流(壶嘴),和壶身的金银措、图文等装饰,都是制壶职人表现技术之处。
想认识铁壶,就从欣赏铁壶之美开始。
【堂号】
堂号代表铁壶的出处,有的铁壶还会刻有作者名,而有资格把名字刻在壶身的作者,至少需要有30年以上的制壶资历。
其中也有将堂号刻于壶身的做法。
刻着平安光玉堂造的老铁壶壶盖。
为煎茶道所用的铁壶,容量小且重视细节的打造。
【金银措】
金银措本是起源于青铜时代的精细工艺,简单说就是在器物上布置金银图案,铁壶上常用的金银措技法有镶嵌与图画两种。
镶嵌技法难度高,故常见为图画的,新铁壶就更难见了。
新铁壶也多以山水、花草在壶身做金银措的装饰。
老铁壶把上涂绘的金蝴蝶栩栩如生、花草姿态秀逸。
【镶嵌】
【环付】
讲究的铁壶会有一对很搭配的环付(连接提把与壶身的耳朵)。
传统上有植物、动物、建筑等造型。
【钮与钮座】
钮与钮座除了具有提起壶盖的实用功能,也是铁壶极具玩赏性质的配件之一。
做工讲究的铁壶老件,通常以铜制的钮与钮座搭七宝铜制的壶盖。
包金的钮与钮座,替铁壶在质朴中增添一丝华贵气质。
【图纹】
在砂模上印刻出图纹,注铸铁浆后等冷却、成型、脱砂,在铁壶表面就会形成图纹,图纹的精致程度和神韵也是工匠技术的展现。
老铁壶壶身上的龙纹因为岁月熏陶而更显光滑温润。
新制的铁壶也常以花草图纹展现秀丽清细的一面。
铁壶之好
会注意到铁壶的人,通常都是被它或苍劲、或朴拙、或古雅的造型吸引。
但它更为人所爱的其实是这些。
【收藏价值】
因以生铁为原料,透过铸造方式,加之作者艺术造旨,形成老铁壶特殊的文化。
你可以把它当成一件日常煮水器来养生,或是一件艺术品欣赏,亦或是古董收藏。
铁壶的价值因其制作者的名气、技艺而大有不同。
现在,老铁壶的藏量已经越来越少,导致其价格一路飙升。
【有益身体】
除了收藏价值老铁壶对于泡茶也是益处颇多,用老铁壶煮出的水口感很软、甘甜,用来泡茶,那是如虎添翼。
而在煮茶过程中,铁壶吸收水分中的氯离子,并释放出二价铁,长期饮用,可以预防贫血,补充铁质。
这也是日本地区,男女长寿的原因之一了。
【提升茶香】
煮茶利器,铁壶烧水沸点温度更高,比一般不锈钢随手泡等要高出2-3度,且保温时间也更长,利用高温水泡茶,可激发和提升茶的香气。
而尤其对于老茶而言,因陈化时间较长,是必须采用足够的高温水,才能淋漓尽致把其内质陈香和茶韵发挥出来,实为绝配。
【改善水质】
软化水质,使水更软滑、甘甜,这也可以改善和提高泡茶的口感。
茶人雅士,皆以案头摆放一把铁壶为“雅趣”。
茶之为道,亦在于自然,一把铭器,制于上工,有时候一件好的作品就是简简单单,大凡若简,雅俗共赏。
春回大地纯手工老铁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