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及种子直播育苗技术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摘要:为获得大量白及(Bletilla striata)种苗,扩大栽培种植面积,实现白及规
模化大田生产,试验采用3因素3水平正交试验对白及种子生长环境条件进行了
研究。

结果表明,基质配比育苗基质∶腐熟有机质=1∶1、温度25 ℃、光照时长16
h/d、湿度为100%的环境组合对白及种子生长最有利,出苗率达到69.45%。

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为温度>基质配比>光照时长。

关键词:白及(Bletilla striata);直播育苗;环境因素;正交试验
Key words: Bletilla striata; direct-sowing breeding seedling; environmental factors; orthogonal test
白及(Bletilla striata)是兰科白及属的多年生草本植物,中药材白及又名苞舌兰、连及草、白根等,为兰科植物白及的干燥块茎[1]。

白及喜温暖、湿润、阴凉的气
候环境,一般多生于丘陵、低山溪谷边及阴蔽草丛中或林下湿地[2]。

白及不仅作
为传统中草藥和观赏植物广泛应用,而且在化妆品的应用中也日益受到重视[3]。

近几年,由于人为的过度采挖和生态环境破坏,其野生自然资源急剧减少,濒临灭绝,被国家列为重点保护的野生药用植物[4]。

目前,白及的大量繁殖方式主要依靠组织培养[5-7],此方法因要根据白及的不同
生长时期更换培养基,成本较高,还增加了量。

同时,在组织培养的过程中若消毒不当引起较大范围污染会造成损失,并且白及组培苗根系长势弱,后期移栽成活率低,无法进行大规模的大田生产。

如采用白及种子直播的方法进行繁殖,可以避免组织培养方法中存在的一系列问题,同时可有效地避免后期移栽成活率低的问题,使其可以直接在大田中进行生产。

前人针对白及种子萌发主要从白及萌发的外部条件、添加共生菌等方面展开研究[8],鲜见关于白及种子直播育苗技术的研究。

为此,试验对白及种子进行催芽,萌动后在不同的栽培因素水平下播种,研究种子直播生长的最佳环境条件,以期找出最优组合,实现白及种子的大量直播繁殖。

1 与方法
1.1 试验
上一年采集的果荚饱满的白及种子(由安康市旬阳县新森林生态农业有限公司提供),低温干燥环境下贮藏,待用。

1.2 试验方法
1.2.1 白及种子催芽试验于2022年3月开始,将白及种子从果荚中取出,均匀撒
在铺好滤纸的瓷盘里,用保鲜膜覆盖,置于温度(30±1)℃、湿度100%的光照
培养箱内,光照度1 800~2 500 lx,12 h/d,催芽时长8 d[9]。

催芽期间每天在体式显微镜下对白及种子形态进行观察并记录,直至其一端明显膨大,且肉眼观察催芽的种子基本泛绿后进行直播试验。

1.2.2 直播试验设计方案采用L9(33)正交试验考察不同条件对白及种子生长的影响因素,具体见表1。

光照度同催芽。

温度和光照时长的水平设置利用光照培养箱调节,培养基质用保鲜膜覆盖,保证100%的湿度进行培养。

将腐熟有机质和育苗基质按不同体积比例混合,调整基质
的水分,达到用手捏基质有水渗出,但不会滴落,将不同的基质放入瓷盘中,并标记,再将催芽后的种子均匀撒在基质上,并保证每盘中种子的数量基本一致。

1.3 统计方法
1.3.1 播种量统计因白及种子较小,播种时要求尽可能均匀一致,统计播种量采用
单位面积计数方法。

即挑选2 cm×2 cm见方大小带种子的基质平面,将基质冲洗
干净后在体式显微镜下统计播种数,每瓷盘统计3次取平均值计算单位面积播种量。

1.3.2 出苗率统计定期观察白及出苗情况,待长出两叶一心,株高1.0 cm左右,原球茎直径0.3 cm,统计单位面积的出苗数,统计方法与播种量统计方法类似。

出苗率=单位出苗数/单位面积播种量×100%。

1.3.3 分析方法利用Excel 2022和SPSS 19软件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及分析
2.1 白及种子催芽结果
白及种子较小,催芽前对其进行显微观察(图1A),可见白及外种皮及其内含白
及种胚(图中黑色卵形结构)。

对白及种子催芽8 d后,便可以肉眼观察到大部分种子出现黄绿色(图1B),在显微镜下观察顶端可见黄绿色的芽,另一端明显膨
大(图1C),此时的种子已经萌动,具备了发芽的能力,可进行直播育苗。

2.2 不同处理对白及种子出苗率的影响
根据正交试验设计,统计单位面积的白及种子出苗数,计算9个不同处理的出苗
率并对其进行极差分析,结果见表2。

表2结果表明,白及种子的出苗率受温度、光照时长以及基质配比的影响,处理A1B3C3的出苗率最高,达到了67.89%。


试验统计的极差分析结果来看,A1B2C3处理效果最好,但结果未出现在正交试验内,后续采用A1B2C3的处理出苗率达到69.45%,较处理A1B3C3高出1.56个
百分点,说明A1B2C3为最优组合,但结果与处理A1B3C3差异不显著。

各因素
对出苗率的影响程度为温度>基质配比>光照时长,即选择温度为25 ℃,光照时长
为24 h/d,基质配比为育苗基质∶腐熟有机质=1∶1,湿度为100%的环境组合对白
及种子出苗最有利。

为进一步反映各因素之间的差异,对试验结果进行方差分析。

分析结果表明,培养温度和基质配比对白及种子出苗率影响显著(P<0.05),光照时长因素影响不显著。

对培养温度和基质配比进行多重比较,结果见表3。

由表3结果可知,温度为30 ℃
时与温度为35 ℃时结果差异不显著,但温度为25 ℃时与前两者结果表现为差异
显著,且温度在30 ℃时与其他两个处理温度结果差异表现为极显著。

因此,在温
度为25 ℃时白及种子的出苗率最好。

基质配比为育苗基质>腐熟有机质=1∶0和育
苗基质∶腐熟有机质=2∶1时结果差异不显著,育苗基质:腐熟有机质=1∶1与前两者
结果表现为差异显著,但未达到极显著。

因此,在基质配比为育苗基质∶腐熟有机
质=1∶1时,白及种子的出苗率最好。

2.3 白及种子直播后出苗的形态特征
播种后的白及种子经过30 d左右的生长可以观察到出现绿芽,此时的种子出芽的
数量较少。

60 d后白及种子出芽的数量增加,且出芽的程度较之前有所提高(图2)。

白及苗经过90 d左右的生长,可以明显地观察到白及幼苗的形态(图3),
试验统计出苗数计算出苗率也是选择此时。

经过120 d的生长,出苗的白及都已成苗,长势较好。

此时可见两片完整叶,原球茎已形成(图4),可以进行移栽。

对生长120 d的白及幼苗进行植株形态测定:幼苗平均株高4.51 cm,原球茎直径0.32 cm,叶长1.4 cm,叶宽0.44 cm,发根数2.5条,根长2.3 cm(图5)。

直播白及幼苗的叶片较嫩,叶色黄绿色,根系粗壮,长势好,较长,原球茎较组培苗大,移栽成活率高。

3 小结与讨论
3.1 白及种子催芽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由于白及种子细小,不含胚乳,种子萌发后处理不当会很快死亡。

在白及催芽阶段一定要注意保持空气湿度在100%,但要防止种子完全浸没在水中,因此将种子撒
播于浸润的滤纸上,置于光照培养箱内保持温度30 ℃左右,在较弱的光照度下萌
发率较高。

这与胡开治等[9]的研究结果略有不同,具体有待进一步的研究确定最
佳催芽条件。

3.2 育苗基质配比应注意的问题
白及喜温暖、较阴湿的环境,多在肥沃、疏松而排水良好的沙质土壤或腐殖质上生长[10]。

试验结果表明,在育苗基质∶腐熟有机质为1∶1的时候白及种子出苗率高,种苗生长健壮,长势较好。

试验基质配比参考兰科其他植物种子萌发情况[11],在
基质中适当添加3~4年生白及根系周围的土壤,利用根系周围的微生物促进白及
种子出苗。

但对其根系的微生物种类及作用未做研究,可在下一步研究中深入开展,有望分离出类似于天麻共生菌——蜜环菌,促进白及成苗的真菌将能极大地推动白及种苗规模化发展。

3.3 光照对白及种子出苗的影响
对白及生长有影响的不仅有光照时长,应该还有光照度的强弱。

试验只着重研究了不同光照时长对白及生长的影响,光照度设置为1 800~2 500 lx。

结果表明光照
时长对白及生长有一定影响,并结合之前白及组织培养的情况,可以发现24 h/d
的光照时长对白及的生长有促进作用。

在后继的研究中,结合白及组织培养的方法,应将光照度的强弱也考虑到影响因素里。

在白及生长过程中,基质配比、温度和光照时长对其都有影响,且影响程度不同,主要表现为温度>基质配比>光照时长。

同时,通过试验所找到的对白及生长最为
有利的环境因素组合为基质配比为育苗基质∶腐熟有机质=1∶1,温度为25 ℃,光照
时长为16 h/d,湿度为100%。

在这样的环境下白及的出苗率达到了69.45%。


用白及直播方法培养120 d后茎上部分长势较好,根系粗壮且长,原球茎长势明显优于组培苗。

因此白及种子直播育苗技术上可行,可进行大规模的大田生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