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精选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 政权的分立与民族大融合第15课 三国鼎立华师大版习题精选第十篇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9年精选初中七年级上册历史第四单元政权的分立与民族大融合第15课
三国鼎立华师大版习题精选第十篇
第1题【单选题】
下列对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评价,哪一项是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 )
A、战乱频繁,严重破坏了社会经济
B、三国鼎立,形成了国家分裂局面
C、破坏了民族关系,不利于民族融合
D、局部统一,为大统一创造了条件
【答案】:
【解析】:
第2题【单选题】
东汉末年群雄并起,下列示意图符合公元222年三国鼎立的格局的是( )
A、
B、
C、
D、
【答案】:
【解析】:
第3题【单选题】
中国古代史上有很多以少胜多的战例。

东汉末年曹操大败袁绍,为统一北方奠定基础的著名战役是( )
A、长平之战
B、巨鹿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答案】:
【解析】:
第4题【单选题】
“三顾茅庐”的历史典故发生在襄阳的隆中,下列与典故有关的历史人物是( )
A、袁绍
B、诸葛亮
C、孙权
D、曹操
【答案】:
【解析】:
第5题【单选题】
三顾茅庐的典故出自东汉末年的襄阳,这位曾在茅庐中居住的历史人物,其突出贡献是( )
A、建立西汉
B、巩固蜀汉政权
C、建立西晋
D、建立东汉
【答案】:
【解析】:
第6题【单选题】
曹操在《蒿里行》这首诗里写道:“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

生民百遗一,念之断人肠。

”它描写的这一惨景发生在( )
A、东汉初年
B、东汉末年
C、三国
D、西汉
【答案】:
【解析】:
第7题【单选题】
某同学在预习《政权分立与民族交融》这一单元时,做了几张卡片方便记忆。

其中一张与史实不符,这张卡片是( )
A、
B、
C、
D、
【答案】:
【解析】:
第8题【单选题】
著名典故“三顾茅庐”源自东汉末年。

这位曾住在茅庐里的历史人物是( )
A、曹操
B、刘备
C、诸葛亮
D、孙权
【答案】:
【解析】:
第9题【单选题】
图示法可以帮助我们学习历史,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

下面哪幅图直观地反映了三国鼎立的形势( )
A、
B、
C、
D、
【答案】:
【解析】:
第10题【单选题】
“东汉末年分三国,烽火连天不休……”林俊杰的歌曲《三国》深受大家喜爱。

那么,奠定三国鼎立局面基础的战役是( )
A、巨鹿之战
B、官渡之战
C、赤壁之战
D、淝水之战
【答案】:
【解析】:
第11题【单选题】
魏国建立者是( )
A、曹操
B、曹丕
C、孙权
D、刘备
【答案】:
【解析】:
第12题【单选题】
奠定三国鼎立基础的重要战役是( )
A、巨鹿之战
B、长平之战
C、官渡之战
D、赤壁之战
【答案】:
【解析】:
第13题【填空题】
历史人物篇“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华夏文明5000年历史,涌现出了众多风云人物。

下列语句中涉及到本学期的部分历史人物,你来判断他们分别是谁?将其人物写在对应的括号内。

(1)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______)(2)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

(______)(3)王侯将相,宁有种乎?(______)(4)究天人之际,通古今之变,成一家之言。

(______)(5)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______)(6)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______)
【答案】:
【解析】:
第14题【材料分析题】
阅读下列材料:
“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词中的“三国”指哪三国?
这首词与我国古代历史上的哪一著名战役有关?
这一战役爆发前,曹操已基本上统一了北方。

曹操统一北方的关键性战役是?
【答案】:
【解析】:
第15题【综合题】
读下图回答
请写出图1中字母所代表的政权名称。

A______B______C______D______
请写出图2中字母所代表的政权名称。

E______F______
图1中A国与赵国之间在战国末期发生的空前激烈的战役是?
奠定图2三国鼎立局面形成的战役是?
结束图1、图2政权并立局面的分别是哪两个王朝?这两个王朝有很多共同点,请说出其中一点。

【答案】:
【解析】:。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