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教版初中化学五四制八年级全册《自然界中的水》例题解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教版初中化学
重点知识精选
化学是一门非常有意思的学科,充满了新奇的实验!鲁教版初中化学和你一起共同进步学业有成!
第二节自然界中的水
例1.城市中的生活用水是经自来水厂净化处理过的,其过程可表示为:取水→
沉降→过滤→吸附→消毒→配水。
下列过程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取水
B.过滤
C.吸附
D.消毒
思路解析:过滤是除去水中不溶性杂质的过程,没有生成新物质;吸附是利用吸附剂的吸附性将水中悬浮的杂质或臭味吸附到吸附剂的表面,并没有新物质生成;消毒是利用消毒剂将水中病毒细菌杀死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答案:D
例2..实验室制取蒸馏水的过程是()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既不是物理变化,也不是化学变化
D.无法判断
思路解析:蒸馏是利用升高温度,使液态物质变为气态,再冷却,气态物质又凝结成液态的过程,因此这一过程是物质的状态发生改变,而物质本身没有变化,因此属于物理变化。
答案:A
例3.下列净化水的操作中,单一操作相对净化程度较高的是()
A.吸附沉淀
B.静置沉淀
C.过滤
D.蒸馏
思路解析:蒸馏过程中由于物质的沸点不同,在不同温度下挥发的物质不同,当温度处于水的沸点时,只有水变成气体挥发出去,其他物质不发生变化。
因此蒸馏是净化程度很高的净水方法。
答案:D
例4.净化水的操作有多种,综合运用这些操作净化效果更好。
下面合理的先后顺序是()
A.过滤、沉淀、蒸馏
B.沉淀、蒸馏、过滤
C.沉淀、过滤、蒸馏
D.蒸馏、过滤、沉淀
思路解析:沉淀不如过滤除杂效果好,因为沉淀难以把所有可以被过滤的杂质除去,有少量固体杂质剩余;最好的除杂方法是蒸馏,蒸馏过程中由于物质的沸点不同,在不同温度下挥发的物质不同,当温度处于水的沸点时,只有水变成气体挥发出去,其他物质不发生变化。
因此蒸馏是净化程度很高的净水方法。
答案:C
例5.你认为下列哪种情况不会造成水体污染()
A.农业上大量施用化肥、农药
B.工业上废水、废渣的任意排放
C.人们用第四代广谱杀菌消毒剂ClO2对水进行杀菌消毒
D.生活中大量使用含磷洗衣粉,并将脏水随意排放
思路解析:水体污染的来源主要有工业污染、农业污染、生活污染。
B、A、D 叙述各属于这三种污染。
ClO2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ⅠA级安全、高效、快速杀菌剂。
因此,本题正确答案为C。
答案:C
例6.小冬同学制作的简易净水器如下图所示。
(1)小卵石、石英砂和膨松棉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活性炭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
(2)净化后是硬水还是软水,我认为可用_________来检验。
(3)长期饮用硬水对人体健康不利,要降低水的硬度,我采取_________方法。
(4)小冬以为软水可以洗净餐具上的油污,但效果不好。
我加入洗洁精后,去污效果很好,这是因为洗洁精具有_________的功能。
思路解析:利用小卵石、石英砂、活性炭等具有的较强的吸附能力,把水中悬浮杂质除去。
水的硬度的大小可以用肥皂水来鉴别:加入肥皂水,产生絮状沉淀;降低水的硬度我们常采用加热法;洗洁精由于具有乳化功能,能够有效除去油污。
答案:(1)过滤吸附
(2)肥皂水(或洗衣粉或洗洁精)
(3)蒸馏(或加热煮沸)
(4)乳化
例7.原水(未经过处理的水)中含有泥沙、悬浮物和细菌等杂质。
在水中撒些明矾,可除去水中的泥沙、悬浮物,使水变澄清;可用次氯酸(HClO)杀死细菌。
氯气溶于水时可生成盐酸和次氯酸。
某水厂生产自来水的步骤如下:
(1)可以除去水中的泥沙和悬浮物杂质的步骤为_______(填编号)。
(2)能消毒杀菌的步骤为_______。
思路解析:本题要根据题中提供的已知条件作答。
在水中撒明矾,能使水中的悬浮物、泥沙形成沉淀,通过沙滤,使水变澄清。
在已澄清的水中加氯气,氯气跟水反应生成盐酸和次氯酸,次氯酸能杀死水中细菌,使水成为能饮用的水。
答案:(1)ABC (2)D
例8.某化学科技小组在实验室中对一烧杯浑浊的河水进行了简单净化。
请完成操作中的有关问题:
(1)先向烧杯中加入适量明矾粉末,这是利用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对杂质的_______,使杂质_______来达到净水的目的。
(2)再进行过滤液体:
①过滤操作所必需的仪器_________。
A.烧杯
B.酒精灯
C.铁架台(带铁圈)
D.试管
E.玻璃棒
F.漏斗
G.托盘天平
H.蒸发皿
②玻璃棒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____,玻璃棒下端接触的部分是__________层滤纸处。
③若滤液仍然浑浊,你认为其原因可能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再用活性炭除去水中的异味,这是利用了活性炭的__________作用。
(4)最后进行蒸馏:
①蒸馏时加入沸石的目的是___________;加热烧瓶,注意不要使液体沸腾得太剧烈,以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所得蒸馏水是___________________(填“硬水”或“软水”),检验的简单方法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基本过滤的基本实验操作和应该注意的几个问题。
答案:(1)吸附沉降
(2)①ACEF ②引流液体三③液面高于滤纸边缘或滤纸破损或过滤器不干净
(3)吸附
(4)①防止加热时出现暴沸液体通过导管直接流到试管里②软水把肥皂水加到水中,搅拌,若产生泡沫较多,则为软水
例9.空气中有一定量的水蒸气,试用日常生活中的两个例子来说明这一结论。
思路解析:利用物质在空气中放置变潮;或降低温度产生小水滴等现象说明。
答案:(1)干脆的饼干在空气中会受潮。
(2)从冰箱拿出的杯子放在空气中表面会形成一层水珠。
例10.据1999年6月5日“世界环境日”的现场报道:甘甜清澈的长江源头水流至海口,水下能见度不足10 cm。
其主要原因是沿途大量流入()
①生活污水②工业废水③泥沙④普通雨水
A.①②③④
B.①③
C.①②③
D.①②
思路解析:水的能见度低,是因为水中含有大量难溶性悬浮物,悬浮物应该主要是泥沙、生活污水、工业废水等。
答案:C
例11.在下列有关叙述后的空格中,填写有关的序号。
①构成物质的微粒很小
②微粒总是在不停地运动着③微粒间有间隔
(1)湿衣服晒一段时间就会变干,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在一定温度下,一定量的气体受压时体积缩小,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
(3)墨汁滴入一杯清水中,清水很快变黑了,主要是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
(4)一滴水中大约有 1.67×1021个水的微粒(水分子),说明__________________。
思路解析:这是用物质由微粒构成的观点来解释生活中一些现象。
答案:(1)②(2)③(3)②(4)①
例12.用构成物质的微粒的特性解释夏天空气潮湿,而冬天空气干燥的原因。
思路解析:组成水的微粒夏天挥发快,冬季挥发慢,故夏季空气中水蒸气的含量增大,湿度大而冬季湿度较小。
答案:夏天气温高,地面上构成水的微粒运动快,每天扩散到空气中的水的微粒很多,使空气变得很潮湿;冬天气温低,构成水的微粒运动慢,每天扩散到空气中的水的微粒较少,空气显得干燥。
例13.装开水的保温瓶盖有时候会跳出来,为什么?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组成微粒的运动这一特点。
保温瓶中热水随温度升高随着温度而挥发加快,使得瓶内压强增大。
答案:保温瓶盖有时会跳起来的原因之一,是瓶内开水没有装满,瓶内留有空气,受热后微粒空隙增大,或者到开水时,有冷空气进入瓶中,盖上瓶盖,空气受热,气体微粒空隙增大,体积膨胀,瓶内压强增大,使瓶盖跳起来。
例14.为什么水不容易被压缩,而空气容易被压缩?
思路解析:构成物质的微粒间存在空隙,但空隙的大小与物质存在的状态有关。
一般说来,同一物质,在气态时微粒间的大小比液态时大得多;而液态时微粒间的空隙比固态时大。
答案:(1)构成物质的微粒之间具有间隙
(2)构成水的微粒间间隙很小,构成空气的微粒间间隙很大。
例15.为了加快物质的溶解,我们一般可以用加热的方法。
我们发现相同质量的白糖在热水中溶解要比在同样多的冷水中快,这是为什么?这又能说明什么问题?
思路解析:本题考查物质组成微粒是运动的,运动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
答案:温度高,构成白糖的微粒更快地扩散到水中。
说明微粒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速率越大。
即:(1)构成物质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
(2)不同微粒的运动情况有所不同。
(3)微粒的运动速率与温度成正比。
例16.请做一个小实验来说明:物质是由微粒构成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且微粒
之间有空隙。
思路解析:可以做物质扩散实验,如墨水滴加到水溶液中。
也可以根据气味得到答案,如香味的扩散或臭味的扩散等。
但所选择实验要求必须现象明显,否则说明问题的说服力不够强。
相信自己,就能走向成功的第一步
教师不光要传授知识,还要告诉学生学会生活。
数学思维
可以让他们更理性地看待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