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音机装配指导书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指导书供学生在本实验室使用,请不要带
出本实验室!
收音机装配指导书
一、实验原理
目前调幅收音机都采用超外差式接收机。

所谓超外差式,就是把高频信号接收下来后,先把它变换成固定频率的中频信号,然后进行放大、解调的接收方式,它具有接收灵敏度高、选择性好、工作稳定等优点,因此得到广泛应用。

超外差式收音机的原理方框图如图1所示。

图1 超外差收音机原理方框图
各部分电路具有不同的功能。

其中,
1、输入回路:
是一个谐振回路。

从天线接收进来的高频信号首先进入输入回路。

输入回路的任务是:
①通过天线收集电磁波,使之变为高频电流。

②利用回路的谐振特性选择信号,在众多的信号中,只有载波频率与输入回路
谐振频率相同的信号才能进入收音机。

2、变频和本机振荡级:
从输入回路送来的调幅信号和本机振荡器产生的等幅正弦信号一起送到变频管,经过变频级产生一个新的频率,这一新的频率恰好等于输入信号频率和本振信
号频率的差值,称为差频。

例如,输入信号的频率是535kHz,本振频率是1000kHz ,那么它们的差频就是1000kHz-535kHz=465kHz;当输入信号是1605kHz时,本机振荡频率也跟着升高,变成2070kHz,保持差值465kHz不变。

也就是说,在超外差式收音机中,本机振荡的频率始终要比输入信号的频率高一个465kHz。

超外差这个名称由此而得。

这个新产生的差频比原来输入信号的频率要低,比音频却要高得多,因此我们把它叫做中频。

不论原来输入信号的频率是多少,经过变频以后都变成一个固定的中频,然后再送到中频放大器继续放大,这是超外差式收音机的一个重要特点。

一般来说,调幅收音机的变频和本机振荡由同一个三极管完成。

以上三种频率之间的关系可以用下式表达:
本机振荡频率(f l )-输入信号频率(f i)=中频(f m)
3、中频放大级:
由于我国调幅收音机的中频信号的频率被规定为465kHz,是固定不变而且比高频略低,所以它比高频信号更容易调谐和放大。

通常,中放级由一级到三级谐振放大电路组成,所以超外差式收音机灵敏度和选择性都提高了许多。

可以说,超外差式收音机的灵敏度和选择性在很大程度上就取决于中频放大级性能的好坏。

4、检波与AGC电路。

经过中放后,中频信号进入检波级,检波级需要完成两个任务:一是在尽可能减小失真的前提下把中频调幅信号还原成音频。

二是将检波后的直流分量送回到中放级,控制中频放大级的增益(即放大倍数),使中频放大级不致发生削波失真,这一功能通常称为自动增益控制电路,简称AGC电路。

5、低频前置放大级,
也称电压放大级。

从检波级输出的音频信号很小,大约只有几毫伏到几十毫伏。

电压放大级的任务就是将它放大几十至几百倍。

6、功率放大级。

电压放大级的输出虽然可以达到几伏,但是它的带负载能力还很差,这是因为它的内阻比较大,只能输出不到1mA的电流,所以还要再经过功率放大才能推动扬声器还原成声音。

袖珍收音机的输出功率一般约在50~100毫瓦(mW)左右。

本实验采用950型六管超外差式收音机,其整机电路原理图如图2所示。

图中BG1既是变频级又是本机振荡级。

B1是天线线圈,它的初级绕组与可变电容C a(电容量较大的一组)
组成串联谐振回路对输入信号进行选择。

转动Ca使输入调谐回路的固有谐振频率刚好与某一电台的载波频率相同,这时,该电台信号在磁性天线中感应的信号电压最强。

该信号由B1的次级耦合到BG1的基极;同时,BG1还和振荡线圈B2(也叫中周或者变压器)、双连电容器的振荡连C b(电容量较少的一组)等元件接成变压器耦合式自激振荡电路,叫做本机振荡器。

由于C b与C a同步调谐,所以本振信号总是比输入信号高465 kHz,即中频频率。

本振信号通过C2加到BG1的发射极,它和输入信号一起经BG1变频后就产生了中频。

图2 整机电路原理图
中频信号从第一中周B3(也叫变压器)输出,再由B3次级耦合到中放管BG2的基极。

BG2是一级中频放大器,它对中频信号进行充分地放大后,由第二中周B4耦合到检波管BG3。

BG3构成三极管检波电路,这种电路不仅检波效率高,而且有较强的自动增益控制(AGC)作用,AGC电压通过R3、C3、C4加到BG2的基极。

AGC的工作原理是:当输入信号较强时,BG3基极上得到的电压Vb3也高,基极电流I
也就较大,这个电流被BG3放大后就是集电极电流Ic3,它是基流的β倍。

基极电流增加,b3
集电极电流也随之增加,这时R4上的压降就较大,BG3集电极电压Vc3就比较低,那么BG2从R3取得的基极偏置电流Ib2也就比较小,于是BG2的集电极工作电流降低,导致BG2的放大倍数降低,从而起到了自动控制增益的作用。

其控制过程如下:
信号电压↑→Vb 3↑→Ib 3↑→Ic 3↑→Vc 3↓→Vb 2↓→Ib 2↓→Ic 2↓→β2↓
中频信号经检波后从BG3的发射极输出,送到电位器W1,旋转W1可以改变滑动抽头的
位置,控制音量的大小。

检波后的低频信号由W1送到前置低放管BG4,经过低放可将信号电压放大几十到几百倍。

低频信号经过前置放大后已经达到了一至几伏的电压,但是它的带负载能力还很差,不能直接推动扬声器,还需要进行功率放大。

功率放大不仅要输出较大的电压,而且还要能够输出较大的电流。

本机采用变压器耦合、推挽式功率放大电路,这种电路阻抗匹配性能好,对推挽管的一些参数要求也比较低,而且在较低的工作电压下可以输出较大的功率。

其工作原理如下:
设在信号的正半周B5初级的极性为上负下正,而次级的极性为上正下负,这时BG5导通而BG6截止,由BG5放大正半周信号;当信号为负半周时B5初级的极性为上正下负,而次级的极性为上负下正,于是BG5由导通变为截止,BG6则由截止变为导通,负半周的信号由BG6来放大。

这样,在信号的的一个周期中BG5和BG6轮流导通和截止,这种工作方式就好像两人推磨一样,一推一挽,故称为推挽式放大。

放大后的两个半波再由输出电容器C9合成一个完整的波形,送到扬声器发出声音。

二、装配步骤
在进行装配之前,首先检查印制板能否放入机壳内,如果印制板太长,用锉刀锉短一些。

图3 是印制电路板的正面图。

它表明了变压器B1、电池和喇叭连线方法。

电路板的正面(元件安装面),印有文字和符号。

我们可以看到上面标明了各个元件的安装孔位,各个元件的序号与原理图(图2)上的序号完全一致。

所以,只要按照原理图上所标注的序号、阻值、容
量、或型号,对号入座,插入相应的位置并焊接就可以了。

图3
1、装双联电容器和磁棒支架。

注意要用电容器和印制板夹住支架,然后在印制板的反面用平头螺钉固定双联电容器。

图4
支架、双联电容器和印制电路板装配示意图如下:
图5
2、装中频变压器。

B2 、B3 、B4 是变压器,如图6所示。

他们用磁冒颜色区别。

B2 红色B3 白色B4 绿色。

图6
3、装音频变压器B5,如图7所示。

B5的初级线圈骨架上有一个小疙瘩,安装时初级朝外。

图7
4、装电位器W1,如图8所示。

图8
第一次焊接。

焊接的目的有两个一是实现管脚与电路导电,二是将元件固定。

电烙铁是焊接的基本工具,它的作用是把电能转换成热能,用以加热工件,融化焊锡,使元器件和导线牢固地连接在一起并实现导电的目的。

焊锡丝是焊接材料。

注意:1、电烙铁不用时,必须放在烙铁架上。

不要烫坏电源线。

2、电烙铁不用时,必须断电,以免干烧。

焊接好上述这些元件后,有些元件的引脚很长,用斜口钳剪掉多余的。

5、装三极管。

三极管一共6个。

BG1:9018G。

BG2、BG3、BG4:9018H。

BG5, BG6:9013。

三极管的三个极如图9所示。

安装三极管时,其高度不要高于中频变压器的高度。

注意印制板上BG6的c、e要对调!
图9
第二次焊接。

焊接好这些元件后,有些元件的引脚很长,用斜口钳剪掉多余的。

6装电容器。

电容器有两类,一种是电解电容器,引脚分正负极,如图10所示:
图10
安装电解电容器时要尽量压低,其高度不能超过双联电容器的高度。

另一种是瓷片电容器,外形是小薄片,有两根引脚,引脚没有正负之分,其上标有三位数字表示容量,前两位是有效数,第三位是有效数后零的个数,单位是pF。

如223表示22000pF。

C1103/0.01μF C2 682/6800pF C34.7μF C4223/203 C5223/203 C610μF C7 223/203 C8100μF C9100μF
第三次焊接。

7、装电阻(一共10个。

首先要识别电阻阻值,色标与数字关系如下:
1 2 3 4 5 6 7 8 9 0
棕红橙黄绿兰紫灰白黑
实验采用四环电阻,最旁边的金色环表示电阻的精度±5%。

读数时,将金色环置于右端,另外三条色环的前两位表示有效值,第三位表示数量级,单位是欧姆,例如,某个电阻的前三个色环从左到右依次是棕、红、黄,则其色环码是124,其阻值是12×104=120000Ω=120kΩ。

注意当印制板上电阻的安装位置太小时,可以将电阻弯成倒“V”字形,竖直插放。

另外注意电阻高度不能高于双联电容器的高度。

R1 200K R2 1.8K R3 120K R4 56K R5 120K
R6 100ΩR7 120ΩR8 100ΩR9 120ΩR10 100Ω
第四次焊接
8、安装磁性天线变压器B1,如图11所示。

图11
规定初级引线为1、2;次级为3、4。

首先用万用表的欧姆档确定B1的初、次级线圈的引线,1号线就是单独的那根引线,2、3、4三根引线中只有2与1是导通的,利用这个特点用万用表可以确定初级线圈和次级线圈。

另外线圈是用漆包线制作的,测量前先用锯条刮去引线端的绝缘层。

将四个引线头1、2、3、4分别焊接到印制电路板所示(图3)的插孔①、②、③和④。

焊好B1的四条引线后,将磁棒穿入B1和磁棒支架中。

9、安装喇叭如图3所示。

10、安装电源如图3所示。

11、装电位器转盘(小的圆塑料片)和双联电容器转盘(大的圆塑料片)
注意:CK是耳机插座的位置。

实验不要求装耳机插座。

耳机插座如图12所示。

图12 耳机插座示意图
三、收音机的测量与调试
本机的印制电路板采用单面印制电路。

单面印制电路板有两面,其中敷铜皮的一面为背面,如图13所示。

仔细观察,在印制电路板的背面有三个静态电流测试点,在图13中分别用A、B、C标注。

在实际的电路板上,每个测试点是由两个黄铜色半月形的敷铜皮构成的,两个半圆之间成开路状态,这三个点分别是三极管BG1、BG2和BG4的集电极电流测试点。

它们是专门留作静态电流的测试点,在焊接时先不要连接,等完成静态测量后再连接。

为了加深记忆,在这里先强调一下静态电流的测量方法:测量时,万用表用电流档,量程选择1mA 或10mA,万用表的两个表棒分别接到同一个圆盘的两个半圆盘上。

图13
特别提醒:图中E、F两个焊盘是被导线(浅绿色条纹,其实就是铜皮)连接的,如果不小心由于焊锡太多致使两个焊盘被焊锡连接,这是允许的。

相反,F、G两个焊盘之间没有导线(浅绿色条纹,其实就是铜皮)连接,如果不小心由于焊锡太多致使两个焊盘被焊锡连接,这是不允许的。

类似的焊盘对还有很多,处理方法相同。

测出电流并记录其结果后,用焊锡将A、B、C三个断点连接。

连接电源进行试听。

以上是收音机的简单调试,工业生产调试要求很高也很耗时间。

这里不作要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