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教版八下地理 8.5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教案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设计
【课标要求】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
【教材分析】黄土高原是教材中涉及到的第一个跨省区域,同时也是教材重点分析的我国一个地形区,该地区的生态环境问题十分突出。
因此,作为一个专题来研究有其必要性。
同时,又可以以黄土高原为例,引导学生认识保护我国生态环境的重要性。
【学情分析】
1、本节为学习区域地理的最后一节,学生对学习区域地理的方法有一定的了解。
2、本节具有显著的地理特征对于中学生还是有一定的难度,需要运用直观的地图及图片进行教学,来帮助学生理解和分析。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掌握黄土高原的地理概况(包括:1、地理位置及范围
2、自然地理特征
3、了解黄土高原显著的地理现象水土流失严重)
2、在水土流失如此严重的地区了解黄土高原过去的居民生活。
3、能探讨出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治理的部分措施,想出黄土高原的发展策略。
4、通过发展策略了解黄土高原的发展现状。
5、通过黄土高原过去与现在的对比理解到只有人与自然和谐共处,走可持续的发展道路人们才会生活得越来越好。
6、通过黄土高原地区的学习法,推导出学习任何一个区域的方法,并要求学生掌握和运用。
【教学重点】
1、探究黄土高原显著的地理现象----水土流失严重。
2、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3、通过黄土高原过去和现在的居民生活对比以及生态环境的变化,理解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观,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重要性。
【教学难点】
1、探究黄土高原显著的地理现象----水土流失严重以及治理措施。
2、能将学习本课的方法运用到其它地理区域的学习中去。
【教学方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读图分析
【教学准备】《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
【新课导入】同学们,刚才我们看到的这一组历史悠久的文化底蕴深厚的民俗图片将拉开我国哪个地区的学习序幕?生:黄土高原
师:首先,我们来直观地认识我们将要学习的对象。
(点击视频)
师:(启发)这段视频给你带来的第一印象是什么?生1答
师:(循循善诱)除此之外,你又有什么感受?生2答
师:(继续引导学生)我们还能联想到什么?生3、4等答(答案开放,自己预设下)注意不用重复学生答案
师:贫瘠、荒凉、黄土裸露、植被稀少、水土流失严重,就是我们刚才在视频中看到的黄土高原,这些词几乎成了它的代名词。
那么黄土高原具体在哪里呀?现在还里能适合人类生存吗?带着这些疑问让我们一起走进黄土高原地区,翻开课本P99页,地图册P43页,共同学习探究《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师:黑板板书《黄土高原的区域发展与居民生活》
师:首先,我们要根据地图册P43页确认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给出自主学习的PPT页,一边板书)
师:请同学在大屏幕上为大家指出你所找到的地理事物(生答┈)
让我们一起来概括黄土高原的位置和范围:黄土高原位于我国的北方地区,黄土高原北起长城,南至秦岭,东至太行山脉,西到乌鞘岭,是世界上最大的黄土沉积区,面积约50万平方千米。
师:这片黄土覆盖的高原上涵盖了哪些省级行政单位呢?指图回答(学生参与)师:结合这些省份的简称,不难看出,这里的文化积淀真是十分深厚,2000多年前在这里就曾缔造过非常强大的诸侯国:秦(今陕西)、晋(今山西)
师:黄土高原地形的主要特征是┈
生:(沟壑纵横、支离破碎、地形崎岖,坡度较大,植被稀疏)
师:为什么这里形成如此的地形特征?产生这些现象的原因有哪些?
生:土壤、植被、降水、河流等(答案开放,自己先预设下)
师:大自然的哪个因素是造成这种残破模样的罪魁祸首?(哪种自然力量造成了
千沟万壑、支离破碎的景观?)
生:降水。
师:完全正确,下面请同学们看图分析黄土高原的降水特征,小组同学进行讨论。
生:(回答)
师:黄土高原年降水总量较少(导致了黄土高原地区比较干旱),降水集中在7、8月份且多暴雨,同学们知道为什么黄土高原降水量少且集中吗?出示图(老师出示的这张图可以帮助同学们进行分析)
生:回答1,2,3
师:总结(经过图分析出降水少且集中的原因1、身居内陆2、山脉阻挡 3、夏季风的影响)
师:由于黄土高原降水稀少就导致了干旱,所以植被稀少。
黄土高原土壤有什么特性?
生:举手回答。
师:那你们知道黄土高原的黄沙从哪里来的吗?黄土高原为什么会成为世界上最大的黄土沉积区呢?
师:黄土主要从中亚、西北地区来,在冬季风的作用下,经过两三百万年的堆积形成的,所以疏松,且在干旱的环境下裂隙大。
当疏松裂隙的黄沙遇上了暴雨会怎样呢?
生1:水会将泥沙大量的冲走,生2:水也会流走。
师:同学们的反应非常快,马上就形象出了这样的场景,正如同学们所说像这种水跑了,泥土也跑了,土壤里的肥力也跟着跑了的现象叫做:
生:水土流失。
师:黄土高原的自然地理特征会导致了黄土高原最为显著的地理现象:水土流失严重,当然水土流失严重除了自然原因还有人类的哪些活动会导致水土流水呢?
生1:人类的乱砍滥伐;生2:人们过度农耕;生3:还有过度放牧;生4:人类大肆采挖矿产
师;我想即使老师用千言万语也无法描述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严重情况,让我们通过图片直观的看一看。
(出示黄土塬、黄土梁和黄土峁的图片)
师:这些触目惊心的水土流失画面给我们留下了深深的印象,请同学们想象在这种情况下当地的人们会过着富裕还是贫困的生活呢?
生:贫困。
师:下面让我们通过一段文字资料来进行了解。
师:在这段资料中你读到了什么?
生:┈
师:黄土人民过着贫困的生活,接下来让我们通过一组图片走进黄土高原的过去居民生活。
(住、吃、行的图片)
师:通过图片你有何感想?
生:(交通不便、住的窑洞很破旧、吃得很简单、人们的生活比较困难等)
师:你愿意去黄土高原地区生活吗?
生:不愿意
师:其实黄土高原的人们与大家的选择一样,他们也不希望在如此恶劣的环境下生活,同时迫切的希望改善恶劣的生态环境,让我们发挥聪明才智来帮帮他们吧。
请各组根据分析水土流失原因,小组合作探究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措施。
讨论完了的小组请举手示意。
师:请各小组派代表回答,老师做点评。
师:针对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我们可以采取如下措施:植树造林,地形崎岖:修建梯田,打坝淤地,兴建水库。
师:通过国家的综合治理和当地人们的不懈努力之下,黄土高原部分地区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我们一起观看图片感受它的变化。
生1:说说你的感受,生2 :你看到了什么?生3:说说你的看法。
生:┈
师:同学们说得非常好,下面让我们一起总结一下:(表格)
师:通过图片和表格,我们得出的结论是现在黄土高原的生态和民居都得到了改善和提高,同时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基础上,也开发当地的自然资源,成立了一系列的国家级新区。
(展示多媒体图片)
那么黄土高原的未来会变成什么样呢?请同学们大胆的设想。
生1:生2;生3.(详细的说:如树木和草地越来越多、房屋修建的越来越豪
华,交通线路越来越好,修了轻轨,寸草不生,黄沙面积更大、人们连稀饭都吃不上了)
师:同学们的思维非常的活跃,设想出了黄土高原未来的多种可能,老师希望黄土高原的未来如大多数同学所设想的一样,他的生态环境越来越好,人们的生活也越来越好。
师:同学们通过黄土高原的变化,我们发现生态环境与人们的生活是息息相关的,只有人与自然和谐共处,遵循可持续发展的观念人们才能发展的越来越好,你知道什么是可持续发展观你知道吗?请同学们齐读:
师:从同学们洪亮的声音中,老师听到了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共鸣声,从同学们坚定的眼神中老师看到了可持续发展的希望。
【教学小结】
师:让我们一起来总结本课的收获吧。
,本节课你学到了什么?
生:1、黄土高原的地理概况,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传统的居民生活,治理水土流失的措施,现代化生活的改变以及发展现状
生2:生态环境与居民生活息息相关,从上行的阶梯可以看出…..
师:我想同学们的收获远远不止我们所总结的这些,我们还学到了学习地理的妙招,学习任何一个地理区域,我们都可以从本区域的现象着手,通过现象找原因,通过原因想措施,通过措施看发展。
希望同学们将这些方法运用到地理甚至其他科目的学习中去。
相信你会越来越棒。
【课堂作业】
师:展示多媒体课件作业
【课后作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