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两岸农产品加工业合作的政策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加强两岸农产品加工业合作的政策建议
一、两岸应积极搭建沟通交流平台,促进农产品加工业合作发展
台湾在农产品加工业上具有较强的技术优势,大陆农产品加工业发展正处于良好的上升态势,台湾应抓住机遇,积极参与到大陆农产品加工业发展当中,从而获得一定的经济利益,这不仅可以巩固本岛内农产品加工企业的市场份额,同时还可以进一步提升企业和产品品牌的知名度与影响力。
大陆在29个省份建立了对台农业合作园区,即台湾农民创业园,该园区不仅吸引了台湾农民投资创业农业,同时还吸引了一定数量的台资农产品加工企业。
园区提供了优惠税收政策,并配套了金融贷款政策,是台资农产品加工企业首选的投资基地。
大陆各地台办积极出台保护台商权益的政策,在帮助台商解决子女入学、养老、医疗等方面提供了必要支持和帮助,化解了台商在生活上的不便利。
两岸应加强交流与沟通,在台湾农民创业园等优质平台基础上,广泛开展农产品加工业各个环节的合作。
二、两岸应率先加强农产品加工技术合作
科技进步是推动农产品加工业持续稳定发展的重要因素,科技力量可以为企业完成结构调整、转型升级等重要任务提供新的动力,科技创新与应用延伸了加工企业的价值链,有效克服了产品周期缺陷,创造新产品、创造新价值,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环境中保持领先的竞争优势。
大陆和台湾在农产品加工业上已经积累了良好的发展基础,为科技创新应用提供了必要的土壤。
台湾在农产品加工业技术创新上保持一定领先地位和竞争力,很多技术值得大陆引进、吸收和改造利用。
台湾行政部门应适当调整管制政策,对于那些岛内产能过剩且在岛外具有潜在市场空间的农产品加工技术可以实施部分开放政策,让台商和台农能够有机会到大陆开展相关投资创业活动,开启岛内农产品加工业发展的新天地。
大陆农产品加工企业应加强与台湾岛内食品业、饮料业、纺织业和皮革业等行业交流与合作,及时掌握台湾农产品加工业技术发展趋势,瞄准关键领域与台湾相关企业和科研机构对接,共同推动两岸农产品加工技术的革新发展。
三、两岸合作开展农产品加工行业标准化建设
台湾农产品加工业标准化建设相对较早,已形成一整套相对完整的体系。
相比较而言,大陆在农产品加工业的标准化建设方面仍然存在较大的完善空间。
由于现代社会发展较快,城乡居民对农产品及制品的需求消费行为发生了一定的变
化,农产品加工业生产出更多优质的农产品、食品及制品,但标准化建设却相对滞后。
一方面,两岸主管农产品加工的部门应加强合作,就农产品加工业标准设定和农产品加工业标准示范等环节进行充分学习借鉴与交流。
另一方面,大陆发展较好的加工企业要从长期发展的角度出发,主动适应农产品加工业标准化发展趋势,通过企业自身研发对推动整个行业标准化发挥一定的作用。
四、两岸应积极培育农产品加工产业集群
现代产业的组织方式表现之一就是产业集群。
具有一定关联的上下游企业,或处于不同分工环节的企业稳定在某一个具体区域发展,形成了紧密的分工与合作模式,降低了部分生产成本,提高了生产专业化程度和生产效率,并为形成新的生产方式提供了机遇。
两岸农产品加工业合作不能仅仅停留在技术研发、人才交流以及上下游原材料供应等单一环节,而应该是以推动农产品加工业集群发展为重点的立体化合作。
一方面,台资农业企业应充分发挥自身的技术和资金优势,强化企业和产品品牌建设,巩固提升企业效益,另一方面,台资企业应避免与大陆企业过度竞争,应加强与大陆企业的联合协作,整合加工业优势资源,形成竞争合力,共同开发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