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九年级下语文人教版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084720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九年级下语文人教版同步练习
考试总分:55 分考试时间: 120 分钟
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
一、单选题(本题共计 2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10分)
二、填空题(本题共计 3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15分)
4. 指出下列各句中的通假字并释义。

A.为天下唱________通________义________
B.仓鹰击于殿上________通________义________
C.欲信大义于天下________通________义________
D.固以怪之矣________通________义________
E.将军身被坚执锐________通________义________
F.自董卓已来________通________义________

G.故不错意也________通________义________
H.尔来二十有一年矣________通________义________。

5. 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对的画“√”,错的画“×”。

(1)范仲淹,字希文,谥号“文正”,北宋政治家、文学家。

《渔家傲·秋思》选自《范文正公集》。

()
(2)鲁迅的小说《孔乙己》选自短篇小说集《呐喊》,意在揭露国民党劣根性,拯救国人冷漠麻木
的灵魂。

()
(3)《鱼我所欲也》强调人不可失去“本心”,“本心”即羞恶之心。

孟子说:“羞恶之心,义之端也。

”不失本心,即对错事、坏事感到羞耻、憎恶,就是“义”的开端。

()
三、解答题(本题共计 2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10分)
B.寺僧代表的是不深思熟虑而盲目行动的人;讲学家代表的是空谈事理且不切合实际,“主观臆断”的人;老河兵代表的是能综合考虑各种现实因素,符合实际且实事求是的人。

C.讲学家“笑”是嘲笑寺僧“不能究物理”,说明讲学家自以为是,空有理论,是可笑的。

老河兵
的“笑”是嘲笑讲学家的认识错误,众人轻信讲学家的糊涂,说明老河兵阅历深广,有实践经验。

D.本文最后一段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抒发了作者对讲学家之类一知半解而又自以为是的人的辛辣嘲讽之情,又指明了认识事物的方法和途径:不能片面地理解,而要全面深入地调查探究事物的特性;更不能主观臆断,而应当遵循客观事物的规律。

7. 结合语境,仿写句子。

七年级一班准备开展一次演讲比赛,下面是主持人开场的一句话,请你以“关爱”为开头,仿写句子。

关爱是一抹微笑,给人以心灵的抚慰;关爱是一场春雨,给人以心田的滋润。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文言文翻译(本题共计 1 小题,共计5分)
8.(5分)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天子为动,改容式车。

使人称谢:“皇帝敬劳将军。


(2)此真将军矣!曩者霸上、棘门军,若儿戏耳,其将固可袭而虏也。

五、文言文阅读(本题共计 2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10分)
9.
阅读下面文本,完成下列各题。

【甲】观沧海
曹操
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乙】
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

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

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

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

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诫子书》诸葛亮)(1)请给下列句中画线的字注音。

六、综合读写(本题共计 1 小题,共计5分)
11.(5分) 读下面的材料,完成问题。

回归汉语这个精神家园(节选)
2020年11月,《新周刊》记者专访了学者余世存、作家胡赳赳,谈及语言腐败、语言暴力等问题。

《新周刊》:怎样理解当下的语言腐败?
胡赳赳:语言本身是有夸张和变形功能的。

比如说李白的“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那是一种豪迈和夸张,没有功利性、谄媚的一面,就不能称为语言腐败。

但是“生不用封万户侯,但愿一识韩荆州”就比较肉麻地赞美韩朝宗谦恭下士、识拔人才,这就不涉及语言美学的问题,可以称为语言腐败。

《新周刊》:所以,对于语言腐败的确定,还是要回归每个人的自查。

浸润在这套文化系统下,很多人都难以不受影响。

那么_______?
胡赳赳:要有自觉意识和反思能力吧,语言本质上来源于一种反思。

余世存:这就是我们一再强调的,你要有自己的灵魂家园。

不常回去反思的话,人就会越来越差劲。

(1)根据专访的内容,关于“语言腐败”的说法正确的两项是()
A.语言腐败指语言的夸张和变形。

B.判断语言腐败与语言美学无关。

C.功利性是语言腐败的具体表现。

D.表达赞美的语言都是语言腐败。

(2)横线上省略了记者的第二个采访问题。

联系上下文,这个问题应该是()
A.如何避免语言腐败
B.如何确定语言腐败
C.如何理解语言腐败
D.如何根除语言腐败
(3)汉语是我们的精神家园,需要不断打扫和维护。

请带着这样的认识,完成下面的题目。

①下面这句标语存在语言暴力,请进行修改。

标语:垃圾不分类,你就是垃圾!
改为:________
②下面的句子存在语病,请进行修改。

病句:由于大家的汉语基本功越发薄弱,使我感到十分痛心。

改为:________
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
2022-2023学年全国初中九年级下语文人教版同步练习
一、单选题(本题共计 2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10分)
1.
【答案】
D
【考点】
孙权劝学(《资治通鉴》)
一词多义
文言虚词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A项,为:动词,成为;动词,成为。

B项,何:疑问代词,什么;疑问代词,为什么。

C项,及:动词,等到;动词,赶上。

D项,耳:语气词,罢了;语气词,罢了。

故选D。

2.
【答案】
B
【考点】
选用和变换句式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画线句子的意思是:中国作家还没有走向世界,现在必须走向世界。

A项,是说能不能;
B项,是说中国作家能够走向世界;
C项,是说该不该;
D项,是说走向世界的方法。

故选B。

二、填空题(本题共计 3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15分)
3.
【答案】
【考点】
注音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4.
【答案】
唱,倡,首发,仓,苍,青色,信,伸,伸张,以,已,已经,被,披,,披着,穿着,已,以,用在方位词前,表明时间、方位、方向或数量的界限,错,措,放置,有,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考点】
通假字
【解析】
本题考查文言文中的通假字,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即“通用、借代”,用读音相同或相近的字或其他类型的字代替本字.需要考生平时对通假字多归纳汇总,并熟悉常见通假字.
【解答】
A.“唱”同“倡”,首发
B.“仓”同“苍”,可译为“青色”
C.“信”同“伸”,伸张
D.“以”同“已”,已经
E.“被”同“披”,穿着
F.“已”同“以”,用在方位词前,表明时间、方位、方向或数量的界限.
G.“错”同“措”,放置
H.“有”同“又”,用于整数与零数之间.
5.
(1)×,(2)√,(3)√
【考点】
文学常识
孔乙己(鲁迅)
鱼我所欲也(《孟子》)
渔家傲·秋思(范仲淹)
《呐喊》自序(鲁迅)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渔家傲·秋思》选自《范文正公集》”说法有误,《渔家傲·秋思》选自《范仲淹全集》。

(2)说法正确。

(3)说法正确。

三、解答题(本题共计 2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10分)
6.
【答案】
B
C
C
D
【考点】
河中石兽(纪昀)
文言实词
一词多义
文言翻译
文言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1)B项“竟”应为“终了,最后”。

(2)A项两个“乃”分别译为“是”和“于是,就”,B项两个“之”分别译为“代词,代这件事”和“宾语前置的标志”;C项两个“于”都译为“介词,在”;D项两个“其”分别译为“其中”和“代词,代陈尧咨”
(3)注意关键词语,“尔辈”“究”“物理”“是”“为”“去”。

(4)D项“最后一段运用了抒情的表达方式”应是“最后一段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

7.
【答案】
示例:关爱是一种问候,,给人以春天的温暖;,关爱是一次鼓励,,给人以阳光的灿烂。

(言之有理即可)
【考点】
句式仿写
情景说话
语言得体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本题考查仿写句子的能力。

要依照例句仿写句子,做到修辞一致,句式相同,内容相关,字数基本相同。

示例:关爱是一阵春
风,给人以和煦的惬意。

四、文言文翻译(本题共计 1 小题,共计5分)
8.
【答案】
(1)文帝被他感动,表情变得严肃庄重,扶着车前横木俯下身子表示敬意,并派人向周亚夫致意说:“皇帝敬重地慰劳将军。


(2)这才是真正的将军呀!先前霸上、棘门的驻军,简直就像儿戏一样,他们的将军是一定可以偷袭并俘虏的。

【考点】
文言翻译
【解析】
(1)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2)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

(1)为:表被动,被。

动:感动。

容:表情。

使:派。

称谢:致意。

(2)此:这。

若:像。

其:他们的。

固:一定。

虏:俘虏。

五、文言文阅读(本题共计 2 小题,每题 5 分,共计10分)
9.
【答案】
(1)①dàn,②yín
D
(3)①不能够内心恬淡、不慕名利就无法明确志向,不能够平和安静就不能实现自己远大的目标。

②放纵懈怠就无法振奋精神,轻薄浮躁就不能修养性情。

(4)“静”在【乙】文中的意思是指摒除杂念和干扰,宁静专一。

它是君子修身养德的基础,也是前提条件。

这就要求人们的内心世界始终保持宁静,不要为贪图丰厚的物质享受而分神劳力。

【考点】
观沧海(曹操)
诫子书(诸葛亮)
课内古诗词曲阅读
文言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文言翻译
课内文言文阅读
注音
文言虚词
文言实词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①“澹”应读作“dàn”。

②“淫”应读作“yín”。

(2)D项,去,消失。

(3)①淡泊,内心恬淡,不慕名利;无以,没有什么可以拿来,没办法;明,明确、坚定;致,达到。

②淫,放纵;慢,懈怠;励,振奋;险,轻薄;治,修养。

(4)“静”,指的是专一的学习、修身。

“静”是修身的基础,是学习的前提,要做到“静”,就要摒弃名利的束缚和干扰。

只有做到“静”,才能使志向坚定明确,并最终实现远大目标。

据此结合自己的感悟,阐述自己对于“静”的理解即可。

10.
【答案】
(1)①于是,就,②睡觉,③共同,一起,④大概是
(2)①这时月光照进门里,(十分美好,动人游兴,于是)我高兴地起来走到户外。

②只是缺少像我俩这样的闲人罢了。

(3)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承天寺,“我”(苏轼、作者)和张怀民,相与步于中庭
A
【考点】
课内文言文阅读
文言实词
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筛选信息,归纳要点(文言文)
文言文内容理解与分析
【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
【解答】
(1)①句意:于是到承天寺。

遂:于是,就。

②句意:怀民也没有睡觉。

寝:睡觉。

③句意:便一同在庭院中散步。

相与:共同,一起。

④句意:大概是竹子和柏树的影子。

盖:大概是。

(2)①户:门。

欣然:高兴的样子。

②但:只。

耳:语气词,相当于“罢了”。

(3)文章第一、二句叙事,“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夜”“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交代了夜游的时间、地点、人物等,叙述自然流畅。

根据标题或“相与步于中庭”可知,事件是“夜游承天寺”或“相与步于中庭”。

(4)A项,“充满自豪与庆幸,庆幸自己做官清闲,才得以饱览这样美的月色”说法片面,作者自称“闲人”也包含了对自己在政治上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

六、综合读写(本题共计 1 小题,共计5分)
11.
【答案】
B,C
A
垃圾不分类,家园不美丽。

,由于大家的汉语基本功越发薄弱,我感到十分痛心。

(或:大家的汉语基本功越发薄弱,使我感到十分痛心。


【考点】
综合读写【解析】
此题暂无解析【解答】
此题暂无解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