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29页精品】苏少版小学音乐五年级下册全册教案(含计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五年级音乐(下册)教学计划及备课
学校:铜山***小学
姓名:***
时间:2014年2月
五年级(下册)音乐教学计划及备课
一、教材分析
五年级下册继续延续音乐主题:音乐和我的祖国。
以《中国娃》、《绿色的祖国》、《京腔京韵》、《碧野金山》、《欢腾的边寨》、《荡漾的深情》六个单元为学生的音乐学习提供活动与展示的平台。
贴近学生生活,体现经典性、时代性和开放性。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和歌唱,感受春天的美好景象,体验不同音乐体裁所描绘的春景,了解中外不同地域的音乐风格特点;
2.在“我的创造”活动中,根据所学的音乐内容,用自己的音乐方式开展创造活动;
3.了解有关京剧的基本知识,增添对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难点
1.用歌声肢体动作大胆的表达内心的感受。
2.歌曲意境的创设和表现。
3.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四、教学措施
1.认真备课,做好课前准备、复查工作,备课时注意与新课标相结合,并注意备学生;
2.课堂形式多样,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最大可能的让课堂充满知识性、趣味性、探索性、挑战性。
使他们最大限度地学到知识,掌握技能。
并注意在课堂上采取一定的形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能力及创新能力。
3.多看多听其他学校的课程,在本校多实施,使学生开阔眼界。
教师从中总结经验。
五、学生基本情况分析
五年级学生在演唱时基本上能不喊唱,会用正确的方法演唱而且基本认识到了气息的作用,大多数学生演唱时也能满怀感情地歌唱。
各班的学生情况大同小异,有一小部分学生乐理知识掌握的不错,唱歌的状态、音色也很优美,这些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很浓,但又由于自身的条件原因或其他原因,歌唱技能有待进一
步提高,还有一些学生由于底子薄,对于音乐缺乏兴趣,所以情况不是很好。
其中还有一部分学生唱歌音准不佳,连音乐知识、音乐技能、视谱都不会,这些学生对音乐课虽喜欢,但总是不遵守纪律所以学不好。
教师应根据具体情况因材施教,充分激发这些学生学习音乐,爱好音乐,对他们要鼓励多表现,寻找他们身上的闪光点,培养他们的情感。
六、进度安排
第一单元中国娃
教学内容:
第1课时:欣赏《草原小姐妹》唱《草原赞歌》歌表演《草原赞歌》
第2课时:欣赏、表演《嘎子嘎》唱《中国娃》装饰音的作用
第3课时:欣赏《来吧来踢球》《捉迷藏》唱《海娃的歌》
教学目标:
1、通过演唱、欣赏、律动、演奏等活动,感受不同地区音乐作品的风格差异,通过对比体验新中国儿童甜蜜生活的幸福感。
2、背唱《草原赞歌》,表现歌曲中的自豪感。
在听唱《中国娃》活动中,认识波音、下滑音、倚音等记号,并感知这些记号在音乐中所起的作用。
3、结合歌曲分辨“4”和升“4”的区别,准确唱出音高;了解琵琶音色,和协奏曲的形式。
4、自主参与各项音乐活动,尝试不同方式表现中国娃形象,大胆表达内心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演唱、欣赏、律动、演奏等音乐活动,让学生感受不同的音乐风格,激发学生以“中国娃”为荣的自豪感,培养起热爱祖国、胸怀大志的高尚品质及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组织教学
“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大家知道这首诗描述的是哪里的风景吗?(草原)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去草原看一看。
1、欣赏《草原英雄小姐妹》
请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播放《草原小姐妹》插曲片段。
问:这段音乐熟悉吗?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2、介绍主奏乐器:琵琶
3、简要介绍龙梅和玉容小姐妹在狂风暴雪中奋勇保护羊群的英雄事迹。
完整欣赏。
重点欣赏第1段。
问:除了琵琶,还有什么乐器参与演奏?
介绍协奏曲。
协奏曲是指某件独奏乐器和管弦乐器或民族乐队协同演奏的乐曲形式。
4、新授歌曲《草原赞歌》
小姐妹为什么能奋不顾身、战胜暴风雪,保护羊群?他们的力量从哪里来?(来自对家乡、对草原的爱和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下面就来学唱他们心中的歌,赞美家乡的《草原赞歌》。
听范唱,从歌曲中,大家感受到了什么?(欢乐的情绪,自豪的感情)
视谱。
随琴哼唱两遍歌谱。
问:歌曲中有几个不同的音?最低音是哪个?最高音是哪个?
全曲可分为几句?有没有相同的乐句?
接龙唱谱。
用“LU”模唱旋律。
熟悉歌词,演唱歌曲。
歌曲处理。
完整演唱。
5、表演《草原赞歌》
学习简单蒙古舞动作。
弹舌、扬鞭、耸肩、骑马
师生互动。
6、课堂小结:高唱赞歌,学习英雄,当无愧于“中国娃”称号的新时代的好儿童。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嘎子嘎》
2、交流《小兵张嘎》的故事,了解张嘎的个性。
3、听音乐,感受作品的谐略风格。
教学过程:
1、介绍歌曲创作背景。
跟音乐哼唱歌词,练习说唱部分。
用简单道具扮演张嘎,随音乐模拟与日本鬼子周旋的情景。
表演时启发学生关注音乐的段落变化。
2、新授歌曲《中国娃》
欣赏解晓东的MTV《中国娃》,感受歌曲的风格与特点。
反复欣赏歌曲,讨论:装饰音在歌曲中起到了什么作用?
↘(下滑音)﹋(波音)356(装饰音)
a、讲解各装饰音的名称,并要求记熟。
b、分别演唱以上装饰音,体验各装饰音的唱法。
c、装饰音的运用更增加了歌曲的地域性风味。
C、跟随录音哼唱歌曲。
D、师生合作,生生合作,以领唱、齐唱、一领众合等形式演唱。
E、配合音乐,用手绢花、红绸带做道具跳跳秧歌舞。
3、课堂小结
第三课时
欣赏《来吧来踢球》
1、导入: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谈话开始导入欣赏。
边欣赏,边在过门处即兴加入声势。
扮成不同国家的小朋友,随音乐节拍模拟玩足球的姿势、动作。
2、欣赏《捉迷藏》
听:丁善德钢琴组曲《快乐的节日》片段:《郊外去》《扑蝴蝶》《跳绳》《捉迷藏》,并给出相应的图片。
想:启发学生根据音乐形象选择标题。
再现童年:配合音乐表演。
感受钢琴音色,感受玩游戏时的快乐情景。
3、新授歌曲《海娃的歌》
听范唱,感受歌曲表达的海娃对大海不可割舍的依恋和赞美。
分析歌曲。
给歌曲分句,在谱中标上分句记号,做到心中有数。
C、将歌曲中分句节奏写在“海螺”“海星”“贝壳”等图片后,藏在教室里,让学生在《海娃的歌》音乐声中寻找。
音乐停,大家分享赶海的“收获”;练读卡片上的节奏。
D、将两句衬词的越剧比喻成“海浪的声音”、“海风的声音”,让学生听辨并模唱,常准大三度音程与小三度音程。
E、歌曲结构不规整,节奏多变,采用分句教唱法学唱。
F、采用多种形式唱熟歌曲,表达出海娃对大海的不可割舍的情感。
4、课堂小结
第二单元绿色的祖国
一、单元目标:
1、通过欣赏和歌唱,感受春天的美好景象,体验不同音乐体裁所描绘的春景,了解中外不同地域的音乐风格和特点。
2、用恰当的情绪,甜美的歌声演唱《春游》、《白兰鸽》、《乡间的小路》等,表达心中对春天的赞美,对祖国的热爱。
3、在“我的创造”等音乐活动中,能运用“同头换尾”的技术创编简短的旋律,并根据所学的音乐内容,用自己的音乐方式,以“绿色环保”、“赞美春天”
“歌唱春天”、“歌唱祖国”等为主题开展采集与创造活动。
4、通过一系列对“春”的主题欣赏,强化对旋律的听辨能力,感受各音乐要素在表现“春”的多姿多彩时的变化与作用;在对“轻音乐”和“校园歌曲”等音乐分类的探究活动中表现出积极参与的热情。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唱:《春游》
听:《春野》
拓展:班得瑞乐队与轻音乐
教学目标:
通过欣赏《春野》和歌唱《春游》,感受春天的美好景象,体验不同音乐体裁所描绘的春景,感受中外不同的音乐表现手法和风格特点。
能用明朗、愉悦的情绪,纯美的歌声演唱《春游》。
感受歌曲美的意境。
通过欣赏班得瑞乐队演奏的作品,了解当代音乐这种音乐体裁的表现方式,拓展音乐文化视野。
教学重点、难点:
歌曲结构和旋律的分析。
五、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钢琴
六、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春天到了,在这个风和日丽、充满花香的季节里,你最想做什
么?(踏青、春游)
那今天我们就寻着花香,一起去踏青春游,感受扑面而来的春的气息吧!
(二)、欣赏《春野》
1、在《春野》的背景音乐中,让学生闭上眼睛静静地聆听。
听前设问:听到了什么?仿佛来到了哪里?感觉怎样?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精美的画面,简介轻音乐和班得瑞乐队。
3、出示《春野》主旋律,分别用“啦、哒、噜”等衬词模唱主旋律。
在每一乐句尾,教师指挥部分学生模仿鸟叫“喳喳喳喳”,进行简单的二声部发声练习。
(三)、欣赏想象——春游图
1、导入:古往今来,多少文人墨客都用自己的智慧抒发了对“春”的赞美,诗歌、散文中到处都留有春的足迹。
有很多音乐家都喜欢把诗词谱写成曲,让诗意更充分地表达出来。
下面就让我们来听一首充满诗意的歌。
播放歌曲《春游》,请学生闭眼欣赏。
提问:你听到了什么?看到了什么?感受到春天的什么气息?
2、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七言律诗《春游》,有表情地齐读。
3、师:什么是“游春人在画中行,万花飞舞春人下”?为什么会“万花飞舞春人下呢?”是一幅怎样的画面?
4、请学生根据自己的理解,动手操作组合一幅“春游图”,并对自己的组合加以说明。
5、欣赏“春游图”(展示课件,表现诗词内容),在歌曲音乐的背景下,齐读歌词。
(四)、学习歌曲
1、完整地欣赏歌曲,说说歌曲中哪两句完全一样?哪两句比较像?哪一句完全不同?
2、根据学生回答,分别用不同色块表现歌曲中的相同与不同的旋律。
(点击课件)
3、试唱曲谱。
4、对于第三句中的“5 #4 5.”,要先听琴声再模唱,教师可以用手势提示,
并提醒学生要轻声唱。
5、跟琴学唱歌曲。
6、完整、熟练地演唱歌曲。
7、通过对比演唱,根据学生的回答,为歌曲加入力度记号,有表情地演唱歌曲。
(六)、教师课堂小结,结束教学。
第二课时
一、教学内容:
1、复习《春游》,二声部轮唱。
2、我的创造(1)
3、听《神奇的九寨》
二、教学目标:
1、感受歌曲所描绘的春的“诗情画意”,尝试二声部轮唱,并能完整熟练地演唱。
2、在“我的创造”音乐活动中,能运用“同头换尾”的技巧创编简单的旋律。
3、通过欣赏歌曲《神奇的九寨》了解其浓郁的地域风格特点,领略“九寨”
的美丽风光。
三、教学重难点:
重点:歌曲意境的创设和表现。
难点:旋律创编
四、教学过程:
(一)复习歌曲《春游》
1、用LU轻声哼唱歌曲旋律。
2、有感情地齐唱歌曲。
(二)、我的创造
1、唱一唱前两个乐句。
观察歌曲前两个乐句有什么联系?
(两个乐句节奏是相同的。
两乐句前段相同,只是结尾稍加变化。
)
最后得出歌曲创造的一般规律:同头换尾的手法。
2、感受两种“尾部”不同的音乐效果。
3、学生进行创编。
4、作品展示
(三)欣赏《神奇的九寨》
1、师:大家知道著名的国家名胜风景区九寨沟吗?它位于四川省北部,有“人间仙境”的美誉,被列为世界人类自然遗产名录。
师:有一首歌曲是这样唱的:“在离开很远的地方,总有一双眼睛在守望,她有着森林绚丽的梦想,她有着大海碧波的光芒。
到底是谁的呼唤那样真真切切,到底是谁的心灵那样寻寻觅觅。
哦神奇的九寨,人间的天堂。
”
让我们赶快来欣赏《神奇的九寨》吧。
播放歌曲《神奇的九寨》同时欣赏九寨风光。
2、欣赏完歌曲,学生谈谈感受。
3、介绍容中尔甲。
容中尔甲,著名藏族歌手,四川阿坝州人。
1991年毕业于四川阿坝师专中文系,同年分配在金川县观音桥乡中学任教;1994年调至九寨沟民族艺术团担任首席歌手、团长等职;2000年签约广州陈小奇音乐有限公司,成为其旗下签约歌手;2001年在九寨沟创建"容中尔甲演出中心",任团长及首席歌手。
4、再次欣赏。
(四)小结
1、请学生课后收集自己喜欢的表现“春”的音乐作品。
2、布置学生自制沙球。
第三课时
一、教学内容:
1、听《致春天》
2、唱《白兰鸽》
3、露一手:用自制小沙球为歌曲伴奏。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钢琴独奏《致春天》,体会春天的变幻多姿,感受绚烂多彩的春天景象。
了解音乐家格里格的生平及《致春天》的创作背景。
2、能用轻快、活泼的声音表现歌曲。
三、教学重难点:
1、重点:感受两首音乐的形象及风格。
2、歌曲《白兰鸽》带休止符的切分节奏。
四、教学过程:
(一)欣赏《致春天》
1、导入:同学们,冬天已经过去,春天正向我们悄悄地走来。
在这个早春季节,你从哪里感受到春天来临的信息?
聆听《致春天》乐曲开头一段。
说说这段音乐给你的感受。
冬天的严寒渐渐开始退出,太阳的暖流融化了岩石上的冰层,滴下第一个粗大晶莹的水珠,宣告了春天的到来。
2、刚刚我们欣赏的音乐片段是有挪威音乐家格里格写的钢琴独奏《致春天》。
介绍作者。
3、让我们完整地来欣赏乐曲。
老师出示图形,请学生在欣赏时,听到音乐段落,选择出相应的图形。
并说出你的体会。
总结歌曲的结构:A+B+A‘传统的三部曲式结构。
4、以“春”为主题,根据自己对音乐的理解,小组合作,用动作形态表现各具特色的“春之图”。
(动作形态是动态和静态的结合,可以表现冰雪融化、春暖花开等不同的动作组合)随音乐律动。
(二)学习歌曲《白兰鸽》
1、导入:同学们见过鸽子吗?你能用动作来模仿一下鸽子飞翔和落在屋顶不同的样子吗?(学生自由模仿)
看看老师是怎样模仿鸽子的?师用鸽子“起—飞—落”三种动作,用“啦”边跳边哼唱歌曲主歌部分旋律。
2、学生模仿,解决切分节奏。
3、师:在世界音乐的五彩天空里,飞翔着一只美丽的“鸽子”,这就是那首著名的美国歌曲《白兰鸽》。
这首歌曲诞生于20世纪,旋律优美动听,多少年来,一直被世界各国的人们喜爱和传唱。
欣赏《白兰鸽》
4、听了歌曲你感受到了什么?
5、再次欣赏歌曲,学生跟师一起用动作表现鸽子的形象。
6、学习歌曲
①学生跟琴用LU轻声哼唱旋律
②出示歌谱,请学生仔细观察哪些地方是相同的?哪些地方是不同的?用色块表现出相同和不同?
③跟琴学唱歌曲。
④完整熟练地演唱歌曲。
7、用自制的乐器为歌曲伴奏
请学生自由设计伴奏型,师从旁指导。
为歌曲伴奏。
(三)拓展
欣赏英文版的《白兰鸽》
(四)课堂小结
第四课时
一、教学内容:
1、唱《白兰鸽》合唱训练
2、听《给未来一片绿色》
二、教学目标:
1、有感情、熟练地演唱歌曲,二声部和谐丰满,能用亲切、自然的歌声演唱歌曲。
2、欣赏歌曲《给未来一片绿色》,感受歌曲对祖国美好明天的祝愿和由衷的热爱。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合唱部分的音准、和谐。
2、歌曲的二声部合唱和细腻的艺术处理。
四、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在合唱《白兰鸽》的音乐声中走进教室。
2、发声练习
分别用“mo”、“lu”、“lo”来唱。
注意声部的均衡、统一
(二)继续学习歌曲《白兰鸽》
1、复习歌曲
生有感情地齐唱歌曲《白兰鸽》
师指导学生用亲切、自然地声音演唱歌曲。
2、学习歌曲二声部。
①跟琴用“LU”轻声哼唱二声部旋律。
②试唱二声部的曲谱。
③跟琴学习二声部。
注意第二声部的音高和音准
④再次欣赏
师:如何让我们的两个声部很好地合作,达到和谐统一的效果呢?
下面我们先来听一下磁带,听听他们是怎么做的,听完之后再来告诉我答案好吗?(播放录音)请学生来说一说。
(1)要控制自己的音量(2)要注意音准(3)要聆听他人的声部等等
⑤二声部合唱
A、师唱一声部请学生唱二声部,然后交换。
感受分声部演唱的效果。
B、师:下面就要请同学们自己来唱两个声部啦,希望同学们能把刚才交流的意见在演唱中表现出来。
将学生分成两个声部。
师指挥,并指导学生的声音。
3、完整演唱歌曲。
(三)欣赏歌曲《给未来一片绿色》
1、初听
谈谈你对歌曲的感受。
2、介绍作者李幼容。
3、再次欣赏歌曲,并随着音乐轻声哼唱。
思考:我能给未来留下什么?
(四)课后延伸
发动学生以“环保小队在行动”为主题,搜集各种有关环抱的相关内容资料、图片,以各种不同的音乐表现形式(快板、填词歌唱、说唱等)来进行环保宣传。
第五课时
一、教学内容
1、唱《乡间的小路》
2、听《山林的呼唤》
3、我的创造
二、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山林的呼唤》,感受奇异幻彩的西南风光和少数民族民俗风情,了解中外不同地域的音乐风格和特点。
2、用轻松活泼的情绪演唱《乡间的小路》,初步了解台湾校园民谣,表达心中对生活、祖国的热爱。
3、通过我的创造活动,能用自己的音乐方式开展采集与创造活动。
三、教学重点、难点
1、在理解歌曲的基础上能对歌曲的演唱形式进行多种探索。
2、歌曲意境的理解与表现。
四、教学准备
录音机、vcd机、钢琴、课件等
五、教学过程
(一)听《山林的呼唤》
1、导入—云南印象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从一个美丽的地方请来了许多美丽的舞蹈家,她们将
为大家带来一段美丽的舞蹈,请大家思考:领舞者是谁?这段舞蹈是来源于哪个地区?
出示舞蹈《云南印象》片段
学生回答,教师揭示答案:杨丽萍云南
介绍:《云南映象》是一台将云南原创乡土歌舞与民族舞重新整合的充满古朴与新意的大型歌舞集锦。
参与《云南映象》演出的演员70%来自云南各村寨的少数民族,演出服装全部是少数民族生活着装的原型。
走进云南
播放vcd 云南风景图片,介绍少数民族民俗风情,感受奇幻异彩的西南风光。
学生自由讨论,谈一谈自己心中的云南印象。
2、引入《山林的呼唤》
介绍马思聪及他的作品。
3、初听全曲,思考歌曲的意境,描绘的是什么场景?
学生自由回答,教师评价。
4、课件介绍乐曲的五个乐章及主题。
5、再听歌曲。
找出你听到的最具特色的乐器。
教师分别介绍双簧管、圆号、小提琴的音色,引导学生感受不同主题所表现的不同情绪,说一说自己的感受。
(二)唱《乡间的小路》
1、提问导入:同学们,你们了解校园民谣吗?你们听过的校园民谣有哪些呢?
大家说了这么多,老师忍不住也想唱了,请同学们一起来和老师感受一下吧。
师合音乐伴奏范唱《乡间的小路》。
2、提问:你听到了什么,感受到了什么?能用一段话来说一说吗?
在萨克丝《归家》音乐声中有感情的朗诵《乡间的小路》,体会歌曲意境。
3、用“啦”字视唱歌谱。
4、跟琴视唱歌词。
5、歌曲处理:在悠扬的音乐声中播放vcd乡间的小路,看有哪些景物,对比身处乡间和城市的环境,引导学生用轻松活泼的声音演唱。
6、完整、熟练地演唱歌曲。
7、教师和学生接口唱全曲。
(三)分组表演并创编
学生分成四组,用不同的演唱形式处理歌曲。
如:对唱、表演唱、小合唱等。
教师对每组的表现做鼓励性评价。
请学生分别选择以下节奏填入色块处,唱一唱哪个更合适?
X X X
X X X
X X
你能想出其他的节奏型吗?并填入唱一唱
(四)拓展
vcd欣赏叶佳修的其他作品:《赤足走在田埂上》、《外婆的澎湖湾》
(五)教师小结教学内容,结束教学
第三单元京腔京韵
一、单元目标
1、在听、唱、动的活动中走进国粹京剧,了解有关京剧的基本知识,增添对祖国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2、能熟练有感情地演唱本单元歌曲、戏曲。
能有兴趣地聆听本单元所欣赏的一些戏曲、乐曲。
初步体验京剧特有的声腔、节奏特点,并尝试表现出来。
3、乐于模仿戏曲中一些简单的身段、动作,并与同学合作表演急急风中走圆场,增强与他人合作和协调的能力,感受京剧的独特表现力。
二、单元重点、难点
重点:通过欣赏、学唱与表演,学生能初步感受“京腔京韵”的独特魅力,了解、熟悉、热爱中国传统音乐文化的热情。
难点:体验京剧、戏歌的特点,并能尝试着表现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听《京调》(笛子与乐队)
2、动:我的创造:填词演唱西皮流水旋律
3、拓展:西皮、二黄
教学目标:
1、初步体验京剧特有的声腔、节奏特点。
2、能分辨京剧中“西皮”和“二黄”两种不同的声腔,并能为“西皮流水”填上歌词进行演唱。
3、在听、唱、动的活动中走进国粹京剧,了解有关京剧的基本知识,增添对祖国传统艺术的热爱之情和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感受京剧声腔、节奏、旋律的特点
教学难点:填词演唱“西皮流水”
教具准备:钢琴、
教学过程:
师生问好
一、听《京调》(笛子与乐队)
1、出示竹笛,听赏竹笛音色,介绍笛子家族
2、完整听(笛子与乐队)演奏的《京调》
问:音乐的情绪如何?(活泼生动)
师:乐曲主要用笛子模仿了京剧的唱腔。
3、简单介绍京剧知识
4、分段听相同的段落,用手势或颜色的变化表达
5、分段听辨不同段落的情绪
二、动:我的创造:填词演唱西皮流水旋律
1、了解“西皮唱腔”和“西皮流水”的特点
(“西皮腔”脱胎于梆子腔,其旋律高亢激昂,具有明显的北方特点。
)(西皮流水曲调流畅,旋律琅琅伤口)
2、听“西皮流水”的旋律
3、跟着音乐轻轻哼唱旋律
4、填词再跟琴演唱(西皮的旋律特点多轻快、跳跃,指导学生填词时应多为一字一音)
5、为乐曲起名
6表演,在“西皮”曲调中走碎步
三、拓展:西皮、二黄
1、介绍相关知识
“西皮”和“二黄”本是京剧中两种不同的声腔。
“西皮”唱腔的京胡定弦为“6—3”;“二黄”唱腔的京胡定弦为“5—2”弦。
“西皮腔”脱胎于梆子腔,其旋律高亢激昂,具有明显的北方特点。
“二黄腔”的起源有两种说法:一说起源于江西的宜黄腔;一说源于徽调。
都是南方剧种,所以其南方音乐特色较为突出。
2、欣赏二黄慢板的代表性片断,与西皮流水做对比。
小结下课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1、听:《前门情思大碗茶》
2、唱:《甘洒热血写春秋》
教学目标
1、复习巩固有关京剧的常识,能分辨京剧人物的行当,说出京剧的主要伴奏乐器。
2、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甘洒热血写春秋》,较好的唱出一字多音的拖腔,尽量唱出韵味。
3、能分辨现代京剧与传统京剧的异同,了解京剧的发展与革新。
教学重点
了解京剧不同于其他剧种的特点,如语言特色、伴奏乐器、旋律特点。
加强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来了解古老的京剧,增强兴趣。
教学难点现代京剧与传统京剧的异同
教具准备钢琴、cd
教学过程
师生问好!
一、简单反馈—复习导入
播放以下京剧片断,小组抢答问题:你能说出戏中人物的行当吗?你是根据什么判断的?
《杨门女将》《淮河营》《红娘》《白蛇传》《赤桑镇》《武家坡》《智斗》
二、听赏讨论—听赏分辨
1、听《智斗》
简介人物身份后听赏
他们之间的关系?这三个人物在剧中的性格形象分别有什么特点?
这三个人物的行当?(旦角、老生、花脸)你是怎样分辨的?(旦角:明亮、婉转;老生:苍劲、挺拔、近于真声;花脸:浑厚、高亢、洪亮)体会和传统的京剧相比有哪些不同?给你带来什么不同的感受?(化妆、念白更生活化)
过渡:现代京剧没有了五彩的服饰、特点鲜明的脸谱,对白也不再上韵,更贴近人们的生活下面咱们再来听一听现代京剧《智去威虎山》中的唱段《甘洒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