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World Latest Medicne Information (Electronic Version) 2019 Vo1.19 No.55
24投稿邮箱:zuixinyixue@
·论著·
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分析
王栋慧,陈红,杨明秀,杨茜,高文
(柳州市人民医院 神经内科,广西 柳州 545000)
0 引言
缺血性脑血管疾病[1]
在临床上具有较高的发病率,且该类疾病的具有较高的致死致残率,此外,该类疾病还存在较高的复发率,因此通过相关药物对缺血性脑血管病进行预防就变得十分重要[2]。
通过相关缺血性脑血管病的相关研究实验数据显示,抗血小板聚集这种治疗理念能够有效地在治疗脑血管病的过程当中发挥最佳的治疗效果。
氯吡格雷在目前的临床应用当中是一种疗效较佳的抗血小板聚集药物,而阿司匹林是传统意义上用来抗血小板聚集的经典药物。
对此,为研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的效果,本研究选取110例于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研究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的效果,报道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患者资料。
选取2017年1月至2018年1月我院收治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110例,按照计算机随机的方法将110例患者分为对照组及试验组,每组各55例。
对照组男29例,女36例,年龄41-80岁,平均(61.4±3.2)岁;病程为1-28 h ,平均(11.7±1.4)h 。
试验组男31例,女24例,年龄42-79岁,平均(60.8±4.7)岁;患者病程为1-29 h ,平均(11.4±
2.0)h 。
对比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患者办理入院手续后,均接受钙离子拮抗剂、自由基清除剂等相关药物治疗。
此外,使用阿司匹林(拜耳医药保健有限公司,J20080078)治疗对照组患者,患者每天口服1次阿司匹林片,每次100 mg ;使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深圳信立泰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治疗试验组患者,患者
每天口服1次阿司匹林片,每次100 mg ,同时每天口服1次氯吡格雷片,每次75 mg 。
治疗时间基本相同,为10-12天。
1.3 观察指标。
统计记录两组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及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并进行分析及评价,治疗总有效率评定标准:①显效,患者相关病症特征出现明显改善;②有效,患者相关病症出现改善,但不明显;③无效:患者情况未出现任何改善;④复发,患者相关病症好转后再发,或加重。
不良反应包括恶心呕吐、消化道出血、腹泻等。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9.0版统计软件对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及复发率,不良反应发生情况进行数据处理,以%表示,采用χ2检验。
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
试验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0.91%高于对照组70.91%(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总有效率对比[n (%)]组别n 显效
有效
无效总有效率试验组5533(60.00)17(30.91)
5(9.10)
50(90.91)对照组5524(43.64)15(27.27)16(29.10)39(70.91)
χ2--7.12P
--
<0.05
2.2 两组患者复发情况对比。
试验组患者的病症3例(5.45%),对照组复发17例(30.91%),两组复发率具有明显差异(P<0.05)。
2.3 两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
试
摘要:目的 研究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的效果。
方法 选取110例于2017
年1月至2018年1月在我院进行相关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各55例。
对照组使用阿司匹林治疗,试验组则采取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将两组患者的治疗效率、复发情况及不良反应进行对比。
结果 试验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总有效率90.91%高于对照组,复发率5.45%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结论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能够显著地提高治疗有效率,有效降低复发率,未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关键词:急性缺血性脑卒中;阿司匹林;氯吡格雷
中图分类号:R743.3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613/ki.1671-3141.2019.55.012
本文引用格式:王栋慧,陈红,杨明秀,等.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疗效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9,19(55):24-25.
Curative Effect of Aspirin Combined with Clopidogrel on Acute Ischemic Stroke
WANG Dong-hui, CHEN Hong, YANG Ming-xiu, YANG Qian, GAO Wen
(Department of Neurology, Liuzhou City People's Hospital, Liuzhou Guangxi 545000)
ABSTRACT :Objective to study effect of aspirin combined with clopidogrel in treatment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 Methods choose 110 cases related patients treated in our hospital from January 2017 to January 2018, divide them into control group and experimental group randomly, 55 cases in each group.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aspirin, and experimental group with aspirin combined with clopidogrel. Compare treatment effect, recurrence and adverse reactions of two groups. Results total effective rate in experimental group was 90.91%, higher than control group, and recurrence rate was 5.45%, lower than control group (P<0.05). Adverse reactions showed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wo groups (P>0.05). Conclusion aspirin combined with clopidogrel can improve treatment efficiency significantly, reduce recurrence rate effectively, without increased adverse reactions of acute ischemic stroke patients, which is worthy of promotion and application.
KEY WORDS :Acute ischemic stroke; Aspirin; Clopidogrel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19年 第19卷 第55期
25
投稿邮箱:zuixinyixue@
验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良反应发生率(9.0%)低于对照组(10.9%),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详见表2。
表2 两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n (%)]组别n 恶心呕吐腹泻消化道出血总发生率试验组552(3.60)1(1.80)2(3.60)5(9.00)对照组553(5.50)
1(1.80)
2(3.60)
6(10.90)χ2--0.10P
-->0.05
3 结论
根据相关的研究数据显示,血小板能够通过释放血栓素来引起患者出现血管强烈收缩,而在患者出现血管强烈收缩的同时,患者的血管内皮细胞则会通过释放血小板聚集抑制剂前列环素来抑制血小板。
上述情况在正常人的血液循环当中始终处于平衡状态,而在脑血管疾病患者的血液循环当中前列环素的量无法与血栓素的量达到平衡,从而导致患者血小板聚集速度加快,血栓形成。
对此,阿司匹林的主要治疗原理在于通过减少血栓素的生成使得上述情况处于平衡状态,从而达到抗血栓的治疗效果。
而氯吡格雷的治疗原理在于抑制纤维蛋白与血小板膜表面受体结合来达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效果,从而起到治疗的作用。
由此可见,阿司匹林和氯吡格雷对于血小板的聚集能够从不同的方面进行治疗,达到抑制血小板聚集的效果,因此两者联合应用的治疗效果则会更好、更稳定。
在临床上在缺血性脑血管病的治疗过程当中,抗血小板聚集来起到关键性的作用。
氯吡格雷在抗血小板聚集方面是首选药物,不良反应少同时其具备良好的治疗效果;而阿司匹林是一种在临床上用来抗血小板聚集的经典药物,价格便宜,起效快,且具有稳定的治疗效果[3]。
缺血性脑血管病发生的主要病因在于脑部血液出现急性供应不足的情况,最终导致大脑出现局部缺血、缺氧损伤,其中绝大多数的脑卒中患者都是由于血栓堵塞动脉所导致[4]。
根据临床研究数据显示[5],通过抗血小板聚集能够有效的起到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的作用。
研究报道表明,通过抑制环氧化酶及血小板活化因子、控制血栓素的生成等方式能够有效地抑制血小板的聚集。
而阿司匹林能够有效地抑制血小板环氧化酶,起到避免血栓发生的效果,从而抑制血小板聚集;而氯吡格雷能够有效的抑制血小板的活化及聚集,从而起到改善动脉血流的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治疗总有效率90.91%高于对照组,复发率5.45%低于对照组(P <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
总而言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运用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能够显著地提高治疗有效率,有效降低复发率,而无明显增加不良反应,值得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 叶竹辉.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近期疗效
[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6,8(11):200-201.
[2] 王建忠.小剂量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
疗效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8,16(19):8-9.
[3] 耿亚兰.氯吡格雷片联合阿司匹林肠溶片治疗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
临床研究[J].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2016,32(24):2215-2217,2221.[4] 宋学云,郑献召,杨杰,等.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对急性缺血性
脑卒中患者神经功能及日常生活能力的影响[J].中国现代医药杂志,2018,20(2):52-54.
[5] 王丽萍,王文艳,胡洋,等.阿司匹林联合氯吡格雷治疗
急性缺血性脑卒中的疗效观察及安全性[J].中国伤残医学,2014,26(23):33-34.
抗过敏药物使用不能随心所欲 五个注意事项需警惕(一)
进入秋季,气候变得干燥,温度早晚也是忽高忽低,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出现如鼻塞、流鼻涕、咳嗽、眼睛发痒等症状,大多数人误认为是由天气转凉导致感冒,但是往往忽略了另一种情况:季节性过敏。
研究发现,1/3的人在一生中的某个时期会发生过敏反应;1/5的学龄儿童受到哮喘的困扰;1/6的儿童得过与过敏反应有关的皮肤病,特别是湿疹。
我国过敏性疾病的发病率高达37.3%。
随着近年来过敏发病率的增高,抗过敏药物的使用也日渐增多。
但患者遇到的问题也不少,比如,用了药没有效果,用药后出现新的过敏反应等。
因此,如何正确使用抗过敏药,对于过敏患者以及易过敏体质的人来说是一件非常重要的事。
抗过敏药发展经历三个时期
抗过敏药的发展经历了三个时期,各时期的代表性药物如今仍各有用武之地。
1950年氯苯那敏(扑尔敏)上市,成为第一代抗过敏药物的代表,至今仍作为多种复方药物的抗过敏成分广泛使用。
但这一代药物有明显的镇静嗜睡作用,所以不能用于需注意力高度集中的患者,比如司机。
1988年,第二代抗过敏药物代表——氯雷他定上市,标志着人类进入清醒抗过敏时代。
这一代药物虽然使用广泛,但部分药物的副作用是可能有心脏毒性,需慎用于心脏病患者(特别是心律不齐者)、肝功能不良者,同时应尽量避免与影响其代谢的药物同服。
1996年上市的非索非那定片、2002年上市的左旋西替利嗪,我们暂且称之为第三代抗组胺药物。
它们经由第二代抗过敏药物改良,具备了不会导致心脏毒性、抗过敏效果更强、安全性更高、不导致嗜睡的特点。
来源:新华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