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科课程论文15篇(临床医学专业本科课程的考核)
临床医学本科毕业论文
![临床医学本科毕业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66b7b74e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22.png)
临床医学本科毕业论⽂临床医学本科毕业论⽂(通⽤9篇) 充实的⼤学⽣活即将结束,我们毕业前都要通过最后的毕业论⽂,毕业论⽂是⼀种⽐较正规的、⽐较重要的检验⼤学学习成果的形式,来参考⾃⼰需要的毕业论⽂吧!以下是⼩编收集整理的临床医学本科毕业论⽂(通⽤9篇),仅供参考,欢迎⼤家阅读。
临床医学本科毕业论⽂篇1 【摘要】⽬的:研究临床医学中的检验技术⽅⾯的质量管理,找出其中存在的问题。
⽅法:根据收集某院的相关资料,选定500例患者接受检验,通过检验所得出的数据分析检验技术中的问题,并针对问题给出合理的解决对策。
结果:在500例接受检验的患者当中有50例患者的检验报告都出现了误差,占据了检验⼈员的10%。
结论:⽬前状态下我国的临床医学中的检验技术还存在着问题,导致患者检验结果的不准确,这主要是由于医院的质量管理⼯作不到位,医院⽅⾯需要积极完善管理⼯作,避免为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烦。
【关键词】临床医学;检验技术;质量管理;问题;对策 随着我国经济⽔平的提⾼,科学技术也不断的进步,医疗技术就是在这样的条件下得到了发展的机会,从⽽不断的⾰新各项技术。
临床医学当中的检验技术也是不断完善的技术之⼀,⽽医疗设备以及技术的⾰新为临床医学创造了更多的发展空间。
如今,临床医学当中,患者经过诊断和检验,医⽣已经不需要⼿动撰写检验报告,⽽是通过仪器直接获得检验报告单。
检验结果将成为医⽣诊断疾病的主要依据,因此,临床医学中的检验技术⾮常重要,医院也需要重视检验技术的质量管理。
1、准备⼯作 笔者从过去医院所接收的临床医学检验中选出共500例的患者,并查询其检验结果。
经过⽐对,在500例患者当中,其检验结果存在细微的误差,当中有50例患者的检验报告都存在与实际情况不符的情况,这种误差的⼏率占据了总数的10%。
这些患者的年龄不⼀、性别也不同。
其中男性患者有23例不符,⽽⼥性患者则有27例不符合检验结果。
患者的年龄差距也⽐较⼤,最⼩的患者年龄只有16岁,⽽最⼤的患者年龄也已经66岁。
医学本科毕业论文
![医学本科毕业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ab71ba8b85254b35eefdc8d376eeaeaad1f3168b.png)
医学本科毕业论文医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本科生教育临床医学论文【1】一、临床医学本科生“早临床”的意义不少研究认为实施“早临床”可以改善“以学科为中心”的传统医学教育下理论和实践联系不紧密的情况。
“早临床”是我国根据国情, 积极转变教育理念, 整顿教育资源所提出的医学“三早(包括早临床, 早科研, 早社会实践)”教育中最基本的环节, 也是我国医学教育与世界接轨的重要手段之一。
以美国为例, 美国的现代医学教育模式是西方国家医学教育的模板。
美国医学学制为四年, 第1、2年学习临床前医学基础理论, 第3、4年的时间都发生在教学医院的病房或社区门诊。
美国学生在带教医生指导下进入各科室实习、观察并参与患者的治疗。
与我国的医学学制相比, 美国的“早临床”教育是“前瞻性”学习, 能激励学生主动学习基础知识, 主动解决问题, 实现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的结合。
我国的临床本科生教育是“回顾性”学习, 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单纯地实现基础知识与临床知识的转移。
在“早临床”过程中, 学生跟随带教老师查房、问诊、为病人检查、观看手术过程与临床基本技术操作, 有疑问即提出。
此过程可刺激学生在学习中寻求答案, 发现新问题, 从而深刻理解临床与基础医学知识的联系。
在医院见习过程中可提前熟悉医院的运作, 为自己的实习打下基础。
另外, 在“早临床”过程中, 能培养学生的沟通技能。
在国际医学教育专门委员会(InstituteforInternationalMedicalEducation, IIME)所制定的本科医学教育“全球最低基本要求”中, 沟通技能是基本核心之一。
在西方国家, 沟通技能的重要性甚至超过医学教育中的医学教育本身。
因此, 良好的沟通技能是医学生成为一名合格的医生不可或缺的因素。
同时, 学生与病人接触的过程能对病人受疾病的折磨有感性认识, 这对培养医学生的人文关怀, 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尤为重要。
特别是近年来患者法律意识和维权意识空前高涨, 医务界正在面对全社会对医疗活动近乎严酷的审视和要求, 良好的沟通技能越来越能体现出它的重要性。
临床医学论文15篇
![临床医学论文15篇](https://img.taocdn.com/s3/m/adebd7065b8102d276a20029bd64783e09127d93.png)
临床医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15篇在学习、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写过论文吧,论文是进行各个学术领域研究和描述学术研究成果的一种说理文章。
相信写论文是一个让许多人都头痛的问题,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临床医学论文,欢迎大家分享。
临床医学论文1【摘要】脑室外引流是颅脑外伤、脑出血、急性脑积水常用的引流方法,经颅钻孔脑室穿刺,使脑脊液外引流减压将脑脊液颅内出血排除体外,此方法可以降低颅内压、引流血性脑脊液、颅内给药,控制颅内压;操作简单,效果明显,创口小,主要用于脑出血;以往的方法常用硅胶管接引流袋引流,易滑动、时间短、易感染,引流水平不易控制等缺点。
方法我科引用威海村医用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颅脑外引流器,通过虹吸原理用于脑室外引流。
结论归纳我科使用该引流器,病人的护理经验此种引流器适用于对于人体脑积液、脑出血等导致颅内压增高疾病需进行颅脑外引流的患者,取代的以往的引流装置的不足,及时有效的观察病情,减少并发症,有利于术后的正确护理,取得更好的疗效。
【关键词】脑室外引流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选取我科20xx——20xx年钻孔引流患者135例,其中脑出血一侧脑室引流112例,双侧脑室引流23例,引流的时间为3——7天,未发现颅内感染。
1.2 方法使用威海村医用制品有限公司生产的一次性使用颅脑外引流器型号为F12用于外伤、高血压、脑出血、血管瘤、脑积水等导致颅内压增高疾病需进行颅脑引流,通过虹吸原理将颅内积气、积血。
通过引流瓶下部导管排向集液袋由引流瓶上部带空气过滤的排气口排出;同时设有三通口便于临床加药,不会出现引流液回流和造成病人交叉感染。
以上135例患者均用我科采用的新型的颅脑外引流器引流,术后3——7天CT复查,其中积血、积液完全消失患者118例,大部分消失患者17例,通过无菌操作经引流管注入尿激酶1——3万u后,3——5天后复查CT ,大部分患者积血、积液完全消失,均未有患者出现行去骨瓣颅内血肿清除术。
本科医学论文
![本科医学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f47dcac4e109581b6bd97f19227916888486b938.png)
本科医学论文本科医学论文精选今之医者,凡遇一证,便若观海望洋,茫无定见,则势有不得不为杂乱,而用广络原野之术。
下面是本科医学论文精选,欢迎参考!本科医学论文精选第1篇:临床医学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应用[摘要]翻转课堂是一种新型的课堂教学组织形式,它转变师生角色,转变学习过程,区别于传统教学方法,是一场比较新颖的教学革命。
临床医学教学是一门实践性较强的学科,需要学生在理论基础上具有临床实践能力,采用翻转课堂教学方法就是对临床医学课堂进行重新规划,调整师生位置,让学生可以有更多的机会思考和实践操作,这也是对临床医学教学的一种改革。
以临床医学教学为出发点,浅谈翻转课堂的课堂教学意义,并提出几点有实践指导性的方法,供同仁参考。
[关键词]翻转课堂;教学模式;临床医学;实践;角色转变学习知识应该包括两个过程,一个是知识的传授过程,对学生来说就是听讲过程,另一个是内化过程,即消化过程。
知识的传授多是以老师的课堂讲课形式进行,而对知识的内化则更多放在课下,这就是典型的传统教学模式,将作业和实践放在课下,意在拓展课堂时间。
但是这样的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接受知识的能力,是在学生完全吸收老师传授的知识的基础上进行的设想,所以与实际情况并不相符。
为了更加符合教学规律,翻转课堂脱颖而出,让临床医学的学生能够自主完成预习和知识理解,促进学生的交流与思考。
将老师的优势最大化,学生也能充分展示自己,大大提高课堂效率。
一、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临床医学中的应用意义在临床医学教学中发现,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比较低,未能真正做到自主化学习,无法透彻理解知识。
这样就造成学生听讲时,处于游离状态,与教师彼此之间的交流不顺畅。
再者,传统教学中,老师教学具有普遍性而针对性比较弱,会根据大多数学生的情况来制定教学计划和进度,这样就造成部分学生不能跟上节奏,进而失去学习兴趣。
采用翻转课堂的教学办法,能够很好地解决以上问题,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主体地位。
翻转课堂在临床医学中的教学应用,大大突出了医学本身的特殊性,将老师从知识的传递者变成课程的开发者、学习的合作者和监督者,将知识传授过程和内化过程颠倒,利于学生的自主学习和实践指导,进一步深化医学教学的改革,为更多实践类科目做出良好的表率。
关于临床医学的论文
![关于临床医学的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a3f869cb0875f46527d3240c844769eae009a3c5.png)
关于临床医学的论文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撰写医学论文是医师全面发展的必由之路。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临床医学的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关于临床医学的论文篇1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临床手术治疗摘要:在不稳定性骨盆骨折中。
不稳定性骨盆骨折的临床手术治疗。
关键词:不稳定性骨盆骨折,临床手术骨盆骨折是一种较常见的创伤,多见于交通事故、压砸伤及高处坠落伤,往往为高能量所致,可引起骨盆环完整性的破裂和髋臼骨折,常伴有大出血。
传统以骨牵引、悬吊、石膏固定等保守治疗,但常因骨折复位不良造成骨盆畸形,肢体短缩疼痛,以及肢体废用性萎缩等并发症。
目前多主张切开复位内固定治疗骨盆骨折,可降低其住院和卧床时间,减少并发症。
我科2009年8月-2010年8月间采用手术治疗不稳定骨盆骨折36例,取得了满意的疗效。
1 临床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36例,男22例,女14例,年龄15-62岁,平均35.6岁。
致伤原因均为高能损伤,其中车祸伤15例,塌方9例,坠落伤6例,重物砸伤6例。
均存在不同类型的合并伤:胫腓骨骨折14例,股骨骨折10例,肱骨骨折6例,髋臼骨折4例,跟骨骨折2例。
其中失血性休克18例,尿路损伤5例,脑外伤6例。
根据术前x 线片资料,采用Tile骨盆骨折分类方法进行分类,B1型8例,B2型7例,B3型4例;C1型6例,C2型8例,C3型3例。
1.2治疗方法1.2.1 术前处理本组36例中,伴严重失血性休克者18例,首先抗休克治疗,快速输血、补液,同时积极止血,处置危及生命的合并症。
B型19例旋转不稳定行骨盆吊带固定;C型17例旋转加垂直不稳定行患侧股骨髁上牵引。
均摄X线片,21例行CT三维重建以明确骨折部位及移位的方向、程度,确定手术入路及固定方式。
1.2.2手术方法在病人全身状况改善、呼吸循环功能稳定后,一般在伤后6~10 d 施行手术。
患者取仰卧位,移位不明显者采用局部麻醉,骨折移位需要手术中复位患者采用腰麻。
临床医学本科论文
![临床医学本科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15d408ce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9e.png)
临床医学本科论文临床医学根据病人的临床表现,从整体出发结合研究疾病的病因、发病机理和病理过程,进而确定诊断,通过预防和治疗以最大程度上减弱疾病、减轻病人痛苦、恢复病人健康、保护劳动力。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临床医学本科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临床医学本科论文篇1临床医学中数据挖掘技术的运用分析【摘要】医院有着庞大的信息资源系统,包括全面的管理信息资料与临床信息资料,这对于实现医院管理的科学化现代化,对诊疗过程进行全面、动态跟踪,进一步优化就诊环境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同时,不断积累大量的临床信息与管理资源。
如何高效的应用这部分数据信息资源,挖掘有价值、深层次的信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研究课题。
数据挖掘技术的有效运用,能够进一步提高医院管理水平与医学技术。
【关键词】临床医学;数据挖掘技术;临床应用随着人工智能技术与数据库技术的发展,数据挖掘应运而生。
其不仅是一种新型的信息技术,也是支持决策的过程体系,更好的为决策提供信息支持。
现阶段大部分医院已经建立了自己的数据库,但是,数据库有效利用率比较低,仅限于查询、录入、修改等操作,缺乏对数据的分析与集成,更谈不上知识的与医学决策的自动获取,数据挖掘的应用成为临床医学的重点。
1 简要论述数据挖掘技术数据挖掘技术[1]就是指从大量不完整的、随机的、有噪声模糊的数据里提取出隐匿于其中人们所不知道却又有潜在有用的信息及知识的过程,简而言之数据挖掘就是从各种数据中挖掘或提取信息和知识。
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今天,数据收集及存储技术的快速进步使各个组织机构得以积累大量的数据,面对如此庞大的数据量,现存的统计技术都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于是人们就开始对数据采取抽样的方式收集信息,这样一来如何抽样,抽多大样本,怎么评价抽样效果,都是需要我们去研究的。
数据挖掘技术是将观测到的庞大数据集加以分析研究,其目的是找的未知的关系及数据拥有者能够理解且有价值的新方法来总结数据,经数据挖掘技术推导出的关系及摘要常被称为模式或模型。
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
![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9ddc6729a7c30c22590102020740be1e650eccbb.png)
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毕业论文范文优秀的临床医学专业的学生培养是我国医学院的重点,但是本科生临床专业的学生培养质量还有待提高。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本科临床医学毕业论文,供大家参考。
本科临床医学毕业论文范文篇一:《临床医学八年制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思考》医学微生物学是基础医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联系基础与临床的桥梁课程,它与疾病的诊断、治疗和预防密切相关。
随着生命科学的不断发展,医学微生物学所涵盖的内容越来越丰富,涉及的领域越来越宽泛。
这就要求医学专业学生在掌握这门课程基础知识的同时,学会灵活运用,举一反三。
然而,由于医学微生物学课程本身具有知识点多而散、难记忆、易混淆等特点,因此,传统的以课本为主体,老师为中心的教学方法不能够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创造力,也不利于实现现代医学教育培养实用型、创新型综合性医学人才的目标[1]。
本校对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的培养实行的是“3+5模式”(即3年文化基础教育加5年医学教育)。
作为医学基础课程之一,《医学微生物学》被安排在医学教育第2学年的第2学期。
在此之前,该专业学生已经就《生物化学》、《细胞生物学》、《组织胚胎学》等医学基础课程进行了深入系统的学习,具备一定的医学基础知识;其次,就学员本身素质而言,八年制学生基础扎实,思维活跃,求知欲及接受能力强。
再者,本校八年制班级人数一般为20人左右,人数少,具备了小班开课的条件[2]。
因此,针对传统教学方法的不足,结合八年制学生自身的特点,本研究从以下几个方面对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的《医学微生物学》教学进行了改革和探索:1案例引导教学法《医学微生物学》的传统教学模式,通常是先讲授微生物的基本生物学形状,再讲其致病性、免疫性及防治原则。
这种系统、规律的教学方式便于学生对于各种理论知识点的横向比较记忆,但相对枯燥平淡,不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因此,可以利用医学微生物学与临床结合紧密的特点,用一个临床案例引出教学内容。
全科医学论文15篇(中医全科医学发展论文)
![全科医学论文15篇(中医全科医学发展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2a22cb33524de518974b7dcf.png)
全科医学论文15篇中医全科医学发展论文全科医学论文摘要:在庞大的医学信息中,医学微课的实施必将给基层医务工作者的继续深造学习起到良好地推动作用。
但适合全科医学生或全科医生进行学习的全科医学微课还处于极其缺乏的状态,这就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大力开发这方面的资源,以便于更有效的为全科医学教育服务,为基层卫生事业人才的培养发展提供更为便捷的服务。
关键词全科医学论文全科医学医学论文医学全科医学论文:中医全科医学发展论文1中医全科医学临床教育思路亟待修正在20世纪末,随着社会的发展,全球疾病谱的变化,WHO提出卫生服务要求,使在社会经济发展的同时将生活质量与健康水平提高到一个新阶段,为维护人类健康需要,社会健康保障体系亟待建立一种良性运行机制,社区卫生服务发展尤为重要,因此中医全科医学发展应运而生。
结合实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有关部委,适时制订了有关中医全科医学发展的纲要性、指导性文件:《国务院关于建立全科医生制度的指导意见》,要求到2020年,在我国初步建立起充滿生机和活力的全科医生制度,基本形成统一規范的全科医生培养模式和“首诊在基层”的服务模式,全科医生与城乡居民基本建立比较稳定的服务关系,基本实現城乡每万名居民有2~3名合格的全科医生,全科医生服务水平全面提高,基本适应人民群众基本医疗卫生服务需求。
及《云南省以全科医生为重点的基层医疗卫生队伍建设规划》等文件精神。
随之,组织相关专家开拓性地推出了相对完整的中医全科医学临床培训试用教材,对中医全科医学的人才教育、临床的发展具有填补空白的里程碑意义,其功巨焉!转眼,跨入21世纪已15年了,中医全科医学的发展面临着新的机遇和挑战,尤其是中医全科医学教育思路、人才培养仍不容乐观,亟待修正。
详细研读上世纪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与相关部委制订的有关中医全科医学临床人才培训纲要性文件,考察相关的培训教材,不难发现:20世纪末,中医医学全科人才培训教育思路是普及最初级中医临床基本技能(如望闻问切、推拿、刮痧等),适当补充现代医学科技与社区卫生紧密结合又十分必须的实用技术(如心理咨询等),以适应刚刚成立的诸多社区卫生中心的业务需要,以及诸多转岗的初级卫生技术人员的需要。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范文大全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范文大全](https://img.taocdn.com/s3/m/2dffcf59fbd6195f312b3169a45177232f60e41e.png)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范文大全作为医学生的你,即将迎来毕业论文的写作,一个成功的毕业论文除了要有完整的框架和清晰的逻辑外,还需要有一个优秀的参考。
因此,本文将为大家提供一些临床医学毕业论文的范文,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指导和帮助。
1. 范文一:关于新冠疫苗接种疫苗接种程序的探究本篇论文通过问卷调查、实地观察等方法,对新冠疫苗接种的程序进行探究。
该论文首先介绍了新冠疫苗的相关知识和国家的疫苗接种政策,然后阐述了新冠疫苗接种的程序和注意事项。
最后,作者通过问卷调查和实地观察的结果,提出了关于优化新冠疫苗接种程序的建议。
该论文的优点在于,通过实地观察和问卷调查的方法,获得了实际的数据和反馈,并对结果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讨论,为新冠疫苗接种程序的优化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价值。
2. 范文二:临床护理在胃癌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本篇论文探讨了临床护理在胃癌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主要通过对患者进行临床护理干预,以改善患者的身心状态和提高治疗效果。
该论文首先介绍了胃癌康复治疗的相关知识和难点,然后阐述了临床护理的基本理念和具体应用。
最后,作者通过对实例的分析、统计等方法,证明了临床护理在胃癌康复治疗中的应用价值和优势。
该论文的优点在于,具有实际的应用意义和指导性,通过实例和数据的支撑,证明了临床护理在治疗胃癌中的重要性和有效性。
3. 范文三:自闭症儿童早期发现及干预策略分析本篇论文主要探究自闭症儿童早期发现及干预策略,通过对自闭症儿童早期症状的描述、评估方法、干预策略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
该论文首先介绍了自闭症的相关知识和现状,然后阐述了自闭症早期发现的重要性和评估方法。
最后,作者探讨了自闭症儿童的干预策略和方法,并结合实例进行详细的论述和解析。
该论文的优点在于,论文既具有理论性和实践性,论述了自闭症儿童早期发现及干预的重要性和方法,为相关人士提供了一定的指导和借鉴。
4. 范文四: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早期预防策略研究本篇论文探究了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早期预防策略,通过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的病因、发病机制、诊断及预防策略等方面进行分析和论述。
临床医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临床医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0e4ec135657d27284b73f242336c1eb91a3733b0.png)
临床医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随着整体医疗水平的不断提高,实验室检查在临床工作中的作用日益突出。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临床医学本科毕业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临床医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篇1度洛西汀治疗抑郁症患者的临床效果分析抑郁症是目前社会人群常见症状,现代人精神压力不断加大及竞争日益激烈,使抑郁症成为常见疾病,其发病率不断上升。
多数抑郁症患者表现为情绪持久性低落,活动力减退,认知迟缓,个别患者悲观、厌世,甚至出现自杀轻生以及危害他人生命安全的行为。
因此,必须重视抑郁症临床治疗,而选择正确合理抗抑郁药物则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以44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予以度洛西汀治疗,其效果分析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本组85例均为2013-04-2014-10到我院就诊的抑郁症患者,所有患者均符合《国际疾病分类标准第10版》[1]中抑郁症诊断标准;男40例,女45例;年龄24~64岁,平均(42.7±2.7)岁;按照治疗方式分为治疗组44例和对照组41例,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经统计学处理,可进行对比(P>0.05)。
1.2纳入标准患者均符合抑郁症诊断标准;无药物禁忌证;排除双相障碍,伴惊恐发作、广泛性焦虑、恐惧症;无精神病药物依赖或药物滥用;无妊娠期、哺乳期女性;参与研究时,自愿签署知情同意书。
1.3方法对照组患者每天服用20mg帕罗西汀(北京万生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国药准字H20133084),疗程6周。
治疗组患者初始每天口服20mg度洛西汀(江苏恩华药业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30055),1次/d;根据患者症状及耐受量,逐渐增加药物剂量至60mg,1次/d,疗程6周。
两组患者治疗期间密切注意患者精神状况及治疗效果,失眠者必要时使用阿普唑仑、劳拉西泮。
1.4评价指标采取zung的抑郁自评量表(SDS)评分对患者抑郁状况进行评估,以百分制计算,分数超过52分则为抑郁[2].1.5疗效判定采用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对患者治疗效果进行评估,于6周后进行评估,痊愈:HAMD评分≤7分;有效:HAMD评分较治疗前降低50%以上;无效:HAMD评分较治疗前降低程度低于50%[3].1.6统计学处理运用SPSS18.0统计学软件处理此次研究数据,计量资料(x±s)采取t检验,计数资料采取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e9255ceab52acfc788ebc9c8.png)
临床医学毕业论文临床医学毕业论文篇一:毕临床医学毕业论文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综合性考核评价研究摘要:通过对现阶段高校考试评价方式存在的弊端进行分析,总结出综合性考核评价在临床医学专业开展的必要性、实施策略和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临床医学专业;综合性考核评价;综合素质教育自20世纪80年代英国开放大学教育学院的学者提出发展性教育评价制度后,各国高校在课程考试中逐渐注重能力考核,从学生发展的内在需要和实际状况出发,充分尊重学生人格,在考试和评价中重视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目前国内高校正陆续尝试考核评价方式改革,从而适应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应用型创新人才的需要。
《本科医学教育标准——临床医学专业(试行)》明确提出:“本科临床医学专业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具备初步临床能力、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医学毕业生。
”因此,针对临床医学专业医学生,迫切需要探索一种全新的考试方法——综合性考核评价体系,这有助于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和良好职业素质的培养,使学生改变考试成绩决定一切的观念,转而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
一、多数高校采用的课程考核方式存在的弊端多数高校把考试作为决定学生是否升级、评选先进和毕业的主要手段。
期末考试虽具备集中考试、便于安排考试时间及地点的优点,但存在一些弊端。
首先,考试不能及时、有效检查教学效果。
一门课程的学习需要2~4个月,期末考试成绩的反馈延迟,教师难以及时改进教学方法。
其次,考试不能及时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改进学习方法。
部分学生忽视平时的学习,重视期末考试,用“考前突击”来应付考试,而且侥幸通过考试后惰性增加,忽略了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最后,考试不能真正激励学生。
期末考试的内容偏重书本知识的机械记忆和理解,限制了其学习积极性;易使学生认为学习只是为了过关,而不注重自身综合素质的培养和提高。
部分学生为了追求高分或者通过,甚至作弊,这样妨碍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过分强调期末考试成绩对学习效果的评估,会导致考试不再是一种有效的检查和评价手段,而是成为学习和教学的目的和指向,使得一些学生认为学习的目的就是应付考试[1]。
临床医学本科毕业论文
![临床医学本科毕业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65c5db87db38376baf1ffc4ffe4733687e21fca1.png)
临床医学本科毕业论文摘要本篇论文主要探讨了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的培养和发展问题。
临床医学本科教育是培养医学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于提高医学服务质量,满足社会医疗需求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当前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在实践与就业过程中面临诸多困境与挑战。
本文首先分析了临床医学本科教育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然后探讨了培养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的对策与建议,最后展望了未来临床医学本科教育的发展方向。
引言临床医学是现代医学的核心领域,临床医学本科教育是培养医学专业人才的重要途径之一。
随着社会医疗需求的不断增长和医学科技的不断创新,对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的培养和发展提出了更高要求。
然而,当前临床医学本科教育在培养与就业环节存在诸多问题,影响了医学人才的质量和数量。
1. 临床医学本科教育现状和存在问题1.1 教学模式落后当前临床医学本科教育仍然以传统的课堂教学为主导,缺乏针对实际临床操作进行的实践培训。
学生在医院实习前接触到的实践机会较少,导致毕业生在实践操作能力上存在一定的欠缺。
1.2 实践环节不够临床医学本科教育在实践环节设计上存在不足,学生参与医疗工作的时间较少,缺乏系统的实践培养。
这导致学生在实际工作中遇到困难时缺乏应对能力,不能很好地适应实际工作环境。
1.3 师资力量不足临床医学本科教育师资力量不足是当前存在的一个问题,部分高校医学教师水平不高,仍然以理论教学为主,缺乏临床实践经验。
这导致学生在临床实践过程中缺少良好的指导,并且难以提供实际经验和案例。
1.4 学科体系不完善临床医学本科教育的学科体系相对单一,缺乏与时俱进的更新和改革。
当前医学科技迅速发展,新的疾病和治疗方法不断涌现,而临床医学本科教育的课程设置没有及时调整,造成毕业生的知识结构不够完备。
2. 培养临床医学本科毕业生的对策与建议2.1 推进教学改革应当积极推进临床医学本科教学模式的改革,逐步将传统的课堂教学与实践操作相结合。
增加实验教学和临床实习的时间和环节,加强学生对临床操作技能的培养。
本科临床医学毕业论文
![本科临床医学毕业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b71e86d86c85ec3a86c2c500.png)
本科临床医学毕业论文范文一:地方本科院校临床医学人才培养策略摘要:医疗服务是保障人们身体健康、促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关键因素,在新环境下,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医疗服务的要求也越来越高,特别是在临床医学方面,在这种情况下,加强地方本科院校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显得十分重要,本文从影响地方院校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因素出发,详细分析了地方本科院校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构建策略。
关键词:本科院校;临床医学;人才;培养一、前言进入新世纪以后,与医学相关的学科都得到了飞速的发展,同时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增加,人类疾病也发生了一定改变,并且在高科技的带动下,传统的医学模式逐渐朝着“预防保健、综合治疗”的现代化医学服务模式发展,在这种情况下,培养高素质的医学人才显得十分重要。
临床医师作为医疗服务的重要主体,不仅要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还需要具备较高的人文素养,因此,在进行临床医学人才培养时,必须中其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影响地方院校临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因素一医学教育本身的社会性对于医学,其本身研究的就是疾病和健康,医学的服务对象就是社会中的人,而对于人类健康,除了受生物学自然发展规律的影响外,还深受社会因素的影响,鉴于此,医学不仅具有自然性,还具备社会性的特点,医学不仅仅是关系到人和人之间的关系,还涉及到社会、经济、政治、道德等各个方面。
对于地方本科院校临床医学专业,其主要目的就是为了培养更加专业、优秀的临床医学人才,从而为人类健康提供更好的服务。
受医学教育本身社会性的影响,在进行临床医学人才教育时,不仅要对学生进行专业的临床知识教学,还需要对学生进行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教育、政治形势教育、人生观教育、医学伦理学教育、医学法学教育等,这样才能培养出临床医学技术精湛、医德高尚、医风良好的临床医学人才。
二教育内容的复杂性医学的是一门对人体进行研究的科学,其本身具有多种结构和功能,由于影响人体健康的因素有很多,因此,医学本身就是一个复杂的存在,近年来在现代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影响下,生物医学得到了快速的发展,这也使得医学、临床都有了惊人的进展,特别是在信息技术及信息的激烈增长下,使得高等医学教育内容越来越多,同时由于现代医学和社会的发展有十分紧密的联系,人们逐步认识到身体健康不仅和自然、疾病有关系,还与社会、心理等因素有关系,这也使得医学与自然科学、社会科学、心理学等各学科有了紧密的联系,在这种情况下,临床医学人才所需要学习的内容也更加复杂,从而对地方本科院校临床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造成一定影响。
本科医学临床论文
![本科医学临床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ea285fd88ad63186bceb19e8b8f67c1cfbd6ee5a.png)
本科医学临床论文医学临床教学是高等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医学人才培养的重要实践阶段,更是实现医学教育关键目标的必不可少的步骤。
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本科医学临床论文,供大家参考。
本科医学临床论文范文一:诊断公式在临床医学教学中的应用摘要: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将一种疾病具有特异性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原则用简短的字或词组合在一起,形成这一疾病的诊断公式,再以诊断公式为轴线展开课堂教学。
通过诊断公式教学模式进行教学,可突出教学重点、增强学生课堂记忆效果、明显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关键词:诊断公式;临床教学;课堂记忆随着医学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化,各大高等医学院校都在进行教学改革的探索。
在新形势下,当代医学生面临着课程量大、记忆内容多、知识点枯燥等问题,改革要求“减量不减质”,而传统“满堂灌”的教学方法[1]使学生很难掌握重点,更谈不上兴趣的培养,有的学生甚至出现了厌学现象。
笔者在临床教学中总结出了以诊断公式为轴线的临床医学教学模式,弥补了传统“满堂灌”教学的不足,现介绍如下。
1诊断公式的特点以教学大纲为依据,将一种疾病具有特异性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治疗原则用简短的字或词组合在一起,就形成这一疾病的诊断公式。
与“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法相比,以诊断公式为轴线展开的教学突出了教学大纲的重点内容,将重点知识用简短的字或词组合在一起,学生容易记忆,并且不易混淆。
例如:前颅窝骨折=病因(颅脑外伤+眶顶、筛骨骨折)+症状(脑脊液鼻漏、熊猫眼征)+体征(脑I、II神经损伤)+气颅征;后颅窝骨折=病因(颅脑外伤+颞岩后外侧、枕骨基底骨折)+症状(Battle征)+体征(脑IX、X、XI、XII神经损伤)+无气颅征。
2诊断公式教学的方法和步骤2.1方法在备课过程中归纳总结,明确重点,围绕重点合理运用PBL教学[2]、案例教学等方式,使学生在课堂上便能掌握大纲要求的内容,并充分调动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及兴趣,使他们跟随教师的讲解一步步掌握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体征、辅助检查、鉴别诊断及治疗等。
临床医学教育本科毕业范文.doc
![临床医学教育本科毕业范文.doc](https://img.taocdn.com/s3/m/8ff8453c6f1aff00bfd51ed4.png)
临床医学教育本科毕业临床医学教育本科毕业一临床医学教育的比较摘要的医学教育是成功医学教育典,值得我们研究学习.本通过对临床医学教育的比较,分析了医学教育历史、入学条件、课程教学方式和培养目标等方面的异同,总结了几点值得我国临床医学教育借鉴的成功经验。
关键词临床医学教育比较启示1和医学教育的差异1.1医学院校医学史我国的中医化远流长,自献记距今有2000多年历史,而西医不到200年。
我国最早的西医学校创始于1866年,名为博济医学堂(现中山大学医学院)。
50年间,相继成立了几所医学院校。
1912年成立国立医学专门学校(现医学部)。
1914年创办湘雅医学专门学校(现中南大学湘雅医学院)。
1917年创办私立北平协和医学院(现协和医学院医学部)。
1927年成立国立中央大学医学院(现医学院)。
自后,各大医学院校如雨后春笋般在全国各个省份成立。
西医起也有2000多年的历史,1722年第一家医院在路易斯安那州成立,医学教育也有250年历史,1765年第一所宾夕法尼亚大学医学院校成立,1910年,教育学家弗莱克斯勒展开了一场教育革新。
经过百年,现已成为世界医学教育典。
1.2入学条件在,想成为医学院的学生困难,竞争也非常激烈。
医学院入学条件与有很大的区别,在考进医学院之前首先需要获得学士学位,并以很高的成绩通过MCAT考试。
但是,医学院不以这个成绩为唯一录取条件,本科时期的成绩需门门优秀,个人、推荐信、工作经验、社区服务经历等等都被考虑[1].而的医学院入学条件只需两个条件,即高中毕业和高考成绩,只要高考成绩达到相关学院的录取就可以成为医学院的学生,对于部分高考成绩不理想但想学医的同学说,他们也可以选择高职高专实现他们的医学梦。
1.3医学教育学制培养一个医师需要很长的时间,首先普通本科四年,再进入医学院校完成四年学习,最后是住院医师培训和专科医师培训。
医学生从医学院毕业后有资格参加执业医师考试,获取普通医师执照。
临床医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临床医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e788783c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b3.png)
临床医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临床医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随着医学科技的不断进步和人们对健康的日益重视,临床医学作为一门重要的学科,备受关注。
作为临床医学本科生,毕业论文是我们毕业前的最后一项重要任务。
本文将通过对一个临床医学本科毕业论文的范例进行分析,探讨如何撰写一篇优秀的临床医学本科毕业论文。
首先,一个优秀的临床医学本科毕业论文应该具备一定的研究背景和目的。
在论文的引言部分,作者应该明确论文的研究背景,即为什么选择这个研究主题。
例如,如果论文的研究主题是关于某种疾病的治疗方法,作者可以介绍该疾病的流行状况和现有治疗方法的局限性,以此来说明为什么需要开展这项研究。
同时,作者还应该明确论文的研究目的,即希望通过这项研究达到什么样的结果或者解决什么样的问题。
例如,作者可以明确表示希望通过这项研究寻找一种更有效的治疗方法,以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活质量。
其次,一个优秀的临床医学本科毕业论文应该具备一定的研究方法和数据分析。
在论文的方法部分,作者应该详细描述研究的设计和实施过程。
例如,如果论文的研究主题是关于某种药物的疗效评价,作者可以描述药物的选用标准、研究对象的筛选过程、实验组和对照组的设置等。
同时,作者还应该详细说明数据的收集和分析方法。
例如,作者可以描述数据的收集时间、数据的统计方法以及对结果的解释和讨论。
通过详细的方法和数据分析,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研究的可行性和结果的可靠性。
另外,一个优秀的临床医学本科毕业论文应该具备一定的结果和讨论。
在论文的结果部分,作者应该清晰地呈现研究的结果。
例如,如果论文的研究主题是关于某种治疗方法的效果评价,作者可以列举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
在论文的讨论部分,作者应该对结果进行深入的解释和分析。
例如,作者可以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治疗效果进行比较,并讨论差异的原因和可能的影响因素。
通过结果和讨论的呈现,读者可以更好地了解研究的意义和价值。
最后,一个优秀的临床医学本科毕业论文应该具备一定的结论和展望。
临床医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
![临床医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https://img.taocdn.com/s3/m/35d60c47e97101f69e3143323968011ca300f785.png)
临床医学本科毕业论文范文题目:基于心理干预的抑郁症治疗效果评价及影响因素分析摘要:抑郁症作为一种常见的精神疾病,给患者和家庭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负担。
本研究旨在评价心理干预对抑郁症治疗效果的影响,并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
共选取100名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实验组接受心理干预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
通过抑郁自评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对两组患者的抑郁程度进行评估。
结果显示,实验组的治疗效果优于对照组,并发现抑郁患者的年龄、性别、病程等因素可能对治疗效果产生一定影响。
因此,心理干预作为抑郁症的一种重要治疗手段,在临床中应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关键词:抑郁症;心理干预;治疗效果;影响因素第一部分:引言抑郁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疾病,其主要症状包括情绪低落、兴趣减退、自卑、注意力不集中、失眠等,给患者的生活和社交带来了严重影响。
早期抑郁症被普遍认为是由单一的生物学原因所致,因此主要采用药物治疗为主。
然而,随着心理学的发展和研究的深入,人们逐渐认识到心理因素在抑郁症发生和治疗中的重要作用。
心理干预作为一种非药物治疗手段,被广泛应用于抑郁症的临床治疗中。
心理干预的目标是通过改变患者的认知、情绪和行为,缓解或消除抑郁症状,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然而,对于心理干预在抑郁症治疗中的效果评价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仍相对较少。
本研究旨在评价心理干预对抑郁症治疗效果的影响,并分析可能的影响因素,从而为临床治疗提供指导和参考。
第二部分:方法2.1研究对象选取100名抑郁症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50名,女性50名,年龄范围为18-60岁。
2.2实验设计将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接受心理干预治疗,对照组接受常规治疗。
心理干预治疗包括认知行为疗法、心理教育和支持等。
2.3测量工具采用抑郁自评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评估患者的抑郁程度,包括心情、睡眠、食欲、安静等多个方面的评估指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本科课程论文15篇临床医学专业本科课程的考核本科课程论文摘要:传统单纯地以传授理论知识为主的教学模式,构建以就业为导向的实践教学体系,使教学能够紧密地与生活和生产工作实际需要相结合,加快学生对理论知识的消化、理解和掌握,加速理论教学的进程,增强理论教学的效果,是摆在工商管理类本科课程实践教学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本科课程课程论文课程本科课程论文:临床医学专业本科课程的考核1考核改革的措施与途径综合对比国内外医学教育考核上的差别,国外考核形式有:理论考试、论文报告、讲座及参加教学、研究项目等。
并且其教育结构的完整性和连续性很强,有完善的毕业后教育的评估体系。
目前,国内医学院校考核形式单一化,基本上以理论考试为主,即采用一次考试、一张试卷决定学生一门课程的最后成绩。
而这些仅仅检验了书本知识的学习效果。
应该说这种考核形式制约了医学生创新思维与探求欲望,对医学生整体的素质—即整合与逻辑推理医学相关知识能力、实践操作能力以及团队合作能力都没有进行很好的检测和评估。
这导致一些医学本科生虽然笔试考试优秀,但是其医学知识综合能力、实践操作能力、同行业间团队合作以及与病患交流实际工作能力不强。
同时,医学院校的考核在医事法律法规及医德方面缺少测评,这也不是一个合格的临床医生所应缺乏的。
故临床本科医学课程考核改革势在必行。
需要从以下2点进行思考。
1.1正确的考核观念随着医学事业的发展及医学专业认证标准的出台,为社会提供合格的医学人才,这便是医学院校培养的目的。
作为新医学模式人才的应全面掌握医学相关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技能,不仅仅是满足于考试分数的高低,而是对知识的掌握与运用,以及医学探讨和创新精神的建立。
正确考核观念的树立不仅仅是针对医学生,同时更包括相关教师与教学管理机构。
教育的目的在于“传道授业”,确切的说为“授人鱼不如授人以渔”。
考核的目的在于不仅仅在于得到一门科目考试的成绩,而是对这门独特专业能力的考核。
而教学管理部门及教师们则应考虑得更多,应根据考核的结果来完善教学体制,以进一步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水平;使学生们明白考核不仅是对知识的考试,更是对能力、素质和道德的检测,建立与新时代医学人才培养相适应的考核模式。
只有当医学院校的全体师生树立了正确的考核观念,才能发挥课程考核在教育中的重要作用。
1.2系统的考核方式近年来,我国各医学院校对课程考核也进行了不同程度的改革,譬如:考教分离、建立试题库,将内科、外科、妇科儿科作为临床医学专业主干,综合专业理论考核设计,取代单科分时段笔试考核。
增加学生参与临床工作,考核中增加临床病例讨论,辅助检查分析的考核。
不同的课程考核采取不同的评价标准,不能均为“一张考卷”、“一个分数”的区别。
对课程的考核应始终贯穿于教学的整个过程,应多次、多人、多方式考核。
将日常课堂与见习表现纳入考核选项,并注重课程学习过程中自我评价。
综合性的考试内容与评价标准,才能将医学生的综合能力、应用能力、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同时,应在完善各学科课程考试形式的基础上,在五年制本科医学教育的不同阶段里,进行综合性考核评价,并应加大临床能力训练,以全方面提高医学生的临床技能和决策能力。
同时,将医事法律法规及医德方面的测评分别融于这其中,这主要分为三个阶段:第一阶段、在一、二年级进行基础综合考核评价,以评估与检测是否熟练掌握临床相关基础知识以便进入临床专业科成的学习;第二阶段、而在三、四年级临床专业相关课程结束是对所学临床知识及见习经历进行综合性考核,考核合格者方能进入第三阶段,即临床实习阶段,最后在毕业前进行毕业考核评价学生是否真正全方面掌握了现阶段的所有临床知识、并融会贯通且运用自如在临床工作中。
形成一个“基础知识考核—临床综合考核—毕业考核”三阶段的完整考核评价体系,全体师生根据整个考核评价体系做出相应地调整。
最后,建立完备的考核结果反馈机制。
“布鲁姆教育理论”中侧重对学习过程的评价,并把评价作为学习过程的一部分。
2小结临床医学专业本科课程考核改革作为教育改革的重要环节,应得到广泛的重视。
考核在加强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培养的同时,促进医学生们对当前医学教育改革措施和趋势的认识和学习,并且提高医学生应对迅速变化医疗卫生环境的能力。
致力于培养拥有较高人文素养与临床技能的全方面合格临床医生。
同时,促进医学教育事业的发展。
综上所述,医学院校需要不断的探索并完善教育考核体系,以满足医学事业的需求,培养更优秀的21世纪医学人才。
本科课程论文:高师体育本科课程改革思考1研究的对象和方法1.1研究的对象通过对我国南北15省24所体育院系主管全面工作和主管教学工作的41位中层领导的调查,研究高师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专业课程体系。
1.2研究方法1.2.1调查法1)专家访谈法:走访了9位专家,征求他们对本研究中培养目标和课程设置的意见。
2)问卷调查法:效度检验后的问卷共发放46份,回收42份,回收率91.3%。
剔除无效问卷1份,问卷有效率97.6%;用再测法进行问卷的信度检验,信度系数为0.907。
1.2.2数理统计法将有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处理。
2究结果与分析2.1培养目标规格分析2.1.1培养目标分析课程设置以培养目标为依据,目标根据现实社会需要而确立。
1980年、1986年、1991年我国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培养的目标都是“中等学校体育师资”,在师资欠缺及计划经济“统招统分”的当时,这一定位是准确的。
1997年国家教委办公厅下达的“普通高校体育教育专业本科专业课程(试行)方案”(以下简称试行方案)中提出的专业培养目标是“……毕业生适宜到中等学校从事体育教育和科学研究工作,并能从事学校体育管理,运动训练和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等工作。
”“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是根据国家“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落实需要而确立,这是完全正确的,除此,培养目标和以往一样定位在“中等学校”,这是值得研究的。
就广东的情况说,近些年已有不少体育教育专业本科毕业生联系到计划外的地区小学任教,有的跨越教育战线。
再次,国家已正式提出“小学教师大专化”,中等师范学校已停止招生。
这样,小学为大学本科学生就业提供了更大的可能,面对如此的社会实际,笔者设计了“21世纪体育教育本科专业培养目标”这一问卷(表1)。
可见,扩大专业口径已几乎形成共识,体育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应在原“中等学校”基础上拓宽到“小学”,同时还要考虑社会化的需要,如培养社会体育指导员。
“中等学校和小学体育教师”是本专业主要培养目标;“社会体育指导员”是根据社会发展需要而扩大的目标口径,它具有动态性特征,可通过部分选修课程去实现。
2.1.2培养规格分析问卷结果反映了“专才型”已不符合社会对人才的复合要求,“通才型”体现不出专业特点,也不符合社会需要,唯“全面发展略有所长型”集前两者之长(表1),避前两者之短,既有较扎实广阔的素质基础,又有专业特长,最符合当今社会的发展需要。
“理论技能并重”答卷人数也极其显著地高于“以技术为主”和“以理论为主”。
理论和技术是同一专业的两个方面,它们互相依存,都占有同等重要的地位,不宜人为地分主次,造成学生专业思想的偏差。
弄清了上述的指导思想,体育教育专业培养人才的规格应该是:1)热爱祖国,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学生、热爱本专业,教书育人,具有勇于探索,勇于实践的意识和精神;2)掌握科学的教育理论、原则和方法,具有体育师资所必须的体育教育和人体学科的理论知识;3)掌握中等学校、小学体育和健康教育的教学,指导课余运动队的训练所必需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4)具有开展学校体育教育、教学科研的能力和指导课外及社会体育活动的能力;5)掌握一种外语,掌握计算机应用基础知识和操作技能;6)具有健全的体魄和正确的审美观和艺术鉴赏能力。
2.2专业课程结构及其特点分析2.2.1课程的设置和培养目标紧密联系2.2.1.1把好必修课程关,增大选修课的比例,拓宽专业口径,提高专业适应能力我国体育教育专业本科课程普遍存在必修课程门数多,教学时数比例大,计划性强,选修课程门数少,教学时数比例小,灵活性不够的现象。
即使“试行方案”中必修课与限选课、任选课之比也只是7:2:1。
在本文的调查问卷(表2)该一问题的三种选择“7:2:1”、“6:2:2”,“5:2:3”中,专家们差异极其显著地选择后者,可见课程设置的主要倾向。
居于这一认识分析一下“试行方案”的课程结构:“试行方案”把课程分成主干课、一般必修课、系列选修课、任意选修课,从课程结构来看是合理的,专家们以36:3:2的极其悬殊的答卷人数比例肯定了这种课程结构。
但是,“一般必修课”共13门,要求只选8~9门,所以,这一模块从实质来说不是“必修课”而是选修课;此外,列出这13门课程应被认为是较主要的课程(有些还是较主要的基础性课程),选修的结果必然导致4~5门课程落选,这些课程在选修课的系列中再没出现,这样,不意味着“一般必修课”中落选的这几门主要课程再也没有被选择的机会了吗?落选的假如是一些较主要的基础性的课程又将如何呢?考虑这一实际,笔者把整个课程分成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两个模块,把原“一般必修课”中被认为是较主要的基础性课程的“运动生物力学”、“体育统计与测量”(合并)、“体育游戏及中小学体育教材教法”(合并)等5门课程与国家定下的9门主干课程合为一个模块列为必修课程。
把体育史、体育概论以及与运动生理相邻的学科“运动生物化学”分别列入第2、第3系列限制选修课程,“健美操”、“舞蹈”、“其他球类”、“区域运动项目”等4门实践课程列入任意选修课程。
此外,在任意选修中设置1至2门(共60—72学时)跨系选修课程。
这样的课程结构既保证(或说加强)了基础课程,又减少了必修课程的教学时数,增加了选修课程教学时数,增加了选修课的门数,尤其是增设了跨系选修的课程,保证了本专业的横向联系。
按“试行方案”提供的每门课程参考学时,调整课程结构后必修课和选修课的学时比例是5.3:4.7,接近5:5的国际课程趋势。
这样,各校便可不限于一个模式地发挥自己的机动灵活性,办出自己的专业特色;学生便可根据自己的特点、爱好以及社会的实际需要更多地选择自己的课程,这为拓宽专业口径,提高专业的适应能力,为学生将来参与人才市场的竞争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为了加强横向联系和拓宽专业,除本专业外,应该创造条件开设辅修专业。
2.2.1.2突出师范性,确保师资质量培养师资是高师体育教育专业的主要目标,本课程设置始终紧紧地对着这一焦点,突出师范教育的特点,确保师资的质量。
具体表现在:1)如前文说的合理地设置必修课程,加强基础课程的教学,保证学生扎实的专业基础。
此外,适当加大学科的比重,在本课程设置中,按“试行方案”给出的每门课程的参考学时算,学科与术科的学时比例是6.1:3.9,较合乎专家们有显著性趋向的3:2的课程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