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内能期末复习试题含答案解析2022年人教版物理九年级全一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三章内能
一、单选题
1.下列现象中,属于分子运动的是()
A.金属块很难被压缩
B.空气中弥漫的雾霾
C.农民用食盐和萝卜腌制咸菜
D.狂风过后,沙尘漫天
2.用一重锤从相同的高度落下分别敲击质量和温度都相同的钢块和铅块,重锤打在钢块上时,重锤会跳起,打在铅块上时,重锤没有弹起(c铅<c钢),这时()
A.钢块的温度比铅块高
B.铅块的温度比钢块高
C.钢块与铅块的温度一样高
D.无法判断谁的温度高
3.(2022·河南鹤壁·九年级期末)水的比热容较大,人们往往利用它的这一特性为生活、生产服务,下列事例中与它的这一特性无关的是
A.让流动的热水流过散热器供暖B.汽车发动机用循环水冷却
C.夜晚向稻田里放水以防冻坏秧苗D.夏天洒水降温
4.(2022·河南信阳·九年级期末)在下列常见的生活事例中,用做功的方式来改变物体内能的是
A.给自行车打气时,气筒壁会发热B.冬天写作业时手冷,用嘴向手上呵呵气
C.喝很热的茶时,先向水面上吹吹气D.阳光下,太阳能热水器中的水温升高
5.(2022·河南洛阳·九年级期末)关于热量、温度、内能之间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物体温度不变,一定没有吸热B.物体吸收热量,温度一定升高
C.物体温度升高,内能一定增加D.物体温度升高,一定吸收热量
6.(2022·河南南阳·九年级期末)两个相同的容器分别装了质量相同的两种液体,用同一热源分别对其加热,液体温度与加热时间的关系如图所示。
根据图像可知()
A.甲液体的比热容大于乙液体的比热容
B.如果升高相同的温度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一样多
C.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比乙液体温度升高的多
D.加热相同的时间,甲液体吸收的热量大于乙液体吸收的热量
7.(2022·河南南阳·九年级期末)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0℃的冰块,内能为零
B.发生热传递时,内能有可能从内能小的物体向内能大的物体转移
C.温度高的物体,内能一定大
D.内能不相等的两物体间一定会发生热传递
8.(2022·河南平顶山·九年级期末)对甲乙丙丁四幅图片的解释不正确的是()
A.甲图中A集气瓶中应该装空气,这样做的目的是避免重力对实验造成影响
B.乙图中,红墨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的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越剧烈
C.丙图中将两个铅柱压在一起,下面能够悬挂一个钩码,说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
D.丁图中在注射器里装入一些空气,用手可以推动活塞将空气压缩,说明分子之间不存在斥力
9.(2022·河南驻马店·九年级期末)“N95”型口罩对直径为0.075μm±0.020μm的非油性颗粒(如粉尘、PM2.5、飞沫、微生物等)具有95%以上的过滤效率.它由三层构成:内层吸水层,中间过滤层,外层疏水层。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过滤效率高,是因为口罩材料分子之间没有空隙
B.内层吸水层能够有效吸收水蒸气,说明分子之间存在斥力
C.新冠病毒随飞沫传播是一种分子运动
D.中间过滤层通过工艺带上静电,可以增强对颗粒的吸附能力
二、多选题
10.(2022·河南鹤壁·九年级期末)关于内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同一物体温度越高,物体内能越大
B.同一物体温度越低,物体内能越大
C.温度相同的同种物质,分子个数越多,物体内能越大
D.温度相同的同种物质,分子个数越多,物体内能越小
三、填空题
11.(2022·河南南阳·九年级期末)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铁球和铝球(c铝>c铁),放在同一热源上加热,吸收相同的热量,将两球相互接触,热量从_____(“铁球传给铝球”或“铝球传给铁球”)。
要升高相同的温度,_____吸收的热量多。
(选填“铁球”或“铝球”)
12.(2022·河南平顶山·九年级期末)如图所示,女同学采用往手上哈气来取暖,是利用_____ 的方法来改变内能的;男同学采用两手互相搓来取暖,是利用_____ 的方法来改变内能的.
13.(2022·河南驻马店·九年级期末)将苹果放在纸箱里,在箱外就能闻到苹果的香味,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______。
苹果很难被掰开,这说明分子间有_______(选填“引力”或“斥力”)。
14.(2022·河南许昌·九年级期末)如图所示是利用梧州冰泉井水特制的冰泉豆浆,被誉为“滴珠蜜味”,当你端着一碗刚出锅的冰泉豆浆,手感到烫,这是因为在接触过程中发生了______,使手的内能______。
15.(2022·河南漯河·九年级期末)如图所示为我国古老的医疗技法一刮痧,刮痧时要在皮肤上涂一些药油,当体表温度升高后,药物渗入人体的速度_________(选填“加快”“减慢”或“不变”);在刮痧的过程中人们
能闻到刺鼻的药味,这属于________现象。
16.(2022·河南平顶山·九年级期末)甲、乙两物体质量都为1kg,丙物体质量为2kg,三个物体温度都升高1℃,吸收热量如图所示,比热容最大的物体是______(选填“甲”、“乙”或者“丙”);甲、乙、丙的温度都降低1℃,放出热量最多的物体是______(选填“甲”、“乙”或者“丙”)。
四、实验题
17.(2022·河南濮阳·九年级期末)比较不同物质吸热的情况。
(1)实验中需要水和食用油质量和加热时间都相同,运用的研究方法是______。
(2)为了顺利完成此实验,需要的测量工具有温度计和______。
(3)某实验小组用相同规格的加热器进行实验,得到的数据如表格所示。
根据表格信息可知,两种物质在实验中吸收的热量______(选填“水”、“食用油”或“一样”)多。
(4)实验结果表明,两种物质中吸热的能力更强的是______(选填“水”、“食用油”或“一样强”),并举出
一例由于此物质比热容较大在生活中的应用:______。
18.(2022·河南洛阳·九年级期末)为了比较甲乙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某同学设计了如下实验:
℃在两个相同的烧杯中,分别装入初温、体积相等的甲、乙两种液体;
℃在两个烧杯中分别放入规格相同的电加热器,在额定电压下加热相同时间;
℃用温度计分别测出甲乙两种液体的末温。
请回答下列问题:
(1)在上述三个实验步骤中,存在错误的是步骤_____(填写步骤前的序号),该步骤中错误的内容应改为_____。
(2)步骤℃中“加热相同时间”是为了_____。
(3)甲液体第3min的内能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第5min的内能。
(4)根据实验测得的数据分别描绘出了甲乙两种液体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由图可知,_____(选填“甲”或“乙”)液体的吸热能力较强。
若要使甲乙两种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则_____(选填“甲”或“乙”)液体需要加热更长时间。
(5)进一步分析发现,若甲的比热容为4.2×103J/(kg•℃),则乙的比热容为_____J/(kg•℃)。
19.(2022·河南漯河·九年级期末)在探究“比较不同物质吸热能力”的实验中,用铁夹将温度传感器及分别盛有水和食用油的两个试管固定在铁架台上,温度传感器的探头部分与试管内的水和色拉油良好接触,两只温度传感器通过数据采集线与计算机相连接,如图所示。
(1)试管中加入的水和色拉油除初温相同外,还应保证________。
(选填“体积”或“质量”)相同。
选用同一热源加热,目的是使水和食用油在相等时间内_______。
(2)实验中物质吸热的多少是通过_______来反映的。
(3)由于没有直接测量比热容的仪器,因此这个实验是通过观察__________来比较比热容的大小。
(4)根据下表中数据算出食用油的比热容是_______J/(kg·℃)。
(用科学记数法表示并精确到小数点后一位)
(5)图2中能合理反映该实验结果的图像是_______(选填“甲”、“乙”或“丙”)。
20.(2022·河南焦作·九年级期末)小强用两个相同的酒精灯分别给水和煤油加热,如图甲所示,比较水和煤油的吸热能力。
(1)实验前,两烧杯分别装入______(选填“质量”或“体积”)和初温相等的水和煤油,组装器材时应该先调整______(选填“A”或“B”)处高度;
(2)实验中,通过比较______来间接反映水和煤油吸收热量的多少,小强根据实验数据作出了水和煤油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像,如图乙,水和煤油都升高到98℃,两者吸收的热量______(选填“相等”或“不相等”);
(3)由图像可知,______的吸热能力强,水和煤油的比热容之比为______。
21.(2022·河南南阳·九年级期末)为比较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小军用图甲中两个相同的装置做实验,实验器材还有天平和钟表。
收集的实验数据记录如下表。
(1)某时刻温度计的示数如图乙所示,此温度值是______℃。
(2)实验中,用______间接反映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3)通过分析表中数据可知,________(选填“液体l”或“液体2”)的吸热能力较强。
物理上用_____这个物理量来描述物质的吸热能力。
22.(2022·河南驻马店·九年级期末)如图所示是“探究改变物体内能”的实验。
(1)烧瓶内盛少量水,给瓶内打气,在瓶塞未跳起前,瓶内气体的内能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这是通过________(选填“热传递”或“做功”)的方式改变了瓶内气体的内能。
(2)继续打气,当瓶塞跳起时,观察到瓶口有“白雾”出现。
这是因为瓶内气体对外做功后,内能________(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温度________(选填“升高”“降低”或“不变”)的缘故。
(3)我们发现,用这种方式改变物体的内能时,能量是在________能和________能之间相互转化的。
参考答案
1.C
【解析】A .金属块很难被压缩,是因为组成物质的分子间存在很大的斥力,不能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A 不符合题意;
B .空气中PM2.5超标形成雾霾,PM2.5是固体颗粒,其直径要比分子大的多,属于宏观物体的运动,是机械运动,故B 不符合题意;
C .腌制咸菜时,放盐后菜变咸,属于扩散现象,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C 符合题意;
D .狂风过后,沙尘漫天,属于宏观物体的运动,是机械运动,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2.B
【解析】在此题中由重锤打在钢块上时,重锤会跳起,打在铅块上时,重锤没有弹起可知:铅块这得到的内能多,由于两者质量相同,即m 铅=m 钢,c 铅<c 钢,Q Q >铅钢,根据公式Q t cm
∆=,可得 t c m Q ∆=铅铅铅铅,t c m Q =∆钢钢钢钢
故铅块升高的温度高,因为初温是相同的,所以铅块的末温要高。
故ACD 不符合题意,B 符合题意。
故选B 。
3.D
【解析】A .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降低相同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多,所以让流动的热水流过散热器取暖,不符合题意;
B .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所以汽车发动机用循环水冷却,不符合题意;
C .因为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降低相同的温度,水放出的热量多,所以晚上向秧苗田里放水,水可以放出更多的热量以防冻坏秧苗,不符合题意.
D .在夏天,人们在地面上洒水时,水蒸发吸热,利用水蒸发可以降温;故符合题意.
【点睛】水的比热容大,相同质量的水和其它物质比较,升高或降低相同的温度,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多;吸收或放出相同的热量,水升高或降低的温度少,据此分析.
4.A
【解析】试题分析:解决此类问题要知道:
改变物体内能的方式有两种:做功和热传递,热传递过程是能量的转移过程,而做功过程是能量的转化过程.
解:A 、打气时活塞压缩气体,机械能转化为气体的内能,使气体的内能增加,升温的气体通过热传递使筒
壁的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改变了物体的内能;符合题意;
B 、对手哈气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手的内能,不符合题意;
C 、喝茶时吹气是为了增快蒸发,而蒸发时需要吸收热量,故可以降温,不符合题意;
D 、太阳能热水器是利用太阳能的照射把热量转移给了水,使水的内能增大,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改变了水的内能,不符合题意;
故选A .
【点评】此题是考查对做功和热传递改变物体内能的辨别,是中考热点,属于易错题目.
5.C
【解析】A .物体温度不变,不一定没有吸热,如晶体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不变,故A 错误;
B .物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但温度不一定升高,如晶体熔化时吸热但温度不变,故B 错误;
C .物体温度升高,分子热运动加剧,内能一定增加,故C 正确;
D .物体温度升高,不一定吸收热量,也可能是物体对其做了功,故D 错误。
故选C 。
6.C
【解析】AB .根据图像可知: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乙的加热时间更长,吸收的热量更多,根据公式()0Q cm t t =-吸,质量、升高的温度一定时,吸收的热量和物质的比热容成正比,乙吸收的热量多,说明乙的比热容大,故AB 不符合题意;
C .根据图像可知:质量相同的甲、乙两种液体加热相同的时间,甲的温度升高的多,故C 符合题意;
D .根据图像可知:同一热源加热,相同的时间内甲、乙两种液体吸收的热量就是相同的,故D 不符合题意。
故选C 。
7.B
【解析】A .一切物质的分子都在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因此,一切物体都具有内能,故A 错误; BC .发生热传递的条件是存在温度差,内能的大小与温度和质量以及状态都有关,内能小的物体有可能温度高,因此内能有可能从内能小的物体向内能大的物体转移,故B 正确,C 错误;
D .内能不相等的两物体若温度相同,则不发生热传递,故D 错误。
故选B 。
8.D
【解析】A .甲图探究的是扩散现象的问题,由于二氧化氮的密度比空气密度大,为了避免重力对实验造成影响,上面的A 集气瓶中应该装空气,故A 正确,不符合题意;
B .分子运动受温度影响,乙图中红墨水在热水中比在冷水中扩散的快,说明温度越高,分子运动速度越剧烈,故B 正确,不符合题意;
C .丙图中紧压在一起的两个铅块能够吊起钩码而不分开,是因为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故C 正确,不符合题意;
D.用手可以推动活塞将空气压缩,是因为分子之间的间隙比较大,并不能说明分子之间不存在斥力,故D 错误,符合题意。
故选D。
9.D
【解析】A.由分子热运动可知分子之间存在间隙,所以口罩材料分子之间也有空隙,故A错误;
B.内层吸水层能够有效吸收呼出的水蒸气分子,吸收作用体现的是分子间存在引力,而不是斥力,故B错误;
C.分子很小,直接用肉眼看不到,飞沫是肉眼可以看到的;所以新冠病毒随飞沫传播是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故C错误;
D.中间过滤层通过工艺带上静电,带电体具有吸引轻小物体的性质,所以可以增强对颗粒的吸附能力,故D正确。
故选D。
10.AC
【解析】AB.同一物体分子个数是一定的,当温度升高时,分子的热运动就越剧烈,则分子的动能就越大,从而可知物体的内能就越大,故A正确,B错误;
CD.温度相同的同种物质,分子个数越多,分子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越大,物体的内能越大,故C正确,D错误。
故选AC。
11.铁球传给铝球铝球
【解析】[1]由Q吸=cmΔt可知,物体升高的温度
Q
t
cm
∆=,因铁球和铝球的质量以及吸收的热量相同,铁的
比热容小于铝的比热容,所以铁球的升高的温度大于铝的升高的温度,又由于初温相同,所以铁的末温大于铝的末温;热传递是热量从高温物体传向低温物体,所以热量会从铁球传给铝球。
[2]质量相等、初温相同的铁球和铝球,升高相同的温度,由于铁的比热容小于铝的比热容,根据Q吸=cmΔt 可知,铝球吸收的热量大于铁球吸收的热量。
12.热传递做功
【解析】第一空.女同学往手上哈气取暖,哈出气体温度高于手的温度,气体放热,手吸热使手的温度升高,是利用热传递的方法使手的内能增加的;
第二空.男同学两手互相摩擦取暖,克服摩擦做功使手的温度升高、内能增大,属于做功改变物体的内能.13.做无规则运动引力
【解析】[1]将苹果放在纸箱里,在箱外就能闻到苹果的香味,这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
[2]苹果很难被掰开,这说明分子间有引力。
14.热传递增加
【解析】[1][2]端着一碗刚出锅的冰泉豆浆,手感到烫,是因为刚出锅的冰泉豆浆温度比较高,放出热量,
手吸收这些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所以手感到烫;这是通过热传递的方式使内能增加的。
15. 加快 扩散
【解析】[1]因为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药物会渗入人体,而分子运动的剧烈程度和温度有关,当温度升高时分子运动变剧烈,所以当体表温度升高后,药物渗入人体的速度加快。
[2]因为分子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所以在刮痧的过程中分子能扩散到空气中,人们能闻到刺鼻的药味,这是一种扩散现象。
16. 甲 甲
【解析】[1]根据图中数据和比热容的定义可知 )33000J 310J kg 1kg 1Q c m t =
==⨯⋅∆⨯甲甲甲甲℃℃ ()32000J 210J kg 1kg 1Q c m t ===⨯⋅∆⨯乙乙乙乙℃℃ ()32000J 10J kg 2kg 1Q c m t =
==⋅∆⨯丙丙丙丙℃℃
综上可知,比热容最大的物体是甲。
[2]根据物体放热公式Q =cm Δt ,可得 Q 甲=c 甲m 甲Δt =3×103J/(kg·℃)×1kg×1℃=3×103J
Q 乙=c 乙m 乙Δt =2×103J/(kg·℃)×1kg×1℃=2×103J
Q 丙=c 丙m 丙Δt =103J/(kg·℃)×2kg×1℃=2×103J
综上可知,甲、乙、丙的温度都降低1℃,放出热量最多的物体是甲。
17. 控制变量法 秒表 一样 水 汽车用水冷却发动机
【解析】(1)[1]根据比较吸热能力的两种方法,要控制不同物质的质量相同,采用的是控制变量法。
(2)[2]实验中需要测量加热的时间,故需要用到秒表。
(3)[3]实验中用相同的加热器加热,在相同时间内,加热器放出的热量相同,则物质吸收的热量相同,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加热时间相同,所以两种物质在实验中吸收的热量一样多。
(4)[4][5]根据表格中的数据可知,相同质量的水和食用油吸收相同的热量,水的温度变化慢,则水的吸热能力强;水的比热容较大这一特点,在实际中应用很多,例如:汽车用水冷却发动机、暖气中用水做传热介质等。
18. ℃ 装入等质量的甲、乙两种液体 吸收相同的热量 小于 甲 甲 2.1×103
【解析】(1)[1][2]要比较甲、乙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实验需要采用控制变量法,根据吸热公式ΔQ cm t
吸=可知,需控制甲、乙两液体的质量相同,故在两个同样的烧杯中,分别装入等体积的甲、乙两种液体是不合理的,应当装入等质量的甲、乙液体,所以步骤℃错误。
(2)[3]因相同的电热器在相同时间内放出的热量相等,所以吸收热量的多少可以用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反映;为了比较两种液体的吸热能力,应当控制加热时间相同,即步骤℃中加热时间相同是为了使两种液体吸收相
等的热量。
(3)[4]根据转换法可知,对液体加热的时间越长,液体吸收的热量就越多,液体的内能就越多,因此甲液体第3min 的内能小于第5min 的内能。
(4)[5][6]由甲、乙两种液体温度随时间变化关系的图象知,甲、乙两种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甲液体加热时间长,说明甲、乙两种液体升高相同的温度时,甲液体要吸收更多的热量,所以甲液体的吸热能力强。
(5)[7]由图像可知,加热5min ,甲升高的温度为
301020t =∆=甲℃-℃℃
乙液体升高的温度为
Δ501040t =-=乙℃℃℃ 根据Q c m t
=∆吸乙可知,在质量和吸热相同的情况下,比热容与升高的温度成反比,乙的比热容为 334.21020J J 4/kg 2.110/kg 0t c c t ⨯⋅⨯⋅∆=⨯=⨯=∆甲乙甲乙(℃)(℃℃
℃) 19. 质量 吸收相同的热量 加热时间的长短 相同时间内升高的温度 1.9×103 乙
【解析】(1)[1][2]根据控制变量法知试管中加入的水和色拉油除初温相同外,还应保证质量相同。
选用同一热源加热,目的是使水和食用油在相等时间内吸收相同的热量。
(2)[3]实验中选用同一热源加热,水和食用油在相等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加热时间越长吸收热量越多,所以物质吸热的多少是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反映的。
(3)[4]比热容不同等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等的热量升高温度不同,所以实验是通过观察来比较相等时间内升高的温度来比热容的大小。
(4)[5]水和食用油加热时间相同所以吸收的热量相同,所以食用油吸收的热量为
Q 油吸=Q 水吸
即
c 油m 油t ∆油=c 水m 水t ∆水
c 油=c m t m t ∆∆水水水
油油=()()34.210J /kg?45207520⨯⨯--(℃)℃℃=1.9×103
(5)[6]通过以上计算可知,水的比热容比色拉油的比热容大,水和色拉油加热相同时间,吸收的热量相同,初温相同时,色拉油的温度变化比水大,所以合理的实验结果图像是乙。
20. 质量 B 加热时间 不相等 水 2︰1
【解析】(1)[1]根据热量的计算公式Q cm t =∆吸,液体吸收的热量与质量、比热容和温度的变化量有关,根据控制变量法,实验中应保持质量不变。
[2]铁架台的底座是固定的,为了方便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应选调整B 处的高度。
(2)[3]热量的多少不易直接观察,实验中选取两个完全相同的加热器,相同时间产生的热量是相同的,可以利用加热时间间接反映吸热的多少。
[4]水和煤油都从68℃升高到98℃,水的加热时间为20min ,煤油的加热时间为10min ,由于两个加热器相同,加热时间越长,表明吸收的热量越多,故两者吸收的热量是不相等的。
(3)[5][6]由图像可知,水和煤油都从68℃升高到98℃,水的加热时间为20min ,煤油的加热时间为10min ,由于两个加热器相同,加热时间与吸收的热量成正比,故
20min 210min 1
Q t Q t ===水
水煤油煤油 水和煤油的质量和升高的温度相同,则比热容之比为
21
Q c m t Q Q c Q m t ∆===∆水水
水水水煤油煤油煤油煤油煤油
所以水的吸热能力更强。
21. 26 加热时间 液体l 比热容
【解析】(1)[1]温度计分度值为1℃,示数为26℃。
(2)[2]实验中,用加热时间间接反映液体吸收热量的多少。
(3)[3][4]通过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两种液体质量相同,吸收相同的热量,液体1温度升高小,所以液体1的吸热能力较强。
物理学上用比热容这个物理量来描述物质的吸热能力。
22. 增大 做功 减小 降低 内 机械
【解析】(1)[1][2]用气筒向装有少量水的烧瓶里打气,对里面的气体做功,气体的内能增大;
(2)[3]继续打气,瓶内气压增大,当气压把瓶塞从瓶口推出时,瓶内气体对瓶塞做功,内能转化为瓶塞的机械能,使气体自身的内能减少;
[4]由于温度降低,瓶口周围的水蒸气液化成小水滴,这些小水滴就是看到的白气,液化会放出热量;
(3)[5][6]综上所述,瓶内气体对外做功后,瓶塞跳起,这是通过做功的方式将内能转化为机械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