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2020至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2020至2021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
文试题
四川省南充市南部县2018-2019学年八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
试题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一、选择题
1.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催枯拉朽来龙去脉人情事故眼花镣乱
B.白手起家杳无消息深恶痛疾为富不仁
C.正襟危座鹤列鸡群触目伤怀坦荡如底
D.无动于中一以惯之因地治宜克不容缓
2.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
A.翘.(qiáo)首殚.(dān)精竭虑诘.(jié)责辍.(chuò)学
B.禁.锢(gù) 锃.(zèng)亮盎.(àng)然热泪涟涟.(lián) C.炽.(cì)热踱.(dù)步差.(chà)使濒.(pīn)临绝望
D.俯瞰.(kàn) 缄.(jiān)默密密匝匝.(zā) 遒.(qiú)劲
3.下列句子中,加横线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A.《西游记》这部小说情节跌宕起伏,抑扬顿挫,具有很强的感染力。
B.这位年轻妇人小心翼翼地走上前去找,找到一张有草垫的椅子,坐下了。
C.这些石刻狮子,有的母子相抱,有的交头接耳,有的像倾听水声,有的像注视行人,千态万状,惟妙惟肖。
D.街上行人摩肩接踵,络绎不绝,士农工商,男女老少,各行各业,无所不备。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珍惜生命,远离毒品”的校园宣传活动,有效地增强了中学生的自我保护。
B.解放前,爸爸和哥哥两人挣来的钱还不够养活一家人的生活。
C.为迎接建党九十七周年,学校领导研究并听取了师生们开展活动的建议。
D.一部经典作品是一本每次重读都好像初读那样带来发现的书。
5.下列句子的排列顺序准确的一项是()
①百般不能排解思情, 不妨往诗文中寻个消遣处。
②王维的乡思亦有画意: 来日绮窗前, 寒梅著花未?
③从古自今, 乡愁是诗人的惆怅。
④没有什么再像乡愁一样令我悲伤, 这么美丽的文字, 这么伤感的情怀, 只有诗人才能表达。
⑤诗云: 今夜月明人尽望, 不知秋思落谁家。
A.①③④⑤②B.③⑤①②④C.③①⑤②④D.⑤①③④②6.下列关于文学常识表述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鲁迅,原名周树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著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散文集《朝花夕拾》;杂文集《华盖集》、《三闲集》、《南腔北调集》等。
统编教材八年级上册课文《藤野先生》就选自鲁迅的杂文集《华盖集》。
B.郦道元是唐代著名地理学家,所撰的《水经注》详细记载了一千多条大小河流及有关的历史遗迹、人物掌故、神话传说等,是我国古代地理名著,并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C.律诗是古体诗的一种,要求字数整齐划一,每句五个字或七个字,简称“五律” 或“七律”。
通常的律诗规定每首八句,每两句成一联,计四联。
习惯上称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
D.人们通常把“何时”、“何地”、“何事”、“何人”、“何故”、“ 如何” 称为新闻的“六要素”,很多新闻都具备这些要素。
7.对下面句子的主干(主语、谓语、宾语)判断错误的一项是()A.住在山中的一位老人,微笑着喝从森林中打来的泉水。
(老人喝泉水)
B.昔日塔里木盆地丰富的水系滋润着万顷绿地。
(塔里木盆地滋润着绿地)
C.人民解放军正以自已的英雄式的战斗,坚决地执行毛主席朱总
司令的命令。
(人民解放军执行命令)
D.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
(邓稼先是儿子)
二、现代文阅读
中国石拱桥
(节选)
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这座桥的特点是:(一)全桥只有一个大拱,长达37.4米,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因而大拱上面的道路没有陡坡,便于车马上下。
(二)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这个创造性的设计,不但节约了石料,减轻了桥身的重量,而且在河水暴涨的时候,还可以增加桥洞的过水量,减轻洪水对桥身的冲击。
同时,拱上加拱,桥身也更美观。
(三)大拱由28道拱圈拼成,就像这么多同样形状的弓合拢在一起,做成一个弧形的桥洞。
每道拱圈都能独立支撑上面的重量,一道坏了,其他各道不致受到影响。
(四)全桥结构匀称,和四周景色配合得十
分和谐;桥上的石栏石板也雕刻得古朴美观。
唐朝的张鹜说,远望这座桥就像“初月出云,长虹饮涧”。
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桥的主要设计者李春就是一位杰出的工匠,在桥头的碑文里刻着他的名字。
8.去掉加横线的词语对句子的含义影响最大的一项是()
A.桥的设计完全合乎科学原理。
B.在当时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
C.施工技术更是巧妙绝伦。
D.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
9.文中三处划线句子运用的说明方法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①赵州桥非常雄伟,全长50.82米,两端宽9.6米,中部略窄,宽9米。
②桥洞不是普通半圆形,而是像一张弓。
③唐朝的张嘉贞说它“制造奇特,人不知其所以为”。
A.作比较、打比方、举例子B.引用、列数字、作比较
C.打比方、举例子、引用.D.列数字、打比方、引用
10.下列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赵州桥的结构巧,主要体现在“大拱的两肩上,各有两个小拱。
”
B.作者在介绍赵州桥时采用了“先总说,后分说”的行文结构。
C.赵州桥虽有很高的技术水平,但艺术价值却很低。
D.这篇文章,语言上最显著的特点是准确、周密、严谨。
阅读下面文章,完成小题。
那些卑微的母亲
①晚上,和朋友一起去吃烧烤。
我们刚在桌旁坐下,就见一个老妇人提着一个竹篮挤过来。
她头发枯黄,身材瘦小单薄,衣衫素旧,但十分干净。
她弓着身子,表情谦卑地问:“五香花生要吗? ……”彼时,朋友正说一个段子,几个人被逗得开怀大笑,没有人理会她的问询。
于是她再一次将身子躬低,脸上的谦卑又多了几分:“五香花生要吗? 新鲜的蚕豆……”。
②她一连问了几遍,却都被朋友的说笑声遮住。
她只好尴尬地站在一旁,失望和忧愁爬满了脸庞。
我问:“是新花生吗?怎么卖呀?”她急慌慌地拿出一包,又急慌慌地说“新花生,三块钱一包,五块钱两包……”。
我掏了五块钱,她把两包花生迅速地放在桌子上,才慢慢地退回去,走向下一桌。
③每一次去逛超市,都会看到那个做保洁的女人,也有五十多岁了吧,头发灰白,晒得黑红的脸膛儿上布满细密的汗珠,有几缕头发湿湿地贴在脸上。
她总是手脚不停地忙碌,在卫生间,在电梯口,在过道。
她弯着腰用力擦着地,超市里人来人往,她刚擦过的地,马上就被纷至沓来的脚步弄得一塌糊涂。
她马上回过头去,重新擦一遍。
④有一次,我上卫生间正好碰到她。
她的头垂得很低,看不到脸上的表情,只看见她的两只骨骼粗大的手,捏着衣角局促不安地绞来
绞去。
那双手是红色的,被水泡得起了皱,有些地方裂了口子,透着红的血丝。
她的对面站着一个年轻的男人,看样子是超市的主管,那人语气凛冽地训斥她:“你就不能小心点?把脏水洒在人家衣服上,那大衣好几千块呢,你赔得起吗?这个月的工资先扣下……”。
一听这话,她就急了,伸手扯住那人的衣袖,脸憋得通红,泪水瞬间涌得满脸都是。
她语无伦次地说:“我儿子读高三,就等着我的工资呢,我下次一定小心……,我慢慢还行吗?可不能全扣了呀!……”,她几乎就是在低声哀求了。
⑤逛街回来,遇上红绿灯。
我们被交通协管员挡在警戒线外,等待车辆通过。
这时,马路中间正在行驶的车上,忽然有人扔出一只绿茶瓶子。
瓶子里还有半瓶茶,在马路上骨碌碌转了几个圈,眼看就要被后面的车辗住。
忽然,就见我身旁一个女人,猛地冲过交通协管员的指挥条,几步跑到马路中间,探手捡起那个瓶子,迅速塞进身后的蛇皮袋里。
她的身后,响起一大片汽车尖厉的刹车声,司机气急败坏地冲她嚷:“抢什么抢,不要命了?”
⑥她一边陪着笑往后退,一边扬起手中的瓶子冲着我们这边微笑。
我回头,这才看到,我身后还有一个衣着破烂的男孩儿,也竖着两根手指,在冲她笑。
母子俩的笑容融聚在一起,像一个温暖的磁场,感染了所有的人。
我明白了,她是一个贫穷的母亲,那个塑料瓶,不过一两毛钱,可对她而言,可能是一个孩子晚饭的烧饼,或者是一包供孩子下饭的咸菜。
⑦生活中,常常能看到这样的女人,天不亮就满城跑的送报工、满面尘土的垃圾工、摇着拨浪鼓收破烂的师傅、被城管撵得到处跑的水果小贩……。
她们身份卑微,为了一份微薄的收入战战兢兢;她们又无比高尚,为了孩子,胸腔里藏着震惊世界的力量。
她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母亲!
11.本文记叙了三位“卑微的母亲”,请你各用一句话概括她们所做的事。
12.选文第⑥段中画线的句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表达效果?
母子俩的笑容融聚在一起,像一个温暖的磁场,感染了所有的人。
13.选文第⑦段中画线的句子在内容和结构上各有什么作用?
她们身份卑微,为了一份微薄的收入战战兢兢;她们又无比高尚,为了孩子,胸腔里藏
着震惊世界的力量。
她们拥有一个共同的名字:母亲!
14.文章第①段“她头发枯黄,身材瘦小单薄,衣衫素旧,但十分干净。
”这句话运用什么描写方法?刻画了一位怎样的母亲形象?
15.通读全文,文章标题“那些卑微的母亲”中的“卑微”有哪几层含义?
阅读下面的课文选段,完成小题。
永久的生命(节选)
严文井
①过去了的时间永不再回来。
一个人到了三十岁的边头就会发现自己丢失了一些什么:一颗臼齿,一段盲肠,一些头发,一点点和人开玩笑的兴味,这意味着他已经失去了那大半个青春。
有限的岁月只能一度为你所有,它们既然离开,就永远不会再返回。
智者对此也无能为力!个人生命不像一件衬衣,当你发现它脏了、破了的时候,就可以脱下来洗涤,把它再补好。
那存在过的忧愁,也许你能忘却,但却不能取消它遗留下的印迹。
我们都非常可怜!
②人们却不应该为此感到悲观。
我们没有时间悲观。
我们应该看到生命自身的神奇,生命流动着,永远不朽。
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每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根根从土壤里钻出来,欢乐地迎着春天的风,好像那刚刚过去的寒冷从未存在。
一万年前是这样,一万年以后也是这样!在春天,我们以同样感动的眼光看着山坡上那些小牛犊,它们跳跳蹦蹦,炫耀它们遍身金黄的茸毛。
永远的小牛犊,永远的金黄色茸毛!
③感谢生命的奇迹,它分开来是暂时,合起来是永久。
它是一个不懂疲倦的旅客,总是只暂时在哪一个个体内住一会儿,便又离开前去。
那些个体消逝了,它却永远存在。
它充满了希望,永远不休止地繁殖着,蔓延着,随处宣示它的快乐和威势。
④我的伙伴们,我们的心应该感到舒畅,那些暴君们能够杀掉许多许多人,但是他们消灭不了生命。
让我们赞美生命,赞美那毁灭不掉的生命吧!我们将要以不声不响的爱情来赞美它。
生命在那些终于要凋谢的花朵里永存,不断给世界以色彩,不断给世界以芬芳。
⑤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
16.选文第①段末尾写道:“我们都非常可怜!”作者为什么这样说?
17.品味选文第②段中画线语句的表达效果。
句子:地面上的小草,它们是那样卑微,那样柔弱,每一个严寒的冬天过去后,它们依然一棵棵从土壤里钻出来,欢乐地迎着春天的风,好像那刚刚过去的寒冷从未存在。
表达效果:
18.选文第⑤段中“凋谢和不朽混为一体,这就是奇迹。
”结合全文内容,谈谈你对句中“凋谢”和“不朽” 这两个词语的理解。
(1)凋谢:
(2)不朽:
19.“珍爱生命”是古往今来人们常常谈论的话题。
请你写出一句与“珍爱生命”相关的名言警句(要求:不准抄袭选文中的相关语句,不准有错别字,否则不得分。
)
名言警句:
三、句子默写
20.默写填空。
(1)晓雾将歇,猿鸟乱鸣;夕日欲颓,_______。
(陶弘景《答谢中书书》)
(2)__________________,山山唯落晖。
(王绩《野望》)
(3)大漠孤烟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
(王维《使至塞上》)(4)_________,江入大荒流。
(李白《渡荆门送别》)
(5)_________,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6)__________,甲光向日金鳞开。
(李贺《雁门太守行》)
(7)__________________,悠然见南山。
(陶渊明《饮酒·其五》)
(8)东风不与周郎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杜牧《赤壁》)
四、诗歌鉴赏
21.诗词鉴赏
浣溪沙
晏殊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
夕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小园香径独徘徊。
(1)根据词的内容填写下列空格。
词人晏殊徘徊于小园香径,精心选择了亭台、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等景物描绘了一组优美的画面。
(2)本词中的“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 是千古名句,试对其做简要分析:____________________。
五、综合性学习
22.综合性学习
某校八年级将组织同学们开展以“人无信不立” 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加并完成以下学习任务:
(1)下列句子是同学们捜集到的一些关于“诚信” 的名言,其中全部都与“诚信”相关的一组句子是(________)。
①自古驱民在诚信,一言为重百金轻。
②志不强者,智不达。
言不信者,行不果。
③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④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正冠。
⑤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⑥无转其信,虽危不动,贞信以昭,其乃得人。
A.①③⑤ B.②④⑥ C.③④⑤ D.①②⑥(2)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下面这三则新闻的主要内容。
①5月21日下午,四川省招生考试院发布“诚信高考图解”,提醒广大考生和家长“诚信考试,作弊入刑”。
②6月1日起,云南省骗取住房公积金将记入诚信档案,5年内不得申请货款。
③6月2日,北京举行电商诚信与商业模式创新论坛,推广诚信电
商行为。
主要内容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六、对比阅读
阅读(甲)(乙)两段文言文,完成小题。
(甲)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
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乙)孙叔敖遇狐丘丈人,狐丘丈人曰:“仆闻之,有三利必有三患,子知之乎?”孙叔敖蹴然易容曰:“小子不敏,何足以知之?敢问何谓三利,何谓三患?”狐丘丈人曰:“夫爵高者,人妒之;官大者,主恶之;禄厚者,怨归之。
此之谓也。
”孙叔敖曰:“不然。
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
可以免于患乎?”狐丘丈人曰:“善哉言乎!尧、舜其尤病诸。
”
(注释)①遇:遇见、遇到。
②仆闻之:我听说。
③患:灾祸。
④蹴然易容:蹴然,吃惊不安;易容:改变脸色。
⑤益:越。
⑥怨归之:怨恨会集中于他。
⑦尧、舜其犹病诸:这种事连尧、舜他们都特别担心做不到呢。
23.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
(1)傅说举.于版筑之间(2)人恒过
..,然后能改
(3)必先苦.其心志(4)官大者,主恶.之
24.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
(2)吾爵益高,吾志益下;吾官益大,吾心益小;吾禄益厚,吾施益博。
25.甲文中,孟子认为人才是在艰苦环境中造就的,所以人才必
须经历哪些磨难?(用甲文中的原句回答。
)
26.甲文中,体现其中心论点的句子是什么?(从原文中找出来。
)
27.乙文中,狐丘丈人说“三利必有三患”,其原因是什么?(用自已的语言简单概括)
七、作文
28.作文
落红作泥,我读懂了生命的无私奉献;鲲鹏九万里而南飞,我读懂了舞台的广阔;力尽不知热的刈麦者,我读懂了生活的不易;南斯拉夫老妇礼葬烈士的义举,我读懂了生命的尊严、和平的珍贵……。
请以“我读懂了”为题,写一篇作文。
要求:①将题目补充完整;②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诗歌除外);
③要有真情实感,不准抄袭、套作。
不少于600字;④书写正确、规范,卷面整洁;⑤文中不能出现真实的人名、地名、校名。
29.话题作文
生活中一张彩色的照片,一个远游的纪念品,一句温暖的话语,一个鼓励的眼神,一份难得的牵挂,一滴真诚的泪水……这点点滴滴的人间真情,都能荡起心海的涟漪。
这种体会如荷花映水,高贵而美丽;如桂花绽枝,优雅而馨香。
请以“点滴真情”为话题,自拟一个新颖别致的文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文章,诗歌除外,文体不限。
参考答案
1.B
【解析】
【详解】
A.催——摧,事——世,镣——缭;
C.座——坐,列——立,底——砥;
D.中——衷,惯——贯,治——制,克——刻。
故选B。
2.C
【解析】
【详解】
C.“炽”应读“chì”,“踱”应读“duó”,“差”应读“chāi”,“濒”应读“bīn”。
故选C。
3.A
【解析】
【详解】
A.“抑扬顿挫”指声音高低起伏和停顿转折,不能用于形容“小说的情节”,使用错误;B,“小心翼翼”形容十分谨慎的样子,使用正确;
C.“惟妙惟肖”形容描写或模仿得非常逼真,使用正确;
D.“络绎不绝”形容人、马、车、船等连续不断,使用正确。
故选A。
4.D
【解析】
【详解】
A.成分残缺,缺少宾语中心语,应在句末加上“的意识”;
B.搭配不当,动宾搭配不当,“养活” 的只能是“人”,不能是“生活”,去掉“的生活”;C.语序不当,应先“听取”建议,再“研究”,“听取”和“研究”应交换位置。
故选D。
【点睛】
辨析或修改病句时,如果句子比较长,就要分析句子的结构,再判断其存在的问题。
常见的
病句类型有语序不当、搭配不当、成分残缺或赘余、结构混乱、表意不明、不合逻辑。
如果遇到难以确定的选项,可以按病句类型一一衡量,也可以通过划分句子的结构来发现病因。
5.C
【解析】
【分析】
【详解】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排列句子顺序。
不妨先从第④选项入手。
第④项“这么美丽的文字,这么伤感的情怀”中“文字”、“情怀”两词肯定是呼应上面含有诗文的②⑤两项。
在②⑤两个选项中,第②选项中“亦有”二字说明②项较⑤项又进了一步,据此可排定⑤②④。
第①项“不妨往诗文中寻个消遣处”中“诗文”二字,说明下面和①句相承的是含有诗文的⑤②,故①应放在⑤②④之前。
正因为“从古至今,乡愁是诗人的惆怅”,所以才会“不妨往诗文中寻个消遣处”,因此③应放在①的前面。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就可以排出这道题的序号是③①⑤②④。
故选C。
6.D
【解析】
【详解】
A.有误,《藤野先生》选自鲁迅的散文集《朝花夕拾》;
B.有误,郦道元是北魏著名地理学家;
C.有误,律诗是近体诗的一种。
故选D。
7.B
【解析】
【详解】
B.有误,这句话的主干应该是“水系滋润着绿地”。
故选B。
8.B
9.D
10.C
【解析】
8.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文语言的特点的了解。
A.影响不大,去掉“完全”后成了桥的实际合乎科学道理,和不去掉含义相差不大。
B.影响大。
“在当时”起到了限制作用,表示到那个时候为止,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以后会不会出现更长的石拱没法确定,去掉后就成了可算是世界上最长的石拱,与事实不符。
C.影响不大,去掉“更是”后成了施工技术巧妙绝伦,和去掉之前含义相
差不大。
D.影响不大,去掉“充分”后成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与去掉之前含义相差不大。
故选B。
9.本题考查学生对说明方法的判断。
解答时要知道说明方法的种类:分类别,下定义、举例子、作比较、列数字、打比方等。
做题时,首先要了解每种说明方法的标志,然后根据文字信息进行判断。
句①通过具体的数字说明赵州桥的规模,属于“列数字”;句②把“桥洞”比作“一张弓”,属于“打比方”;句③引用张嘉贞的话说明赵州桥制造奇特的特点,属于“引用”。
据此分析,应选D。
10.C.表述错误。
根据原文“赵州桥高度的技术水平和不朽的艺术价值,充分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一句可知,赵州桥不仅有很高的技术水平,而且有不朽的艺术价值。
故选C。
11.老妇人提着竹篮表情谦卑地在烧烤摊上卖花生;做保洁的女人弄脏了客人的衣服,受到经理严厉的训斥,苦苦哀求;贫穷的母亲冒着生命危险,跑到马路中间捡饮料瓶。
12.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得到瓶子后母子相视而笑的情景比作温暖的磁场,生动形象地表现了母子俩淳朴善良的笑容带给大家的感动。
其余答案意思相近即可
13.内容上:点明主旨,升华主题。
列举许多“卑微的母亲”赞美了伟大的母爱。
结构上:照应题目,总结全文。
14.外貌描写,既表现了这位母亲的贫穷和低微,又表现了这位母亲的自尊与自爱。
15.身份低微,收入微薄,生活在社会底层,不被人重视。
【解析】
11.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事件的归纳概括能力。
解答此题关键要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找准文中的事件,然后根据人物及事件内容概括出切题的答案。
一般形式为: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
仔细阅读文章,划分段落进行概括。
①②段写
的是一个在烧烤摊卖花生、蚕豆的母亲,周旋在顾客中谦卑地卖花生;
③④段写的是一个在超市
做保洁的母亲,遭到主管的训斥,卑微地哀求,只为儿子的学费;
⑤⑥段写的是一位捡废品的卑微母亲,在马路上冒着生命危险捡别人丢掉的一个空瓶子。
12.本题考查句子的赏析。
修辞手法的使用使语言更加生动形象,使景物的特征更加突出,赏析时应从它在表达上的效果,表明物的特点,表达作者的感情等角度作答。
这句话把“母子俩的笑容”比作“磁场”,运用的是比喻的修辞手法,“感染了所有的人”,表明了母子俩的朴实和善良温暖、感动了别人。
13.本题考查学生对段落语句作用的分析。
某一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就是指该段在结构和内容上的作用。
内容上有点明文章中心主旨、画龙点睛等作用;而结构上通常有总领全文、承上启下、照应前文等作用。
从结构上来看,“卑微”照应文章题目,也是对文中三位母亲故事的总结,起到收束全文的作用。
从内容上看,“她们”不仅仅指文中三位卑微的母亲,指的是更多的这样的母亲,赞美了她们卑微的外表下蕴藏着的伟大母爱,点明主旨,升华主题。
14.本题考查学生对人物描写手法及其作用的分析能力。
文中句子属于外貌描写,不仅能够使人物外形凸现在读者眼前,而且可以表现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遭遇,从而揭示人物的性格特征。
“她头发枯黄,身材瘦小而单薄,衣衫暗淡,但十分干净”一句,通过对这位母亲头发、身材、衣着的描写表现她的的贫穷,而“十分干净”的衣着又表现了这位母亲的整洁与自尊。
15.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标题含义的理解能力。
解答时,先理解文章的具体内容,结合全文分析“卑微”在文中的含义。
文章列举的三个母亲从事的都是社会底层的职业,靠着自己的努力赚取微薄的薪水养家糊口。
她们的社会地位是卑微的,由于身份低微,主要靠体力劳动赚钱,因此收入也是微少的。
因此,“卑微”一词,一方面是指她们的收入微薄,另一方面指她们的社会地位低微,不被人重视。
据此分析作答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