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教学课例《壮族》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合集下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讨论交流法:结合学生个人收集的资料,课前
教学策略选 小组讨论,课上全班交流。
择与设计Βιβλιοθήκη 3、评价激励法:课上,对于各组代表的发言给予
鼓励、评价,让学生乐于交流。从课后作业中评出优秀
的作品,加星到学习小组。
学法:
探究学习法、小组合作法,使学生达到“乐学、会
学、善学、志学”的目的。
第一个环节: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报(单面),名称自行确定。
我想研究的是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在本课例中,
学生在课前收集资料和课上的汇报交流都体现出了学
课例研究综 生的自主合作,体现出了教学中“教师为主导,学生为
述
主体”的理念,通过长时间的引导尝试,学生的学习兴
趣提高了,合作交流的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都有所提
高。
上课之前,利用课间时间播放壮族民歌,创设情境,
营造氛围,让学生“先闻其声”,为本课的学习奠定情
感基础,也拉近了本课与非壮族学生的时空距离。 教学过程
第二个环节:小组合作,全班交流。
每个小组选派一个同学作为小组“发言人”,代表
小组交流课前收集整理好的资料。教师按顺序适时展现
课前收集来的图片资料。
第三个环节:板书小结,提升情感。
初中语文教学课例《壮族》教学设计及总结反思
学科
初中语文
教学课例名
《壮族》
称
《壮族》是叶朗主编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九年
级上册第二单元“民族风情”中的第一课。这一课介绍
了壮族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本单元介绍了壮族、 教材分析
回族、维吾尔族和藏族四种少数民族。可把《壮族》这
一课当作第二单元的重点,也当作整册书的重点来教
学。
1、知识目标:
进一步了解关于壮族的历史、文化和风土人情;了
解广南的壮族文化遗产——铜鼓、侬氏土司衙署、句町
古国。
教学目标
2、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加强小组合作学
习、讨论交流的能力;提高口语表达能力。
3、情感目标:
感受壮族的淳朴善良、勤劳勇敢;培养民族自豪感
及对家乡广南的热爱之情;增强民族团结的认同感。
学生学习能
作为句町古国的故地,也作为壮族聚居地,这一课
力分析 题的内容切合本地情况,学生容易接受。班上近三分之
二都是壮族学生,虽然他们对本民族的习俗有所了解,
但对本地壮族的历史及文化却不是很清楚。
教法:
1、情境教学法:借助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播放民
歌,展示课件,让学生通过耳朵听、眼睛看、心里想、
嘴巴说,切实感受壮族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
在学生交流发言结束之后,我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
边展示板书边小结,引导学生回忆,并对壮族的历史文
化及本地的特色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进而引导提升
学生对家乡、对本民族的热爱之情。
第四个环节:拓展延伸,作业巩固。
发给每个学习小组一张 A3 纸,让各组结合收集的
材料及本节课所学,完成一期以“壮族”为主题的手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