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同步练习(2).(人教版)
《小石潭记》同步练习(解析版)
![《小石潭记》同步练习(解析版)](https://img.taocdn.com/s3/m/e11e2d3a54270722192e453610661ed9ad515519.png)
第10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解析版)一、积累与运用:1.文学常识填空:柳宗元(773—819),字,河东(今山西永济西)人,世称“”,代著名文学家,“”之一,他的散文题材广泛,内容深刻,语言简练。
有《》《》等留存。
“小石潭”是作者所游览的一个地方,“记”是古代的一种。
题目表明这是一篇。
【答案】子厚柳河东唐唐宋八大家柳河东集文体游记【解析】学生应该识记重要的作家作品等常识,对其身世及写作特点的了解,有利于理解作品,也能感受其情怀,对提高文学素养大有帮助。
2.指出下列每组词语注音有误的一项()A. 参差(cēn cī )寂寥(jì liáo )摇缀(yáo zhuì)B. 篁竹(huánɡ zhú)幽邃(yōu suì)为坻(wéi dǐ)C. 为嵁(wéi kān)佁然(yǐ rán )俶尔(shūěr )D. 翕忽(xī hū)差互(cīhù)悄怆(qiāo chuànɡ)【答案】C【解析】俶尔(chùěr )3.解释词语: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____________②、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乐:____________③、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____________④、伐竹取道。
伐:________ _ 取:________ _⑤、水尤清冽。
尤:_____________【答案】⑴向西走;往西走。
⑵以……为乐。
⑶在空中游动。
⑷伐:砍伐。
取:开避。
⑸格外。
【解析】文言文翻译原则:信、达、雅。
因此要格外注意词类活用、古今异义等现象,做到准确翻译。
4. 下列是对本文的分析,其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采用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段展示小石潭环境的清幽。
B.文中采用了特写镜头描绘游鱼和潭水,笔墨经济,语言优美。
C.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洌”的特征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高超,形象生动。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同步提升训练(含答案)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同步提升训练(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95f67554028915f804dc2f8.png)
《小石潭记》同步练习一、基础练习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篁(huáng)竹清冽(liè) 蒙络摇缀(zhuì)俶(shū)尔远逝B.为坻(dí)翕(xī)忽犬牙差(cī)互往来翕(xī)忽C.寂寥(liáo )翠蔓(màn)悄怆幽邃(suì)佁(yǐ)然不动D.悄怆(chàng)寂寥(liáo)参(cēn)差披拂隶而从者(lì)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翠蔓篁竹如鸣佩环日光下澈B.为嵁怡然凄神寒骨悄怆幽邃C.岸势差互蒙络摇缀俶尔远逝D.寂寥清洌参差披拂往来翕忽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B.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C.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D.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4.下列句中不含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潭西南而望。
B.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C.凄神寒骨。
D.似与游者相乐。
5.下列句中不含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A.潭中鱼可许头B.皆若空游无所依C.乃记之而去D.崔氏二小生。
6.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A.为①全石以为底②为坻,为屿,为嵁,为岩B.环①如鸣佩环②四面竹树环合为C.可①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②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D.以①全石以为底②以其境过清7.下列各句中特殊文言句式不同类的一项是()A.乃记之而去。
B.卷石底以出C.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D.以其境过清8.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类的一项是()A.闻水声,如鸣珮环B.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C.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D.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9.抒发作者抑郁忧伤之情的一组句子是()(多选)A、闻水声,如鸣佩环B、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C、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D、俶尔远逝,往来翕忽E、斗折蛇行,明灭可见F、凄神寒骨,悄怆幽邃G、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H、日光下彻,影布石上10.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这篇短小精美的山水游记,按“发现小石潭一一潭中景物——小潭溪流——潭上感受——交代同游者”的顺序,记录了作者游览的经历。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小石潭记》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小石潭记》同步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f058c31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54.png)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小石潭记》同步练习(含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各句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B.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C.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D.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2.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B.潭中/鱼可百许头C.其岸势/犬牙差互D.四面竹树/环合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一句,通过描写潭上青葱的树木和翠绿的藤蔓,突出小石潭周围环境的幽美,与下文“四面竹树环合”相呼应。
B.文章对潭中游鱼的描写动静结合,如“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是从静态上描写,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呈现的则是游鱼的动态美。
C.作者以“发现小石潭一潭中景物一潭上气氛一小潭源流一交代同游之人”为顺序来安排材料,移步换景,景随情迁,前后照应,结构紧凑。
D.同是描绘山水美景、借景抒情之作,《小石潭记》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凄苦孤寂之情,而《与朱元思书》则流露出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之意。
4.填空。
(1)文学常识填空。
《小石潭记》选自《》,作者,字,(朝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世称“”。
柳宗元与并称“韩柳”。
“永州八记”是被贬为永州司马时,借写山水游记书写胸中愤郁的散文。
(2)按要求用原文默写。
①第一段写小石潭环境幽美的句子是:,,。
②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句子是:,,。
③文中描写小石潭凄清的气氛的句子是:,,,。
5.为了发展旅游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课文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100字左右)6.有人说,小石潭是一幅画,这幅画既有粗线勾勒,又有工笔细描。
粗线勾勒时,寥寥数笔,就点出了小石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和“四面竹树环合”的主要特点。
工笔细描时,近岸之石的奇形怪状,水中游鱼的怡然自得,溪流岸势的犬牙差互,整体环境的凄神寒骨,刻画得淋漓尽致,形神兼备,令人神往。
《小石潭记》同步练习(2).(人教版)
![《小石潭记》同步练习(2).(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8d62c746fe4733687e21aa83.png)
《小石潭记》同步练习【积累运用】1、请为下列加粗字注音:如鸣珮()环()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参()差()披拂往来翕()忽斗()折蛇行悄()怆()幽邃犬牙差()互寂寥()无人2、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写出相应的词语:凛liâ()翠màn()连zhuì()清châ()3、结合语境,解释词语:⑴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行:____________________)⑵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游:____________________)⑷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斗:_________蛇:_________)⑸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____________________)⑹寂寥无人,凄神寒骨。
(凄:_________寒:_________)4、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词语:A、⑴……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清:_______________)⑵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清:_______________)B、⑴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乐:_______________)⑵……似与游者相乐。
(乐:_______________)C、⑴潭中鱼可百许头……(可:_______________)⑵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可:_______________)D、⑴……皆若空游无所依。
(游:_______________)⑵同游者:吴武陵……(游:_______________)5、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⑴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 《小石潭记》精品同步练习 精品 (2)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 《小石潭记》精品同步练习 精品 (2)](https://img.taocdn.com/s3/m/87a9e2114b73f242326c5f0b.png)
同步练习直击考点1.翻译字词句2.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画面3.体会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和借景抒情的写法4.结合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课前预习1.给加点的字注音(1)篁.( )竹(2)卷.( )石底以出(3)为坻.( ) (4)佁. ( ) 然不动(5)寂寥.( )无人(6)翕.( )忽(7)幽邃.( ) (8)犬牙差.( )互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2分)(1)水尤.清冽_________(2)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3)佁然..不动_________(4)以.其境过清_________ (5)乃记之而去._________3.文学常识积累。
①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是属于的范畴。
②的作者是_________,字_________,河东人,________代文学家,他和___________一起倡导古文运动。
4.名句默写。
(1)青树翠蔓,_________,_________。
(2)极其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小石潭上溪流曲折,或隐或现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5.整体感知: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课堂巩固阅读选段,完成1——8题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限标一处。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②其岸势犬牙差互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八下三单元《小石潭记》知识点学案同步练习(含答案)
![八下三单元《小石潭记》知识点学案同步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ed83dee62cc58bd63086bd0b.png)
10 小石潭记学习目标1.掌握重点实词和短语。
2.通过推敲、揣摩、品味文中词语和句子,概括小石潭的特点。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清之情。
学习过程【自主预习】1.了解作者、写作背景及本文的文体“记”。
(1)《小石潭记》的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于写,本文是他的第四篇。
(2)写作背景由于永贞革新失败,柳宗元于唐顺宗永贞元年(805)被贬到永州任司马。
由于政治上的失意,无法施行自己的抱负,他的精神极为痛苦、悲愤、忧郁。
为排解内心的愤懑痛苦之情,柳宗元常常不避幽远,游山访水,寄情山水。
并通过对景物的具体描写,寄寓自己的不幸遭遇,成为后世写作山水游记的楷模。
(3)《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属于的范畴。
2.自由朗读课文,给加点字注音。
篁.竹( ) 清冽.( ) 为坻.( ) 为嵁.( )俶.尔( ) 翕.忽( ) 佁.然( ) 幽邃.( )3.熟练而准确的朗读课文,注意准确把握下列句子的停顿。
(用“/”画出停顿)全石以为底皆若空游无所依其岸势犬牙差互潭中鱼可百许头4.翻译下列句子。
A.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覆。
B.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C.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5.理清本文写作思路。
本文是按( )顺序来写的,思路为:发现小潭——( )——小潭源流——( )——交代同游者【课内探究】一、熟读课文1.朗读课文,读准下列字的音。
篁坻参差屿嵁缀佁翕怆邃龚2.阅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作者及随行人员砍伐竹子的原因是什么?(2)文章都描写了哪些与小石潭相关的景物?(3)作者在对哪些景物的观察描摹上感受到了愉悦?(4)作者对本次游览的总体感受怎样?(用原文语句回答)二、整体感知3.作者写了小石潭的哪些景物?4.小石潭的特点是什么?请从文中找出一个字或词语。
5.柳宗元为什么给这个小水潭取名“小石潭”?6.找出描写“石”的句子。
三、细读课文,落实重点实词7.参照下面的句式,用一个四字词语来概括小石潭景物的特点。
人教新版八年级(下)《第26课 小石潭记》同步练习卷(2)
![人教新版八年级(下)《第26课 小石潭记》同步练习卷(2)](https://img.taocdn.com/s3/m/b75c8afe3b3567ec102d8abd.png)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 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举例说明作者写小石潭中的游鱼采用了的写法,作者写潭中游鱼的作用是什么? (2)小石潭周围环境如何?给作者什么感受? (3)请分别概括四段内容,每段不超过五个字。 五.类文阅读 20.阅读《记承天寺夜游》,完成下列各题。
声明:试题解析著 作权属菁优网 所有,未经书 面同意,不得 复制发布 日期:2019/4/4 2 2:02:03; 用户:qgjyus er106 94;邮箱:qg jyus er10694.2195 7750;学号: 21985704
第7页(共7页)
五、标题
9.课文多角度描写景物,其艺术手法主要有:
(1)点面结合。如写石:“
”是面,“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是点。
(2)远近交错。如写潭:“闻水声”是远,
是近。
(3)动静结合。如写鱼:“影布石上”是静,“
”是动。
(4)虚实相生。如“潭中鱼可百许头”表面写
,实为写
,以实写虚,虚
实相应成趣。
六、标题
10.抒发作者抑郁忧伤之情的一组句子是( )(多选)
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
与游者相乐;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5.
八年级语文下册 6.26 小石潭记同步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6.26 小石潭记同步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3b6953d240c844768eaeec7.png)
6.26 小石潭记【基础练】1.写出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水尤.清冽( )(2)佁然..不动( )(3)心乐.之( )(4)斗.折蛇行( )(5)其岸势犬牙差互..( )(6)记之而去.( )(7)悄怆幽邃..( )(8)隶.而从者( )答案:(1)格外(2)呆呆的样子(3)以……为乐(4)像北斗星那样(5)参差不齐(6)离开(7)幽静深远(8)随从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6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6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b5dab6817cd184254a353558.png)
第26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一.基础识记1.《小石潭记》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唐代________人,著名文学家,世称“柳河东”,“________”之一,他擅长于写,本文按游览的顺序生动地描写出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谧,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的孤凄之情。
此文写于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期间,这一时期所写山水游记统称_______ 。
本文是其中的第篇。
答案:《全唐文》|柳宗元|子厚|河东|“唐宋八大家”|山水游记|《永州八记》,四。
解析:本题文学常识的填空要按课本注释的内容来填空,如第一空要填《全唐文》,而不能填《永州八记》。
引号处要按特有的文学名词填写,如第五空为“唐宋大八家”,而不能填空“唐宋散文家”,第六空要注意前面句中的提示信息“被贬永州”来帮助记忆。
点评:本题不难,文学常识题常考题,关键在学习中强加记忆。
文学常识记忆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2.注音:篁( ) 佩( ) 洌( ) 坻( ) 屿( ) 佁( )翕( ) 邃( ) 寥( ) 俶( ) 怆( ) 嵁( )答案:篁(huáng)|佩(pèi)|洌(liè)|坻( chí )|屿( yǔ )|佁(yǐ)翕( xī )|邃( suì)|寥( liáo )|俶( chù )|怆( chuàng )|嵁(kān)解析:根据所学所记正确填写注音,“篁”“怆”“嵁”三字要注意区别韵母的前后鼻音;“坻”“邃”“俶”三字要注意声母的平翘舌音;“洌”“寥”要注意声母l与n区别;“佁”“翕”两字要注意正硬标调点评:本题判断点较多,有难度。
给生字拼音要注意易错的声韵母,比如b与p,j、q、x的区别,n、l的区别,z、c的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前后鼻音的区别。
学习时对课文注释中的字音要加强记忆。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28含答案%29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28含答案%29](https://img.taocdn.com/s3/m/35fbf11b3868011ca300a6c30c2259010202f3a5.png)
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第10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28含答案%29第10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篁.竹( ) 俶.尔( ) 翕.张( ) 参差.不齐( ) 深邃.( ) 凄怆.( ) 清冽.( ) 点缀.( )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心乐.之( ) (2)斗.折蛇行( ) (3)潭中鱼可.百许头( ) (4)隶.而从者( ) (5)以.其境过清( ) (6)其岸势犬牙..差互( ) 3.解释一词多义。
(1)为全石以为.底()为.坻,为屿() (2)清下见小潭,水尤清.冽()以其境过清.() (3)而潭西南而.望()隶而.从者() (4)差参差.披拂()其岸势犬牙差.互()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不是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B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C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D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5.下列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四面/竹树环合B .全石/以为底C .以其境/过清D .潭中鱼可/百许头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7.填空。
(1)《小石潭记》中写水声富有铿锵音乐之美的比喻句是____________。
(2)《小石潭记》中表面写鱼,实际上是写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小石潭记》中写鱼的静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石潭记》中写鱼的动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品味下面句子的精彩之处。
(1)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一)阅读课文,完成下面题目。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0.本文的写作顺序是怎样的?11.第二段写游鱼,采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12.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写隔竹林,闻水声,“伐竹取道”才见小潭的经过,给文章增加了探奇的情趣。
(完整版)小石潭记同步练习及答案
![(完整版)小石潭记同步练习及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7cd8fb14a7302768e9939f3.png)
i hi re d h 《小石潭记》练习题一、基础知识。
(一)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一、篁(huáng )竹 心乐(lè)之 清冽(liè) 坻(chí) 屿(yǔ) 嵁(kān)蔓(wàn )参(cēn)差(cī) 佁(yǐ)然 俶(chù)尔 翕(xī)忽 犬牙差(cī)互 寂寥(liáo )悄(qiǎo)怆(chuàng ) 幽邃(suì ) 龚(gōng )隶(lì) 佩pèi 伐fá竹 (二)解释下列带点字的意思。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自,由 。
如鸣佩环 发出声音。
心乐之 以……为乐 伐竹取道 砍 开辟 下见小潭(名词作状语)向下,往下。
水尤清冽清澈全石以为底 以为:把……作为 近岸靠近 为坻 水中高地 为屿 小岛 为嵁不平的岩石 为岩 成为 皆若空游 在空中 佁然 愣住的样子。
俶尔 忽然翕忽 动作轻快敏捷的样子 似与游者相乐 逗乐 潭西南而望 向西南 以其境过清 因为乃记之而去 代小石潭的景物。
隶而从者跟随 崔氏二小生 年轻人全石以为底 作为 凄神寒骨(使动用法)使……凄凉。
(使动用法)使……寒冷。
其岸势 指溪身 犬牙差互(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的牙齿那样 参差披拂 长短不齐 乃记之而去 离开 斗折蛇行像北斗七星一样 像蛇爬行那样(三)给下列句子划分节奏。
1.潭中/ 鱼可百许头 (或 潭中鱼 /可百许头)2.其岸势 /犬牙差互(四)翻译下列句子。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它们都好像在空中游动,没有什么依靠的东西。
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只见)小溪像北斗星那样曲折,像蛇爬行那样蜿蜒,忽明忽暗,忽隐忽现。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因为这里的环境太凄清,不可以久留,就题字离去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四面被竹子和树木围绕着,寂静寥落,空无一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这样的环境)使人感到心神凄凉,寒气透骨,寂静极了,幽深极了,这氛围令人感到忧伤。
第5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2
![第5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2](https://img.taocdn.com/s3/m/b5e3ea0b80eb6294dc886ccf.png)
第5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2自主学习一、字词积存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篁()竹清洌()佁(┤弧◆猓ā。
┖?SPAN lang=EN-US> 为坻()幽邃()俶()尔差( )互2、熟读课文,补全下列句子(1)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______。
(2) 日光下澈,_______________。
(3) 近岸,卷石底以出,为______,为______,为_____,为____。
(4) 青树翠蔓,________,________。
(5) 潭西南而望,________,________。
3、说明下列句中加横线字的意思(1) 青树翠蔓______________ (2) 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____(3)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____________ (4)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______________(5) 明灭可见__________________ (6) 乃记之而去_________________4、翻译下列句子(1) 皆若空游无所依。
(2)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二、语言积存运用1、说明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环如鸣佩环______________ (2)清水尤清冽_____________四面竹树环合__________ 以其境过清___________(3)可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 明灭可见____________不可知其源_______________ 不可久居____________2、翻译下列句子(1)斗折蛇行(2)犬牙差互3、下列是对本文的分析,其中不准确的一项是( )A、文章开头采纳未见其形,先闻其声的手段展现小石潭环境的清幽。
B、文中采纳了特写镜头描画游鱼和潭水,笔墨经济,语言优美。
C、文章抓住小石潭的景物,从各个方面烘托出“水尤清洌”的特点和小石潭的幽深之美,手法精湛,形象生动。
D、本文所写景物,透出作者与同游人的快乐愉悦的心情。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人教版初中语文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
![2023-2024学年全国全部人教版初中语文同步练习(含答案解析)](https://img.taocdn.com/s3/m/fe750f49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b5.png)
2023-2024学年人教版全国初中语文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 考号:__________注意事项: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一、默写题(本大题共计13小题,每题15分,共计195分)1.(1)吴均在《与朱元思书》中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概括了自己在百里富春江上的所见所感,也概括了文章所写山光水色的总体特点。
1.(2)《与朱元思书》冲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三峡》中“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一句是写水势湍急;《与朱元思书》一文中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小石潭记》一文中通过“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或: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侧面描写潭水清澈见底《与朱元思书》一文中与之有异曲同工之妙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奇山异水, 天下独绝【解析】(1)根据“概括了自己在百里富春江上的所见所感,也概括了文章所写山光水色的总体特点”可推知答案。
注意“异”“绝”的正确书写。
【答案】(2)从流飘荡, 任意东西【解析】(2)根据“写江上放舟自由情态的句子”可推知答案。
注意“飘”“荡”的正确书写。
【答案】(3)急湍甚箭, 猛浪若奔【解析】(3)根据“写水势湍急”可推知答案。
注意“湍”“箭”的正确书写。
【答案】(4)游鱼细石, 直视无碍【解析】(4)根据“侧面描写潭水清澈见底”可推知答案。
注意“碍”的正确书写。
2.(1)怒而飞,_______________。
(《北冥有鱼》)2.(2)_______________,讲信修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石潭记》同步练习【积累运用】1、请为下列加粗字注音:如鸣珮()环()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参()差()披拂往来翕()忽斗()折蛇行悄()怆()幽邃犬牙差()互寂寥()无人2、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写出相应的词语:凛liâ()翠màn()连zhuì()清châ()3、结合语境,解释词语:⑴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行:____________________)⑵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游:____________________)⑷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斗:_________蛇:_________)⑸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____________________)⑹寂寥无人,凄神寒骨。
(凄:_________寒:_________)4、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词语:A、⑴……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清:_______________)⑵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清:_______________)B、⑴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乐:_______________)⑵……似与游者相乐。
(乐:_______________)C、⑴潭中鱼可百许头……(可:_______________)⑵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可:_______________)D、⑴……皆若空游无所依。
(游:_______________)⑵同游者:吴武陵……(游:_______________)5、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⑴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描写山水的古诗名句填空:⑴秋风萧瑟,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⑵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⑶__________,潭影空人心。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⑷____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⑸正入万山圈子里,__________________。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⑹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
(杜甫《望岳》)⑺__________,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江雪》)⑻____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⑼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
(王绩《野望》)⑽八月湖水平,__________。
(孟浩然《望洞庭赠张丞相》)⑾日出江花红胜火,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忆江南》)⑿竹外桃花三两枝,_________________。
(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⒀___________________,树阴照水爱晴柔。
(杨万里《小池》)⒁__________,但闻人语响。
(王维《鹿柴》)⒂明月松间照,__________。
(王维《山居秋暝》)【课内语段练习】朗读课文,并回答问题: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通读全文后,选用原文中的相关文字填空。
①“伐竹取道”与上文的“__________”呼应,又为下文的“____________”埋下伏笔。
②既表现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③作者是站在小石潭的东岸来观赏景物的,这可从文中“________”和“_________”两个句子得到印证。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潭水清澈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根据原文内容,说说作者观景赏物时的心情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结合写作背景,作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外语段练习】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小石城山记柳宗元自西山道口径①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
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②。
其上为睥睨③梁俪④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
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⑤,益奇而坚,其疏数⑥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及是,愈以为诚有。
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⑦,更⑧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⑨,是固⑩劳而无用。
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
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是二者,予未信之。
注释:①径:直往。
②垠:yín,边;界限。
③睥睨:女墙,城墙上如齿状的矮墙。
④俪:lì,栋梁。
⑤箭:箭竹,竹子的一种。
⑥数:cù,密,与“疏”相对。
⑦夷狄:我国古代对少数民族的蔑称。
⑧更:经过。
⑨售其伎:施展它的技能。
⑩固:通“故”。
1、下面方框中的文字出自《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结合语境,“及是,愈以为诚有”中的“诚”,应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诚chãng⑴真心,不虚伪。
《列子·汤问》:“帝感其~。
”(上帝被愚公的真诚精神感动了。
)⑵确实,的确。
《史记·留侯世家》:“沛公~与倍项羽邪?”⑶表示假设,相当于现代汉语“果真”。
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贤能也,然后随其德之大小,才之高下而官使之。
”2、结合语境,解释词语:⑴逾黄茅岭而下(逾:________)⑵其一少北而东(少:________)⑶窥之正黑(窥:________)⑷良久乃已(已:________)⑸益奇而坚(益:________)⑹愈以为诚有(愈:________)⑺则其果无乎(果:________)⑻而独为是物(是:________)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⑴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是二者,予未信之。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本文是《永州八记》之一,和《小石潭记》是姊妹篇。
比较阅读两篇文章,看看作者写景抒情的“情”是否相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积累运用〗1、pâi huán yíchùcēn cīxīdǒu qiǎo chuàng cīliáo2、冽蔓缀澈3、⑴向西走;往西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