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石潭记》同步练习(2).(人教版)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同步提升训练(含答案)
![(名师整理)最新部编人教版语文八年级下册《小石潭记》同步提升训练(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b95f67554028915f804dc2f8.png)
《小石潭记》同步练习一、基础练习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篁(huáng)竹清冽(liè) 蒙络摇缀(zhuì)俶(shū)尔远逝B.为坻(dí)翕(xī)忽犬牙差(cī)互往来翕(xī)忽C.寂寥(liáo )翠蔓(màn)悄怆幽邃(suì)佁(yǐ)然不动D.悄怆(chàng)寂寥(liáo)参(cēn)差披拂隶而从者(lì)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翠蔓篁竹如鸣佩环日光下澈B.为嵁怡然凄神寒骨悄怆幽邃C.岸势差互蒙络摇缀俶尔远逝D.寂寥清洌参差披拂往来翕忽3.下列句子朗读节奏划分不正确的一项是()A.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B.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C.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D.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4.下列句中不含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潭西南而望。
B.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C.凄神寒骨。
D.似与游者相乐。
5.下列句中不含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A.潭中鱼可许头B.皆若空游无所依C.乃记之而去D.崔氏二小生。
6.下列各句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是()A.为①全石以为底②为坻,为屿,为嵁,为岩B.环①如鸣佩环②四面竹树环合为C.可①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②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D.以①全石以为底②以其境过清7.下列各句中特殊文言句式不同类的一项是()A.乃记之而去。
B.卷石底以出C.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D.以其境过清8.下列句子所用修辞手法不同类的一项是()A.闻水声,如鸣珮环B.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C.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D.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9.抒发作者抑郁忧伤之情的一组句子是()(多选)A、闻水声,如鸣佩环B、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C、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D、俶尔远逝,往来翕忽E、斗折蛇行,明灭可见F、凄神寒骨,悄怆幽邃G、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H、日光下彻,影布石上10.下列对文章内容和写法分析不当的一项是( )A.这篇短小精美的山水游记,按“发现小石潭一一潭中景物——小潭溪流——潭上感受——交代同游者”的顺序,记录了作者游览的经历。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小石潭记》同步练习(含答案)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小石潭记》同步练习(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f058c312379168884868762caaedd3382c4b554.png)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语文《小石潭记》同步练习(含答案)一、积累与运用1.下列各句没有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一项是()A.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B.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C.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D.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2.下列语句中朗读节奏停顿不正确的一项是()A.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B.潭中/鱼可百许头C.其岸势/犬牙差互D.四面竹树/环合3.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一句,通过描写潭上青葱的树木和翠绿的藤蔓,突出小石潭周围环境的幽美,与下文“四面竹树环合”相呼应。
B.文章对潭中游鱼的描写动静结合,如“日光下澈,影布石上”是从静态上描写,而“俶尔远逝,往来翕忽”呈现的则是游鱼的动态美。
C.作者以“发现小石潭一潭中景物一潭上气氛一小潭源流一交代同游之人”为顺序来安排材料,移步换景,景随情迁,前后照应,结构紧凑。
D.同是描绘山水美景、借景抒情之作,《小石潭记》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凄苦孤寂之情,而《与朱元思书》则流露出作者爱慕自然、避世退隐之意。
4.填空。
(1)文学常识填空。
《小石潭记》选自《》,作者,字,(朝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世称“”。
柳宗元与并称“韩柳”。
“永州八记”是被贬为永州司马时,借写山水游记书写胸中愤郁的散文。
(2)按要求用原文默写。
①第一段写小石潭环境幽美的句子是:,,。
②文中侧面描写水清澈透明的句子是:,,。
③文中描写小石潭凄清的气氛的句子是:,,,。
5.为了发展旅游业,当地拟开发小石潭景点,请你根据课文内容为该景点写一则简介。
(100字左右)6.有人说,小石潭是一幅画,这幅画既有粗线勾勒,又有工笔细描。
粗线勾勒时,寥寥数笔,就点出了小石潭“水尤清冽”“全石以为底”和“四面竹树环合”的主要特点。
工笔细描时,近岸之石的奇形怪状,水中游鱼的怡然自得,溪流岸势的犬牙差互,整体环境的凄神寒骨,刻画得淋漓尽致,形神兼备,令人神往。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 《小石潭记》精品同步练习 精品 (2)
![人教版八年级下语文 《小石潭记》精品同步练习 精品 (2)](https://img.taocdn.com/s3/m/87a9e2114b73f242326c5f0b.png)
同步练习直击考点1.翻译字词句2.用生动的语言描述画面3.体会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和借景抒情的写法4.结合背景,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课前预习1.给加点的字注音(1)篁.( )竹(2)卷.( )石底以出(3)为坻.( ) (4)佁. ( ) 然不动(5)寂寥.( )无人(6)翕.( )忽(7)幽邃.( ) (8)犬牙差.( )互2.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词(2分)(1)水尤.清冽_________(2)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3)佁然..不动_________(4)以.其境过清_________ (5)乃记之而去._________3.文学常识积累。
①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是属于的范畴。
②的作者是_________,字_________,河东人,________代文学家,他和___________一起倡导古文运动。
4.名句默写。
(1)青树翠蔓,_________,_________。
(2)极其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小石潭上溪流曲折,或隐或现的名句是_________,_________。
(3)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5.整体感知: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抓住了小石潭的哪些特点?作者对小石潭的整体感受是什么?课堂巩固阅读选段,完成1——8题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节奏,每句限标一处。
①潭中鱼可百许头②其岸势犬牙差互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题2小石潭记训练新人教版(含答案)
![八年级语文下册文言文阅读专题2小石潭记训练新人教版(含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cbef0a30844769eae009ed7c.png)
2 小石潭记课内精读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小石潭记(节选)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
(1)心乐.之( )(2)佁然..不动( )(3)其岸势犬牙..差互( )(4)乃记之而去.( )2.下列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全石以为.底不足为.外人道也B.乃记之而.去有闻而.传之者C.乃.记之而去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D.心乐之.山川之.美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下列对选文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第一段围绕着“石”来写,在移步换景中引导读者去领略不同的景致。
B.第二段写了游鱼、阳光和影子,动静结合,展现了生动的画面,目的是表现鱼的活跃、可爱。
C.作者的感情随景而变,由乐而忧。
D.柳宗元被贬失意,心情抑郁,所以认为小石潭“不可久居”。
《小石潭记》同步练习.(人教版)
![《小石潭记》同步练习.(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c10c3aff9e31433239689383.png)
《小石潭记》同步练习北大附中远程教育网●作业导航1、把握课文的顺序;2、品味写景的语言;3、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一、基础部分1、下列加粗的字注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篁竹(huánɡ)清冽(liè)B、为坻(chí)为嵁(kān)C、参差(cēn cī)佁然(yí)D、俶尔(shū)翕忽(xī)2、给下列形近字组词:抵:()_____________ 湛:()_____________坻:()_____________ 嵁:()_____________洌:()_____________ 佁:()_____________冽:()_____________ 怡:()_____________ 3、下列加粗的字解释相同的一项是()A、清:以共境过清B、环:如鸣佩环回清倒影环堵萧然C、下:日光下彻D、寒:凄神寒骨下见小潭林寒涧肃4、下列句子翻译不正确的一项是()A、全石以为底。
──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B、潭中鱼可百许头。
──潭中的鱼可以数出有百多条。
.C、佁然不动。
──(鱼影)呆呆的一动不动。
D、凄神寒骨。
──感到心情凄凉,寒气透骨。
阅读下文,完成5~10题: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5、本文的作者是_________,字_________,河东人,________代文学家,他和___________一起倡导古文运动,列________________之首。
第26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初二下)2
![第26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初二下)2](https://img.taocdn.com/s3/m/cea33806804d2b160b4ec0e0.png)
第26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人教新课标初二下)2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金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假设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而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付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细读课文,填字词,完成以下句子。
①隔_,闻水声,如鸣_。
②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_。
③日光下澈,_。
④近岸,卷石底以出,为_,为_,为。
⑤青树翠蔓,蒙络____,参差___⑦潭西南而望,_折_行,_可见。
⑧_神_骨,_____幽邃。
2讲明以下加横线的字。
①青树翠蔓。
〔〕②潭中鱼可百许头〔〕〔〕③以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④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⑤明灭可见。
〔〕⑥乃记之而去。
〔〕〔〕3.翻译以下句子。
①全石以为底。
译:_②近岸,卷石底以出译:_③皆假设空游无所依。
译:_④往来翕忽。
译:_4.本文选自_____,作者_,朝人,闻名的_家。
他因为曾被贬为永州司马,写下了有连续性的山水游记多篇,合称为____。
5.按要求用课文原句填空。
〔l〕小石潭的全貌:_〔2〕游鱼和潭水的特点:__〔3〕潭上的景物:_6.结合全文内容,讲讲作者观鱼时的心情是如何样的?游玩到最后的心情又是如何样的?答:_7.试找出文中你认为描写最杰出的句子,讲讲它的杰出所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7课小石潭记1.〔见课文,略〕2.①翠绿的茎蔓②大约表示数量的③向西步行④因为停留⑤忽明忽暗③因此、就离开3.①潭以整块石头为底。
②靠近岸的地点,石底有些部分翻卷过来露出水面。
八年级语文下册26小石潭记同步练习2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26小石潭记同步练习2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fee962ba783e0912a3162a9a.png)
26 小石潭记[基础知识训练]1.给加点的字注音篁.( )竹卷.( )石底以出为坻.( ) ( ) 然不动寂寥.( )无人翕.( )忽幽邃.( ) 犬牙差.( )互2.填空①.《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述,也可,是属于的范围。
②.《小石潭记》的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擅长写,本文是他的第四篇。
③.本文的写作顺序是:发觉小石潭、、潭中的气氛。
④.从文中可知同游小石潭的共有人⑤.下面各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为为.坻为屿 B 之乃记之.而去为.宫室器皿余闻之.也久C乃乃.记之而去 D 尔尔.远逝乃.不知有汉惟手熟尔.阅读下列语段,完成相关练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金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为,为,为。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彻,影布石上,然不动;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连。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3.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写所缺的语句。
4.解释下列带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A 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B 斗折蛇.行(像蛇一样)C 不可久居.(居住)D 影布.石上 ( 映 )5.翻译下列句子①全石以为底。
②不可知其源。
6.结合课文内容说说作者游览小石潭的心情有如何的转变。
7.找出文中你以为最出色的句子,并说说理由。
[ 探讨拓展训练]未到三里外,一匹练从天下,恰无声响。
及前谛视,则二十丈以上是瀑,二十丈以下非瀑也,尽化为烟,为雾为轻绡为玉尘,为珠屑,为琉璃丝,为杨白花。
既坠矣,又似上升;既疏矣,又似密织,风来摇之,飘散无着;日光照之,五色佚丽,或远立而濡其首,或逼视而衣无沾。
其故由于落处太高,崖腹中洼,绝无凭籍,不能不随风作幻,又少所抵触,不能助威扬声,较石梁绝不相似.大略石梁武,龙湫文;石梁喧,龙湫静;石梁急,龙湫缓;石梁冲荡无前,龙仇如往而复:此其所以异也.初观石梁时,以为瀑状不过尔尔,龙湫能够不到;及至此而后知线人所未及者,不能够臆测也.8.解释下列加点词及前谛视..异也 ( ).. ( ) 此其所以或远立而濡.其首( ) 以为瀑状.不过尔尔 ( )9.按要求用课文原句填空①大龙湫恰无声响飘散无着的原因是②游览大龙湫给作者的启迪是 .10.“为雾,为轻绡,为玉尘,为珠屑,为琉璃丝”这句话顶用到了如何的修辞手法,并分析其作用.26小石潭记答案【基础知识训练】1.huáng quán chí yí liào xī shuì cī 2.①抒情议论散文②柳宗元山水游记《永州八记》③潭中景物小潭源流④六⑤B 3.坻屿岩 4.C 5.①整块的石头作为潭底②不明白它的源泉在哪里 6.作者阅读小石潭之初的心情是欢快的,但一经凄清环境触发,忧伤、悲凉随之而来。
八年级语文下册 6.26 小石潭记同步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6.26 小石潭记同步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93b6953d240c844768eaeec7.png)
6.26 小石潭记【基础练】1.写出下面各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
(1)水尤.清冽( )(2)佁然..不动( )(3)心乐.之( )(4)斗.折蛇行( )(5)其岸势犬牙差互..( )(6)记之而去.( )(7)悄怆幽邃..( )(8)隶.而从者( )答案:(1)格外(2)呆呆的样子(3)以……为乐(4)像北斗星那样(5)参差不齐(6)离开(7)幽静深远(8)随从2.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潭中的鱼大约有一百来条,都好像在空中游动,什么依靠也没有。
初二语文部编最新版八下第10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
![初二语文部编最新版八下第10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80ba95dd5fbfc77da269b16a.png)
人教版语文八下《小石潭记》同步练习一、基础知识部分1、下面句子中加点词语解释有错的一项()A.不可知其源.(源头)B.佁.然不动(呆呆地)C.参差..披拂(长短不齐的样子)D.凄.神寒骨(凄凉)2、下面句子中的“以”字与“全石以为底”一句中的“以”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以.其境过清。
B.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C.亚夫军细柳,以.备胡。
D.以.君之力,曾不能损山之一毛。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用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似与游者相乐.B.皆若空.游无所依C.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D.其岸势犬牙..差互4、(2015·四川乐山中考,3分)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条隧道已使用多年,里面相继出现了顶部渗漏、路面坑陷、道路泥泞等。
B.中国政府提出的“一带一路”发展战略将惠及沿线国家,促进这些国家的经济发展。
C.目前,有些国家和地区出现了动荡局势,难道这对世界和平有影响吗?D.在2015年的女排亚锦赛上,中国女排辉煌地取得了八战全胜的战绩,荣获冠军。
5、(2017·四川成都中考,3分)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四川移动和摩拜单车合力启动大数据交通工程,其目的是为了破解城市交通拥堵难题。
B.关于《摔跤吧!爸爸》,看似简单的励志故事,实则深刻地反映出印度社会的现实问题。
C.随着“绿满蓉城,花重锦官,水润天府”建设规划的提出,成都再次成为全国关注的焦点。
D.为提高节目的文化特色,《朗读者》邀请文化艺术界重量级专家参与节目的策划与制作。
6.(2016·辽宁丹东中考,2分)选出下列句子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 )①这是为什么呢?②所以,长时间盯着屏幕会使眼睛疲劳。
③因为注视屏幕的时候,屏幕的强光、闪烁、颜色和亮度会迫使眼部肌肉更加努力伸缩,以保持视线清晰。
④我们的工作、学习和娱乐越来越依赖电子设备,但是长时间盯着屏幕常常让我们感到眼睛疲劳。
⑤另外,用电子产品的时候,我们与屏幕的距离和角度也经常变化,会迫使眼睛加倍努力去聚焦。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6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第六单元第26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含解析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b5dab6817cd184254a353558.png)
第26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一.基础识记1.《小石潭记》选自________,作者________,字________,唐代________人,著名文学家,世称“柳河东”,“________”之一,他擅长于写,本文按游览的顺序生动地描写出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谧,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的孤凄之情。
此文写于作者被贬为永州司马期间,这一时期所写山水游记统称_______ 。
本文是其中的第篇。
答案:《全唐文》|柳宗元|子厚|河东|“唐宋八大家”|山水游记|《永州八记》,四。
解析:本题文学常识的填空要按课本注释的内容来填空,如第一空要填《全唐文》,而不能填《永州八记》。
引号处要按特有的文学名词填写,如第五空为“唐宋大八家”,而不能填空“唐宋散文家”,第六空要注意前面句中的提示信息“被贬永州”来帮助记忆。
点评:本题不难,文学常识题常考题,关键在学习中强加记忆。
文学常识记忆点是,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
2.注音:篁( ) 佩( ) 洌( ) 坻( ) 屿( ) 佁( )翕( ) 邃( ) 寥( ) 俶( ) 怆( ) 嵁( )答案:篁(huáng)|佩(pèi)|洌(liè)|坻( chí )|屿( yǔ )|佁(yǐ)翕( xī )|邃( suì)|寥( liáo )|俶( chù )|怆( chuàng )|嵁(kān)解析:根据所学所记正确填写注音,“篁”“怆”“嵁”三字要注意区别韵母的前后鼻音;“坻”“邃”“俶”三字要注意声母的平翘舌音;“洌”“寥”要注意声母l与n区别;“佁”“翕”两字要注意正硬标调点评:本题判断点较多,有难度。
给生字拼音要注意易错的声韵母,比如b与p,j、q、x的区别,n、l的区别,z、c的区别,平舌音和翘舌音的区别,前后鼻音的区别。
学习时对课文注释中的字音要加强记忆。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0《小石潭记》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三单元 10《小石潭记》同步练习 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21d778bf4afe04a1b071deea.png)
《小石潭记》同步练习1.给加点的字注音篁( )竹卷( )石底以出为坻( ) ( ) 然不动寂寥( )无人翕( )忽幽邃( ) 犬牙差( )互2.文学常识填空①.《小石潭记》的“记”是一种文体,可记叙描写,也可,是属于的范畴。
②.《小石潭记》的作者,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他擅长于写,本文是他的第四篇。
3.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1)环如鸣佩环______________ (2)清水尤清冽_____________四面竹树环合__________ 以其境过清___________(3)可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 明灭可见____________不可知其源_______________ 不可久居____________4.下面各组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A为为坻为屿 B 之乃记之而去为宫室器皿余闻之也久C乃乃记之而去 D 尔尔远逝乃不知有汉惟手熟尔5、阅读下列语段,完成相关练习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金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为,为,为。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
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然不动,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连。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在文中的横线上填写所缺的语句。
2).下列带点的词解释错误的一项 ( )A 潭中鱼可百许头(大约)B 斗折蛇行(像蛇一样)C 不可久居(居住)D 影布石上 ( 映 )3)、解释下列句中加横线字的意思(1) 青树翠蔓______________ (2) 潭中鱼可百许头_________________(3)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____________ (4)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______________ (5) 明灭可见__________________ (6) 乃记之而去_________________4).翻译下列句子①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6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
![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六单元 第26课《小石潭记》同步练习 (新版)新人教版](https://img.taocdn.com/s3/m/2b9f7f1af01dc281e53af097.png)
第26课 小石潭记1.给下列加点字注音。
篁.竹( ) 俶.尔( ) 翕.张( ) 参差.不齐( ) 深邃.( ) 凄怆.( ) 清冽.( ) 点缀.( ) 2.解释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
(1)心乐.之( ) (2)斗.折蛇行( ) (3)潭中鱼可.百许头( ) (4)隶.而从者( ) (5)以.其境过清( ) (6)其岸势犬牙..差互( ) 3.解释一词多义。
(1)为⎩⎪⎨⎪⎧全石以为.底( )为.坻,为屿( ) (2)清⎩⎪⎨⎪⎧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以其境过清.( ) (3)而⎩⎪⎨⎪⎧潭西南而.望( )隶而.从者( ) (4)差⎩⎪⎨⎪⎧参差.披拂( )其岸势犬牙差.互( ) 4.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不是词类活用的一项是( )A .凄.神寒骨,悄怆幽邃B .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C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 D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5.下列句子朗读节奏的划分不恰当的一项是( )A .四面/竹树环合B .全石/以为底C .以其境/过清D .潭中鱼可/百许头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2)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7.填空。
(1)《小石潭记》中写水声富有铿锵音乐之美的比喻句是____________。
(2)《小石潭记》中表面写鱼,实际上是写水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
(3)《小石潭记》中写鱼的静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小石潭记》中写鱼的动态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品味下面句子的精彩之处。
(1)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2)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一)阅读课文,完成下面题目。
9.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1)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2)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10.本文的写作顺序是怎样的?11.第二段写游鱼,采用了怎样的描写方法?有什么作用?12.下面对选文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写隔竹林,闻水声,“伐竹取道”才见小潭的经过,给文章增加了探奇的情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石潭记》同步练习【积累运用】1、请为下列加粗字注音:如鸣珮()环()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参()差()披拂往来翕()忽斗()折蛇行悄()怆()幽邃犬牙差()互寂寥()无人2、根据拼音在括号里写出相应的词语:凛liâ()翠màn()连zhuì()清châ()3、结合语境,解释词语:⑴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
(西行:____________________)⑵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乐: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皆若空游无所依。
(空游:____________________)⑷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斗:_________蛇:_________)⑸其岸势犬牙差互。
(犬牙:____________________)⑹寂寥无人,凄神寒骨。
(凄:_________寒:_________)4、结合语境,解释下列各组句子中的加点词语:A、⑴……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清:_______________)⑵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清:_______________)B、⑴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乐:_______________)⑵……似与游者相乐。
(乐:_______________)C、⑴潭中鱼可百许头……(可:_______________)⑵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可:_______________)D、⑴……皆若空游无所依。
(游:_______________)⑵同游者:吴武陵……(游:_______________)5、把下列句子翻译为现代汉语:⑴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描写山水的古诗名句填空:⑴秋风萧瑟,__________。
(曹操《观沧海》)⑵__________,风正一帆悬。
(王湾《次北固山下》)⑶__________,潭影空人心。
(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⑷_________________,夜泊秦淮近酒家。
(杜牧《泊秦淮》)⑸正入万山圈子里,__________________。
(杨万里《过松源晨炊漆公店》)⑹会当凌绝顶,__________。
(杜甫《望岳》)⑺__________,万径人踪灭。
(柳宗元《江雪》)⑻__________________,柳暗花明又一村。
(陆游《游山西村》)⑼树树皆秋色,__________。
(王绩《野望》)⑽八月湖水平,__________。
(孟浩然《望洞庭赠张丞相》)⑾日出江花红胜火,__________________。
(白居易《忆江南》)⑿竹外桃花三两枝,_________________。
(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⒀___________________,树阴照水爱晴柔。
(杨万里《小池》)⒁__________,但闻人语响。
(王维《鹿柴》)⒂明月松间照,__________。
(王维《山居秋暝》)【课内语段练习】朗读课文,并回答问题: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珮环,心乐之。
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冽。
全石以为底,近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
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
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
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1、通读全文后,选用原文中的相关文字填空。
①“伐竹取道”与上文的“__________”呼应,又为下文的“____________”埋下伏笔。
②既表现潭水之清,又暗示石潭之小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
③作者是站在小石潭的东岸来观赏景物的,这可从文中“________”和“_________”两个句子得到印证。
2、本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文中突出表现了“小石潭”的什么特点?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第二段中作者是怎样描写潭水清澈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作者在描写小潭源流时依次抓住溪身岸势的什么特点来写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根据原文内容,说说作者观景赏物时的心情是怎样发展变化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这“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结合写作背景,作简要说明。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课外语段练习】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小石城山记柳宗元自西山道口径①北,逾黄茅岭而下,有二道。
其一西出,寻之无所得;其一少北而东,不过四十丈,土断而川分,有积石横当其垠②。
其上为睥睨③梁俪④之形,其旁出堡坞,有若门焉。
窥之正黑,投以小石,洞然有水声,其响之激越,良久乃已。
环之可上,望甚远,无土壤而生嘉树美箭⑤,益奇而坚,其疏数⑥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噫!吾疑造物者之有无久矣。
及是,愈以为诚有。
又怪其不为之中州,而列是夷狄⑦,更⑧千百年不得一售其伎⑨,是固⑩劳而无用。
神者倘不宜如是,则其果无乎?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或曰:“其气之灵,不为伟人,而独为是物。
故楚之南少人而多石。
”是二者,予未信之。
注释:①径:直往。
②垠:yín,边;界限。
③睥睨:女墙,城墙上如齿状的矮墙。
④俪:lì,栋梁。
⑤箭:箭竹,竹子的一种。
⑥数:cù,密,与“疏”相对。
⑦夷狄:我国古代对少数民族的蔑称。
⑧更:经过。
⑨售其伎:施展它的技能。
⑩固:通“故”。
1、下面方框中的文字出自《古汉语常用字字典》。
结合语境,“及是,愈以为诚有”中的“诚”,应解释为:_____________________。
诚chãng⑴真心,不虚伪。
《列子·汤问》:“帝感其~。
”(上帝被愚公的真诚精神感动了。
)⑵确实,的确。
《史记·留侯世家》:“沛公~与倍项羽邪?”⑶表示假设,相当于现代汉语“果真”。
王安石《上皇帝万言书》:“~贤能也,然后随其德之大小,才之高下而官使之。
”2、结合语境,解释词语:⑴逾黄茅岭而下(逾:________)⑵其一少北而东(少:________)⑶窥之正黑(窥:________)⑷良久乃已(已:________)⑸益奇而坚(益:________)⑹愈以为诚有(愈:________)⑺则其果无乎(果:________)⑻而独为是物(是:________)3、用现代汉语说说下列句子的意思:⑴其疏数偃仰,类智者所施设也。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⑵或曰:“以慰夫贤而辱于此者。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⑶是二者,予未信之。
译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本文是《永州八记》之一,和《小石潭记》是姊妹篇。
比较阅读两篇文章,看看作者写景抒情的“情”是否相同。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积累运用〗1、pâi huán yíchùcēn cīxīdǒu qiǎo chuàng cīliáo2、冽蔓缀澈3、⑴向西走;往西走。